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可给药的负压治疗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压治疗器,尤其是一种可给药的负压治疗器。
负压治疗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治病手段。通常是使用一个敞口的陶制、瓷制或玻璃制的罐,在其中制造一个负压,将罐吸在人体的某一部位上,对该处具有吸拔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通过这样的吸拔,可以将人体该局部的风寒等拔出,起到减轻疼痛等不适和治病的作用。传统的负压治疗器(俗称拔火罐)是通过在罐内点燃一定量的燃烧物,然后,迅速地将罐口压在人体的治疗部位上的方式进行的。后来,人们觉得这样拔火罐使用起来不安全,极易烧伤人体被治疗的局部皮肤,由此出现了抽吸等方法使罐内形成负压的拔火罐。在长时间的负压治病过程中,人们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人体的局部皮肤在受负压吸拔时,该部位皮肤的毛细孔张大,如果这时能够对该皮肤施加相应的药物,药物的吸收效果会很好,故而,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又出现了可以向负压治疗的局部皮肤给药的负压治疗器。例如,中国专利号为98204795.9,名称为“多功能皮肤给氧给药负压罐”的实用新型等。在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负压治疗器存在如下一些缺点1、治疗器产生负压的结构复杂,操作也比较繁琐。
现有负压治疗器在敞口容器的器壁上往往设有抽气孔,同时,还要配备抽气装置,在治疗时,用抽气装置通过负压罐上的抽气孔将罐内的气体抽出以产生负压。这样,产生负压所使用的设备比较复杂,实施起来也很麻烦,不利于负压治疗方法的推广,特别是在家庭中实施治疗难度较大。
2、治疗器给药的结构复杂,给药量不易控制,操作难度大。
现有负压治疗器在给药的结构上一般是在罐壁上设孔,连接一导管,导管的一端插入药(所述药只能是药液)中,在罐内形成负压后,在罐内压力与大气压的压差作用下,药液被抽吸进罐内,附着在吸拔的局部皮肤上。再在负压罐上设置给药用的孔和导管,同时还要附设药液容器,装置结构的复杂是显而易见的。另外,给药剂量的控制更是难于准确把握。
3、治疗器造价高,难于个人专用,而多人混用易出现交叉感染问题。
由于抽气、给药等功能,使得现有负压罐的造价较高,很难做到个人使用,现在各种皮肤病很多,而在负压治疗中,难免会出现出血等情况,各种体液会对负压罐造成污染,所以,以往的给药的负压治疗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定量给药的可给药的负压治疗器以及其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本发明涉及的负压治疗器为一端密封、另一端敞口的筒体,其由具有渗透吸附性能的材料制成,构成筒体的至少筒壁中含有药物;位于敞口处的所述筒壁最好比其它处的筒壁薄。
所述的筒体最好是用竹、木等材料制成,这类材料可以在其中含纳较多的药物成分,同时,这种天然的材料不会与所含纳的药物发生降低药效或产生不利于人体的物质的反应,另外,这种材料来源很广,成本低,对本治疗器的良好的使用产生积极的效果。所述的药物因用本负压治疗器所医治的病症的不同而异。
在使用的时候,将含纳有药物的所述筒体以水或水蒸气予以加热,然后,将加热了的筒体稍加冷却即压置于患处,随着筒体的继续冷却,由于压置于皮肤上而密封在筒体中的空气也被冷却而体积减小,由此,则使筒体被吸拔在皮肤上可对吸拔的患处实施负压治疗。由于在筒壁内含纳有药物成分,在实施负压治疗的同时,筒体中的药物成分由皮肤吸收,其原理为当筒体在皮肤上吸上之后,负压促使筒体中的药物定向地向筒体内部挥发,同时,由于筒内负压的影响,使局部的皮肤毛孔扩张,药物通过扩张的毛孔可迅速渗透到体内,从而在负压治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给药的治疗。治疗时将整个筒体加热,还可以使局部皮肤因受热而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对药物的吸收有利,也具有热理疗的作用。
之所以在筒体的结构上设计成敞口一端的筒壁厚度较小一些,其是为使该处比筒体的其它部分冷却得快一些,这样,在将整个筒体还是比较热的筒体压置于患处的皮肤上时不会出现烫疼的情况。一般敞口处筒壁的厚度应在2~8毫米。筒体的长度最好在30~120毫米。筒体长一些,可产生较大的负压。筒体的口径一般是根据治疗的局部表面的大小而定,可在10~100毫米之间选择。
上述负压治疗器的制作方法如下a、将治疗所用的药物放入水中,药物的种类和比例均根据所治疗的疾病而定;b、将用具有吸附性能的材料加工成的筒体置于上一步骤制得的包含有药物的水中或上方通过浸泡和/或蒸或煮的方式加热;这一步骤是将药物吸附渗透到筒体壁内的关键工序,根据所要渗透的药物的种类和性质可以使用浸泡法或浸泡加煮制法或浸泡加蒸制法或煮制法或蒸制法。通过选择上述不同方法的组合和操作的时间可以控制筒体中药物的含量,制成各种给药剂量的负压治疗器。当然,筒体中药物的含量还可以通过调节浸泡或蒸制或煮制筒体的水中药量多少来调整;加热的时间通常是根据所加的药物的性质和筒体中要含纳的药量而定。但一般加热时间最好不短于5分钟,最长不多于4小时。时间太短,药物不能进入到筒体中去,而加热时间太长,筒体内的药浓度与水中的要浓度基本达到平衡,再延长时间没有必要了。
c、将经上一步骤处理的筒体取出冷却。
将冷却的筒体进行干燥后密封包装待用或冷却后直接用于治疗。
