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旁路通道部件的吸收体和使用了该吸收体的吸收体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630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旁路通道部件的吸收体和使用了该吸收体的吸收体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体,该吸收体被作为构成吸收体制品的吸收功能主体的要素而被应用在各种吸收体制品上,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吸收体,即使在由于排泄而在短时间内向其表面供给有大量的水性液的场合,也可以由该吸收体而迅速地进行吸收。
进一步,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上述吸收体的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用品等的吸收体制品。
背景技术
在吸收体制品上,具有作为其主要构成成分的吸收体。现在,在市场上出现的几乎所有的吸收体制品中,其吸收体都具有一种将高吸水性树脂(Super Absorbent Polymer,以下,也称作‘SAP’)和纸浆的混合体以单层而形成的构造。在这种单层状构造上,有时各构成成分会形成为均一的单一层;但一般地,从外观上看,只是构成为单一的层状。
即,在这样的以纸浆为主体的吸收体上,一般地,在其内部,使SAP和纸浆的浓度分布以具有适当的比例的方式而构成。具体来说,通常,对上层为纸浆、中层为SAP主体、下层为纸浆这种相互不同的构成的三层进行压缩粘合,使之成为一体;进一步,为了防止纸浆和SAP的脱离、以及散开,用称作芯包(Core Wrapping)的薄织物或不织布对吸收体进行覆盖,形成为单层状构造。
不过,在近年来,作为单层状构造的吸收体,对含有高比例的纤维状或粉状的SAP的高吸水性薄层的研究和开发开展得很活跃。
在被用于认为不需要高吸水容量的生理用卫生巾、妇女用轻度失禁制品等的场合,通常,对该高吸水性薄层不进行层叠,而是以单层使用。但是,在被用于认为需要高吸水容量的小孩用尿布、成人用尿布等的场合,一般是将该高吸水性薄层以2层、3层进行层叠,以便使之能够对应于必要的吸收容量。与上述现有的以纸浆为主体的吸收体相比,由于该高吸水性薄层很薄,所以可以如上所述通过层叠而被使用。而且,即使在以层叠状使用时,与现有的以纸浆为主体的吸收体相比,也具有其厚度特别薄这一优点。
这样,在对高吸水性薄层进行层叠时,如果只是一种将上述的高吸水性薄层单纯地进行重叠的构造,则由于在各层间存在空隙,所以被排出的尿液等水性液即使浸透了也会变得不能均匀地向第二层以下的层移动。其结果是,难以充分发挥作为吸收体的功能。因此,在对高吸水性薄层进行层叠的场合,会对各层间用粘着剂或接合剂形成为一体而使用。这样,通过将高吸水性薄层进行层叠,就可以增大潜在的吸收容量,而且可以得到很薄的吸收体。
但是,作为通对该高吸水性薄层进行层叠而得到的吸收体,在实际使用时,其对水性液的吸收速度不能赶上由于水性液的排泄而产生的水性液的供给速度。其结果是,特意设置的吸收能力不能得到发挥,存在会成为容易发生液体泄漏的状态这一问题。
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作为成为上述那样的状态的原因,可以举出根据SAP和水性液的性质等,由SAP的膨胀所产生的对水性液的吸收速度存在界限;以及,上述吸收体由于其厚度很薄,所以其用于保持水性液的空间并不大。又,还可以举出这样的原因作为现有吸收体的主成分的纸浆,其吸收容量小,但吸收速度快;而相比之下,SAP的吸收容量很大,但吸收速度慢,而且,还容易发生阻塞,由此会使全体的利用率下降。
在将高吸水性薄层以2层以上进行层叠的场合,由于上述问题变得更加显著,所以,进行如下列的研究使被供给到表面的高吸水性薄层上的水性液,能快速而且均匀地向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浸透的方法。在所提出的种种的方案中,包括在各层间将强亲水性不织布等作为扩散薄层而插入的技术;和设置大的物理开口或狭缝的技术等。但是,目前还没有出现效果良好的解决对策。而且,从这样的背景出发,虽然期待着含有将高吸水性薄层进行层叠而形成的吸收体的吸收体制品的出现,但现状是这一愿望并未实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地对应于水性液的供给速度的吸收体,且该吸收体是通过将具有高比例的SAP的高吸水性薄层以2层以上进行层叠而形成的。
本发明者发现下述现象,从而完成本发明在将高吸水性薄层进行层叠而形成的吸收体上,通过设置从最表面层向下方的层的旁路通道部件,就可以充分地对应于水性液的供给速度;而且,可以实现能够发挥与现有的以纸浆为主体的厚的吸收体有同等或以上的吸收速度的吸收体。
即,本发明提供了下列(1)~(13)的内容。
(1)一种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层叠吸水部件和旁路通道部件,其中该层叠吸水部件是通过将含有高吸水性树脂的、可以吸收水性液的高吸水性薄层以2层以上(本文“以上”、“以下”含本数)进行层叠而形成;该旁路通道部件具有流路,该流路的作用是,在将上述层叠吸水部件的被供给有上述水性液的一侧作为上侧时,使被供给到上述层叠吸水部件的最上侧的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述水性液从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向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移动。
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上,在由高吸水性薄层所构成的多个层中,将供给到第1高吸水性薄层、即在穿着时位于最靠近穿用者皮肤一侧的高吸水性薄层上的水性液,通过旁路通道部件,分配到其它的层上,该第1高吸水性薄层被供给水性液。由此,可以利用多个层的吸收能力,并因此而可以发挥很高的吸收速度。
(2)如上述(1)所述的吸收体,在其上述高吸水性薄层中,至少一层具有质量百分比在50%以上的上述高吸水性树脂,并且厚度在1.5mm以下。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吸收体,在上述高吸水性薄层中,所有的层都具有质量百分比在50%以上的上述高吸水性树脂,并且厚度在1.5mm以下。
(4)如上述(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旁路通道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为由在内部具有流路的管部件所构成;上述管部件的一端处于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面的位置,或者,处于这样的位置使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端部被插入到上述流路中,由此形成入口侧端部;上述管部件的另一端位于上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的各自的上面、以及在上述层叠吸水部件的下方的至少一个位置上,或者,位于这样的位置;使上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被插入到上述流路中,由此形成出口侧端部。
