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的自动监控吸氧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34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的自动监控吸氧面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的自动监控吸氧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氧气传感器、呼吸传感器、检测控制器和报警器,面罩本体中部设有输氧管,面罩本体内设有氧气传感器,输氧管下侧设有排气管道,该排气管道上设有呼吸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及呼吸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上连接有电源插头;报警器为腕表式无线接收报警器。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在患者进行吸氧时,可自动监测吸氧面罩内部的氧气的浓度,并随时自动检测患者的呼吸状况,能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且能无线传递给值班护理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大大方便了医务人员的操作,杜绝造成病人呼吸困难而危机患者生命现象的发生。
【专利说明】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的自动监控吸氧面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的自动监控吸氧面罩。

【背景技术】
[0002]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主要是大多年龄患者较多,病程较长,反复发病,通常需要吸氧或者持续吸氧进行治疗,其中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度或危重哮喘、各种原因引起的肺水肿等病种,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或呼吸衰竭进行性加重,患者需要建立吸氧装置以辅助患者进行正常呼吸。但是目前大多数重症监护室使用的吸氧护理面罩,均不具备氧气浓度检测及患者呼吸检测功能,氧气浓度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降低现象,有些重症患者的呼吸在病情加重或不稳定时会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如不及时发现处理则会造成病人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危机患者生命,这些工作目前均需要医护人员随时检查,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的自动监控吸氧面罩。
[0004]其技术方案是: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的自动监控吸氧面罩,包括设有绑带的面罩本体、氧气传感器、呼吸传感器、检测控制器和报警器,检测控制器与报警器通过无线电连接,面罩本体中部设有输氧管,所述面罩本体内设有氧气传感器,输氧管下侧的面罩本体上设有排气管道,该排气管道上设有呼吸传感器,所述氧气传感器及呼吸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上连接有电源插头;所述报警器为腕表式无线接收报警器;所述氧气传感器为伽伐尼电池式氧传感器。
[0005]其中,所述呼吸传感器包括壳体、挡板、磁铁和干簧管,所述壳体为两端细中间粗的变径管体结构,所述挡板为侧部连接有长方形凸出结构的圆盘,该长方形凸出的端部设有磁铁,挡板弹性活动连接在壳体中部,所述磁铁部位的壳体上设有干簧管。所述检测控制器包括稳压电源、无线发射模块、电阻、可调电阻、稳压管、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和讯响器,所述稳压电源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插头,稳压电源的正极输出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第十电阻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及集成电路的8脚相连接;所述氧气传感器的一端与集成电路的3脚相连接,集成电路的2脚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及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的I脚及集成电路的6脚相连接,集成电路的5脚与第一可调电阻的动端相连接,第一可调电阻的一静端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可调电阻的另一静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接,集成电路的7脚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及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及第九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及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与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电容的正极、第二可调电阻的一静端及干簧管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可调电阻的另一静端及其动端与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讯响器的一端及无线发射模块的电源正极端相连接;所述稳压电源的负极输出端与无线发射模块的电源负极端、讯响器的另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容的负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干簧管的另一端、氧气传感器的另一端及集成电路的4脚相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LM358。所述腕表式无线接收报警器为在腕表结构的壳体内设有与无线接收模块电连接的显示屏、振动器和蜂鸣器组成,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无线发射模块为相互配套的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干簧管采用触点常闭型干簧管。
