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拐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康复、保健器材,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负重较强的新型拐杖。
我国传统的拐杖有两种其一是手握式,如附
图1所示,其二是腋下着力型,如图2所示;手握型拐杖在使用时,其主要靠手腕的力量用力,因着力不稳,故不能负重过大;而对于腋下着力型拐杖来讲,其使用时着力点在腋下,故负重可较大,着力也较稳,但长期使用,易造成臂丛神经损伤、上肢神经麻痹、肌肉萎缩等医源性疾病,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严重时可造成终生残废;专利号为90219861.0的多功能铝合金伸缩手杖,它由外套、中套、内套、杖管、手柄几节组合而成,杖管可压入内套、内套可压入外套,其在各套管上设有定位弹片、定位器,可任意调节长度,但就其结构形状来讲仍然属于传统型,不符合人体用力时的生理要求,对于骨折病人和老年人来讲,使用仍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既可调节长度、又符合人体前臂用力的生理要求、负重较强且使用寿命长的一种新型拐杖。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分为拐杖上部及可自由调节长度的下部,其上部与下部延长线之间向后倾斜一个10°左右的锐角,在上部顶端有一个或两个塑料环带有尼龙扣带,可封扣在前臂上;扶手与拐杖体垂直,扶手与拐杖体连接部位的内部有一丁字形钢筋,可增加其坚固度,在可伸缩的拐杖体下端有一橡胶套帽。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尼龙扣环可环扣在前臂上,靠扶手和塑料尼龙环通过拐杖上体的杠杆作用,使腕关节得到很好的固定;拐杖上体向后倾斜的一锐角,符合人体前臂用力的生理姿势要求;在最易发生断折的扶手和拐杖体的连接处的内丁字钢筋,增强了拐杖的坚固度和质量,确保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控制住腕关节,使前臂充分发挥作用,尽管着力较大,但是不会出现神经损伤等不良后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美观大方,经久耐用、灵活方便、便于推广。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附
图1为手握式拐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腋下着力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体(4)与下体延长线间向后倾斜10°左右,在上体(4)顶端有一对塑料环(2)带有尼龙环扣带(1)可使拐杖上端在前臂封扣固定,且在不用时可带在前臂上,不用找在方靠扶,扶手(6)与拐杖体垂直,它们的连接处内有一丁字钢筋(5),拐杖下体的两节钢管靠弹簧钢片(7)和定位栓(8)调节长度,在其最下端有一橡皮帽。本实用新型的上半部选用乳白色塑料,下部选用铝合金或镀络钢管,通体明亮、洁净,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拐杖,包括拐杖体上部、扶手、可调节长度的拐杖体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拐杖体上部与下部延长线之间向后倾斜一个10°左右的锐角,在其上部顶端有一个或两个塑料环带有尼龙扣带,可封扣在前臂上;扶手与拐杖体垂直,在扶手与拐杖体的连接部位内有一个字形钢筋,在可伸缩的拐杖体下端有一橡胶套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医疗、康复保健器材,本新型拐杖的扶手与拐杖体相垂直,拐杖体分为上部和下部,上部顶端有一个或两个塑料环节带有尼龙扣带,上部与下部的延长线的后倾斜10°左右,更符合人体前臂用力时的生理姿势,下部可自由地调节长短,在拐杖体下端有一个防滑的橡胶帽。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控制住腕关节,使前臂充分发挥作用,尽管着力较大,但是不会出现神经损伤等不良后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美观大方,经久耐用,灵活方便,便于推广。
文档编号A45B7/00GK2164275SQ9321860
公开日1994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11日
发明者张雨生 申请人:张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