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降压通脉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征侯,指动脉血压增高。高血压病是由于全身各部细小动脉长期痉挛,最终导致全身细、小动脉硬化,内膜下玻璃样变,大中动脉内膜类脂质沉积的病理改变。高血压病患者因情绪变化、气侯变化和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可诱发血压急剧增高,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抽搐。治疗高血压病可根据病情服用降压药,如利血平、复分降压片、肼苯达嗪、可乐宁、哌唑嗪等,均为西药。这些西药虽然降压效果较好,但副作用较大,有的药会使心动过速、头痛、恶心,有的会使心动过慢、嗜睡、头昏、便秘、口干,有的影响肾功能。现有技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也有介绍,如CN00112601公开了一种舒络降压胶囊,它由野菊花、钩藤、地龙、黄芪、构杞、杜仲、制首乌、三七等十二种中药配制而成。该药不仅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而且能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尽管如此,该中药胶囊疗效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因此,人们对疗效更好的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制剂仍存在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报道。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临床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具有更好疗效的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内服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降压通脉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选择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桃仁、三棱、莪术、土元、夏枯草、白蒺藜、石决明、川断、薏苡仁、蒲公英、泽泻、元胡、乌药进行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病。其中选用当归是因为它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止痛润肠。当归能增加心肌血液供给,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管阻力,增强循环血流量,并有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有降血压作用。选用川芎是因为它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生物碱有显著降压作用,川芎嗪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程度,还能促进血液内纤维蛋白的溶解,防止血栓,还有解痉作用。选用丹参是因为它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痛,丹参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并有镇静降压、降血糖作用。选用鸡血藤是因为它苦、微甘、温,归肝经,鸡血藤行血补血、通经活络、用于血虚。选用桃仁因为它苦、平,归心、肝、肺、大肠径,桃仁活血怯瘀、润肠通便。选用三棱因为它苦、平,归肝、脾经,三棱破血法瘀、行气止痛。选用莪术因为它辛、苦、温,归肝、脾经,莪术破血法瘀、行气止痛。选用土元因为它咸寒,归肝经,土元破血逐瘀、续筋接骨。选用夏枯草因为它苦、辛、寒,归肝、胆经,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选用白蒺藜因为它苦、辛、平,归肝经,白蒺藜平肝、疏肝、法风明目、解肝气郁结。选用石决明因为它性寒、味咸,归肝经,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凉肝镇肝。选用川断因为它苦、甘、辛、微温,归肝、肾经,川断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选用薏苡仁因为它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选用薄公英因为它苦、甘、寒,归肝、胃经,薄公英解毒利湿。选用泽泻因为它甘、淡、寒,归肾、膀胱经,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选用元胡因为它苦、辛、温,归心、肝、脾经,元胡活血散瘀、行气止痛。选用乌药因为它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本发明遵循中药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温、热、寒、凉的药性搭配,运用中医养血、活血、祛瘀、行气、平肝息风、祛湿利水的治疗原则,以复方组药,收到了标本兼治的疗效。
本发明中药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当归4-5份、川芎4-5份、丹参4-5份、鸡血藤4-5份、桃仁2.5-3.5份、三棱2-3份、莪术2.5-3.5份、土元2-3份、夏枯草4-5份、白蒺藜4-5份、石决明4-5份、川断4-5份、薏苡仁4-5份、蒲公英4-5份、泽泻2.5-3.5份、元胡2.5-3.5份、乌药2.5-3.5份。
