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7583发布日期:2020-10-28 11:4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缓震鞋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护脚工具应运而生,如运动鞋、皮鞋等鞋子,鞋子穿着是否舒适,是人们挑选鞋子必要考虑因素。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4994738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童鞋气垫鞋底,该装置包括下层鞋底,以及粘贴固定在下层鞋底上的上层鞋底,以及粘贴固定在上层鞋底与下层鞋底之间的鞋底气垫;下层鞋底的前端部向上翻起,上层鞋底的前端部粘贴固定在下层鞋底的前端部上;下层鞋底的上端面向上凸出设有多条下层凸起,鞋底气垫的下端面设有与下层凸起相卡接的气垫下凹槽;上层鞋底的下端面向下凸出设有多条上层凸起,上层凸起与下层凸起匹配相对,鞋底气垫的上端面设有与上层凸起相卡接的气垫上凹槽;下层鞋底的上端面还向上凸出设有多条下层加强筋,鞋底气垫的下端面设有下层气垫筋槽,下层加强筋定位在下层气垫筋槽内,下层气垫筋槽围合包覆下层加强筋;上层鞋底的下端面向下凸出设有上层加强筋,上层加强筋和下层加强筋匹配相对,鞋底气垫的上端面设有上层气垫筋槽,上层加强筋定位在上层气垫筋槽内,上层气垫筋槽围合包覆上层加强筋。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穿着者在穿着使用了上述童鞋气垫鞋底的鞋子时,若在行走中踩到钉子,或者是鞋底侧壁被尖锐物刮到,则会导致气垫漏气,减震效果减弱甚至消失,使该鞋底气垫的使用寿命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缓震鞋底,减震结构使用寿命长,具有减震缓冲、脚感舒适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缓震鞋底,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对应人体脚跟处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缓震结构,所述缓震结构包括由上至下竖向设置的上压板、下压板;所述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弹簧,所述上压板于和下压板相对的一端于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定位杆,所述下压板于和上压板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与相应定位杆正对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上开设有与定位杆插接配合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由上、下压板和支撑弹簧组成的减震结构来使本装置具有减震缓冲和脚感舒适的效果,定位杆和定位套的设置保证了支撑弹簧的稳定性,使缓震结构的寿命得到有效延长;结构稳定,即使鞋底踩到钉子等尖锐物也不会影响缓震结构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包括沿厚度方向由上至下设置的连接层、鞋底层,所述容置腔位于连接层与鞋底层之间,所述连接层与鞋底层缝合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安装缓震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压板于远离上压板的一端设置固定杆,所述鞋底层开设有与固定杆插接配合的固定孔;所述上压板与下压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层和鞋底层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定位作用,防止缓震结构在容置腔内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层底部设置有摩擦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穿着者在行走时意外滑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初始状态下所述定位杆位于相应定位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使用者的脚部在抬起到落下的过程中定位杆与定位孔的位置发生偏移导致定位杆无法进入定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末端设置有缓冲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在做一些跳跃等对鞋底压力较大的动作时,定位杆可能会与下压板抵接,下压板与定位杆抵接后缓震结构失去了缓震作用,会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体验,缓冲块的设置能够使下压板与定位板之间仍存在缓震效果,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层与鞋底层之间对应人体脚掌处嵌设有缓冲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缓冲垫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层底部对应人体脚掌处外侧的边缘设置有防侧翻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使用者在做大范围的横向移动时鞋子发生侧翻而导致崴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由上、下压板和支撑弹簧组成的减震结构来使本装置具有减震缓冲和脚感舒适的效果,定位杆和定位套的设置保证了支撑弹簧的稳定性,使缓震结构的寿命得到有效延长;结构稳定,即使鞋底踩到钉子等尖锐物也不会影响缓震结构的有效性;

2、当使用者在做一些跳跃等对鞋底压力较大的动作时,定位杆可能会与下压板抵接,下压板与定位杆抵接后缓震结构失去了缓震作用,会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体验,缓冲块的设置能够使下压板与定位板之间仍存在缓震效果,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缓震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本体;11、连接层;12、鞋底层;121、摩擦纹;122、防侧翻块;123、固定孔;13、容置腔;14、缓冲垫;21、上压板;22、下压板;221、固定杆;23、支撑弹簧;24、定位杆;241、缓冲块;25、定位套;25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缓震鞋底,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本体1包括沿厚度方向由上至下设置的连接层11、鞋底层12,连接层11与鞋底层12缝合固定;鞋底层12底部一体成型有防止使用者意外滑倒的摩擦纹121;鞋底层12底部对应人体脚掌处外侧的边缘还一体成型有具有防崴脚功能的防侧翻块122。

如图1、图2所示,本体1内于连接层11与鞋底层12之间并对应人体脚跟处开设有容置腔13,容置腔13内嵌设有缓震结构,连接层11与鞋底层12之间对应人体脚掌处嵌设有缓冲垫14。

如图3所示,缓震结构包括由上至下竖向设置的上压板21、下压板22;上压板21与下压板22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弹簧23,上压板21于和下压板22相对的一端于四个角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杆24,下压板22于和上压板21相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相应定位杆24正对的定位套25,定位套25上开设有与定位杆24插接配合的定位孔251;定位杆24末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块241;初始状态下定位杆24位于相应定位孔251内,用于防止定位杆24与定位孔251位置偏移。

如图2、图4所示,下压板22于远离上压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21,鞋底层12开设有与固定杆221插接配合的固定孔123;上压板21与下压板2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层11和鞋底层12抵接,用于防止缓震结构位置发生移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缓震鞋底,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内对应人体脚跟处开设有容置腔(13),所述容置腔(13)内设置有缓震结构,所述缓震结构包括由上至下竖向设置的上压板(21)、下压板(22);所述上压板(21)与下压板(22)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弹簧(23),所述上压板(21)于和下压板(22)相对的一端于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定位杆(24),所述下压板(22)于和上压板(21)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与相应定位杆(24)正对的定位套(25),所述定位套(25)上开设有与定位杆(24)插接配合的定位孔(2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沿厚度方向由上至下设置的连接层(11)、鞋底层(12),所述容置腔(13)位于连接层(11)与鞋底层(12)之间,所述连接层(11)与鞋底层(12)缝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22)于远离上压板(21)的一端设置固定杆(221),所述鞋底层(12)开设有与固定杆(221)插接配合的固定孔(123);所述上压板(21)与下压板(2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层(11)和鞋底层(1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层(12)底部设置有摩擦纹(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震鞋底,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下所述定位杆(24)位于相应定位孔(25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24)末端设置有缓冲块(24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11)与鞋底层(12)之间对应人体脚掌处嵌设有缓冲垫(14)。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层(12)底部对应人体脚掌处外侧的边缘设置有防侧翻块(12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缓震鞋底,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对应人体脚跟处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缓震结构,所述缓震结构包括由上至下竖向设置的上压板、下压板;所述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弹簧,所述上压板于和下压板相对的一端于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定位杆,所述下压板于和上压板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与相应定位杆正对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上开设有与定位杆插接配合的定位孔;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结构使用寿命长,具有减震缓冲、脚感舒适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缪可清;尤建义;贺建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市龙湾天龙鞋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1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