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毁式安全一次性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用的医疗器械,特别是能使针头回缩损毁的一次性注射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次性注射器,仍存在着重复使用的可能性,为此,人们研制了自毁式或自锁式一次性注射器,确保注射器不能二次使用。但被污染的针尖仍暴露在外,医务人员或清扫人员稍不注意,极易被针头刺伤感染。国家知识产权局2001年9月19日公告了专利号为0025926.4,名称为“针头回缩损毁型安全注射器”的技术方案。该注射器一次注射之后,针头被抽吸至针筒内而不能再次使用;因而,它既彻底杜绝使用者被针尖刺伤或感染的可能,又较好地解决损毁针头、报废注射器之目的。但仍有许多不足一是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二是推杆与针座插合之后连接不可靠,抽吸针头过程中容易脱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安全,又组合方便的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它包括筒体,带有针座的针头和置于筒体内、带有活塞的推杆;其中筒体顶端固定有连接座,连接座轴心位置上插合有针座,针座相对推杆位置上设有带颈口的连接腔;推杆的顶端相对颈口位置设有锥形钩,该锥形钩在推杆推至筒体顶壁时,恰好插入针座的连接腔内。所述的推杆在靠活塞位置处开有折断口,该折断口在推杆带动针座、针头至筒体内并至筒体口时,即可在此用力折断,从而达到自毁之目的。
由于推杆顶端的锥形钩插入针座内的连接腔后不能拨出,因此,在抽出推杆时,有较强力的可以带动针座、针头从连接座中拨出;再加上整个注射器由各部件组合而成,因此,它具有制作简单、方便、自毁安全、可靠等优点,能彻底杜绝注射器的二次回用和使用者被针尖刺伤或感染的可能性。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针头被抽入筒体后推杆自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头;2、针座;21、连接腔;22、颈口;3、密封圈;4、连接座;41、锁定接头;5、活塞;6、推杆;61、锥形钩;62、折断口;7、筒体;8、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自毁式安全一次性注射器由筒体7,置于筒体7内带有活塞5的推杆6和带有针座2的针头1及连接针座2和筒体7的连接座4组成。连接座4上设有带内螺纹的锁定接头41,与筒体7上的螺口旋紧配合;连接座2的轴心上设有内孔,内孔与针座2外壁密配;针座2表面开有圈槽,圈槽上嵌有O型密封圈3。针座2相对筒体7内的端面开有带颈口22的连接腔21;推杆6顶端设有锥形钩61,该锥形钩61由二片弹性钩构成锥台形的钩,与连接腔21上的颈口22相配合,当锥形钩61插入颈口22进入连接腔21后,由于锥形钩61的作用,推杆6不能脱离开针座2,因此,在推杆6后拉时,可将针头1、针座2拉缩至筒体7内。推杆6在靠近活塞5位置处开有折断口62,推杆6将针头1拉缩至筒体7后,可以在此折断口断开,参见图2、图3,从而达到了安全自毁之目的,保证该一次性注射器不能再次使用的可能。
为了保护好针头1,本实用新型在出品前的针头1上套合上护套8,保护针头1被感染;所述的锥形钩61,也可以由三片弹性钩构成。
权利要求1.一种自毁式安全一次性注射器,包括筒体(7),带有针座(2)的针头(1)和置于筒体(7)内带有活塞(5)的推杆(6),其特征在于筒体(7)顶端固定有连接座(4),连接座(4)轴心位置上插合有针座(2),针座(2)相对推杆(6)位置上设有带颈口(21)的连接腔(22),推杆(6)的顶端与颈口(21)相对位置上设有锥形钩(61),推杆(6)在靠近活塞(5)位置上开有折断口(6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毁式安全一次性注射器,其特征在于针座(2)与连接座(4)之间装有O型密封圈(3)。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毁式安全一次性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钩(61)为二片或三片弹性钩,二个或三个弹性钩构成锥台形钩。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毁式安全一次性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4)与筒体(7)之间为螺纹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毁式安全一次性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4)与筒体(7)之间为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使针头回缩损毁的一次性注射器。它包括筒体,带有针座的针头和置于筒体内、带有活塞的推杆;其中筒体顶端固定有连接座,连接座轴心位置上插合有针座,针座相对推杆位置上设有带颈口的连接腔;推杆的顶端相对颈口位置设有锥形钩,该锥形钩在推杆推至筒体顶壁时,恰好插入针座的连接腔内。所述的推杆在靠活塞位置处开有折断口,该折断口在推杆带动针座、针头至筒体内并至筒体口时,即可在此用力折断,从而达到自毁之目的。它具有制作简单、方便、自毁安全、可靠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M5/50GK2619652SQ0323144
公开日2004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9日
发明者王勋 申请人:钱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