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针筒及针盖间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28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射针筒及针盖间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针筒及针盖间的安全防护装置。
目前在对人体注射药液或是抽血时,大都是以针筒作为注射或是抽血的器具,然而众所周知的是,药液及血液皆能救人,但也能害人,因为除了能对症下药,或是能保证该血液洁净且无害,否则药液及血液皆可作为其他有害病菌的传媒,特别是使用注射针筒作为载具时,有害的病菌更加容易的藉由搭载的药液或血液而侵入人体,因此目前一般医院内的专业护理人员及医师,在使用针筒注射药液或抽血时,均特别注重注射针筒的卫生以及用针的安全性,特别是针头洁净度的维护,用后随即抛弃的习惯,以及避免自己或他人误触使用过的针头等。再者,将针植入人体注射药液或抽血时,应避免将空气注入或被吸入患者体内,亦非常重要。
然而,目前现有的注射针筒组件,在使用需求及安全维护等设计上,虽然已包含有在载装药液的筒体1内套设药液推杆11,并于药液筒体1前端的置针管12上附加套置有针座13,该针座13上固置有针杆14,且针座13上可组扣一针盖15,用以罩住针杆14(如


图1所示),藉以在未使用针头时,利用针盖15罩住针杆14,以免误触伤人发生意外,但此仍欠缺辅助操作者更加有效的去主动防范上述用针意外发生的机能设计,如常用针筒前端的置针管12外壁具有利于推拔的斜锥度,虽利于拆组针座13,但却不让针座13有效的被嵌固,特别是将针头植入人体内注射药液时,或是将针头植入人体内抽取血液时,因操作者的手必须握住筒体1及推(或拉)动该药液推杆11,无法顾及置针管12上嵌套的针座13有否牢固,因此经常发生松脱现象,使置针管12内的药液外泄危害人体,并使空气自松脱的针座13内被吸入针杆14续而流入人体内,已严重危害患者及注射者的用针安全性,应迫切加以改善。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针筒及针盖间的安全防护装置;以提高用针的安全性能。
为能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注射针筒及针盖间的安全防护装置,其为利用挠性胶材制成一嵌制体装设于塑胶制注射针筒的筒体头端的置针管上,及用以嵌固针杆的针座和扣固套设于针座上的针盖;其特征在于该嵌制体上设有一具有挠性张缩能力的前置爪与后置爪以及另一具挠性扳扣能力的钩把;该前置爪嵌持置针管上的针座,该后置爪上埋设有一C形卡簧,其双侧末端具有略为凸起的尖钩嵌扣具斜锥度的置针管外壁,针杆上的针座被嵌制体稳定嵌固于针筒的置针管上;该钩把为叉形,钩把上设有利于手指挠性扳动的推把部以及用以释放或扣固该套设于针座上的针盖的扣持部。
该前置爪与后置爪均为C形,各自具有展缩槽及其开口。
该嵌制体上设有利于人手推压操作的圆体头部。
通过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射针筒及针盖间的安全防护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通过本实用新型嵌制体的设置,克服了常用在针筒的置针管上套设针座以及针盖的易松脱问题,使置针管与针座间以及针座与针盖间,皆能藉由该嵌制体加以稳定嵌固,且在需要拆解时,该嵌制体亦提供可挠性的释放能力,使组扣在置针管上的针座以及组扣在针座上的针盖,在注射或抽血使用中,均具有防松脱的效能,且在使用后亦具有易于拆换的效力,提高了用针的安全。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常用针筒的立体装配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针筒组件间装设嵌置体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针筒组件与嵌制体间的组配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嵌制体的后置爪与置针管间嵌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是图3A-A断面剖视图;图6是图3B-B断面剖视图7是本实用新型扳动钩把释放取出针盖的动作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在置针管上取下嵌制体及针座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射针筒及针盖间的安全防护装置,装设于常用塑胶制注射针筒筒体1的头端置针管12上,且该筒体1内套置有药液推杆11,置针管12上并可组套针座13,针座13上另可嵌套针盖15。
