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绒服里布打褶绒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4003发布日期:2020-04-17 17:20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绒服里布打褶绒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是一种羽绒服里布打褶绒包。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严寒的冬季时期需要使用羽绒服进行抗寒保暖,就目前人们的生活需求而言,在穿着羽绒服时,不仅需要较好的保暖性,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舒适度,而目前市场上所生产的羽绒服虽然具有一定的抗寒性,但其舒适感主要依靠面料材质的成份使其在触感上达到一定的舒适感,无法在穿着羽绒服时在感官上达到一定的舒适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羽绒服里布打褶绒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羽绒服里布打褶绒包,包括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内侧表面设有里布,所述里布外侧表面相互折叠打褶,并通过缝合线相互缝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里布整体面积大于羽绒服内侧表面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里布外侧表面相互折叠打褶,并通过缝合线以横向、纵向或斜向方位相互缝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里布外侧表面相互折叠打褶,并通过20‐30根缝合线相互缝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
通过里布外侧表面相互折叠打褶,并通过缝合线使其相互缝合连接,由于里布整体面积大于羽绒服内侧表面面积,在其相互折叠并缝合连接后,缝合线之间便形成了充绒区域,然后在其内部充绒,使缝合线之间的充绒区域略向外膨胀,让羽绒留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使得在贴合身体时不仅具有较软的蓬松舒适度,还能够与身体相互贴合,达到了蓬松舒适、抗寒保暖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羽绒服1、里布2、缝合线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羽绒服里布打褶绒包,包括羽绒服1,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1内侧表面设有里布2,所述里布2外侧表面相互折叠打褶,并通过缝合线3相互缝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里布2整体面积大于羽绒服1内侧表面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里布2外侧表面相互折叠打褶,并通过缝合线3以横向、纵向或斜向方位相互缝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里布2外侧表面相互折叠打褶,并通过20‐30根缝合线3相互缝合连接。

如图1所示,由于所述里布2整体面积大于羽绒服1内侧表面面积,将里布2外侧表面相互折叠打褶,并通过缝合线3相互缝合连接,缝合线3相互之间便形成充绒区域,在充绒区域内充绒,使充绒区域向外膨胀,让羽绒在其内部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充绒区域与身体接触时,不仅具有一定的蓬松柔软舒适度,还能够有效的贴合身体进行抗寒保暖,使得其增加整体的舒适感的同时还进一步的增加了保暖性能。

以上实施例在相互不对立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进一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羽绒服里布打褶绒包,包括羽绒服(1),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1)内侧表面设有里布(2),所述里布(2)外侧表面相互折叠打褶,并通过缝合线(3)相互缝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里布打褶绒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布(2)整体面积大于羽绒服(1)内侧表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里布打褶绒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布(2)外侧表面相互折叠打褶,并通过缝合线(3)以横向、纵向或斜向方位相互缝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里布打褶绒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布(2)外侧表面相互折叠打褶,并通过20‐30根缝合线(3)相互缝合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羽绒服里布打褶绒包,包括羽绒服,羽绒服内侧表面设有里布,里布外侧表面相互折叠打褶,并通过缝合线相互缝合连接;本申请通过里布外侧表面相互折叠打褶,并通过缝合线使其相互缝合连接,由于里布整体面积大于羽绒服内侧表面面积,在其相互折叠并缝合连接后,缝合线之间便形成了充绒区域,然后在其内部充绒,使缝合线之间的充绒区域略向外膨胀,让羽绒留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使得在贴合身体时不仅具有较软的蓬松舒适度,还能够与身体相互贴合,达到了蓬松舒适、抗寒保暖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超;刘保丽;山惠琴;谭建芳;谈利刚;顾志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8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