(5)如上述(4)所述的吸收体,在上述管部件的上述流路中,具有导水性薄层。
(6)如上述(1)~(5)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吸收体上述旁路通道部件中的至少一部为由凹凸薄层部件所构成,该凹凸薄层部件的至少一个面为具有凹部和凸部的凹凸面;上述凹凸薄层部件的一部分,以一种使上述凹凸面为上侧的方式,位于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面;上述凹凸薄层部件的另一部分,位于上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的各自的上面、以及在上述层叠吸水部件的下方的至少一个位置上。
(7)如上述(6)所述的吸收体,上述凹凸薄层部件在其凸部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具有开口。
(8)如上述(1)~(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吸收体上述旁路通道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是由不织布薄层部件所构成;上述不织布薄层部件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面;上述不织布薄层部件的另一部分位于上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的各自的上面、以及在上述层叠吸水部件的下方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上。
(9)如上述(8)所述的吸收体,在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面,上述不织布薄层部件的上述一部分从其表面竖立着。
(10)如上述(8)所述的吸收体,上述不织布薄层部件的上述一部分覆盖着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中央部位附近,并作为皮肤接触薄层而起作用。
(11)如上述(1)~(10)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吸收体上述旁路通道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是由亲水性纤维或其纤维束所构成;并且,至少将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和与之相接的上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用上述亲水性纤维或其纤维束缝合。
(12)如上述(11)所述的吸收体在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上具有透水性纤维网膜;至少将上述透水性纤维网膜、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以及与之相接的上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用针的穿孔处理方法进行缝合。
(13)一种吸收体制品,该吸收体制品被用在从上侧供给着水性液的场合;从上侧起,在该吸收体制品上依次具有水性液透过性薄层部件、如上述(1)~(12)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吸收体、以及水性液不透过性薄层部件。


图1为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说明的灌溉糸统的模式图。
图2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吸收体的一例的模式图。
图3为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上,对其旁路通道部件的流路的水性液的移动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其中,图3(A)~(E)为沿图2的X-X’线的断面图。
图4的(A)~(C)分别为显示在其内部具有流路的管部件的例子的模式的立体图。
图5为管部件的配置的说明图。其中,(A)~(D)为上面图,(A’)~(D’)为沿各自的X-X’线的断面图。
图6为显示了凹凸薄层部件的例子的模式的立体图。
图7为显示了在凸部的全体上具有开口的凹凸薄层部件的例子的模式的立体图。
图8为凹凸薄层部件的配置的说明图。其中,(A)~(D)为本发明的吸收体的断面图。
图9为显示了不织布薄层部件的例子的模式的断面图。
图10为不织布薄层部件的配置的说明图。其中,(A)为上面图,(B)为沿其X-X’线的断面图。
图11为对亲水性纤维的纤维束的配置进行说明的本发明的吸收体断面图。
图12的(A)~(G)为各个旁路通道部件的入口的平面分布状态的说明图。
图13为吸收体的评价试验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在所附图面中所示的合适的实施形态,对本发明的吸收体和吸收体制品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说明。对本发明的原理,可以将其比作对水田进行高效而且快速的灌溉的灌溉糸统进行说明。
图1为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说明的灌溉糸统的模式图。对于现有的通过对高吸水性薄层进行层叠而得到的吸收体,当将其比作对由第1层、第2层、和第3层所构成的3层的水田提供灌溉水的灌溉糸统时,是这样一种设计思想先对第1层的水田供给灌溉水,在水灌满水田后,使该水从溢流堰上溢出;再对第2层的水田水田供给灌溉水,在水灌满第2层的水田后,使该水从溢流堰上溢出;最后,对第3层的水田供给灌溉水。也就是说,灌溉水的供给要花费时间。
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的吸收体的设计思想是,如图1所示,设置可以从第1层的水田向其它的水田供给灌溉水的灌溉水路。这样,通过对第1层供给灌溉水,可以经灌溉水路在大致为同时地对第2层和第3层供给灌溉水,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所有的水田灌满灌溉水。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上,作为起上述灌溉水路的作用的部分,是后述的旁路通道部件。
