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的外用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的外用药物。
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物已有很多,但是无副作用、疗效好的外用药还没有。
荆芥(Schizoepetatenuifoli)唇开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有解表散风,透疹功效。无毒。药理作用解热.降温.镇静.抗炎.镇痛.止血.平喘.祛痰。甘遂(Euphorbiakansuiliou)大戟科植物甘遂的根,又名猫儿眼。味甘.苦,性寒,有毒。有逐水攻痰,通便消肿之功效。药理作用泻下.镇痛。蓖麻子(Ricnuscommunisl)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味甘.辛.性平,有毒。能消肿拔毒,泻下通滞。药理作用抗肿瘤.泻下。樟脑(Cinnamomumcamphorcl)樟科植物樟的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口味辛,性热。具有通窍.杀虫.止痛.避秽之功效。药理作用兴奋中枢神经.强心升压抗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副作用、疗效好的治疗风湿、类风湿的外用药物。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药物配伍白花菜子1-2重量份,荆芥1-2重量份,甘遂1-2重量份,蓖麻子1-2重量份,樟脑1-2重量份。
各药充分粉碎混合加工至100目的粉末,用紫外线照射杀菌40分钟后,在无菌室内分装成每袋15-20克的小包装。
将一个包装剂量的药粉至于容器内,以医用凡士林膏调成药膏状,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好治疗穴位(患处),将调好的药粉膏贴在已确定的穴位上,外用弹性橡皮膏固定,每次贴药60至90分钟,每隔3天用药一次。
本发明药物为外用敷贴散剂,用药不经过脾胃,故不会伤害到脾胃气机而影响水谷精微之输布,虽有攻伐,但不直接达及脏腑,经皮肤给药起效稍缓,所以可避免五脏气血的损伤及由此产生的阴阳偏胜,对生机无害。对衰老赢弱胃不纳药者尤其适宜,有时病气与药气相格药入即吐,胃不受纳,常使医者束手。而散剂外贴则无此虑;另体弱虚衰者,不便内服汤。丸之剂,散剂外用药力轻巧徐缓,于虚衰之脏腑无损,实为较安全方便之给药方式。外贴药散,简便易行,药俭价廉。用之得法,起效甚速,为医者不可不备。本药散与黑膏药相较优势明显,黑膏药用药时间长,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尤其夏季炎热更甚,还时常弄脏衣物不易清洗。而本药散外贴每次只需一小时左右,患者用药十分方便。经临床使用此散剂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经济,患者乐于接受。值得推广。
本发明外用散剂,经临床十余年不断完善和总结,最终确定了药物配伍剂量.剂型,配制工艺等。临床观察(研究会门诊及地区医院)对风湿.类风湿相关疾病10080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在99.8%,治愈率85.9%,至今没有发现什么副作用。查证国内最新文献对比分析,疗效明显优于同类药物。
病案举例1、李爱珍,女36岁,颈部疼痛1年余,转动困难,双手麻木,经几家大型医院诊断颈椎病.经按摩.针灸.局部注射等多种中西医方法治疗,略有缓解,但疼痛仍然不止。来我处求治,外用散剂敷贴一次,一小时后疼痛减半,一天后基本感觉不到疼痛,第三天颈部各症状消失。
2、刘文启,男64岁,左右膝关节红肿,疼痛难忍,步履艰难,来我处时由家属搀扶,查患者得病已有十余年,每年病发1-2次,多年寻治未有确效;我们根据刘先生的情况,先以散剂外贴,再根据病状给服中药汤。丸剂;外用药散,当天夜里就使局部疼痛得到缓解歹后续治五次,红肿消除,疼痛全无,患者行动如常,取临床治愈。随访四年来复发。
实施例白花菜子100g,荆芥100g,甘遂100g,蓖麻子100g, 樟脑50g。
选各药充分粉碎混合加工至100目的粉末,用紫外线照射杀菌40分钟后,在无菌室内分装成每袋15-20克的小包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如下原料药制成的白花菜子1-2重量份,荆芥1-2重量份,甘遂1-2重量份,蓖麻子1-2重量份,樟脑1-2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如下原料药制成的白花菜子2重量份,荆芥2重量份,甘遂2重量份,蓖麻子2重量份,樟脑1重量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副作用、疗效好的治疗风湿、类风湿的外用药物,本发明药物由如下原料药制成白花菜子1-2重量份,荆芥1-2重量份,甘遂1-2重量份,蓖麻子1-2重量份,樟脑1-2重量份。
文档编号A61P19/00GK1485055SQ0213077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6日
发明者赵志儒 申请人:赵志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