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替换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54823发布日期:2020-11-19 19:5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替换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替换鞋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护脚工具应运而生,如运动鞋、皮鞋等鞋子,鞋子穿着是否舒适,是人们挑选鞋子必要考虑因素,而鞋底的舒适度与耐用度对鞋的整体评价有很大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7118661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防滑耐磨鞋底,该装置包括凸筋、凹槽、鞋尖、鞋跟、鞋心、鞋掌心;鞋底前部为鞋掌,鞋底中部为鞋心,鞋底后部为鞋跟,鞋底边缘设有一圈凸筋,每条凸筋呈“u”字型,每条凸筋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凹槽;鞋底前段部位为鞋尖,鞋掌中间部位为鞋掌心,鞋掌心设有防滑纹;鞋底的鞋掌与鞋跟之间设有鞋心,鞋心呈弧形,防滑耐磨鞋底的防滑性与耐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上述装置为一体式,在外底剧烈磨损后,该鞋底失去了防滑性能而导致不能继续穿着,但是一般的中底寿命要远高于外底,这就容易导致中底可以继续使用的情况下却因为外底磨损而不得不丢弃整双鞋,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替换鞋底,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具有能够替换鞋底的外底的效果。

一种可替换鞋底,包括上底部、下底部,所述上底部底端于人体对应脚掌处与脚跟处均开设有主孔,所述下底部顶端于人体对应脚掌处与脚跟处均设置有进入到相应主孔内的卡块,所述卡块包括与下底部连接的下部、与下部连接的上部,所述上部位于下部相对于和下底部连接的一端且上部轮廓大于下部;所述主孔内侧壁上开设有副槽,所述卡块滑动配合于副槽内;所述上底部设置有将卡块锁定在副槽内的锁定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底部与下底部分别代表中底与外底,通过卡块与主孔的插接配合、卡块与副槽的滑动配合,使上底部与下底部相连,最后通过锁定机构将下底部与上底部进行锁定,上底部与下底部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下底部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杆,所述上底部侧壁上开设有与锁杆插接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一端同时延伸至主孔与副槽内;所述锁杆穿过连接孔并同时进入主孔与副槽内后,锁杆侧壁分别与主孔内壁和卡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杆将卡块锁定在副槽内,防止卡块离开副槽后从主孔脱离,同时锁杆侧壁分别与主孔内壁和卡块抵接,防止穿着者步行时上底部与下底部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底部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连接孔贯穿容置腔,所述锁杆侧壁于容置腔内设置有挡板,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板和容置腔内壁抵接;所述复位弹簧使锁杆产生朝远离连接孔开口运动的趋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具有复位作用,同时防止锁杆从连接孔退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部呈圆台状,所述上部远离下部的一端进入到主孔内、另一端与主孔内壁挤压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部为具有性变能力的橡胶材质,圆台的形状防止卡块从主孔中脱出的同时便于上部进入到主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底部侧壁上沿周向环绕设置有若干卡扣,所述下底部侧壁上沿周向环绕开设有若干与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上底部与下底部连接后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进入主孔内后,上底部与下底部的外轮廓相互错开,所述卡块进入副槽内且锁杆分别与卡块和主孔内壁抵接后,上底部与下底部的外轮廓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下底部与上底部连接后两者外轮廓能够重合,避免错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进入副槽内后,卡块沿上底部的脚跟位置朝脚掌位置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穿着者在正向行走过程中,人体作用与鞋底的力与地面的摩擦力会使卡块朝远离主孔方向移动,防止下底部在行走过程中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部内开设有缓冲气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鞋底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卡块给足部带来不适感,提升脚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上底部与下底部分别代表中底与外底,通过卡块与主孔的插接配合、卡块与副槽的滑动配合,使上底部与下底部相连,最后通过锁定机构将下底部与上底部进行锁定,上底部与下底部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下底部的更换;

2、通过锁杆将卡块锁定在副槽内,防止卡块离开副槽后从主孔脱离,同时锁杆侧壁分别与主孔内壁和卡块抵接,防止穿着者步行时上底部与下底部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垂直局部剖视示意图,用于表示主孔与副槽;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块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局部剖视示意图,用于表示容置腔内以及主孔与副槽内的结构。

