一种省力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1250发布日期:2019-10-08 19:46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省力背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省力背带。



背景技术:

背包指外出或行军时背在背上的包的统称。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准的不断提升,背包已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物品,且人们对背包的实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我们使用的背包的背带,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与背包顶部连接的肩带和与背包底部连接的调节带,在肩带的下端设置日字扣,调节带的上端穿进日字扣的一个口中,回转调节带后从另外一个口中穿出,实现肩带与调节带的连接并可伸缩调节带,考虑到日字扣的宽度,一般调节带的宽度会比肩带的宽度窄,如图1所示,肩带在使用时,肩带的下端受到调节带的拉力F的作用,F通过调节带与肩带的连接处传递到肩带上,由于连接处位于肩带的中间,所以F会集中作用在肩带的中间位置,背包背在背上后,肩带与肩膀有效的接触面积小,压强大,肩膀易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省力背带,解决肩带受力不均匀导致人体肩膀易疲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省力背带,包括肩带、连接扣和调节带,调节带通过连接扣设在肩带的上端且调节带位于肩带的上表面上;在连接扣的下端至肩带的下端端面处设有一块以上的限位层。

以上设置,调节带下端的拉力F会作用到肩带的上端,而肩带不会直接受到下端的拉力,虽然调节带的拉力F也是集中作用在肩带的中间位置,但是背包背在肩膀上后,肩带的上端处在肩膀与包体之间,肩带的上端不会压迫肩膀,调节带的拉力F会作用在连接扣以下的肩带的下端部分上,由于肩带的下端部分受到的是调节带的压力作用,使得调节带的向下拉力F均匀地分散到肩带的下端部分上,那么调节带的拉力F会通过肩带均匀地作用到人体的肩膀上,受力面积增大,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下,压强减小,人体肩膀不易疲劳;设置限位层能将调节带限制在肩带的宽度范围内,并使得调节带受到的拉力更加均匀地有效地分散到肩带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扣为日字扣,日字扣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调节快速、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日字扣通过连接带设在肩带的上端,日字扣通过连接带连接,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可靠,加工简单。

进一步的,连接带与肩带之间通过车缝方式连接,将连接带直接车缝在肩带上,工艺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层的数量为两个,限位层与肩带上表面之间形成限位通道,调节带穿过限位通道设置,分段设置限位层能防止连接带穿过限位层与肩带之间时因为行程过场、阻力过大而导致穿过困难,同时将调节带穿过限位通道设置,使得调节带有效地限制在限位通道内放置左右晃动。

进一步的,调节带的宽度小于肩带的宽度,调节带的宽度窄可以缩小连接扣的宽度,使背带更美观,另外连接带较窄的话,背包背在身上后,连接带不影响手的活动。

进一步的,在连接扣的上端至肩带的上端端面处设有覆盖层,覆盖层通过车缝的方式设在肩带上,设置覆盖层能遮盖住车缝的轨迹,使肩带看起来更美观;将覆盖层车缝在肩带上,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可靠,加工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层通过车缝的方式设在肩带上,靠近调节带的车缝轨迹为往调节带凸出的圆弧形,以上设置,限位层处能形成两端大,中间小的瓶颈形状,便于调节带的穿过和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肩带与调节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省力背带,包括肩带1、连接扣和调节带3,本实施例中,连接扣为日字扣2,日字扣2通过连接带4设在肩带1的上端,具体为将连接带4的一端绕过日字扣2一端的结构柱后,再将连接带4的两端合在一起,并与肩带1车缝在一起,在日字扣2的上端至肩带1的上端端面处车缝一层覆盖层5,覆盖层5能遮盖住车缝的轨迹,使肩带1看起来更美观,本实施例中肩带的上端为肩带1与背包的顶部连接的一端。

在日字扣2的下端至肩带1的下端端面处车缝有一块以上的限位层6,本实施例中,限位层6的数量为两个,靠近调节带3的车缝轨迹为往调节带3凸出的圆弧形,这种结构设置,限位层6处能形成两端大,中间小的瓶颈形状,便于调节带3的穿过和限位。

调节带的宽度小于肩带的宽度,调节带3的上端穿过限位层6与肩带1之间的限位通道,从日字扣2的底部绕过日字扣2中间的结构柱后穿出,从日字扣2底部的结构柱的底部穿出,长出的调节带插入限位层6与调节带3之间,连接带3的下端用于与背包的底部相连。

该方案的结构设置,调节带3的拉力F会作用到肩带1的上端,虽然调节带3的拉力F也是集中作用在肩带1的中间位置,但是背包背在肩膀上后,肩带1的上端处在了肩膀与包体之间,肩带1的上端不会压迫肩膀,调节带3的拉力F会作用在日字扣2以下的肩带的下端部分上,由于调节带3位于肩带1的上表面,则调节带3的拉力F会分散成F1均匀地作用到肩带1上,再通过肩带1均匀地作用到人体的肩膀上,受力面积增大,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下,压强减小,人体肩膀不易疲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