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手术专用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6360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青光眼手术专用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眼科显微手术器械—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即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带有睫状体上腔瓣膜式导通的角膜缘和巩膜切除”(limbosclerectomia with valvedrainage of supraciliary space)的必备器械。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眼科中难治的病症之一。治疗青光眼的相对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各种手术方法降低眼内压。目前广泛使用的抗青光眼手术主要是“小梁切除术”以及它的一些改进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在术后早期较有效的降低眼压,但是远期效果不理想,这主要与术后的组织瘢痕化有关;并且这种手术方法引起术后前房变浅,不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带有睫状体上腔瓣膜式导通的角膜缘和巩膜切除”是治疗青光眼、降低眼压的较有效的新方法,尤其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和各种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这种青光眼包含了几种降低眼压的机理小梁切除、虹膜根部切除、后巩膜切除、睫状体上腔的瓣膜式导通。手术后容易形成理想的结膜滤过泡,巩膜瓣通过自动调节作用保持术后较稳定的眼压,并且相对不易形成术后的组织瓣痕化。手术的必需器械是一种带窗口的专用铲,使用这种铲可以把手术中制备的上层巩膜瓣导入睫状体上腔内,使其完成自己的功能。
眼科使用的“虹膜恢复器”是和它类似的器械,用于在各种手术中拨平虹膜或者其他组织,它们都没有前端的窗口,并且工作头部分的宽度一般在0.5mm以下。用于睫状体剥离的器械也呈片状,但是厚度都在1.0mm左右,并且也没有前端的窗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其可以完成一种新型的抗青光眼手术—“带有睫状体上腔瓣膜式导通的角膜缘和巩膜切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其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一手柄;一杆部,该杆部的一端与手柄1的一端固接;一铲部,该铲部为一片体,该铲部与杆部的另一端固接,在该铲部前端开有一孔。
其中在所述的铲部前端开有的孔为矩形孔或圆形孔或椭圆形孔。
其中所述铲部与杆部之间弯折有一夹角,该夹角为80-100度之间。
其中所述的手柄的直径大于杆部的直径,且在手柄的外层制作有一层防滑层。
其中该杆部为一端粗、一端细的锥状体。
其中该杆部的一端与手柄的一端固接的方式为焊接或螺接;该铲部与杆部固接的方式为焊接或铆接。
其中所述专用铲由金属或合成树脂材料制成。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一手柄1,该手柄1的外层制作有一层防滑层11;一杆部2,该杆部2的一端与手柄1的一端固接,其固接的方式为焊接或螺接;其中所述的手柄1的直径大于杆部2的直径,且该杆部2为一端粗、一端细的锥状体;一铲部3,该铲部3为一片体,该铲部3与杆部2固接,其固接的方式为焊接或铆接;铲部3前端开有一孔31,该孔31为矩形孔或圆形孔或椭圆形孔;该铲部3与杆部2之间弯折有一夹角,该夹角为80-100度之间;所述的专用铲由金属或合成树脂材料制成。
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在不断地完善,但是在治疗各种难治性青光眼时,获得理想的眼压仍然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术后晚期。无晶体眼的青光眼和人工晶体眼的青光眼属于难治性的青光眼,经常需要重复的手术治疗。现代的眼显微外科技术使大多数青光眼的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达到了70%-90%,但对于发生在无晶体眼和人工晶体眼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成功率为33%-39%。这是因为在进行了其他的手术后,前房角的房水流通渠道经受了明显的改变。而且有研究认为,无晶体眼的玻璃体能释放成纤维细胞刺激素,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从而导致滤过泡瘢痕化。对于这些类型的青光眼,由于在建立新的房水流通渠道后,较快发生纤维性变性,所以术后的预期效果很不好。
使用“带有睫状体上腔瓣膜式导通的角膜缘和巩膜切除”的手术方法治疗了60例(62眼)无晶体眼和人工晶体眼的青光眼患者,患者的年龄从49岁到76岁,平均62.4岁。在手术前,患者的平均眼压为25.85±0.74mmHg(1mmHg=0.133kPa),在手术后一个月,患者的眼压平均为9.19±0.43mmHg。经过1-2年后,在90.3%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正常的眼压,患者的眼压平均为14.3±0.4mmHg。
这种抗青光眼手术体现了几种降低眼压的机理的共同作用-手术中包括了小梁切除术,后巩膜切除术,睫状体剥离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和使用自体巩膜进行睫状体下腔的瓣膜式导通。其中角膜缘的切除使房水可以从角膜缘处流到结膜囊下,后巩膜切除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术后产生脉络膜脱离,睫状体剥离术和睫状体下腔的瓣膜式导通使房水可以通过睫状体下腔流出。并且由于使用自体巩膜做瓣,在巩膜上没有缝线,由于术后巩膜的两个自然表面相接触(巩膜床的下表面和巩膜瓣的上表面),不易产生瘢痕性变性。由于房水同时可以通过覆盖有巩膜瓣的角膜缘切除孔和后巩膜切除孔滤出,有利于形成扁平的、扩散性的滤过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滤过泡的囊化和瘢痕性变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其患病率是欧美人种的10-15倍。研究表明,对于正常眼,经过睫状体下腔和脉络膜下腔排出的房水约占房水排出总量的30%。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关闭机制多为爬行性粘连关闭。目前,对于广泛使用的小梁切除术不适合于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而“带有睫状体下腔瓣膜式导通的角膜缘和巩膜切除”因为具有睫状体剥离、睫状体下腔的瓣膜式导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后拉睫状体,打开房角,手术中制作的巩膜瓣约为巩膜全层厚度的2/3,房水可以较容易地通过位于睫状体下腔的巩膜瓣的两侧流向后部,之后部分从后巩膜切口处流到结膜囊下,部分房水流到脉络膜下腔,之后排出眼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和以前使用的类似器械在形式上和使用领域上有明显的区别,是进行新的抗青光眼手术-“带有睫状体上腔瓣膜式导通的角膜缘和巩膜切除”必需的眼外科手术专用器械。器械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以明显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一手柄;一杆部,该杆部的一端与手柄1的一端固接;一铲部,该铲部为一片体,该铲部与杆部的另一端固接,在该铲部前端开有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的铲部前端开有的孔为矩形孔或圆形孔或椭圆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铲部与杆部之间弯折有一夹角,该夹角为80-10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手柄的直径大于杆部的直径,且在手柄的外层制作有一层防滑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杆部为一端粗、一端细的锥状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杆部的一端与手柄的一端固接的方式为焊接或螺接;该铲部与杆部固接的方式为焊接或铆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专用铲由金属或合成树脂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青光眼手术专用铲,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一手柄;一杆部,该杆部的一端与手柄的一端固接;一铲部,该铲部为一片体,该铲部与杆部固接,在该铲部前端开有一孔。
文档编号A61F9/007GK2643865SQ03205398
公开日2004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日
发明者侯宪如 申请人:侯宪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