[000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在患者进行吸氧时,可自动监测吸氧面罩内部的氧气的浓度,并随时自动检测患者的呼吸状况,保障患者正常吸氧,一旦出现吸氧面罩内氧气浓度过低或患者呼吸间隔时间较长时,能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且能无线传递给值班护理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大大方便了医务人员的操作,杜绝造成病人呼吸困难而危机患者生命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呼吸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图2的截面示意图;
[001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照图1,一种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的自动监控吸氧面罩,包括设有绑带7的面罩本体1、氧气传感器2、呼吸传感器3、检测控制器4和报警器5,检测控制器4与报警器5通过无线电6连接,面罩本体I中部设有输氧管8,所述面罩本体I内设有氧气传感器2,输氧管8下侧的面罩本体I上设有排气管道9,该排气管道9上设有呼吸传感器3,所述氧气传感器2及呼吸传感器3分别与控制器4电连接,控制器4上连接有电源插头10 ;所述报警器5为腕表式无线接收报警器;所述氧气传感器2为伽伐尼电池式氧传感器。
[0012]参照图2—图3,所述呼吸传感器3包括壳体31、挡板32、磁铁33和干簧管34,所述壳体31为两端细中间粗的变径管体结构,所述挡板32为侧部连接有长方形凸出结构的圆盘,该长方形凸出的端部设有磁铁33,挡板32弹性活动连接在壳体31中部,通过壳体31一端进排气时能带动挡板32摆动,所述磁铁33部位的壳体31上设有干簧管34,挡板32静止时磁铁33正好对准干簧管34且能使其触点断开,挡板32摆动时磁铁33能暂时离开干簧管34且干簧管34触点暂时闭合。
[0013]参照图4,所述检测控制器4包括稳压电源WY、无线发射模块FS、电阻Rl—R10、可调电阻Wl — W2、稳压管DW、电容C、二极管Dl—D3、三极管Tl一T3、集成电路1C、发光二极管L1-L2和讯响器B,所述稳压电源WY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插头10,稳压电源WY的正极输出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十电阻RlO的一端、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及集成电路IC的8脚相连接;所述氧气传感器2的一端与集成电路IC的3脚相连接,集成电路IC的2脚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及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的I脚及集成电路IC的6脚相连接,集成电路IC的5脚与第一可调电阻Wl的动端相连接,第一可调电阻Wl的一静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可调电阻Wl的另一静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集成电路IC的7脚与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相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相连接,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LI的负极及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I的正极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及第九电阻R9的一端相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T3的基极相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L2的负极及第二三极管T3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2的正极与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R8与稳压二极管DW的正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W的负极与电容C的正极、第二可调电阻W2的一静端及干簧管34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可调电阻W2的另一静端及其动端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与讯响器B的一端及无线发射模块FS的电源正极端相连接;所述稳压电源WY的负极输出端与无线发射模块FS的电源负极端、讯响器B的另一端、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Tl的发射极、电容C的负极、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干簧管34的另一端、氧气传感器2的另一端及集成电路IC的4脚相连接;所述集成电路IC的型号为LM358。所述腕表式无线接收报警器为在腕表结构壳体51内设有与无线接收模块JS电连接的显示屏P、振动器ZD和蜂鸣器BB组成,所述无线接收模块JS与无线发射模块FS为相互配套的无线收发模块。
[00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电阻Rl的阻值采用2K,第二电阻R2的阻值采用100K,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的阻值均采用1K,第五电阻R5及第十电阻RlO的阻值均采用4.7K,第六电阻R6、第八电阻R8及第九电阻R9的阻值均采用5.1 K,第七电阻R7的阻值采用10K,第一可调电阻Wl的阻值采用100 K,第二可调电阻W2的阻值采用1M,第一三极管Tl及第二三极管T2的型号为9014,第三三极管T3的型号为8550,电容C采用容量为100u、耐压为25V的电解电容,第一二极管Dl、第二二极管D2及第三二极管D3的型号均采用1N4148,第一发光二极管LI为红色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L2为蓝色发光二极管;稳压电源WY的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其输出电压为直流12V ;稳压二极管DW的稳压值为9V ;所述干簧管采用触点常闭型干簧管。
[0015]参照图1一图4,工作时,报警器5为腕表式,戴在值班护理人员的手腕上。通过绑带7将面罩本体I固定在患者口鼻上,输氧管8连接氧气瓶的限压输出端,将电源插头10连接电源即可。此时,氧气传感器2开始检测面罩本体I内的氧气浓度,并将浓度信号传递给检测控制器4 ;呼吸传感器3中的挡板32随患者呼吸来回摆动,磁铁33间隔的靠近干簧管34,使干簧管34的触点间隔导通产生呼吸信号,并将呼吸信号传递给检测控制器4。
