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892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担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担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担架多为由金属拉杆加上担架面组成,其体积大、使用不方便,病人经常需要多次搬动,给病人造成更多痛苦。在某些特殊性的检查项目如X光、CT、磁共振和DSA介入治疗中,因为具有金属部件而不能直接使用。同时,旧式担架的生产成本也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重量轻、可折叠、便于携带、使用灵活、省时省力、可减轻病人痛苦,不影响特殊性检查效果且成本较低的新式担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担架,包括布制担架面和对称地位于担架面背面两侧边缘的至少4个柔性拉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担架,担架面呈上宽下窄的“宝石”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担架,担架面背面固定有若干加固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担架,担架面具有网状的加固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担架,加固带呈双菱形的网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担架,加固带缝制在担架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担架,柔性拉手由加固带在双菱形顶角处弯曲并延长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担架,柔性拉手设有4-6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担架,担架面和加固带采用细实帆布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便携式担架重量轻、可折叠、便于携带。第二,可减轻在多次搬动中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且省时省力。第三,由于全部采用布料加工,无金属结构,在进行特殊性的检查项目如X光、CT、磁共振和DSA介入治疗中,不影响诊断和治疗的效果。第四,可以2-6人灵活使用,成本较低,广泛用于急救中心、灾害救援、空中救护和战地抢救等方面。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便携式担架的结构图(背面);图3是使用中的便携式担架立体图;图4是使用中的便携式担架的侧视图;图5是使用中的便携式担架的主视图;图6是使用中的便携式担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担架实施例中,包括布制担架面1,呈上宽下窄的“宝石”状;担架面1背面固定有加固带3,加固带3呈双菱形的网状,加固带3是缝制在担架面上的;对称地位于担架面1背面两侧边缘的至少6个柔性拉手2,由加固带3在双菱形顶角处弯曲并延长而成。担架面1和加固带3均采用细实帆布制成。
参照图3-图6,“宝石”状的担架面适应人体比重和解剖结构,下层双菱形的网状加固带主要承担人体重力,并由担架面均分着力点。对称地位于担架面背面两侧边缘由双菱形顶角处加固带弯曲并延长自然形成担架的柔性拉手,在上提时,病人受力均衡,感觉舒适。在搬运病人时,左右两次翻转就可到达担架中心,不需搬离床面,可减轻在多次搬动中给病人造成的痛苦。由于全部采用布料加工,无金属结构,在进行特殊性的检查项目如X光、CT、磁共振和DSA介入治疗中,不影响诊断和治疗的效果。便携式担架可以2-6人炅活使用,在矿山、井下或战时,使用方便。可两人抬运、一人拉运(前面两个拉手捆在一起),在空中救护时,可将四个拉手捆在一起用机械起吊,省时省力。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担架,包括布制担架面(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称地位于担架面(1)背面两侧边缘的至少4个柔性拉手(2)。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便携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1)呈上宽下窄的“宝石”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1)背面固定有若干加固带(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1)具有网状的加固带(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带(3)呈双菱形的网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便携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带(3)缝制在所述担架面(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拉手(2)由加固带(3)在双菱形顶角处弯曲并延长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拉手(2)设有4-6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1)和所述加固带(3)采用细实帆布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担架,包括布制担架面,缝制在担架面背面呈双菱形网状的加固带,对称地位于担架面背面两侧边缘由加固带在双菱形顶角处弯曲并延长而成的至少4个柔性拉手。担架面和加固带均采用细实帆布制成。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便携式担架重量轻、可折叠、便于携带。第二、可减轻在多次搬动中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且省时省力。第三、由于全部采用布料加工,无金属结构,在进行特殊性的检查项目如X光、CT、磁共振和DSA介入治疗中,不影响诊断和治疗的效果。第四、可以2-6人灵活使用,成本较低,广泛用于急救中心、灾害救援、空中救护和战地抢救等方面。
文档编号A61G1/04GK2649055SQ03276628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1日
发明者李颉 申请人:李颉, 郝卫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