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注液组织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63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免注液组织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注液组织扩张器。皮肤组织在一定的张力下,有自然扩张、增大面积的生理功能。根据这一原理,70年代中期以来,首先在美国,然后在世界各国,先后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扩张器(又称为皮肤组织扩张器)。软组织扩张器主要以解决供区的不足,扩张后所获得“额外”的皮肤,即是取得新生的皮瓣来修补邻近皮肤的缺损或疤痕的修复,其色泽、质地、毛发分布均匀与需要处相同,但不产生新的畸形,极具理想的整形、美容效果。凡头皮缺损、秃发再造、面颈、躯干、四肢疤痕切除修复,烧、烫伤后疤痕挛缩畸形修复,耳、鼻再造等均可使用。
传统的组织扩张器由扩张器囊、导管、注射阀三部分组成。由外科医生开刀把扩张器囊埋在需要扩展的皮肤下然后缝合,术中注入适量的水(20~60ml不等),术后数天开始隔日注水1次,经过5~6周注水后行II期切除植皮区皮肤,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术。
传统组织扩张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初期体积偏大,注水部分必须留置在皮下或皮外,植入后容易产生血肿,伤口感染及裂开,组织损伤较大。
2、间隔1~3天对囊内注射盐水,每次10毫升左右,皮肤扩张相对过快,引起局部压力过高,可引起局部疼痛,重者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裂开。
3、反复注水,护理难度加大,患者难以接受。
4、住院期较长,医疗费用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张机理独特、操作简单、损伤小、不需反复注液、简化护理、显著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手术风险、手术成功率也更高的组织扩张器。
本实用新型由生物相容、惰性的超强吸水高分子树脂共混复合物内核与弹性透水包膜两部分组成,包膜包裹内核,内核为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盐和医用硅橡胶复合物,包膜为医用硅橡胶。使用时由外科医生开刀把产品埋在需要扩展的皮肤下然后缝合,超强吸水高分子树脂共混复合物内核会由于吸水作用和渗透压的作用吸收其周围的体液(水分子)而扩张。继而达到皮肤软组织的扩张。经过一定的时间,包膜两侧的渗压达到平衡,水分子不再向内移动,内核不再膨胀而停止扩张。
通过调整吸水高分子树脂共混复合物的比分,使扩张器的最终体积达到初始体积的数倍到数十倍。通过调整包膜的透水性,可以控制该扩张器的扩张速度,使其达到最终体积的时间控制在数天到数月。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扩张机理独特,操作简单,损伤小,不需反复注液,简化护理,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成各种尺寸和形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作用原理图。参阅
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生物相容、惰性的超强吸水高分子树脂共混复合物内核1与弹性透水包膜2两部分组成,弹性透水包膜2包裹内核1,内核1为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盐和医用硅橡胶复合物,弹性透水包膜2为医用硅橡胶。使用时由外科医生开刀把产品埋在需要扩展的皮肤4下然后缝合,超强吸水高分子树脂共混复合物内核1会由于吸水作用和渗透压的作用吸收其周围的体液(水分子3)而扩张。继而达到皮肤软组织的扩张。
权利要求1.一种免注液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它由生物相容、惰性的超强吸水高分子树脂共混复合物内核与弹性透水包膜两部分组成,包膜包裹内核,内核为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盐和医用硅橡胶复合物,包膜为医用硅橡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注液组织扩张器。它由生物相容、惰性的超强吸水高分子树脂共混复合物内核与弹性透水包膜两部分组成。使用时由外科医生开刀把产品埋在需要扩展的皮肤下然后缝合,超强吸水高分子树脂共混复合物内核会由于吸水作用和渗透压的作用吸收其周围的体液(水分子)而扩张,继而达到皮肤软组织的扩张。本产品设计合理,扩张机理独特,操作简单,损伤小,不需反复注液,简化护理,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文档编号A61M29/00GK2643915SQ0327386
公开日2004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7日
发明者黄远程 申请人:黄远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