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结构及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2865发布日期:2022-02-12 11:3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结构及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吹风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吹风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吹风机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吹风机一般由风扇和风道组成,风道一般由内管和加热件组成,吹风机通电时加热件会产生热量,风扇吹出的风经过加热件就变成了热风。
3.现有技术中的加热件的设置方式容易对流经内管的风的风速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及吹风机,其能够提高吹风风速。
5.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6.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其包括:
7.风管;
8.内管,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风管内,所述内管与所述风管之间限定出空腔;
9.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加热件用于通过所述内管对流经所述内管内的气流进行加热。
10.可选地,所述内管的管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内管的风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空腔连通。
11.可选地,所述内管包括进风段、出风段以及多个中间段,所述进风段、所述多个中间段以及所述出风段依次连通,每个所述中间段均设有所述通孔。
12.可选地,所述中间段包括泄压段和热风段,相邻两个所述中间段的所述泄压段和所述热风段连通,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热风段的外壁,所述进风段与所述泄压段连通,所述出风段与所述热风段连通。
13.可选地,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热风段与所述泄压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泄压段。
14.可选地,所述进风段、所述中间段以及所述出风段均呈圆柱形,所述泄压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进风段的直径,且所述泄压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热风段的直径。
15.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不同,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沿预设方向依次减小,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第二通孔朝向所述出风段的方向。
16.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不同,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沿预设方向依次减小,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第一通孔朝向所述出风段的方向。
17.可选地,所述风管呈圆筒形。
18.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吹风机,包括所述风道结构。
19.本发明实施例的风道结构及吹风机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20.该风道结构包括风管、内管以及加热件,内管设置于风管内,内管与风管之间限定
出空腔,加热件设置于空腔内,加热件用于通过内管对流经内管内的气流进行加热。该风道结构中内管和风管之间限定出空腔,加热件设置于空腔内,当气流经过内管时,内管中没有遮挡物影响气流的风速,避免了对气流的风速产生影响,起到了提升风速的作用。
21.该吹风机包括风道结构,该风道结构中内管和风管之间限定出空腔,加热件设置于空腔内,当气流经过内管时,内管中没有遮挡物影响气流的风速,避免了对气流的风速产生影响,起到了提升风速的作用。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管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管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在风道结构内的第一视角的速度仿真图;
28.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在风道结构内的第二视角的速度仿真图。
29.图标:10-风管;20-内管;21-进风段;22-中间段;221-泄压段;222-热风段;23-出风段;24-第一通孔;25-第二通孔;30-加热件;40-空腔;100-风道结构;200-风扇;1000-吹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4.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6.目前,吹风机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吹风机一般由风扇和风道组成,风道一般由内管和加热件组成,吹风机通电时加热件会产生热量,风扇吹出的风经过加热件就变成了热风。
37.相关技术中的加热件的设置方式容易对流经内管的风的风速造成影响。
38.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吹风机1000,吹风机1000包括风道结构100以及风扇200,风道结构100包括风管10和内管20,内管20位于风管10的内部,风管10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扇200与风管10的进风口连接,风扇200转动产生的风通过风管10的进风口进入风道结构100,经由风管10的出风口吹出吹风机1000。该吹风机1000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能够提高吹风风速。
39.请参考图2,该风道结构100包括风管10、内管20以及加热件30,内管20设置于风管10内,内管20与风管10之间限定出空腔40,内管20的管壁上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24和第二通孔25,这样设置之后,风扇200转动产生的气流进入内管20后,气流可以在泄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二通孔25进入空腔40,最后由于第一通孔24存在负压,使得空腔40内的气流能够通过第一通孔24流入内管20,内管20的风腔通过第一通孔24与空腔40连通,加热件30设置于空腔40内,加热件30用于通过内管20对流经内管20内的气流进行加热,具体地,加热件30用于对空腔40内的气流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流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一通孔24流入内管20。
40.具体地,风管10呈圆筒形。在其他实施例中,风管10可以根据需求对其形状进行改变。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1.为了集中从风管10流出的气流,风管10的出风口为锥形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风管10的出风口设置风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2.在本实施例中,内管20的管壁上设有通孔,内管20的风腔通过通孔与空腔40连通。具体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24和第二通孔25。
