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佛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7921发布日期:2020-06-09 19:32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佛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品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佛珠。



背景技术: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广泛使用。佛珠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以上三种类型的佛珠均是成串设置(即通过绳子把多颗佛珠串在一起),且大都是用于佩戴在手上或脖颈上,作为手链或挂链使用。但无论是作为手链或挂链使用,佩戴在手上或脖颈上,佛珠表面不可避免的会与外物接触,发生磨损或腐蚀,例如,与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物、手部、脖颈处皮肤或衣物发生接触磨损,或者被漂浮在空气中的水分或手部汗水侵染腐蚀,导致佛珠表面的佛像纹理图案失去光泽或模糊不清,进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佛珠,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佛珠,包含珠体,在所述珠体上开设有六个沉头盲孔,所述的六个沉头盲孔分设在所述珠体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顶点处,在每个所述沉头盲孔的孔底部位均设有一个微雕佛像,在每个所述沉头盲孔的沉头部位均设有一个放大镜镜片,每个放大镜镜片的外表面均与珠体外表面平齐或凸出0.1mm~1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微雕佛像均采用微雕技术雕刻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放大镜镜片均采用嵌设的方式固定在对应沉头盲孔的沉头部位,且每个放大镜镜片四周均还采用密封胶与对应沉头盲孔的沉头部位四周相密封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每个所述沉头盲孔孔底部位的微雕佛像的纹理图案均相同或均不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每个所述沉头盲孔沉头部位的放大镜镜片均采用无机玻璃或有机玻璃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沉头盲孔沉头部位的直径d1为4.5mm~5.5mm,其余部位的直径d2均为2.5mm~3.5mm,孔深h为10mm~2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为15倍~25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将佛像纹理图案设置在佛珠内部,能有效避免佛像纹理图案被磨损,提高了佛珠的使用寿命;

(2)通过放大镜将佛像纹理图案封存在佛珠内部,放大镜一方面可以用于隔绝外部漂浮在空气中的水分、粉尘、颗粒杂质、以及人体汗水进入佛珠内部,污染或腐蚀佛像纹理图案,进一步提供佛珠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用于放大封存在佛珠内部的佛像,使得佛珠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珠体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说明:1、珠体;2、沉头盲孔;3、微雕佛像;4、放大镜镜片;5、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佛珠,包含珠体1,在该珠体1上开设有六个沉头盲孔2,这六个沉头盲孔2分设在珠体1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顶点处,且在每个沉头盲孔2的孔底部位均设有一个微雕佛像3,在每个沉头盲孔2的沉头部位均设有一个放大镜镜片4,每个放大镜镜片4的外表面均与珠体1外表面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微雕佛像3均采用微雕技术雕刻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放大镜镜片4均采用嵌设的方式固定在对应沉头盲孔2的沉头部位,且每个放大镜镜片4四周均还采用密封胶5与对应沉头盲孔2的沉头部位四周相密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位于每个沉头盲孔2孔底部位的微雕佛像3的纹理图案均相同或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位于每个沉头盲孔2沉头部位的放大镜镜片4均采用无机玻璃或有机玻璃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个沉头盲孔2沉头部位的直径d1为4.5mm~5.5mm,其余部位的直径d2均为2.5mm~3.5mm,孔深h为10mm~20mm;其中,每个沉头盲孔2沉头部位直径d1优选为5mm,其余部位的直径d2优选为3mm;孔深h优选为15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放大镜镜片4的放大倍数为15倍~25倍;优选为20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位于每个沉头盲孔2沉头部位的放大镜镜片4的外表面均可凸出珠体1外表面0.1mm~1mm。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佛珠,包含珠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珠体(1)上开设有六个沉头盲孔(2),所述的六个沉头盲孔(2)分设在所述珠体(1)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顶点处,在每个所述沉头盲孔(2)的孔底部位均设有一个微雕佛像(3),在每个所述沉头盲孔(2)的沉头部位均设有一个放大镜镜片(4),每个放大镜镜片(4)的外表面均与珠体(1)外表面平齐或凸出0.1mm~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佛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微雕佛像(3)均采用微雕技术雕刻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佛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放大镜镜片(4)均采用嵌设的方式固定在对应沉头盲孔(2)的沉头部位,且每个放大镜镜片(4)四周均还采用密封胶(5)与对应沉头盲孔(2)的沉头部位四周相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佛珠,其特征在于:位于每个所述沉头盲孔(2)孔底部位的微雕佛像(3)的纹理图案均相同或均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佛珠,其特征在于:位于每个所述沉头盲孔(2)沉头部位的放大镜镜片(4)均采用无机玻璃或有机玻璃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佛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沉头盲孔(2)沉头部位的直径d1为4.5mm~5.5mm,其余部位的直径d2均为2.5mm~3.5mm,孔深h为10mm~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佛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放大镜镜片(4)的放大倍数为15倍~25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佛珠,包含珠体,在所述珠体上开设有六个沉头盲孔,所述的六个沉头盲孔分设在所述珠体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顶点处,在每个所述沉头盲孔的孔底部位均设有一个微雕佛像,在每个所述沉头盲孔的沉头部位均设有一个放大镜镜片,每个放大镜镜片的外表面均与珠体外表面平齐或凸出0.1mm~1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寿命长,观赏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史立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史立峰
技术研发日:2019.08.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