图2为显示了本发明的吸收体的一例的模式图。
本发明的吸收体1具有层叠吸水部件10和旁路通道部件。又,在图2中,对旁路通道部件没有进行显示。
在图2中,在层叠吸水部件10上,层叠有3层的高吸水性薄层11、12、和13。但是,对层叠的数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是2层以上就可以。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高吸水性薄层,是以SAP为主要成分的很薄的层状吸收体。作为高吸水性薄层,希望其SAP的质量含量在50%以上,且最好是60~95%的质量百分比。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高吸水性薄层上,由于具有这样很高的SAP的含量,所以其厚度很薄。作为高吸水性薄层的厚度,希望在1.5mm以下,且最好是1mm以下。
对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高吸水性薄层,只要是以SAP为主要成分的很薄的层状吸收体,则对其构成和制造方法就没有特别的限制。
例如,可以举出用Air Laid法所得到的高吸水性薄层。Air Laid法是一种这样的方法将粉碎了的木材木浆和SAP相混合,添加结合剂,然后成形为层状而获得高吸水性薄层。作为用该方法所得到的高吸水性薄层,例如,为人们所知的有美国的Rayonier公司制造的NovaThin(美国注册商标)、和王子キノクロス公司生产的キノクロス(注册商标)。
又,也可以举出通过将SAP的分散稀浆涂覆在不织布等水性液透过性薄层的上面的方法而得到的高吸水性薄层。这里,作为SAP的分散稀浆,最好是将SAP和微纤维化了的纤维素(MCF)分散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里。作为用该方法所得到的高吸水性薄层,例如,由(株)日本吸收体技术研究所制造的メガシン(注册商标)为人们所知。
此外,例如,还可以举出下述高吸水性薄层使在起毛状不织布上承载(担持)大量的SAP,并用热熔粘合剂、乳化粘合剂、水性纤维等进行固定的方法所得到的高吸水性薄层;使纤维状SAP和PET(聚乙烯对苯二酸酯)相混合而成形为纤维网膜的方法所得到的高吸水性薄层。
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上,其特征在于,除了上述层叠吸收部件之外,还设有含有流路的旁路通道部件,由该含有流路的旁路通道部件,可以使被供给到层叠吸水部件的最上侧的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水性液(例如,尿液)从第1高吸水性薄层11向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在图2中,为高吸水性薄层12和13)移动。又,在本说明书中,以层叠吸水部件为基准,将供给有上述水性液的一侧称为“上”,而将其相反一侧称为“下”。更具体地说,在实际上穿着用本发明的吸收体所制成的本发明的吸收体制品时,将靠近穿用者的皮肤的一侧称为“上”,而将远离的一侧称为“下”。
作为本发明的旁路通道部件,只要具有可以将水性液从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移动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12和13的流路,对其形状、大小、材料、配置等就没有特别的限制。
首先,对旁路通道部件的功能进行说明。
图3为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上,对其旁路通道部件的流路的水性液的移动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其中,图3(A)~(E)为沿图2的X-X’线的断面图。又,本发明并不只限于这些图中所示的例子。
在图3(A)的例子中,以这样的方式设置有旁路通道部件被供给到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水性液5可以从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移动到高吸水性薄层13的上面。
在图3(B)的例子中,以这样的方式设置有旁路通道部件从第1高吸水性薄层11,在X-X’方向的中央部上,被供给到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水性液5移动到高吸水性薄层13的下面(即,在高吸水性薄层13和背面薄层2之间;在该中央部的两侧,移动到高吸水性薄层13的上面;而在该中央部的进一步的两侧,则移动到高吸水性薄层12的上面。
在图3(C)的例子中,以这样的方式设置有旁路通道部件被供给到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水性液5可以从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移动到高吸水性薄层13的下面;而且,对旁路通道部件,以一种可以迂回高吸水性薄层11、12、以及13的端部的方式而被设置着。
在图3(D)的例子中,以这样的方式设置有旁路通道部件在吸水体1的图中左侧端部上,被供给到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水性液5从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移动到高吸水性薄层13的下面;在图中右侧端部上,该水性液5从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移动到高吸水性薄层13的上面。又,对旁路通道部件,以一种可以迂回高吸水性薄层11、12、以及13的端部的方式而被设置着。
在图3(E)的例子中,以这样的方式设置有旁路通道部件被供给到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水性液5从第1高吸水性薄层11分别移动到高吸水性薄层12和13的上面。又,对旁路通道部件,以一种可以迂回高吸水性薄层11和12的端部的方式而被设置着。
对旁路通道部件的配置,可以根据旁路通道部件的形状、材料、性质等各条件而适当地进行决定。
如上所述,通过旁路通道部件,可以有效地进行水性液的层间移动和导入。即,可以将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地供给到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表面的尿液等水性液迅速地移动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12和/或13上。
