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5969发布日期:2020-10-23 12:3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穿戴式智能设备目前比较流行。例如,智能手表就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智能手表包括表体和连接于表体的表带。当用户不想使用智能手表时,将智能手表放在口袋内。但是现有的智能手表整体呈环状,所占空间较大,不方便收纳和携带。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于收纳和携带的智能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它便于收纳和携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包括:主体,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

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

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扩口槽和弧形槽;所述扩口槽与所述主体的距离大于所述弧形槽与所述主体的距离,且在朝向所述主体的方向上,所述扩口槽的开口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带体具有两个分别自所述扩口槽的内壁向所述第一带体的侧边延伸的插孔;

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一端具有两个插接体;两个所述插接体分别与两个所述插孔插接配合。

优选地,在上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中,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一端还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两个所述插接体之间。

优选地,在上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中,所述第二带体的侧边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插接体相邻设置,所述容纳槽容纳部分所述第一带体。

优选地,在上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中,所述容纳槽的槽底与自身相对的所述扩口槽的内壁平行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中,所述第二凹槽为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之间的椭圆凹槽。

优选地,在上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中,所述插孔为通孔。

优选地,在上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中,所述弧形槽为半椭圆形槽。

优选地,在上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中,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卡接配合。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的有益效果是:当用户不想使用智能手表时,将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第二带体分离,然后将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第二带体叠合之后进行收纳和携带。由于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第二带体叠合之后,整个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的占用空间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方便收纳和携带。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的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第二带体分离比较容易,进一步方便收纳和携带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在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组装之前的结构图;

图3为图2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组装之后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100,该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100包括主体10,第一带体20和第二带体30。第一带体20的第一端与主体10连接。第一带体20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凹槽21,第一凹槽21包括相互连通的扩口槽211和弧形槽212。扩口槽211与主体10的距离大于弧形槽212与主体10的距离,且在朝向主体10的方向上,扩口槽211的开口逐渐减小。第一带体20具有两个分别自扩口槽211的内壁向第一带体20的侧边延伸的插孔22。

第二带体30的第一端具有两个插接体32。两个插接体32分别与两个插孔22插接配合,即两个插接体32分别与两个插孔22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施例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100的有益效果是:当用户不想使用智能手表时,将第一带体20与第二带体30分离,然后将第一带体20与第二带体30叠合之后进行收纳和携带。由于第一带体20与第二带体30叠合之后,整个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100的占用空间减小。因此,本实施例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100方便收纳和携带。

此外,本实施例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100的第一带体20与第二带体30分离比较容易,进一步方便收纳和携带本实施例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100。

而且,本实施例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100的第一带体20与第二带体30组装也比较容易。

具体地,第一带体20和第二带体3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带体20的第一端分别与主体10的两端连接,两个第一带体20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带体30的第一端连接。两个第二带体30的第二端之间能够相互卡接配合,进而能够供用户佩戴于手腕。

如图3所示,第二带体30的第一端还具有第二凹槽31,第二凹槽31位于两个插接体32之间。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带体30的侧边具有容纳槽33,容纳槽33与插接体32相邻设置,容纳槽33容纳部分第一带体20,从而使得插接体32与插孔22能够正常插接配合。如图3和图4所示,容纳槽33的槽底与自身相对的扩口槽211的内壁平行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凹槽31为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之间的椭圆凹槽,此时,第二带体30的第一端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使得插接体32容易与插孔22插接配合,且插接配合的可靠性好。

如图3所示,插孔22为通孔,加工方便。

如图3所示,弧形槽212为半椭圆形槽,加工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带体20的第一端与主体10卡接配合,即第一带体20与主体10之间也是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且连接和拆卸均比较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

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

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扩口槽和弧形槽;所述扩口槽与所述主体的距离大于所述弧形槽与所述主体的距离,且在朝向所述主体的方向上,所述扩口槽的开口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带体具有两个分别自所述扩口槽的内壁向所述第一带体的侧边延伸的插孔;

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一端具有两个插接体;两个所述插接体分别与两个所述插孔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一端还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两个所述插接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体的侧边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插接体相邻设置,所述容纳槽容纳部分所述第一带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与自身相对的所述扩口槽的内壁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为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之间的椭圆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为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为半椭圆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卡接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收纳携带的穿戴设备,包括主体,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第一带体的第一端与主体连接。第一带体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扩口槽和弧形槽。扩口槽与主体的距离大于弧形槽与主体的距离,且在朝向主体的方向上,扩口槽的开口逐渐减小。第一带体具有两个分别自扩口槽的内壁向第一带体的侧边延伸的插孔。第二带体的第一端具有两个插接体。两个插接体分别与两个插孔插接配合。当用户不想使用智能手表时,将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分离,然后将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叠合之后进行收纳和携带,方便收纳和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章晓生;黄天雨;唐治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金东方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7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