附图标记:1、上底部;11、主孔;12、副槽;13、连接孔;14、容置腔;15、卡扣;2、下底部;21、卡块;211、上部;2111、缓冲气室;212、下部;22、卡槽;3、锁杆;31、挡板;32、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替换鞋底,如图1所示,包括上底部1、下底部2。下底部2包括以下组分:聚氨酯橡胶、白炭黑、抗氧剂、防老剂、紫外线吸收剂、增塑剂和架桥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氨酯橡胶,所述白炭黑为25~60重量份,所述抗氧剂为0.5~2重量份;所述防老剂为1~3重量份;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0.1~0.5重量份;所述增塑剂为2~6份;所述架桥剂为0.3~1份;鞋底2采用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为主材料,使产品具有一定透明度、优异的低温柔韧性、高耐磨的硬质橡胶,通过与高分散、高比表面积的补强材料共混,并经过特定的交联反应,从而提高橡胶大料本身的整体性能,使下底部2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如图2、图4所示,上底部1底端于人体对应脚掌处与脚跟处均开设有主孔11,下底部2顶端于人体对应脚掌处与脚跟处均固定连接有进入到相应主孔11内的卡块21,卡块21为具有形变能力的橡胶材质,上底部1脚掌处的主孔11对应下底部2脚掌处的卡块21。卡块21包括与下底部2连接的下部212、与下部212连接的上部211,上部211位于下部212相对于和下底部2连接的一端且上部211轮廓大于下部212。

如图3、图4所示,上部211呈圆台状,上部211远离下部212的一端进入到主孔11内、另一端与主孔11内壁挤压接触,圆台状的上部211先由轮廓较小的顶部进入柱孔内,而后侧壁与主孔11边沿挤压接触,最后底部与主孔11内壁挤压接触,增加卡块21从主孔11内脱出难度的同时便于卡块21进入主孔11。上部211内还开设有减缓卡块21对足部带来的异物感的缓冲气室2111。

如图2、图4所示,主孔11内侧壁上开设有副槽12,副槽12为二级槽,第一级的槽宽度大于主孔11的宽度,第二级槽的宽度等于下部212的直径;卡块21滑动配合于副槽12内,由于上部211轮廓大于下部212,可以起到防止卡块21从副槽12内落下的作用。卡块21进入副槽12内后,卡块21沿上底部1的脚跟位置朝脚掌位置滑动,穿着者在行走过程中足部施力与地面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卡块21朝远离主孔11方向运动,防止卡块21从主孔11中脱出。卡块21进入主孔11内后,上底部1与下底部2的外轮廓相互错开,卡块21进入副槽12内且锁杆3分别与卡块21和主孔11内壁抵接后,上底部1与下底部2的外轮廓重合,使上底部1与下底部2在连接固定后两者轮廓线重合,起到美观舒适的效果。

如图2、图4所示,上底部1设置有将卡块21锁定在副槽12内的锁定机构:包括截面为方形的锁杆3,上底部1侧壁上开设有与锁杆3插接配合的连接孔13,锁杆3的一端位于上底部1外侧;上底部1内开设有容置腔14(见图5),连接孔13贯穿容置腔14,锁杆3侧壁于容置腔14内固定连接有挡板31,容置腔14内3上还设置有复位弹簧32,复位弹簧32的两端分别与挡板31和容置腔14内壁抵接;连接孔13的一端同时进入到主孔11与副槽12内锁杆3穿过连接孔13并同时延伸至主孔11与副槽12内,锁杆3侧壁分别与主孔11内壁和卡块21抵接,使卡块21在副槽12内形成固定,防止上底部1与下底部2发生相对位移。复位弹簧32使锁杆3产生朝远离连接孔13开口运动的趋势,用于防止锁杆3从连接孔13中意外脱出。

如图2所示,上底部1侧壁上沿周向环绕固定连接有若干卡扣15,下底部2侧壁上沿周向环绕开设有若干与卡扣15卡接配合的卡槽2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