[0016]氧气传感器2检测到的氧气浓度信号经集成电路IC的I一3脚及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组成的直流放大器进行放大后,传递给由集成电路IC的5— 7脚及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及第一可调电阻Wl组成的电压比较器进行比较;当氧气浓度正常时,集成电路IC中3脚输出的电压直接传递给集成电路IC中6脚且高于集成电路IC中5脚的基准电压,此时,集成电路IC的7脚为低电平,第一三极管Tl截止。当氧气浓度低于设定的正常值时,集成电路IC中3脚输出的电压直接传递给集成电路IC中6脚且低于集成电路IC中5脚的基准电压,此时,集成电路IC的7脚为高电平,该高电平通过第一二极管Dl及第六电阻R6触发第一三极管Tl导通,第一发光二极管LI点亮发出红光,提示面罩本体I内的氧气浓度过低;同时,第一三极管Tl的集电极也为低电位,该低电位通过第三二极管D3及第九电阻R9触发第三三极管T3导通,讯响器B发出声音报警,无线发射模块FS向外发出无线信号,报警器5接收到无线信号后,无线接收模块JS驱动显示屏P显示患者代号,驱动振动器ZD和蜂鸣器BB发出振动及声音报警,提示值班护士及时调整氧气供应浓度。
[0017]稳压电源WY的正极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R7及第二可调电阻W2为电容C充电,并与稳压二极管DW、第八电阻R8及第二三极管T2组成延时电路;当患者呼吸正常时,呼吸传感器3中的挡板32随患者呼吸来回摆动,磁铁33间隔的靠近干簧管34,使干簧管34的触点间隔导通,间隔短路电容C,因此电容C两端的电压一直不会被充电到9V以上,稳压二极管DW不会被击穿,第二三极管T2截止;当患者呼吸出现间隔或暂停时,呼吸传感器3中的挡板32停止摆动,磁铁33停留在干簧管34处,其触点断开,电容C被充电到9V以上时,稳压二极管DW被击穿,第二三极管T2导通,第二发光二极管L2点亮发出蓝光,提示患者呼吸出现问题,同时,第二三极管T2也为低电位,该低电位通过第二二极管D2及第九电阻R9触发第三三极管T3导通,讯响器B发出声音报警,无线发射模块FS向外发出无线信号,报警器5接收到无线信号后,无线接收模块JS驱动显示屏P显示患者代号,驱动振动器ZD和蜂鸣器BB发出振动及声音报警,提示及时急救处理。
[0018]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在患者进行吸氧时,可自动监测吸氧面罩内部的氧气的浓度,并随时自动检测患者的呼吸状况,保障患者正常吸氧,一旦出现吸氧面罩内氧气浓度过低或患者呼吸间隔时间较长时,能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且能无线传递给值班护理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大大方便了医务人员的操作,杜绝造成病人呼吸困难而危机患者生命现象的发生。
【权利要求】
1.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的自动监控吸氧面罩,包括设有绑带的面罩本体、氧气传感器、呼吸传感器、检测控制器和报警器,检测控制器与报警器通过无线电连接,面罩本体中部设有输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内设有氧气传感器,输氧管下侧的面罩本体上设有排气管道,该排气管道上设有呼吸传感器,所述氧气传感器及呼吸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上连接有电源插头;所述报警器为腕表式无线接收报警器;所述氧气传感器为伽伐尼电池式氧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的自动监控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传感器包括壳体、挡板、磁铁和干簧管,所述壳体为两端细中间粗的变径管体结构,所述挡板为侧部连接有长方形凸出结构的圆盘,该长方形凸出的端部设有磁铁,挡板弹性活动连接在壳体中部,所述磁铁部位的壳体上设有干簧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的自动监控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器包括稳压电源、无线发射模块、电阻、可调电阻、稳压管、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和讯响器,所述稳压电源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插头,稳压电源的正极输出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第十电阻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及集成电路的8脚相连接;所述氧气传感器的一端与集成电路的3脚相连接,集成电路的2脚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及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的I脚及集成电路的6脚相连接,集成电路的5脚与第一可调电阻的动端相连接,第一可调电阻的一静端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可调电阻的另一静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接,集成电路的7脚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及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及第九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及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与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电容的正极、第二可调电阻的一静端及干簧管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可调电阻的另一静端及其动端与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讯响器的一端及无线发射模块的电源正极端相连接;所述稳压电源的负极输出端与无线发射模块的电源负极端、讯响器的另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容的负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干簧管的另一端、氧气传感器的另一端及集成电路的4脚相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LM358。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的自动监控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腕表式无线接收报警器为在腕表结构的壳体内设有与无线接收模块电连接的显示屏、振动器和蜂鸣器组成,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无线发射模块为相互配套的无线收发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重症监护室护理用的自动监控吸氧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簧管采用触点常闭型干簧管。
【文档编号】A61M16-06GK204275233SQ201420729332
【发明者】盖香娟, 王静 [申请人]盖香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