优选为当归3份、川芎3份、丹参3份、鸡血藤3份、桃仁1.5份、三棱1份、莪术1.5份、土元1份、夏枯草3份、白蒺藜3份、石决明3份、川断3份、薏苡仁3份、蒲公英3份、泽泻1.5份、元胡1.5份、乌药1.5份。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1)称取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桃仁、三棱、莪术、土元、夏枯草、白蒺藜、石决明、川断、薏苡仁、蒲公英、泽泻、元胡、乌药,备用;(2)将上述重量份的中药水浸40分钟、100度煎煮40分钟;(3)重复煎煮4次、合并滤液、浓缩;(4)加入淀粉、搅拌;(5)干燥、研粉、过筛制得散剂。
所述降压通脉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4)中加入淀粉的重量份为50份,制得的散剂按每粒0.5克装入胶囊制成块剂。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于一、二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后30分钟显效,12小时达高峰,收缩压降低20-30mmHg,舒张压降低20mmHg,作用时向24-36小时,72小时后仍显轻微作用。降压作用缓和、体内留存时间长。对心脏无明显影响,血压降低心率变化不大。
2、对于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失语、痴呆、偏瘫,服药后可明显改善症状。具有解除外周血管痉挛,扩张外周小动脉的作用。
3、对不全闭塞性血管疾病,例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疾病,服药后一至二周可明显改善症状。具有溶栓、去纤、抗凝作用。
4、可增加胃肠道蠕动,明显减轻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5、有利尿、降血脂作用。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1、一般资料收治门诊患者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70岁以上者1例、60-70岁者5例、50-60岁者19例、50岁以下者11例。
2、诊断标准分别按高血压一、二、三期患者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以舒张压为主并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将36例患者分为三种(1)一期高血压,舒张压波动于90-100mmHg之间,休息后可恢复正常,5例;(2)二期高血压,舒张压持续超过100mmHg,休息后不降者,28例;(3)三期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20mmHg,有合并症者,3例。
3、治疗方法一期高血压每次1粒,睡前服,连续服一周;二期高血压每次2粒,睡前服,连续服一周;三期高血压首服2粒,早晚各1次,以后改每晚2粒,睡前服,连续服一周。
服药时停用其他降压药。
4、疗效评定标准显著一期高血压舒张压70-80mmHg,二期高血压舒张压80-90mmHg,三期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合并症状减轻。
好转一期高血压舒张压降压幅度5-10mmHg,二期高血压舒张压降压幅度10mmHg以上,三期高血压舒张压降压幅度10mmHg。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5、治疗结果(见表1)
总之,临床治疗36例,结果显效24例,好转12例,显效率66.7%,好转率33.3%,有效率100%。服后无面红、口干、嗜睡等不良感觉,患者反映头脑清爽、耳聪目明、四肢温热。据3例三期高血压病症状观察,本发明的药剂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脑血液供应,消除脑梗塞症状的作用。
为了证明本发明对于高血压病具有很好治疗效果的真实性,下面介绍三个典型病例1、患者延存照,男,67岁,退休司机,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背坡村人。
就诊时间2002年7月20日主诉高血压20余年,一年前渐觉情绪难以控制,易激动,与人交谈时常抑制不住要哭。曾在村卫生所测血压为200/130mmHg,常口服复方降压片、心痛定等药物,但病情越来越重。
体检情绪激动,交谈30分钟因哭泣四次中断谈话,口吃。查P84次/分,BP190/120mmHg。头颅五官大致正常,体表淋巴结不大,四肢活动自如,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未及,肠呜音正常。
初步诊断1、原发性高血压三期,2、老年痴呆症。
处理口服降压通脉胶囊,2粒/次,2次/日。
现场服药观察口服2粒降压通脉胶囊,半小时后测血压160/90mmHg。嘱回家服药。
2002年7月30日复诊,查BP180/90mmHg,表情自如平静,情绪稳定,交谈20分钟无哭泣,自述周身感觉舒适。
处理继续按原剂量服药。
2002年2月6日复查,血压160/90mmHg,交谈顺畅、语音清楚有力。病情大有好转,继续服药。
2、患者王引兰,女,74岁,家庭妇女,山西省高平市南王庄人。
就诊时间2002年8月10日主诉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1999年秋季和2001年夏季,分别因高血压病发生两次突然失语。发作时心情急噪,不能说话,在医院输液治疗后缓解,用药为蝮蛇抗栓酶、胞二磷胆碱、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病情缓解后虽能言语,但反应迟钝。
体检P76次/分、BP200/140mmHg,巩膜无黄染,头颅五官大致正常,颈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部平软,肝脾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呜音正常,四肢活动自如。
诊断1、原发性高血压三期,2、脑A痉挛性失语。
处理口服降压通脉胶囊,2粒/次,2次/日。
现场服药观察口服2粒降压通脉胶囊,半小时后测血压160/100mmHg。嘱回家服药。
2002年8月15日复诊,查BP150/95mmHg,语言流利,自述反应敏捷可与人争辩.
