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病人移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599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科手术病人移动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担架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外科手术病人移动架。
背景技术
对于外科手术,特别是骨折病人的手术,或对禁忌脊椎活动的病人,在从手术台到护理平车,再到病床的过程中,往往要几个人抬运,有的用担架抬,这种担架有二根铁棒(或铁管)及其之间的托布和横梁构成,在转运病人时,需多个人的手托住病人,或抬到担架上,或抬到病床上,这种担架及转运方法明显的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多个人的手托动,用力不均匀,行动不协调,容易增加病人的损伤或不良后果;二是二根铁棒(或管)与托布、横梁固定为一体,抬到病床上后,必须将铁棒(或管)抽出,增加了病人的翻身次数,从而也增加了痛苦;三是在转移过程中,托布易卷曲,也容易造成病人错位和不必要的损伤及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对病人用手托,不需要多次换位,减少病人痛苦或错位及不必要的损伤的外科手术病人移动架。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外科手术病人移动架,由托布和两根铁管构成,托布的两侧用缝合线缝制成两根布管,两根铁管分别插入两侧的布管内,在托布中部为双层,并用缝合线缝合成长方形布袋,在长方形布袋内插入长方形托板。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长方形布袋的宽度为50-70cm,长方形布袋的端部离托布的端部距离为20-30cm,以防长方形托板露出托布外面,影响操作,其长方形托板的宽度和长度与长方形布袋的宽度和长度一致。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一次性的将病人放置在长方形托板上,将病人抬到手术台上后,抽出铁管即可作手术,手术完后,再插上铁管,将病人直接抬到病床上,再抽掉铁管,让病人直接在长方形托板上护理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转移病人的过程中,一次性的将病人放置好,不需要再翻动病人,在抬起病人时,由于两边向上折起,病人不易翻动,病人底部平坦,故避免了人手托和多次翻动易造成损伤的弊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沿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3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外科手术病人移动架,由托布1和两根铁管2、2′构成,托布1的两侧用缝合线3缝制成两根布管4、4′,两根铁管2、2′分别插入两侧的布管4、4′内,在托布1中部为双层,并用缝合线3′缝合成长方形布袋5,在长方形布袋5内插入长方形托板6。所述的长方形布袋5的宽度为50-70cm,长方形布袋5的端部离托布1的端部距离为20-30cm,其长方形托板6的宽度和长度与长方形布袋5的宽度和长度一致。
权利要求1.一种外科手术病人移动架,由托布(1)和两根铁管(2、2′)构成,其特征在于托布(1)的两侧用缝合线(3)缝制成两根布管(4、4′),两根铁管(2、2′)分别插入两侧的布管(4、4′)内,在托布(1)中部为双层,并用缝合线(3′)缝合成长方形布袋(5),在长方形布袋(5)内插入长方形托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术病人移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方形布袋(5)的宽度为50-70cm,长方形布袋(5)的端部离托布(1)的端部距离为20-30cm,其长方形托板(6)的宽度和长度与长方形布袋(5)的宽度和长度一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科手术病人移动架,由托布1和两根铁管2、2′构成,托布1的两侧用缝合线3缝制成两根布管4、4′,两根铁管2、2′分别插入两侧的布管4、4′内,在托布1中部为双层,并用缝合线3′缝合成长方形布袋5,在长方形布袋5内插入长方形托板6。该外科手术病人移动架,在转移病人的过程中,一次性的将病人放置好,不需要再翻动病人,在抬起病人时,由于两边向上折起,病人不易翻动,病人底部平坦,故避免了人手托和多次翻动易造成损伤的弊端。
文档编号A61G1/00GK2655854SQ0325347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9日
发明者靳化同, 许同菊 申请人:靳化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