43.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内管20包括进风段21、出风段23以及多个中间段22,进风段21、多个中间段22以及出风段23依次连通,每个中间段22均设有第一通孔24和第二通孔25。
44.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段2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中间段22依次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间段22的数量可以增加或减少,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5.具体地,中间段22包括泄压段221和热风段222,相邻两个中间段22的泄压段221和热风段222连通,加热件30设置于热风段222的外壁,进风段21与泄压段221连通,出风段23与热风段222连通。
46.更多地,为了确保加热件30的加热效果良好,第一通孔24设置于热风段222与泄压段221的连接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4还可以设置于热风段222的其他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7.更多地,加热件30为加热丝。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件30还可以为加热涂料,例如石墨烯加热涂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8.除此之外,第二通孔25设置于泄压段221。
49.具体地,气流经由进风段21进入内管20,经过中间段22流向出风段23,并最终流出内管20。当其流动至中间段22时,部分气流通过第二通孔25进入空腔40,位于空腔40内的加
热件30能够对气流进行加热,部分气流沿内管20的长度方向继续流动,由于气流在内管20中高速向前流动,使其在内管20流动时的速度较快,压力较小,能够与位于空腔40内的气流之间形成压力差,从而对空腔40内的气流产生吸力,使得空腔40内加热后的气流通过第一通孔24进入内管20,然后从出风段23流出内管20。
50.图3和图4展示了内管20的具体结构。以下将对内管2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51.请参考图3和图4并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进风段21、中间段22以及出风段23均呈圆柱形,泄压段221的直径大于进风段21的直径,且泄压段221的直径大于热风段222的直径。
52.具体地,现有技术中吹风机1000在使用状态下,由于风扇200产生的风在风道结构100内高速流动,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从而对吹风机1000的使用感造成影响。为了实现减压降噪的目的,本技术中的泄压段221的直径大于进风段21的直径,以形成一个扩张腔室,当风扇200产生的风高速流经进风段21并到达泄压段221时,能够对气流进行扩张消声,同时部分气流能够通过第二通孔25进入空腔40,有效将气流的内部压力进行释放,达到减压降噪的目的。
5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热风段222上的第一通孔24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24沿热风段22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54.具体地,一个热风段222上的第一通孔24的数量为12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4的数量可以增加或减少,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5.更多地,每个泄压段221上的第二通孔25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二通孔25沿泄压段22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56.具体地,一个泄压段221上的第二通孔25的数量为12个。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5的数量可以增加或减少。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7.多个第二通孔25的孔径不同,且多个第二通孔25的孔径沿预设方向依次减小,预设方向为第二通孔25朝向出风段23的方向。
58.多个第一通孔24的孔径不同,且多个第一通孔24的孔径沿预设方向依次增大,预设方向为第一通孔24朝向出风段23的方向。
59.以图4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预设方向为从右往左的方向。
60.进风段21位于中间段22的右边,出风段23位于中间的左边。
61.其中,以图4中的相对位置进行说明,图4中示出的左右方向可以理解为内管20在图4中的相对位置,或者以该产品常规放置时所处的相关位置关系。
62.请参考图5和图6,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风扇200工作时产生的风经由进风段21进入内管20的过程中,气流刚进入中间段22时的压力最大,风速最小,与进风段21相连的泄压段221上的第二通孔25的孔径最大,有利于将更多的气流导入空腔40内,随着气流逐渐向前流动,第二通孔25的孔径也逐渐减小,有利于平衡内管20与空腔40之间的压力差,同时最靠近出风段23的热风段222上的第一通孔24的孔径最大,能够更好地将加热件30的热量传导出去。
63.更多地,图5和图6中颜色浅的区域表征为气流的风速快的区域,颜色深的区域表征为气流的风速慢的区域。
64.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100及吹风机1000的优点至少包括:
65.气流经由进风段21进入内管20,经过中间段22流向出风段23,并最终流出内管20。当其流动至中间段22时,部分气流通过第二通孔25进入空腔40,位于空腔40内的加热件30能够对气流进行加热,部分气流沿内管20的长度方向继续流动,由于气流在内管20中高速向前流动,使其在内管20流动时的速度较快,压力较小,能够与位于空腔40内的气流之间形成压力差,从而对空腔40内的气流产生吸力,使得空腔40内加热后的气流通过第一通孔24进入内管20,然后从出风段23流出内管20。
66.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加热件30设置于内管20内而言,本技术中的加热件30设置于空腔40内,使得气流在流经内管20的过程中,没有任何遮挡物对其进行阻碍,提升了气流的风速。
67.现有技术中吹风机1000在使用状态下,由于风扇200产生的风在风道结构100内高速流动,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从而对吹风机1000的使用感造成影响。为了实现减压降噪的目的,本技术中的泄压段221的直径大于进风段21的直径,以形成一个扩张腔室,当风扇200产生的风高速流经进风段21并到达泄压段221时,能够对气流进行扩张消声,同时部分气流能够通过第二通孔25进入空腔40,有效将气流的内部压力进行释放,达到减压降噪的目的。
68.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100及吹风机1000,该风道结构100包括风管10、内管20以及加热件30,内管20设置于风管10内,内管20与风管10之间限定出空腔40,加热件30设置于空腔40内,加热件30用于通过内管20对流经内管20的气流进行加热。该风道结构100中内管20和风管10之间限定出空腔40,加热件30设置于空腔40内,当气流经过内管20时,内管20中没有遮挡物影响气流的风速,避免了对气流的风速产生影响,起到了提升风速的作用。
69.该吹风机1000包括风道结构100,该风道结构100中内管20和风管10之间限定出空腔40,加热件30设置于空腔40内,当气流经过内管20时,内管20中没有遮挡物影响气流的风速,避免了对气流的风速产生影响,起到了提升风速的作用。
7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