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封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538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易封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封扣。
目前,已知封扣(


图1、2)是由弹性线2和扣体3所组成,弹性线2是一段粗钢线,弯折成适当形状开口环,环体两端有互呈垂直状态的直线4,插入扣体3的本体5,直线4端部有扣合装置的被动钩6及主动钩7,用以在扣体3的本体5内扣合;扣体3是由本体5与盖片8相结合而成,本体5是一侧开口的圆形壳体,其内有正导槽9垂直在斜导槽10,斜导槽10后端延伸有一扣合间11,扣合间11与正导槽9相对壁上,设一定位沟12,用以引导弹性线2的被动钩6与主动钩7在扣合间11内定位相扣结。盖片8盖合本体5开口部,为便于识别,装置13设有盖片8背面,使外人无法消除或改变,必须为透明材质。由于斜导槽10,正导槽9与扣合间11均全部或局部开口,外人可从透明盖片8观察弹性线2的主动钩7与被动钩6形状及扣后情况,因而缺乏隐密性,安全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从透明盖上不能看到主动钩与被动钩的形状,和扣结状态,以增加封扣的安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弹性线和扣体所组成,弹性线为一开口环,环体两端有相互垂直的直线,直线端分别有扣合用的主动钩与被动钩,它们沿扣体封闭式导孔插入相互扣结成死扣,扣体一侧有结合盖片的开口,周缘有正导槽和斜导槽的进口,其内设两者垂直相交的扣合间,扣体一体成形,其一侧开口内有相互垂直的正导槽与斜导槽外壁。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主动钩与被动钩在内部相扣结成死扣,在外无法分解;在扣合间后的模孔有一塞体,除破坏外,外人也无法分解;在扣合间后的模孔有一塞体,除破坏外,外人也无法分解;盖片背面有文字或图案夹数字构成的识别装置,在正面外人无法涂消或变更,用以识别是否为原封的封扣;整片盖片结合本体的开口,除破坏外,外人不能分解。
下面通过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已知技术外观图。
图2是已知技术部件展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各部件展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扣体本体剖面图,显示正、斜导槽与扣合间结构及死扣扣结状态。
图5、6、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3、4外形示意图。
图中1、封扣2、弹性线3、扣体4、直线部5、本体6、被动钩7、主动扣8、盖片9、正导槽10、斜导槽11、扣合间13、识别装置14、死扣15、外壁16、塞体。
参见图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封扣1是由弹性线2和扣体3所组成;弹性线2与已知技术封扣基本相同,是一开口环,环体两端有相互垂直的直线部4,用以沿扣体3的本体5所设正导槽9与斜导槽10插入,二直线部4的两端,分别各设有扣合装置的被动钩6和主动钩7,用以在扣体3的本体5内扣合,形成死扣14,在外边无法分解。
扣体3是一体成形的本体5与透明盖片8相结合的不可分解体,本体5一侧有结合盖片8的开口,其内有相互垂直形成封闭式正导槽9和斜导槽10的外壁15,使在盖片8结合的开口看不到其内扣合装置结构与扣合状态,以增进其可靠性。正导槽9与斜导槽10的进口设在本体5周缘,其后有一完全封闭的扣合间11,用以通过正导槽9引导弹性线2的被动钩6定位进入扣合间11,再由斜导槽10引导主动钩7定位进入扣合间11,挤穿过已在扣合间11中的被动钩7中央相扣结成死扣14,在外不能分解。在扣合间11后的模孔有一塞体16结合。盖片8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其背面有文字或图案夹数字构成识别装置13,在正面外人不能涂消或变更,用以识别是否为原封的封扣1,整片盖片结合本体5的开口。封扣1的扣体3除扁圆形块外,也可为多角形块(图5、6、7)。
权利要求1.一种简易封扣,它是由弹性线和扣体所组成,弹性线为一开口环,环体两端有相互垂直的直线,直线端分别有扣合用的主动钩与被动钩,它们沿扣体封闭式导孔插入相互扣结成死扣,扣体一侧有结合盖片的开口,周缘有正导槽和斜导槽的进口,其内设两者垂直相交的扣合间,其特征在于扣体一体成形,其一侧开口内有相互垂直的正导槽与斜导槽外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封扣,其特点是在封扣的透明盖片内呈现相互垂直完全封闭正导槽、斜导槽和扣合间的外壁,从透明盖片无从观察死扣的扣结状态,从而增加封扣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A44B18/00GK2200322SQ9421864
公开日1995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12日
发明者吴克孝 申请人:吴克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