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5626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生儿胃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喂饲食物或治疗用饲管,尤其涉及一种适合早产儿使用的胃管。
背景技术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刚出生后生活能力是非常低的,不会吸吮或吸吮无力,所以刚出生后需要人工喂养。在临床实践中,如果早产儿出生后确实不能保证入量及热量者,一般采用胃管喂养。目前,临床使用胃管为红色硅胶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胃管存在许多缺陷首先是管径粗。由于早产儿鼻腔狭窄,鼻腔内粘膜娇嫩,所以在操作时不易插入后鼻道,或者插入时困难,极易造成鼻腔内粘膜组织损伤;再加上患儿病重时一个鼻腔插胃管,另一个鼻腔插氧气管,也会导致通气困难。其次,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确认是否将胃管插入胃内,常常需要从胃中抽取胃内容物,由于早产儿的胃内容物很少,为了确保胃管插入胃内,医护人员需多次反复操作,不仅给医护人员加大了工作量,也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另外,目前大部分胃管只有一个排出口,当胃管头部返折时,排出口极易被堵死;有的胃管前端虽有两个小孔,但间隔过大,当胃管插入胃内时,由于新生儿食道短,第二小孔可能离咽喉部位不远,在鼻饲牛奶时如用力稍猛或新生儿头位较低,就会使牛奶从胃管的第二孔中流出,造成气管吸入而导致窒息。还有,现有的红色硅胶管为不透明胶管,在清洗时不易观察到管内的脏物是否冲洗干净,很容易导致第二次使用胃管时把胃管内的脏物带入患儿体内。
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后的新生儿胃管,通过在胃管外壁标注刻度、减小胃管外径、并采用透明材料作为胃管的原材料,来适应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生理特征。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由管壁、管腔组成,管径较传统胃管细(如小儿头皮针管粗细);管体前端管壁上有两个小孔,两孔间隔有一定距离,此距离应小于新生儿胃体顶部与咽喉处气管开口处之间的距离;管体末端有一帽塞;管体的外壁标有刻度;管体为无毒无害无色透明硅胶管。
以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由管壁1和管腔2组成,管体前端管壁上有两个小孔5,两孔间隔一定距离,此距离略小于新生儿胃体顶部与咽喉处气管开口处之间的距离;假如胃管进入胃内后如出现胃内容物将最前端的小孔堵塞时,或因胃管头部返折时,不影响另一孔排出营养物。管体末端有一帽塞4,可以直接与注射器相连,安全卫生,不易被污染;管体的外壁标有刻度3,能直观地观察到胃管进入食道内的长度,避免过长而使管头返折,或过短未进入胃内;本实用新型的管体采用无毒无害无色透明硅胶管,能直接观察到新生儿的胃内容物以及胃管是否清洗干净。
为了更加适应早产儿的生理特征,所述胃管的管径较传统胃管细(如小儿头皮针管粗细)。
技术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在临床插入胃内时,早产儿痛苦小;可以方便、直观地观察到胃管是否进入的胃内,更能观察到胃管是否清洗干净;本实用新型可与注射器等严密衔接,胃管排出口不易堵塞,胃管安全卫生,还能防止胃内容物返流。
权利要求1.一种新生儿胃管,由管壁、管腔组成,其特征在于管体的前端管壁上间隔有两个小孔,管体的外壁标有刻度,管体为无毒无害无色透明硅胶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胃管,其特征在于管体前端管壁上两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新生儿胃体顶部与咽喉处气管开口处之间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胃管,其特征是在管体的外壁标有刻度,并采用无毒无害无色透明硅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材质,而且减小了胃管的外径。本实用新型在临床使用时,更加适合早产儿的生理特征,减少了早产儿的痛苦;并能方便、直观地观察到胃管是否进入胃内,更能观察到胃管是否清洗干净;可与注射器等严密衔接,排出口不易堵塞,胃管安全卫生,还能防止胃内容物返流。
文档编号A61M39/00GK2584210SQ0228776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30日
发明者苏保玲 申请人:苏保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