作为本发明所用的旁路通道部件,如上所述,只要是具有用于将水性液从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移动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12和13的流路,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下列各部件可以很合适地作为旁路通道部件而得到应用(1)在内部具有流路的管部件;(2)将具有凹部和凸部的凹凸面至少作为其一个面的凹凸薄层部件(以下,只称作‘凹凸薄层部件’);(3)不织布薄层部件;(4)亲水性纤维或其纤维束。对这些部件,可以单独或将2种以上进行组合而得到应用。
以下,对所举出的作为合适的旁路通道部件的上述(1)~(4)进行说明。
(1)在内部具有流路的管部件。
作为在内部具有流路的管部件,对其形状、大小、材料、制造方法等没有特别的限制。图4的(A)~(C)分别为对在其内部具有流路的管部件的例子进行显示的模式的立体图。对这些管部件,可以通过将薄膜成形为扁平管状而得到。
在图4(A)所示的管部件21上,入口侧端部21a和出口侧端部21b具有相同的形状;且流路方向的长度为一定。
在图4(B)所示的管部件22上,其入口侧端部22a具有与图4(A)的场合相同的形状,但出口侧端部22b在其一侧上插入有三角形状的缺口。因此,在将出口侧端部22b的具有缺口的一侧为向上配置时,可以快速地对出口侧端部22b的上侧的高吸水性薄层分配水性液;而在将出口侧端部22b的具有缺口的一侧为向下配置时,可以快速地对出口侧端部22b的下侧的高吸水性薄层分配水性液。
在图4(C)所示的管部件23上,其入口侧端部23a具有与图4(A)的场合相同的形状,但出口侧端部23b在其两侧上插入有大致为半圆形状的缺口。因此,由于出口侧端部23b的缺口,在流路方向的长度为最短的部分上,就可以快速地对高吸水性薄层分配水性液。
对管部件的尺寸大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在图4(A)~(C)中,对管部件的尺寸大小的一例进行了显示,但本发明并不只限于这样的尺寸。
作为管部件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下列材料由PE(聚乙烯)、PP(聚丙烯)、PVA(聚乙烯醇)、氨基甲酸乙酯等树脂所构成的水性液不透过性薄膜,SMS不织布(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熔融吹制/熔融吹制/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3层构造的不织布)、SMMS不织布(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熔融吹制/熔融吹制/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4层构造的不织布)等耐水性的不织布。
作为管部件,例如,也可以使用下列部件剪切出宽度50~100mm、长度100~200mm、厚度5~20μm的家庭用的PE袋的底所成的形状的部件;以及,将与雨伞的防止水滴用的PE管为相同形状的管状物剪切成适当的长度所成的部件。
下面,对管部件的配置进行说明。
图5为管部件的配置的说明图。在图5中,本发明的吸收体1具有下列构成由3层的高吸水性薄层11、12、和13所形成的层叠吸水部件10;管部件20;以及,被设置在高吸水性薄层13的下方的背面薄层2。图5(A)~(D)为上面图,图5(A’)~(D’)为沿各自的X-X’线的断面图。
管部件的一端位于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方,或者,位于如下位置将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端部插入到管部件的流路中,从而形成入口侧端部。
在图5(A’)~(D’)的各例中,对管部件20的一端位于这样的位置将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端部插入到管部件的流路中,从而形成入口侧端部20a。但是,本发明并不只限于这样的设置,也可以通过使管部件位于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面,而形成入口侧端部。
又,在管部件的另一端上,其出口侧端部由以下方式而形成使管部件的该另一端位于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的各自的上面、和位于在层叠吸水部件的下方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上;或者,位于这样的位置将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到管部件的流路中。
在图5(A’)、(C’)、和(D’)的各例中,对管部件20的另一端,通过使其位于高吸水性薄层13的上面(即,在高吸水性薄层12和高吸水性薄层13的之间),而形成出口侧端部20b。又,在图5(B’)的例子中,对管部件20的另一端,通过使其位于层叠吸水部件10的下面(即,在作为层叠吸水部件10的最下面层的高吸水性薄层13和背面薄层2的之间),而形成出口侧端部20b。但是,本发明并不只限于这样的设置,也可以位于这样的位置将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到管部件的流路中,从而形成出口侧端部。
在图5(A’)~(D’)的各例中,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露出部分(即,没有被插入到管部件20的流路中的部分)比高吸水性薄层12的表面的尺寸(大小)要小。由此,当被供给的水性液的大部分流经该第1高吸水性薄层11时,其一部分被吸收并被供给到流路中;另一方面,从第1高吸水性薄层11而向横侧溢出的水性液不经过流路而是直接移动到第2高吸水性薄层12上,然后被吸收。
在图5(A)的例子中,在X-X’的方向上,第1高吸水性薄层11将第2高吸水性薄层12的上面完全覆盖着。
在图5(B)的例子中,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端部超出管部件20的弯曲部而被插入着;同时,高吸水性薄层12为一种可以从吸收体1的上侧被看见的露出的状态。
在图5(C)的例子中, 设置有2个管部件20;而且,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端部以超出管部件20的弯曲部的方式被插入,但,由于该第1高吸水性薄层11比高吸水性薄层12要长一些,所以在X-X’的方向上,高吸水性薄层11将高吸水性薄层12的上面完全覆盖着。
在图5(D)的例子中,将在图5(C)的例子中的纵横关系进行了逆转。
如图5所示,对管部件20,最好以一种迂回高吸水性薄层的端部的方式进行设置。
在图5的各例中,如上所述,将高吸水性薄层11的端部插入到管部件20的流路中。由此,由于水性液被导入到流路中,可以提高水性液的分配效率,所以是所希望的一种设置。又,从防止发生在使用时由于管部件20的变形而阻碍水性液的流通这一点上,也是一种所希望的设置。
又,在将高吸水性薄层11的端部插入到管部件20的流路中的场合,既可以将该端部按其原样状态插入,也可以将该端部以弯曲了的状态插入。
