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头盔,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头盔。
背景技术:
1、头盔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中,例如建筑施工以及行车穿戴,头盔的佩戴主要用于防止或者降低外部冲击对头部和脑的损伤,现有的减震头盔大多通过在头盔和头部之间填充海绵、泡沫的等材料,增大头盔与头的接触面积以减小压强的同时为头部提供缓冲,但是海绵或者泡沫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由于冲击力过大,使得海绵或者泡沫的压缩量过大,从而使得海绵或泡沫的减震效果降低,泡沫在长期的佩戴使用后,其形状也容易发生变化,影响头盔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头盔,用于解决现有的头盔减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减震头盔包括壳体、固定件和柔性件。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放入头部的开口。固定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开口的两侧。柔性件安装在壳体内。柔性件内具有腔体,柔性件上开设有连通腔体和外界的第一通道和至少两个第二通道。至少两个第二通道沿第一通道的延伸方向排布,第二通道的两端均与第一通道相连通。且第二通道靠近腔体的一端的轴线与第一通道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沿远离腔体的方向逐渐增大。
3、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震头盔能够在受到撞击时对头部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具体地,正常使用时柔性件未承受压力从而使得腔体膨胀与使用者头部紧贴。在此期间空气进入第一通道内,由于第二通道靠近腔体的一端的轴线与第一通道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沿远离腔体的方向逐渐增大,所以空气沿第一通道向靠近腔体方向运动时不易进入第二通道,从而使得空气直接从第一通道进入腔体内。
4、当使用者脑部受到撞击时,柔性件弹性形变以吸收振动。同时腔体内的空气沿第一通道向远离腔体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二通道靠近腔体的一端的轴线与第一通道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沿远离腔体的方向逐渐增大。所以空气更容易从第二通道靠近腔体的一端进入第二通道中,并从第二通道远离腔体的另一端回到第一通道内,并与原本在第一通道中向远离腔体方向流动的空气产生对流。从而减缓了空气在第一通道中的流动速度,以使得在使用者脑部受到撞击时,腔体内的空气会较为缓慢的从腔体中通过第一通道排到外界,以使得腔体内的空气能提供给腔体一定的支撑力。进而保护使用者的头部。同时由于空气沿第一通道向外界排出,使得腔体不会因为承受过多的外界压力而损伤破裂。
5、可选地,第二通道包括分流道、缓冲道和回流道。分流道的一端与第一通道相连通,分流道的轴线与第一通道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沿远离腔体的方向逐渐增大。缓冲道的一端与分流道远离第一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回流道的一端与第一通道相连通。回流道的轴线与第一通道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沿远离腔体的方向逐渐增大。回流道的另一端与缓冲道的另一端相连通。
6、可选地,第一通道包括至少两个子道。至少两个子道依次相连通,并与分流道、缓冲道和回流道一一对应。分流道的一端与子道相连通,分流道的轴线与子道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沿远离腔体的方向逐渐增大。回流道的一端与子道相连通,回流道的轴线与子道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沿远离腔体的方向逐渐增大。子道、分流道、缓冲道和回流道围设形成回路,沿靠近腔体的方向相邻的分流道和子道同轴线。
7、可选地,腔体内具有填充件。
8、可选地,柔性件朝向开口的侧面上具有弧形面。
9、可选地,壳体包括外壳、缓冲架。外壳上开设有用于放入头部的开口。固定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开口的相对两个边缘上。缓冲架安装在壳体内,柔性件安装在缓冲件上,并位于外壳内。
10、可选地,固定件包括系带和置物板。两端分别安装在开口的相对两个边缘上。置物板滑动安装在系带的中部,并用于放置下颌。
1.一种减震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具有填充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朝向所述开口的侧面上具有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震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