处理继续按原剂量服药。
2003年1月10日复查,血压140/90mmHg,语言流利、清楚,无不适感觉,病情大有好转,继续服药。
3、患者闫启顺,男,60岁,农民,山西省泽卅县南村镇冶底村人。
就诊时间2002年11月20日主诉2002年9月底,因家兄病故心情不好,少言懒语,家人劝到村卫生所检查时,发现血压高达190/120mmHg。立即到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CT检查报告为“陈旧性脑梗塞”,在医院治疗月余,无明显好转,因费用过高而中止治疗。现感觉明显腹胀,不欲进食。
体检P78次/分、BP180/110mmHg,头颅五官大致正常,颈软无抗,体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叩诊为鼓音,无明显压痛,肝脾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呜音正常,左上肢抬举无力,肌力三级弱。
诊断1、陈旧性脑梗塞,2、高血压三期。
处理口服降压通脉胶囊,3粒/次,3次/日。
现场服药观察口服2粒降压通脉胶囊,半小时后测血压140/90mmHg。嘱回家服药。
2002年11月30日复诊,查BP150/90mmHg,自述服药后腹胀消除。
2003年1月15日复查,BP150/90mmHg,自述感觉良好,在家时血压稳定在140/80mmHg。体检左上肢肌力增强,可举过头颅。处理治疗效果显著,以后服药改为每次2粒、每日2次。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实施例1一种降压通脉的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当归40克、川芎40克、丹参40克、鸡血藤40克、桃仁25克、三棱20克、莪术25克、土元20克、夏枯草40克、白蒺藜40克、石决明40克、川断40克、薏苡仁40克、蒲公英40克、泽泻25克、元胡25克、乌药25克。
降压通脉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为(1)称取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桃仁、三棱、莪术、土元、夏枯草、白蒺藜、石决明、川断、薏苡仁、蒲公英、泽泻、元胡、乌药,备用;(2)将上述重量份的中药水浸40分钟、100度煎煮40分钟;(3)重复煎煮4次、合并滤液、浓缩;(4)加入重量份为500克淀粉、搅拌;制得的散剂.
实施例2一种降压通脉的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当归50克、川芎50克、丹参50克、鸡血藤50克、桃仁35克、三棱30克、莪术35克、土元30克、夏枯草50克、白蒺藜50克、石决明50克、川断50克、薏苡仁50克、蒲公英50克、泽泻35克、元胡35克、乌药35克。
降压通脉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为(1)称取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桃仁、三棱、莪术、土元、夏枯草、白蒺藜、石决明、川断、薏苡仁、蒲公英、泽泻、元胡、乌药,备用;(2)将上述重量份的中药水浸40分钟、100度煎煮40分钟;(3)重复煎煮4次、合并滤液、浓缩;(4)加入重量份为500克淀粉、搅拌;制得的散剂,按每粒0.5克装入胶囊制成块剂。
实施例3一种降压通脉的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当归30克、川芎3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桃仁15克、三棱10克、莪术15克、土元10克、夏枯草30克、白蒺藜30克、石决明30克、川断30克、薏苡仁30克、蒲公英30克、泽泻15克、元胡15克、乌药15克。
降压通脉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为(1)称取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桃仁、三棱、莪术、土元、夏枯草、白蒺藜、石决明、川断、薏苡仁、蒲公英、泽泻、元胡、乌药,备用;(2)将上述重量份的中药水浸40分钟、100度煎煮40分钟;(3)重复煎煮4次、合并滤液、浓缩;(4)加入重量份为500克淀粉、搅拌;制得的散剂,按每粒0.5克装入胶囊制成块剂。
权利要求
1.一种降压通脉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4-5份、川芎4-5份、丹参4-5份、鸡血藤4-5份、桃仁2.5-3.5份、三棱2-3份、莪术2.5-3.5份、土元2-3份、夏枯草4-5份、白蒺藜4-5份、石决明4-5份、川断4-5份、薏苡仁4-5份、蒲公英4-5份、泽泻2.5-3.5份、元胡2.5-3.5份、乌药2.5-3.5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降压通脉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用量为当归3份、川芎3份、丹参3份、鸡血藤3份、桃仁1.5份、三棱1份、莪术1.5份、土元1份、夏枯草3份、白蒺藜3份、石决明3份、川断3份、薏苡仁3份、蒲公英3份、泽泻1.5份、元胡1.5份、乌药1.5份。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降压通脉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1)称取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桃仁、三棱、莪术、土元、夏枯草、白蒺藜、石决明、川断、薏苡仁、蒲公英、泽泻、元胡、乌药,备用;(2)将上述重量份的中药水浸40分钟、100度煎煮40分钟;(3)重复煎煮4次、合并滤液、浓缩;(4)加入淀粉、搅拌;(5)干燥、研粉、过筛制得散剂。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降压通脉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步骤(4)中加入淀粉的重量份为50份,制得的散剂按每粒0.5克装入胶囊制成块剂。
全文摘要
一种降压通脉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目前治疗高血压病服用的降压药均为西药,这些药虽然降压效果较好,但副作用较大。现有技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有个别资料介绍,但这种中药胶囊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是由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桃仁、三棱、莪术、土元、夏枯草、白蒺藜、石决明、川断、薏苡仁、蒲公英、泽泻、元胡、乌药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不但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而且无副作用。同时,它还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脑血液供应、消除脑硬塞症状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P9/00GK1435242SQ0310513
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6日
发明者张以芳, 张可 申请人:张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