又,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上,为了将水性液导入到流路中,也可以另外设置导水性薄层。作为导水性薄层,是一种具有可以利用毛细管现象使水性液移动的性质(导水性)的薄层,并可以用织布或不织布而构成。
(2)凹凸薄层部件。
在至少其一个面为具有凹部和凸部的凹凸面的凹凸部件上,多个的凹部相连接而起着一种作为水性液的流路的作用。作为凹凸薄层部件,当至少其一个面为具有凹部和凸部的凹凸面时,对其形状、大小、材料、制造方法等就没有特别的限制。
图6为显示了凹凸薄层部件的例子的模式的立体图。在图6所示的凹凸薄层部件31上,具有形成凸部的多个突起32。
对凹凸薄层部件的凹凸的尺寸大小,从操作性和成本进行考虑,所形成凸部的突起的高度H希望在0.3mm以上,并最好在0.5mm~1.5mm的范围。
可以将凹部和凸部只设置在一方的面上,也可以设置在两方的面上。
作为凹凸薄层部件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下列材料由PE、PP、PVA、氨基甲酸乙酯等树脂所构成的水性液不透过性薄膜,SMS不织布、SMMS不织布等耐水性的不织布。
在凹凸薄层部件上,也可以在凸部的一部或全部上设置开口。
图7为显示了在凸部的全体上具有开口的凹凸薄层部件的例子的模式的立体图。在图7所示的凸部上具有开口的凹凸薄层部件33上,具有形成凸部的多个的突起34,而各突起34在其顶点上具有开口35。
对于如图6所示的在凸部上没有开口的凹凸薄层部件,当其由水性液不透过性材料所构成时,只有凹部起着作为水性液的流路的作用。但是,对于如图7所示的在凸部上具有开口的凹凸薄层部件,即使当其由水性液不透过性材料所构成时,该开口也可以作为水性液的流路而起作用。即,水性液通过开口从凹凸薄层部件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移动。因此,可以合适地将凹凸薄层部件应用在比较广泛地覆盖着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表面的场合。
对于开口,既可以将其只设置在凸部的一部分上,也可以将其设置在凸部的全部上。又,对于在每单位面积上的开口的个数,并没有做特别的限定,但希望是1.0~100个/cm2。
作为凹凸薄层部件,即使其凸部在使用时会多少发生一些变形,也具有不会对水性液的流通造成妨碍这一优点。
下面,对凹凸薄层部件的配置进行说明。
图8为凹凸薄层部件的配置的说明图。在图8中,本发明的吸收体1具有由2层的高吸水性薄层11和12所构成的层叠吸水部件10;凹凸薄层部件30;以及,被设置在高吸水性薄层12的下方的背面薄层2。图8(A)~(D)为本发明的吸收体的断面图。
在图8(A)~(D)的各例中,以其凹凸面(图中未示)向着上面侧的方式,凹凸薄层部件30的一部的30a被设置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上面。
在图8(A)的例子中,以覆盖着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一部分的形式,凹凸薄层部件30的一部分30a被设置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上面。又,凹凸薄层部件30的另一部分30b则被设置在高吸水性薄层12的上面(即,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和高吸水性薄层12的之间)。因此,在被供给到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水性液中,其一部分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上被吸收,而其它(另一)部分经凹凸薄层部件30后移动到高吸水性薄层12上,并在其全面上得到扩散和吸收。
在图8(B)的例子中,以覆盖着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一部分的形式,凹凸薄层部件30的一部分30a被设置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上面。又,凹凸薄层部件30的另一部分30b则被设置在层叠吸水部件10的下面(即,在作为层叠吸水部件10的最下层的高吸水性薄层12和背面薄层2之间)。
在图8(C)的例子中,以不覆盖着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一部分的形式,凹凸薄层部件30的一部分的30a被设置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上面。又,凹凸薄层部件30的另一部分30b则被设置在层叠吸水部件10的下面。
在图8(D)的例子中,以不覆盖着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一部分、并竖立着的形式,凹凸薄层部件30的一部分30a被设置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上面。这里,在凹凸薄层部件30的突出的一部分30a的内部,插通着聚氨酯长丝等的弹性体36。又,凹凸薄层部件30的另一部分30b被设置在层叠吸水部件10的下面。
因此,在图8(B)~(D)的例子中,在被供给到第1高吸水性薄层11上的水性液中,其一部分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上被吸收,而另一部分经凹凸薄层部件30后移动到高吸水性薄层12的下侧的面上,并在其全面上得到扩散和吸收。
(3)不织布薄层部件。
在不织布薄层部件上,通过使其内部的空隙作为水性液的流路而起作为。在不织布薄层部件上,对其形状、大小、材料、制造方法等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希望是蓬松的、弹性(resilience)高的部件。
这里,所谓“弹性高”,一般地,是指具有压缩阻力大这一性质,即具有在承受荷重时不会凹陷(ヘたゥなぃ)的性质。特别地,最好是在潮湿(使用时)弹性高、不会凹陷。
作为使用在不织布薄层部件上的弹性高的材料,是在潮湿时的杨氏弹性模量高的疏水性的合成纤维,而且希望是3d以上、最好是5~12d的粗纤度的合成纤维。进一步,希望是具有卷缩的合成纤维。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举出适合应用在作为褥子的内棉用的双组分聚酯复合纤维。对于蓬松性,是以单位面积重量和表观密度为指标进行表示的。在本发明中,单位面积重量希望是在20mg/m2以上;而且,表观密度希望是在0.1/cm3以下。又,一般地,在吸收体制品中,也可以使用蓬松不织布。这里,该蓬松不织布是作为被称作收集层的暂时贮留层而被使用的。
作为使用这样的纤维进行不织布制造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最好是,例如,热粘接不织布(例如,本发明者在特开2002-20957号公报中所提出的不织布,该不织布由水难以透过性的相和水容易透过性的相所组成。其中,该水难以透过性的相是通过将疏水性纤维层和亲水性纤维层以层状相重叠而形成的,并且其蓬松性高、表观密度小;而该水容易透过性的相是通过将疏水性纤维和亲水性纤维以混合状态经压缩而形成的,并且其表观密度大)、和具有复层构造的不织布(例如,本发明者在特願2001-297161号专利说明书和特願2001-297162号专利说明书中所提出的复合体薄层,该复合体薄层是通过将表面为平滑的纸层或不织布层和表面为蓬松的且具有凹凸的纤维网膜相互接合而构成的)。
