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相关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表扣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表表扣,如附图7和附图8所示,其在与表带相连接处通常金属架结构,该金属架的两侧设有两立耳,两立耳之间设有转轴,表带铰接于该转轴处。立耳的存在不但会造成不美观的视觉体验,而且使用时容易出现皮肤被该立耳划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表扣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表扣结构,包括有扣片、扣座、中间连接片、扣头,所述扣座设于所述扣片与所述中间连接片之间,所述中间连接片设于所述扣座与所述扣头之间,所述扣片的一端设有第一卷通,所述扣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扣座的一端铰接,所述扣座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片的一端铰接,所述中间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扣头的一端铰接,所述扣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卷通,所述第一卷通与左表带相铰接,所述第二卷通与右表带相铰接。
进一步阐述,还包括有第一弹簧针,所述左表带在与所述第一卷通铰接处设有第一缺槽,所述左表带与所述第一卷通铰接于所述第一弹簧针处,所述第一弹簧针设于所述第一缺槽处,所述左表带与所述第一卷通铰接时,所述第一卷通位于所述第一缺槽内。
进一步阐述,还包括有第二弹簧针,所述右表带在与所述第二卷通铰接处设有第二缺槽,所述右表带与所述第二卷通铰接于所述第二弹簧针处,所述第二弹簧针设于所述第二缺槽处,所述右表带与所述第二卷通铰接时,所述第二卷通位于所述第二缺槽内。
进一步阐述,所述扣座设有弹性扣勾,所述扣片开有扣槽,当所述扣片扣在所述扣座时,所述弹性扣勾扣入所述扣槽。
进一步阐述,所述扣座设有倒钩柱,所述中间连接片开有避空孔,所述扣头设有扣孔,所述倒钩柱穿过所述避空孔,再扣入所述扣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卷通与表带的缺槽相结合的结构设计,使卷通的卷勾位于缺槽内,不但使手表的表扣部分更加美观,而且有效地避免了现有的立耳设计容易造成皮肤划伤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扣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连接表带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连接表带时处于扣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连接表带时处于扣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为现有的手表表扣处于扣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的手表表扣在连接表带时处于扣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扣片;11、第一卷通;111、第一卷勾;12、扣槽;20、扣座;21、弹性扣勾;22、倒钩柱;30、中间连接片;31、避空孔;40、扣头;41、第二卷通;411、第二卷勾;42、扣孔;50、左表带;51、第一缺槽;60、右表带;61、第二缺槽;70、第一弹簧针;80、第二弹簧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结合附图1至附图6所示,一种新型的表扣结构,包括有扣片10、扣座20、中间连接片30、扣头40,扣座20设于扣片10与中间连接片30之间,中间连接片30设于扣座20与扣头40之间,扣片10的一端设有第一卷通11,扣片10的另一端与扣座20的一端铰接,扣座20的另一端与中间连接片30的一端铰接,中间连接片30的另一端与扣头40的一端铰接,扣头4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卷通41,第一卷通11与左表带50相铰接,第二卷通41与右表带60相铰接。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第一弹簧针70,左表带50在与第一卷通11铰接处设有第一缺槽51,左表带50与第一卷通11铰接于第一弹簧针70处,第一弹簧针70设于第一缺槽51处,第一卷通11设有第一卷勾111,第一卷勾111的宽度小于第一缺槽51的宽度,左表带50与第一卷通11铰接时,第一卷通11和第一卷勾111位于第一缺槽51内。具体地,第一弹簧针70的两端具有弹性,可进行伸缩。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第二弹簧针80,右表带60在与第二卷通41铰接处设有第二缺槽61,右表带60与第二卷通41铰接于第二弹簧针80处,第二弹簧针80设于第二缺槽61处,第二卷通41设有第二卷勾411,第二卷勾411的宽度小于第二缺槽61的宽度,右表带60与第二卷通41铰接时,第二卷通41和第二卷勾411位于第二缺槽61内。具体地,第二弹簧针80的两端具有弹性,可进行伸缩。
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扣座20设有弹性扣勾21,扣片10开有扣槽12,当扣片10扣在扣座20时,弹性扣勾21扣入扣槽12。
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扣座20设有倒钩柱22,中间连接片30开有避空孔31,扣头40设有扣孔42,倒钩柱22穿过避空孔31,再扣入扣孔42。具体地,在将扣头40扣在扣座20时,中间连接片30先朝扣座20进行翻折,使扣座20处的倒钩柱22穿过扣孔42,扣头40再朝与中间连接片30翻折的相反方向进行翻折,使扣座20处的倒钩柱22扣入扣孔42,处于扣合状态下的表扣结构如附图3所示。结合附图4和附图5所示,扣片10的第一卷通11与左表带50相铰接,扣头40的第二卷通41与右表带60相铰接,表扣扣合后的手表状态如附图5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新型的表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扣片、扣座、中间连接片、扣头,所述扣座设于所述扣片与所述中间连接片之间,所述中间连接片设于所述扣座与所述扣头之间,所述扣片的一端设有第一卷通,所述扣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扣座的一端铰接,所述扣座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片的一端铰接,所述中间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扣头的一端铰接,所述扣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卷通,所述第一卷通与左表带相铰接,所述第二卷通与右表带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表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弹簧针,所述左表带在与所述第一卷通铰接处设有第一缺槽,所述左表带与所述第一卷通铰接于所述第一弹簧针处,所述第一弹簧针设于所述第一缺槽处,所述左表带与所述第一卷通铰接时,所述第一卷通位于所述第一缺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表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弹簧针,所述右表带在与所述第二卷通铰接处设有第二缺槽,所述右表带与所述第二卷通铰接于所述第二弹簧针处,所述第二弹簧针设于所述第二缺槽处,所述右表带与所述第二卷通铰接时,所述第二卷通位于所述第二缺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表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座设有弹性扣勾,所述扣片开有扣槽,当所述扣片扣在所述扣座时,所述弹性扣勾扣入所述扣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表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座设有倒钩柱,所述中间连接片开有避空孔,所述扣头设有扣孔,所述倒钩柱穿过所述避空孔,再扣入所述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