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手止血防护服

文档序号:38254392发布日期:2024-06-12 23:0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手止血防护服

本技术属于紧急医疗,提供一种单手止血防护服。


背景技术:

1、防护服主要特点是轻便耐用,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适应战场活动和平时训练的需要。而作为作战时必须的止血带,其为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材;目前的止血带大多放置在急救包或者急救箱内,当在作战的过程中,四肢处发生出血的时候,若需要紧急止血,还需要从随身携带止血带中拿出来使用;其较为复杂,不利于及时的止血措施。因此,急需一种更为有效的急救止血措施来应对伤员紧急救治,使救治操作更加方便、省时和有效,最大限度地挽救伤员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单手止血防护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作战时止血带止血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及不便于使用者自行单手及时止血等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单手止血防护服,包括衣服本体,该衣服本体的两个上衣袖及两个下裤腿上各自通过一个隐藏式拉链内设有一条止血带体,上衣袖上所设的止血带体能沿其延伸方向滑动并含盖上臂和下臂,下裤腿上所设的止血带体能沿其延伸方向滑动并含盖大腿和小腿;止血带体为齿扣式结构,由导轨、滑座、压迫带、u型扣组成,导轨设于隐藏式拉链内的衣服本体上,滑座滑设于导轨上,压迫带的一端通过u型扣可转动的设于滑座上,压迫带的另一端的内侧表面设有斜齿,u型扣的内壁上设有与压迫带上所设的斜齿相齿合的止退齿。

4、进一步,导轨的一侧设有齿条部,滑座上设置与齿条部相配合的棘爪。

5、进一步,导轨的另一侧设有与滑座滑动配合的滑槽。

6、进一步,止血带体还包括设置在u型扣上并用于抵止压迫带的锁紧母。

7、进一步,压迫带采用高强度耐磨损的材料制成。

8、进一步,衣服本体的下裤腰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放置纱布垫、止血贴或医用胶布的置物袋。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单手止血防护服,将止血带体分别设于防护服的四肢处,方便使用者自行进行止血操作;并由滑设结构的止血带体来含盖上臂和下臂、大腿和小腿,以能就近伤口处进行使用,完成伤员上下肢止血任务,具有简化操作、节省时间、提高救治效率的优点。

10、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单手止血防护服,包括衣服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衣服本体的两个上衣袖(1)及两个下裤腿(2)上各自通过一个隐藏式拉链(3)内设有一条止血带体(4),所述上衣袖上所设的止血带体能沿其延伸方向滑动并含盖上臂和下臂,所述下裤腿上所设的止血带体能沿其延伸方向滑动并含盖大腿和小腿;所述止血带体为齿扣式结构,由导轨(5)、滑座(6)、压迫带(7)、u型扣(8)组成,导轨设于隐藏式拉链内的衣服本体上,滑座滑设于导轨上,压迫带的一端通过u型扣可转动的设于滑座上,压迫带的另一端的内侧表面设有斜齿(71),u型扣的内壁上设有与压迫带上所设的斜齿相齿合的止退齿(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止血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一侧设有齿条部(51),所述滑座上设置与齿条部相配合的棘爪(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手止血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另一侧设有与滑座滑动配合的滑槽(5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单手止血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带体还包括设置在u型扣上并用于抵止压迫带的锁紧母(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止血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带采用高强度耐磨损的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止血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衣服本体的下裤腰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放置纱布垫、止血贴或医用胶布的置物袋(1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紧急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手止血防护服,包括衣服本体,该衣服本体的两个上衣袖及两个下裤腿上各自通过隐藏式拉链内设有止血带体,上衣袖上所设的止血带体能沿其延伸方向滑动并含盖上臂和下臂,下裤腿上所设的止血带体能沿其延伸方向滑动并含盖大腿和小腿;止血带体为齿扣式结构,由导轨、滑座、压迫带、U型扣组成,导轨设于隐藏式拉链内的衣服本体上,滑座滑设于导轨上,压迫带的一端通过U型扣可转动的设于滑座上,压迫带的另一端的内侧表面设有斜齿,U型扣的内壁上设有与斜齿相齿合的止退齿。本防护服上所设的止血带体可以独立使用,完成伤员上下肢止血任务,具有简化操作、节省时间、提高救治效率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代晓朋,崔澂,傅占江,谢恬,井娟,李晶晶,盖丽娜,王蕾,徐硕,赵科超,赵风珠,陆景昌,贾晓兰,牛霄英,唐殊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技术研发日:20230914
技术公布日:2024/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