图9为显示了不织布薄层部件的例子的模式的断面图。作为在图9中所示的不织布薄层部件41,是通过将PP纺粘型非织造织物42和聚酯纤维网膜43进行复合而形成的蓬松的不织布。具体来说,例如,可以举出使用由PP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不织布(Avgol公司生产)和8d×61mm的聚酯纤维(ュニチカ公司生产)所得到的棉网(30g/m2),并经点状热粘接进行复合而成的、其厚度大约为1.5mm的蓬松不织布。这里,该PP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不织布具有平均旦尼尔2.2d和13g/m2,而聚酯纤维为PE/PET的并置型复合纤维。
下面,对不织布薄层部件的配置进行说明。
对不织布薄层部件的配置,与对上述的凹凸薄层部件的配置为相同。这里,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0为不织布薄层部件的配置的说明图。在图10中,本发明的吸收体1具有由2层的高吸水性薄层11和12所构成的层叠吸水部件10;不织布薄层部件40;以及,被设置在高吸水性薄层12的下方的背面薄层2。图10(A)为上面图,图10(B)为沿其X-X’线的断面图。
在图10的例子中,以覆盖着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一部分的形式,不织布薄层部件40的一部分的40a被设置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上面。又,不织布薄层部件40的另一部分40b则被设置在高吸水性薄层12的上面(即,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和高吸水性薄层12的之间)。进一步,在X-X’方向的两端缘部上,高吸水性薄层12以部分地覆盖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两端缘部的方式而弯曲(折返)着,并形成侧端保护部12a。因此,被供给到第1高吸水性薄层11上的水性液向第1高吸水性薄层11和高吸水性薄层12的两方扩散,从而得到迅速地吸收。
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上,一种所希望的方式是,由不织布薄层部件40的一部分40a,覆盖着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中央部位的附近,起一种作为与皮肤相接触的薄层的作用。
(4)亲水性纤维或其纤维束。
在亲水性纤维或其纤维束上,水性液由毛细管现象而沿着这些毛细管本身形成流路。
图11为对亲水性纤维的纤维束的配置进行说明的本发明的吸收体断面图。在图11中,本发明的吸收体1具有由2层的高吸水性薄层11和12所构成的层叠吸水部件10;亲水性纤维的纤维束50;以及,被设置在高吸水性薄层12的下方的背面薄层2。
在图11的例子中,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上面设置有作为透水性纤维网膜的收集用网膜51;并由亲水性纤维的纤维束50,缝合着收集用网膜51、第1高吸水性薄层11、以及高吸水性薄层12。作为收集用网膜51,例如,可以使用由聚酯纤维所构成的棉网,其中该聚酯纤维经过了亲水化处理。
又,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没必要)设置收集用网膜51,而是只要至少将第1高吸水性薄层11和与之相接的高吸水性薄层12进行缝合即可。
对第1高吸水性薄层11和高吸水性薄层12之间的缝合,例如,可以用针的穿孔处理方法而进行。
以上,对适合的旁路通道部件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旁路通道部件并不只限于这些,而是只要旁路通道部件具有这样一种流路即可由该流路的作用,可以将被供给到位于层叠吸水部件的最上侧的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水性液从第1高吸水性薄层向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移动。即,作为旁路通道部件,只要具有入口和出口,并且具有连接该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流路即可。
作为旁路通道部件的入口,既可以是一个开口,也可以是多个开口。对旁路通道部件的入口,一般地,被设置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面;但当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面存在收集层或皮肤接触层时,也可以被设置在它们的上面。又,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上,在从上侧观察时,当除第1高吸水性薄层以外的高吸水性薄层为露出着的状态时,也可以将旁路通道部件的入口设置在这些高吸水性薄层的上面。
图12的(A)~(G)为各个旁路通道部件的入口的平面分布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12(A)中,对旁路通道部件15的入口15a,将其设置在位于层叠吸水部件10的最上侧的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长度方向的两末端部上。
在图12(B)中,对旁路通道部件15的入口15a,将其设置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边缘部的全周上。
在图12(C)中,对旁路通道部件15的入口15a,以一种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上沿长度方向延伸着的方式,而将其比较宽幅地设置着。
在图12(D)中,对旁路通道部件15的入口15a,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宽度方向的两末端部和中央部上,将其设置成比较狭幅的多条(在本例中为3条)的带状。
在图12(E)中,对旁路通道部件15的入口15a,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上,将其设置成比较狭幅的多条(在本例中为3条)的带状。
在图12(F)中,对旁路通道部件15的入口15a,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和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上,将其设置成十字状(cross状)。
