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包括呈枪状的固定手柄,所述固定手柄的筒状前端穿设有拉杆组件,所述固定手柄的用以持握的后端铰接有活动手柄,所述拉杆组件的前端铰接有钳嘴,所述拉杆组件的后端与活动手柄相联接以带动钳嘴启闭,所述拉杆组件与用以带动其转动的第一组件相联接,所述拉杆组件还与用以带动其弯曲的第二组件相联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开合固定手柄与活动手柄可以启闭钳嘴,通过控制第一组件可以带动钳嘴实现360°旋转,通过控制第二组件可以带动钳嘴实现±90°的弯曲,指向性好,有效避免腹腔内器械在腹腔内操作时产生的干涉冲突,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和医生的工作强度。
【专利说明】
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产品中主要以预弯曲和可转腕来实现腹腔镜手术钳的弯曲和旋转。由于预弯曲单孔腹腔镜手术钳的器械间存在相互干扰、手柄缺少指向性、手柄转动使器械位置难以控制等不足,且单一形状手术钳无法满足各种手术位置的需求,造价昂贵,不利于长期使用和维护。可转腕的腹腔镜手术钳,即可以根据手腕的运动来控制器械头部的运动,可实现多个自由度动作,操作灵活,同时又能锁定角度,但这种器械被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家垄断,售价高昂,不利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快捷的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包括呈枪状的固定手柄,所述固定手柄的筒状前端穿设有拉杆组件,所述固定手柄的用以持握的后端铰接有活动手柄,所述拉杆组件的前端铰接有钳嘴,所述拉杆组件的后端与活动手柄相联接以带动钳嘴启闭,所述拉杆组件与用以带动其转动的第一组件相联接,所述拉杆组件还与用以带动其弯曲的第二组件相联接。
[0005]优选的,所述拉杆组件包含前芯杆、后芯杆以及分别套设在前芯杆、后芯杆上的前套管、后套管,所述前芯杆的前端经四连杆结构与钳嘴相铰接,且所述钳嘴与前套管相铰接,所述前芯杆的后端经万向节与后芯杆的前端相联接,所述后芯杆的后端与旋转轴的前端螺纹联接,所述旋转轴的后端与活动手柄相联接。
[0006]优选的,所述前套管具有前大后小的阶梯状内腔,所述前芯杆呈现与前套管的内腔相适应的活塞状。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组件包含套设在旋转轴中部的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与旋转轴紧密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组件包含套设在后芯杆外且串接在后套管与固定手柄的筒状前端之间的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经螺栓与套设在后芯杆上的锥齿轮相联接,所述锥齿轮依次经直齿轮、传动链齿轮组、后从动齿轮与前从动齿轮相联接,所述前从动齿轮设置在前套管上,所述后从动齿轮设置在后套管上,所述前套管与后套管在靠近万向节处相互铰接,所述前从动齿轮与后从动齿轮在靠近前套管与后套管的铰接处相互啮合。
[0009]优选的,所述锥齿轮、直齿轮以及传动链齿轮组均设置在后套管的内腔,所述传动链齿轮组沿后芯杆方向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旋钮上设置有弹簧以及与弹簧相联接的定位销,所述固定手柄的筒状前端上环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与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开合固定手柄与活动手柄可以启闭钳嘴,通过控制第一组件可以带动钳嘴实现360°旋转,通过控制第二组件可以带动钳嘴实现±90°的弯曲,指向性好,有效避免腹腔内器械在腹腔内操作时产生的干涉冲突,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和医生的工作强度。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构造的主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A处构造的主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B处构造的主视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B处构造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C处构造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中:1-固定手柄,11-定位孔,2-拉杆组件,21-前芯杆,22-后芯杆,23-前套管,24-后套管,25-四连杆结构,26-万向节,27-旋转轴,3-活动手柄,4-钳嘴,5-第一组件,51-第一旋钮,6-第二组件,61-第二旋钮,62-螺栓,63-锥齿轮,64-直齿轮,65-传动链齿轮组,66-后从动齿轮,67-前从动齿轮,68-弹簧,69-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0]如图1?5所示,一种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包括呈枪状的固定手柄I,所述固定手柄I的筒状前端穿设有拉杆组件2,所述固定手柄I的用以持握的后端铰接有活动手柄3,所述拉杆组件2的前端铰接有钳嘴4,所述拉杆组件2的后端与活动手柄3相联接以带动钳嘴4启闭,所述拉杆组件2与用以带动其转动的第一组件5相联接,所述拉杆组件2还与用以带动其弯曲的第二组件6相联接。
