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尾集尿瓶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31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床尾集尿瓶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集尿瓶的安全装置。涉及医疗用器,适宜于肾内科患者集尿时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肾内科几乎每个住院患者都要做24小时尿液检查,通常是将2500毫升的玻璃集尿瓶放于集尿患者病床尾部地面上。由于没有统一安全的放置位置,无疑给病房管理增加难度,而且该集尿瓶经常因搞卫生、放置东西或其他原因而被撞倒,打碎,尿液流向满地,污染了病房的空气,增加了清扫的工作量,更麻烦的是病人的尿量检查因此而中断,不得不重新开始集尿,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床尾集尿瓶的安全装置。使集尿瓶有了统一、安全的安放位置,平时不用时可将置瓶支架旋转至床面下,不影响清扫和行走。将置瓶支架向外旋转90°,集尿瓶便可自如地上下取放,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保护集尿瓶不被破碎,保证病人检查按时完成,又有利于病房管理,保持环境优美,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完成的,它由不锈钢或其他钢材涂漆制成的固定器和置瓶支架两部分组成。固定器由抱固,紧固螺栓、旋转架组成,抱固通过紧固螺栓与一个床脚紧紧连在一起,抱固的一侧固定连接上下两端带有旋转孔的旋转架,放置集尿瓶的置瓶支架上部连接的旋转轴伸入旋转孔中作旋转活动连接,置瓶支架的底部有一橡胶垫,使集尿瓶不与钢材直接接触,带有旋转轴的置瓶支架通过旋转轴在旋转孔中的旋转使放有集尿瓶的置瓶支架方便转至床面下或转至床外。由于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保护集尿瓶的安全,且自身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社会效益明显。


图1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器结构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置瓶支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由抱固1,紧固螺栓2,旋转架3组成的固定器采用不锈钢材料或其他钢材,涂漆制成。抱固1呈两个半圆体,其直径小于等于病床床脚直径,通过四个紧固螺栓2与床脚8紧固连接。抱固1的一侧固定连接旋转架3,旋转架3背部与抱固1固定连接,其二端各有一相对应的旋转孔7,旋转孔7的直径略大于旋转轴4的直径,二旋转孔7之间的距离小于旋转轴4的长度。置瓶支架5为一直径15cm,高18cm的搂空圆柱体,有底无盖,底部有一直径15cm的橡胶垫6,上部圆口处固定连接旋转轴4,旋转轴4直径略小于旋转孔7,长度长于旋转架3的长度,置瓶支架5离地面高度为18cm。
权利要求1.一种床尾集尿瓶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不锈钢或其他材料涂漆制成的固定器和置瓶支架两部分组成,固定器由抱固(1)、紧固螺栓(2)和旋转架(3)组成,抱固(1)通过紧固螺栓(2)与床脚(8)紧密连接,其一侧固定连接上、下两端带有旋转孔(7)的旋转架(3),与放置集尿瓶的置瓶支架(5)上部固定连接的旋转轴(4)伸入旋转孔(7)中作旋转活动连接,置瓶支架(5)的底部有一橡胶垫(6)。
2.按权利要求1规定的床尾集尿瓶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抱固(1)直径小于或等于床脚(8)的直径。
3.按权利要求1规定的床尾集尿瓶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轴(4),其直径小于旋转孔(7),而长度大于等于旋转孔(7)之间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尾集尿瓶的安全装置,适宜于肾内科患者集尿时用。其特点是它由固定器和置瓶支架组成,抱固通过紧固螺栓与床脚紧密连接,其一侧固定连接旋转架,与放置集尿瓶的置瓶支架上部固定连接的旋转轴伸入旋转孔中作旋转活动连接,置瓶支架的底部有一橡胶垫。带有旋转轴的置瓶支架不用时旋转至床面下,需用时向上旋转,即可使集尿瓶自如地上下取放,保证了集尿瓶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61G7/05GK2513557SQ0125483
公开日2002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2日
发明者赵秋芳 申请人: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