在实施上,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具有挠性的塑胶或橡胶等胶材一体成型制出一嵌制体2(如图2所示),其中该嵌制体2的顶端延制形成有圆体头部21,具有利于人手推压操作的特性(如图2及图3所示)。
该嵌制体2底端双侧延制形成有具挠性张缩能力的前置爪22与后置爪23(如图2及图3所示),该前置爪22与后置爪23皆是制成C形具有展缩槽221与231以及开口222与232的形态(配合图5及图6所示)。
该前置爪22可自开口222处嵌入针座13上,使针座13末端的成型挡边131被卡置于前置爪22的展缩槽221内(如图3及图5所示),并藉前置爪22双端的挠性力,使针座能更加稳定的被嵌固在置针管12上。
该后置爪23的展缩槽231内埋设有C形卡簧3(如图4所示),该C形卡簧3的双侧末端制有略为凸起的尖钩31(如图6所示)。
通过C形卡簧3的簧性展缩力以及双侧尖钩31的卡扣力,使嵌持有针座1 3的嵌制体2,能自开口232处嵌入置针管12上(如图3所示形态),同时,因为该置针管12的外壁具有斜锥度α,因此只要使用者略为施力推压圆体头部21,使后置爪23内弹性卡于置针管12斜锥外壁上的C形卡簧3,愈向置针管12的粗径方向旋推,即可使C形卡簧3的双侧钩尖31愈加紧固的绷持在塑胶制的置针管12的斜锥外壁上(如图4所示),进而藉由前置爪22连带扣紧置针管12上的针座13。因此,能有效防止被固结于针座13上针杆14在注射或抽血的推拔过程中发生脱落现象。
同时,该嵌制体2一侧端延制形成具有挠性扳扣能力的叉形钩把24(如图2所示),并使钩把24上形成有利于手指挠性扳动或释放的推把部241及另一可扣持该套设于针座13上的针盖15的扣持部242(如图3所示);以利于使用者用手指扳动推把部241,使扣持部242挠性松脱,以利释放取出针盖15(如图7所示),或是让扣持部242挠性恢复成扣持针盖15状态(如图3所示),以利在针座13上取放用于罩合针杆14的针盖15,防止针盖15不慎脱落露出针头,以避免使用者误触刺伤甚而感染病菌。
再者,因嵌制体2上的前置爪22与后置爪23具有可控制其展缩槽221与231的开口222与232挠性张缩的能力,因此可在置针管12上轻易的取下嵌制体2,并在置针管12上卸下针座13,使嵌制体2、针座13及针盖15三者间具有易于拆换的效力(如图8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注射针筒及针盖间的安全防护装置,确实具有使针座与针筒的置针孔间的嵌合以及针座与针盖间的嵌合获得更加牢固的安全防松脱效果,且具有拆组的方便性,足以提高注射或抽血等用针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效力,因而备具创作的新颖暨进步性,现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恳请赐准,至感德便。
权利要求1.一种注射针筒及针盖间的安全防护装置,其为利用挠性胶材制成一嵌制体装设于塑胶制注射针筒的筒体头端的置针管上,及用以嵌固针杆的针座和扣固套设于针座上的针盖;其特征在于该嵌制体上设有一具有挠性张缩能力的前置爪与后置爪以及另一具挠性扳扣能力的钩把;该前置爪嵌持置针管上的针座,该后置爪上埋设有一C形卡簧,其双侧末端具有略为凸起的尖钩嵌扣具斜锥度的置针管外壁,针杆上的针座被嵌制体稳定嵌固于针筒的置针管上;该钩把为叉形,钩把上设有利于手指挠性扳动的推把部以及用以释放或扣固该套设于针座上的针盖的扣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针筒及针盖间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置爪与后置爪均为C形,各自具有展缩槽及其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针筒及针盖间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嵌制体上设有利于人手推压操作的圆体头部。
专利摘要一种注射针筒及针盖间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利用挠性胶材制成的嵌制体,其顶端设有圆体头部,底端双侧分别设有C形前置爪与后置爪,同时嵌制体的一侧端成型有叉形钩把,以利在针筒的置针管上藉由前置爪嵌持针座,并藉后置爪嵌持置针管;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针座上的针头在注射或抽血的推拔过程中发生脱落现象;防止针盖不慎脱落露出针头,避免使用者遭到刺伤甚而感染病菌,提高了用针的安全防护效力。
文档编号A61M5/32GK2439865SQ0025055
公开日2001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7日
发明者曾绍谦 申请人:曾绍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