[00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拉杆组件2包含前芯杆21、后芯杆22以及分别套设在前芯杆21、后芯杆22上的前套管23、后套管24,所述前芯杆21的前端经四连杆结构25与钳嘴4相铰接,且所述钳嘴4与前套管23相铰接,所述前芯杆21的后端经万向节26与后芯杆22的前端相联接,所述后芯杆22的后端与旋转轴27的前端螺纹联接,所述旋转轴27的后端与活动手柄3相联接。
[00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前套管23具有前大后小的阶梯状内腔,所述前芯杆21呈现与前套管23的内腔相适应的活塞状。
[002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件5包含套设在旋转轴27中部的第一旋钮51,所述第一旋钮51与旋转轴27紧密配合;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钮51带动拉杆组件2整体发生旋转,从而实现所述钳嘴43的60°旋转。
[002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件6包含套设在后芯杆22外且串接在后套管24与固定手柄I的筒状前端之间的第二旋钮61,所述第二旋钮61经螺栓62与套设在后芯杆22上的锥齿轮63相联接,所述锥齿轮63依次经直齿轮64、传动链齿轮组65、后从动齿轮66与前从动齿轮67相联接,所述前从动齿轮67设置在前套管23上,所述后从动齿轮66设置在后套管24上,所述前套管23与后套管24在靠近万向节26处相互铰接,所述前从动齿轮67与后从动齿轮66在靠近前套管23与后套管24的铰接处相互啮合;通过旋转所述第二旋钮61,带动所述锥齿轮63转动,经所述直齿轮64、传动链齿轮组65、后从动齿轮66传动后,所述前从动齿轮67发生转动,所述拉杆组件2在万向节26处发生弯曲,从而实现钳嘴4的±90°弯曲。
[002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锥齿轮63、直齿轮64以及传动链齿轮组65均设置在后套管24的内腔,所述传动链齿轮组65沿后芯杆22方向设置。
[00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钮61上设置有弹簧68以及与弹簧68相联接的定位销69,所述固定手柄I的筒状前端上环向间隔布置有二十四个与定位销69相配合的定位孔11,所述二十四个定位孔11均匀布置。
[0027]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枪状的固定手柄,所述固定手柄的筒状前端穿设有拉杆组件,所述固定手柄的用以持握的后端铰接有活动手柄,所述拉杆组件的前端铰接有钳嘴,所述拉杆组件的后端与活动手柄相联接以带动钳嘴启闭,所述拉杆组件与用以带动其转动的第一组件相联接,所述拉杆组件还与用以带动其弯曲的第二组件相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组件包含前芯杆、后芯杆以及分别套设在前芯杆、后芯杆上的前套管、后套管,所述前芯杆的前端经四连杆结构与钳嘴相铰接,且所述钳嘴与前套管相铰接,所述前芯杆的后端经万向节与后芯杆的前端相联接,所述后芯杆的后端与旋转轴的前端螺纹联接,所述旋转轴的后端与活动手柄相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套管具有前大后小的阶梯状内腔,所述前芯杆呈现与前套管的内腔相适应的活塞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包含套设在旋转轴中部的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与旋转轴紧密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包含套设在后芯杆外且串接在后套管与固定手柄的筒状前端之间的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经螺栓与套设在后芯杆上的锥齿轮相联接,所述锥齿轮依次经直齿轮、传动链齿轮组、后从动齿轮与前从动齿轮相联接,所述前从动齿轮设置在前套管上,所述后从动齿轮设置在后套管上,所述前套管与后套管在靠近万向节处相互铰接,所述前从动齿轮与后从动齿轮在靠近前套管与后套管的铰接处相互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直齿轮以及传动链齿轮组均设置在后套管的内腔,所述传动链齿轮组沿后芯杆方向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弯曲式腹腔镜手术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钮上设置有弹簧以及与弹簧相联接的定位销,所述固定手柄的筒状前端上环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与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
【文档编号】A61B17/29GK205697931SQ201620186979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1日
【发明人】陈松平
【申请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