在图12(G)中,对旁路通道部件15的入口15a,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全面上,将其设置成多个的点状。
对旁路通道部件的入口的形状和平面分布状态,并不只限于上述这些形式,而是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吸收体的设计、旁路通道部件上所用的材料等条件而进行适当的决定。
对旁路通道部件的出口,根据要使水性液产生移动的高吸水性薄层和在该高吸水性薄层上的位置,可以对其位置和形状等进行适当的决定。
作为本发明的吸收体,只要具有至少一个含有流路的旁路通道部件就可以,其中该流路的作用是,将被供给到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水性液从第1高吸水性薄层向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移动。此外,也可以具有这样一种旁路通道部件,由该旁路通道部件可以将水性液在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之间(例如,在图2中,在高吸水性薄层12和高吸水性薄层13之间)进行移动。
又,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上,在同一个高吸水性薄层内,也可以具有使被供给来的水性液产生扩散的部件。
在本发明中,作为旁路通道部件,没有必要必须是独立的部件,也可以将在高吸水性薄层和吸收体制品上一般所使用着的皮肤接触薄层、背面薄层、收集层(护围)等经变形后,使其发挥旁路通道部件的作用。
上述的旁路通道部件的作用是,使向着吸收体全体的吸收速度大幅度提高;同时,在整个高吸水性薄层的全层上,使其全表面高效地得到利用。
在使用高吸水性薄层的现有的吸收体上,例如,当在横卧位进行排尿时,尿液会由于重力而集中到吸收体的侧面。同样地,在为脸部向下姿势(府位)的场合,尿液会集中到吸收体的下侧(从穿用者的皮肤而离开的方向)上;在为仰卧姿势的场合,尿液会集中到吸收体的上侧(向穿用者的皮肤靠近的方向)上;而在为站立或座着姿势的场合,尿液会集中到吸收体的中部。因此,在现有的吸收体上,对尿液的吸收只是在尿液集中的部分上进行。所以,如果该部分没有充分的吸收能力,就会产生溢出,并随即会发生漏出现象。在另一方面,在吸收体上,会留下很多几乎对尿液不产生吸收作用的部分。
而且,由于穿用者在进行排尿时,其体位与吸收体的构造无关,会经常不同。所以,在现有的吸收体上,如果要在任何体位时都可以充分地对尿液进行吸收,则在任何部位上都必须具有充分的吸收负荷。这样,就必然地,不得不使吸收体具有必要吸收量的至少2倍、根据情况为4倍的吸收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在本发明的吸收体上,经旁路通道部件的流路,被供给到一个部位上的尿液会在被迅速地移动到各高吸水性薄层的全体表面上后得到吸收,而且也不会发生阻塞现象。所以,可以使吸收体的吸收能力没有浪费地得到发挥,不必担心会发生泄漏。因此,依据本发明,就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吸收体所需要的高吸水性薄层的重量和表面积。所以,可以实现极其紧凑的、并且吸收能力很优秀的吸收体。
在本发明的吸收体制品上,从上侧供给水性液,使吸收体制品得到使用;并且,从上侧向下,以下列顺序依次具有水性液透过性薄层部件、上述的本发明的吸收体、和水性液不透过性薄层部件。
水性液透过性薄层部件,一般地,可以使用作为皮肤接触薄层而被使用的材料。具体来说,例如,可以使用PP不织布、聚烯烃聚酯不织布、以及将它们与棉进行混纺所形成的材料。
水性液不透过性薄层部件,一般地,可以使用作为背面薄层而被使用的材料。具体来说,例如,可以使用PE薄膜、以及在PE薄膜的下面层压PP不织布所形成的材料。
本发明的吸收体制品,当具有上述构造时就可以。但除了上述各部件之外,还可以具有内侧收集部(护围)和外侧收集部(护围)等。
在本发明的吸收体制品上,由于使用了本发明的吸收体,所以其尺寸极其紧凑,吸收能力很好,不会发生泄漏的现象。
实施例以下,以显示实施例的方式,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只限于这样的实施例。
制造出如图10所示的本发明的吸收体1。
作为高吸水性薄层11和12,使用通过将SAP的分散稀浆涂覆在聚酯不织布的上面而得到的材料(メガシン注册商标,(株)日本吸收体技术研究所制造,其SAP量为180g/m2)。
作为不织布薄层部件40,使用通过将图9所示的PP纺粘型非织造织物42和聚酯纤维网膜43进行复合而形成的蓬松的不织布。具体来说,使用由PP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不织布(Avgol公司生产)和8d×61mm的聚酯纤维(ュニチカ公司生产)所得到的棉网(30g/m2),并经点状热粘接进行复合而成的、其厚度大约为1.5mm的蓬松不织布。这里,该PP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不织布具有平均旦尼尔2.2d和13g/m2,而聚酯纤维为PE/PET的并置型复合纤维。
作为背面薄层2,使用由トレドガ-公司生产的凹凸PE薄膜(20g/m2)。
对各部分的尺寸大小,如同图10(A)所示。
下面,使用该吸收体,对吸收性能和扩散能力进行评价试验。
图13为吸收体的评价试验的说明图。在图13中,只显示了吸收体1的高吸水性薄层11,省略了其它的部件。
如图13所示,在第1高吸水性薄层11的中央部上,放置着具有其内径为2cm的注入口62的0.1psi(70.3g/cm2)的重物61,并以每次注入100mL的方式,从注入口62中分3次共注入300mL的生理盐水。对于从第1次的供给结束到第2次的供给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从第2次的供给结束到第3次的供给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将二者都设定为10分钟。
在进行每次供给时,测定其吸收速度和扩散面积。对吸收速度,用从供给开始到目视判断被供给的100mL生理盐水都被吸收时所必需的时间进行评价。对扩散面积的评价试验的结果按下述方式求得在目视判断被供给的100mL生理盐水都被吸收了时,用照相机进行照像;在所得到的照片上,对吸收了生理盐水而变濡湿了的部分进行测定。
评价试验的结果被显示在表1中。又,作为比较例中的吸收体,除了没有设置不织布薄层部件40外,其它的构成都与本发明的吸收体1完全相同。
表1

从表1可见,与没有设置旁路通道部件的比较例相比,在本发明的具有旁路通道部件的吸收体上,其吸收速度可以提高到10倍以上,而且扩散面积也提高到2倍以上。
