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部支撑蓄热羽绒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39845发布日期:2023-10-25 14:2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部支撑蓄热羽绒服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羽绒服领域,尤其是一种背部支撑蓄热羽绒服。


背景技术:

1、随着冬季的到来,能够抵御严寒的羽绒服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外套。目前市面上的羽绒服普遍的是填充保暖材料防止热量消散从而进行保暖。

2、cn216651359u公开了一种服装上的透气结构及羽绒服,其服装上的透气结构为四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第一透气层、保暖层、第二透气层和蓄热层,所述第一透气层为网眼结构,所述保暖层包括充绒袋和填充在所述充绒袋内的羽绒;所述第二透气层为棉质层。然而,使用多层面料进行保暖的效果有限,保暖效果还有待提高。

3、因此,目前需要一种保温性能极佳的羽绒服,有效帮助人们在冬季抵御寒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保温性能极佳的一种背部支撑蓄热羽绒服。

2、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背部支撑蓄热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所述羽绒服本体包括背部、领部、左前襟部、右前襟部、两袖部及帽部,还包括:背部肌肉仿生结构,背部肌肉仿生结构缝制在所述背部的内面,所述背部肌肉仿生结构包括六个肌肉支撑块,分别为:两斜方肌支撑块,两背阔肌支撑块,两下背肌支撑块,每一肌肉支撑块均由皮层及填充物构成。

4、进一步地,所述皮层采用锦纶或聚酯纤维或棉或涤棉。

5、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采用鸭绒或鹅绒或聚酯纤维或羽绒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

6、进一步地,还包括一锁温涂层,所述锁温涂层涂覆在背部的内面。

7、进一步地,所述锁温涂层为石墨烯涂层。

8、进一步地,所述领部具有中部及两端部,所述中部具有第一高度,所述两端部具有第二高度,其中第一高度大于第二高度。

9、进一步地,所述帽部由帽本体、延伸部、帽檐及拉链构成,所述延伸部缝制在帽本体与帽檐之间,所述拉链分别缝制在帽本体及帽檐上用于封闭或展开延伸部。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利用背部肌肉仿生结构,更好地锁住热量,避免热量散发。



技术特征:

1.一种背部支撑蓄热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1),所述羽绒服本体(1)包括背部(11)、领部(12)、左前襟部(13)、右前襟部(14)、两袖部(15)及帽部(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部肌肉仿生结构(2),背部肌肉仿生结构(2)缝制在所述背部(11)的内面,所述背部肌肉仿生结构(2)包括六个肌肉支撑块,分别为:两斜方肌支撑块(21),两背阔肌支撑块(22),两下背肌支撑块(23),每一肌肉支撑块均由皮层及填充物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层采用锦纶或聚酯纤维或棉或涤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采用鸭绒或鹅绒或聚酯纤维或羽绒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锁温涂层(3),所述锁温涂层(3)涂覆在背部(11)的内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温涂层(3)为石墨烯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领部(12)具有中部(121)及两端部(122),所述中部(121)具有第一高度,所述两端部(122)具有第二高度,其中第一高度大于第二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帽部(16)由帽本体(161)、延伸部(162)、帽檐(163)及拉链(164)构成,所述延伸部(162)缝制在帽本体(161)与帽檐(163)之间,所述拉链(164)分别缝制在帽本体(161)及帽檐(163)上用于封闭或展开延伸部(16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羽绒服领域,尤其是一种背部支撑蓄热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所述羽绒服本体包括背部、领部、左前襟部、右前襟部、两袖部及帽部,还包括:背部肌肉仿生结构,背部肌肉仿生结构缝制在所述背部的内面,所述背部肌肉仿生结构包括六个肌肉支撑块,分别为:两斜方肌支撑块,两背阔肌支撑块,两下背肌支撑块,每一肌肉支撑块均由皮层及填充物构成。本技术利用背部肌肉仿生结构,更好地锁住热量,避免热量散发。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瀚博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