冷却干燥时,可以根据筒体中所含纳的药物性质的不同而选择采用晾晒或是阴干等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其肌体内部含纳有药物的可给药的负压治疗器使得其比现有技术中具有同样功能的负压罐省去了开口、接管以及诸如抽气装置和注药装置等部分,因此,本治疗器的结构简单。本治疗器的筒体使用具有渗透吸附药液能力的材料,例如可选用竹子作的竹筒,或用木头作的木筒,这些材料都很廉价,因此使本治疗器的制作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这样,就为个人使用避免混用交叉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治疗器在使用时专人专用,可杜绝交叉感染。本治疗器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将筒体以水或水蒸气进行加热,然后,将加热了的筒体稍加冷却即压置于患处即可,给药量的掌握完全可以通过医嘱规定在患处吸拔的时间来确定,这种操作即使是患者自己也是可以实施的,因此,本治疗器的使用非常简单、方便,有利于这种有效的给药负压治疗方法的推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作为负压治疗器的筒体的结构示意2为图1所示的筒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实施例如图1、2所示,用竹子的一个竹节制成的筒体1,筒体的底就是竹节自然形成的封底。竹筒的直径可选择10~100毫米,长度在30~120毫米,筒口11的壁厚为3毫米,筒体其它部分的壁厚较筒口壁厚要厚。
先将竹节的外壁上的表皮去掉,这样处理后有利于药液在竹筒筒壁中的渗透。然后,将药物置入容器中,按一定的比例加入水,最后将竹筒1放入上述水中,加热煮制。煮制时间掌握在30~40分钟。到时后,将竹筒取出冷却2~5秒钟即可放置到病人的患处进行治疗。如果只是加工生产此治疗器产品,则将取出的竹筒经自然干燥后密封包装待用。
本治疗器的筒体也可以其筒口壁厚与其它处基本一样,这种筒体在加热之后对人体皮肤吸拔之前将筒口局部作一下冷却,再按压的皮肤上,以此防止烫疼甚至烫伤的情况发生。
上述筒体也可以用木材制作。上述的加热时间根据要使筒体中含纳的药物的不同而定其长短。加在水中的药物可以是粉末,也可以是块状的草药,可以溶于水中,也可以是部分地溶解。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给药的负压治疗器,为一端密封、另一端敞口的筒体,其特征在于其由具有渗透吸附性能的材料制成,构成筒体的至少筒壁中含有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给药的负压治疗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敞口处的所述筒体的筒壁比其它处的筒壁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给药的负压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用竹、木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给药的负压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敞口处筒壁的厚度为2~8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可给药的负压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长度为30~12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给药的负压治疗器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将要渗透到治疗器中的药物放入水中;b、将用具有吸附性能的材料加工成的筒体置于上一步骤制得的包含有药物的水中或上方通过浸泡和/或蒸或煮的方式使筒体中渗入药物成分。c、将经上一步骤渗入药物成分的筒体取出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给药的负压治疗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冷却的所述筒体干燥,然后密封包装待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给药的负压治疗器的制作方法,所述煮制或蒸制的加热的时间在5分钟~4小时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给药的负压治疗器,其为一端密封、另一端敞口的筒体,由具有渗透吸附性能的材料制成,构成筒体的至少筒壁中含有药物;位于敞口处的所述筒体的筒壁比其它处的筒壁薄。它是通过将具有渗透吸附性能的材料制成的筒体在含有药物的水中浸泡和/或蒸制和/或煮制等步骤制成的。本治疗器的结构简单。所用材料都很廉价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使本治疗器可以专人专用,以此杜绝交叉感染。本治疗器的使用非常简单、方便,有利于给药负压这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的推广。
文档编号A61M37/00GK1386487SQ01115718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1日
发明者王兴治 申请人:王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