如上所述,作为本发明的吸收体,在通过对2层以上的高吸水性薄层进行层叠而构成的吸收体上,设置有具有流路的旁路通道部件;由该具有流路的旁路通道部件,可以使被供给到位于最上侧的第1高吸水性薄层上的水性液从该第1高吸水性薄层向其下方的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移动。所以,在维持住作为吸收体的柔软性等各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水性液的吸收速度的大幅度提高和扩散面积的扩大;而且,在被应用在种种吸收体制品上的场合,可以发挥一种能够确实地防止发生泄漏等不测事件的显著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层叠吸水部件和旁路通道部件,其中该层叠吸水部件是通过将含有高吸水性树脂的、可以吸收水性液的高吸水性薄层以2层以上层叠而形成;该旁路通道部件具有流路,该流路使得在将上述层叠吸水部件的被供给有上述水性液的一侧作为上侧时,使被供给到上述层叠吸水部件的最上侧的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述水性液从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向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吸水性薄层中的至少一层具有质量百分比在50%以上的上述高吸水性树脂,并且厚度在1.5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吸水性薄层的所有的层都具有质量百分比在50%以上的上述高吸水性树脂,并且厚度在1.5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旁路通道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为由在内部具有流路的管部件所构成;上述管部件的一端被设置在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面,或者,设置在这样的位置使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端部被插入到上述流路中,由此形成入口侧端部;上述管部件的另一端被设置在上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的各自的上面、以及在上述层叠吸水部件的下方的至少一个位置上,或者,设置在这样的位置使上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被插入到上述流路中,由此形成出口侧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管部件的上述流路中,具有导水性薄层。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旁路通道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为由凹凸薄层部件所构成,该凹凸薄层部件的至少一个面为具有凹部和凸部的凹凸面;上述凹凸薄层部件的一部分,以一种使上述凹凸面为上侧的方式,被设置在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面;上述凹凸薄层部件的另一部分,被设置在上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的各自的上面、以及在上述层叠吸水部件的下方的至少一个的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凸薄层部件在其凸部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具有开口。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旁路通道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是由不织布薄层部件所构成;上述不织布薄层部件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面;上述不织布薄层部件的另一部分位于上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的各自的上面、以及在上述层叠吸水部件的下方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面,上述不织布薄层部件的上述一部分从其表面竖立着。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不织布薄层部件的上述一部分覆盖着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中央部位附近,并作为皮肤接触薄层而起作用。
11.如权利要求1~10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旁路通道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是由亲水性纤维或其纤维束所构成;并且,至少将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和与之相接的上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用上述亲水性纤维或其纤维束进行缝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上具有透水性纤维网膜;至少将上述透水性纤维网膜、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以及与之相接的上述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用针的穿孔处理方法进行缝合。
13.一种吸收体制品,该吸收体制品用于从上侧供给水性液;从上侧起,在该吸收体制品上依次具有水性液透过性薄层部件、如权利要求的1~12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以及水性液不透过性薄层部件。
全文摘要
一种可以充分地对应于水性液的供给速度的吸收体,该吸收体是通过将含有高比例的高吸水性树脂的高吸水性薄层以2层以上进行层叠而形成。特别是,提供一种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层叠吸水部件和旁路通道部件,其中该层叠吸水部件通过将含有高吸水性树脂的、可以吸收水性液的高吸水性薄层以2层以上进行层叠而被形成;该旁路通道部件具有流路,该流路的作用是,在将上述层叠吸水部件的被供给有上述水性液的一侧作为上侧时,使被供给到上述层叠吸水部件的最上侧的第1高吸水性薄层的上述水性液从上述第1高吸水性薄层向其它的高吸水性薄层移动。
文档编号A61F13/49GK1642509SQ0380746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5日
发明者铃木磨, 森谷丽子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本吸收体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