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肺心病的中药颗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2152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肺心病的中药颗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肺心病的中药颗粒,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一种治疗肺心病的中药复方制成颗粒剂。
背景技术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也称为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和疑难病症,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迄今国内外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尚缺少特效疗法,西药主要采用抗感染、强心、利尿等综合方法,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及耐药性难以克服。虽也有中药制剂可以治疗肺心病,但临床未见疗效可靠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肺心病的中药颗粒,为调整机体整体功能,具有清热化瘀,止咳、化痰、平喘,抗炎、解痉、强心等功效,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肺心病的中药颗粒,其配方(重量份数比)炙麻黄5~7.5g石 膏15~25g 鱼腥草10~25g葶苈子10~15g桑白皮10~15g 前 胡10~15g浙 贝10~15g杏 仁6~15g 枳 壳6~15g丹 参6~15g 川 芎5~10g 太子参6~15g
生甘草5~15g配方的最佳用量为炙麻黄6g 石 膏18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2g桑白皮12g前 胡12g 浙 贝12g 杏 仁9g枳 壳9g 丹 参9g 川 芎6g 太子参10g生甘草6g按常规工艺制备,过程如下取麻黄、前胡、枳壳、川芎、苦杏仁、浙贝母1/2量,用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即2、1.5、1.5小时。滤过后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药液另器收集。将以上七味药渣与鱼腥草等其余六味(剩余1/2量浙贝母除外)一起加水煎煮二次(2、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在50℃测定,加乙醇使含量为60%,搅匀,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沉淀用60%乙醇搅洗一次,滤过,合并洗液和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合并以上药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在80℃时测定清膏。将剩余1/2量的浙贝母打成细粉为100目,并取清膏1份,蔗糖3份,糊精0.5份和浙贝母细粉搅匀,制成颗粒,低温干燥(60℃),整粒,分装即得。
本发明的中药颗粒在临床使用的结果表明,有下述的优点1、本发明配伍独特,可以调整机体整体功能,具有抗炎、解痉、止咳、化痰、强心等功效;经临床200例疗效观察,双盲治疗组总有效率89.05%,显效率为46.67%,双盲对照组(金贝痰咳清颗粒剂)总有效率为76.42%,显效率为32.52%。两组肺心病急性发作其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开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8%,显效率为53.33%。中医症候疗效双盲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48.57%。双盲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4%,显效率为32.52%。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开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显效率为55.56%。
2、本发明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量为≥54g/kg,为临床用药量的126倍。此剂量下动物状态良好,无急性毒性反应。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以20、10g/kg剂量给大鼠灌胃60天,使脾脏指数较对照组比有所下降,但动物生长状态良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病理检查结果主要脏器无药物引起的病理学改变;停药15天后各项检查均正常,无任何明显的毒性反应,并对机体未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3、本发明的颗粒制剂适用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痰热症。症见咳嗽、喘促、痰黄粘稠不易咯出,或有胸闷、心悸、发热、口唇发绀、喘息气粗,口干口苦、便干、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数等。
典型病例(1)、李××,男,70岁,因咳嗽,咯痰反复发作20年,加重2天,而于2000年8月16日入院。入院时咳嗽、咯痰色白而粘,动则喘促、胸闷心悸、发热、大便干结。查体温37.2℃、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散在湿罗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查血常规WBC7.1×109/L,胸片示双肺透光度增强、纹理增强紊乱、右下肺动脉宽约15mm并见延纹理分布之斑片状阴影响,心电图提示大致正常。痰培养阴性、肺功能提示混合性、阻塞性通气障碍,临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心功能代偿期。投以中药颗粒每次一袋,每日三次,温开水冲服;青霉素40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250ml中,每日两次静点1周后停用青霉素,继续服本品。四周后患者偶有咳嗽,余症消除。口唇无发绀、体温正常、双肺呼吸音清、血常规正常、胸片示肺部痰症吸收,临床显效。
(2)、王××,女,53岁,因咳嗽,咯痰反复发作12年,胸闷、心悸反复发作3年,而于2000年6月6日来诊。临床症状咳嗽、微喘、咯痰色白,偶有黄痰、胸闷心悸、发热、大便干结。查体口唇轻度发绀、桶状胸、肺间隙增宽,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可闻及散在中小水泡音心音正常、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干、脉滑数。查血常规WBC7.0×109/L,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右下肺斑片状模糊阴影,心电图提示不正常。肺功能提示混合性通气障碍(阻塞为主),临床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心功能代偿期。投以中药颗粒每次一袋,每日三次,温开水冲服,1周后咳嗽减轻,两周后胸闷、心悸、大便干结、口唇发绀均消除,四周后患者偶有轻咳,余症消失。双肺呼吸音清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缓。复查血常规WBC7.0×109/L,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肺功能提示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临床显效。
(3)、刘××,女,49岁,无职业。该患者慢性支气管炎二十余年,逢冬遇寒复发,且逐年加重,曾多次就诊于市中心医院及我院住院治疗,病情得以缓解,此因一周前着凉后咳喘加重,自服止咳平喘药无效,而来院就诊,收入住院。现症咳嗽呈阵发性加重,咳吐黄白痰,质软粘,晨起量多,喘促,咳甚则喘不能卧,伴胸闷心悸气短,纳少,便干难出等症。查体36.2℃,神清语明,颜面晦暗少华,口唇喑红,舌质红,黄腻苔,脉滑数,颈静脉图努张,桶状胸,双肺过清音,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00次/分,律整腹软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理化检查血常规WBC13.0×109/L,N0.768。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培养未分离出致病菌,心电提示P波II IIIavF>0.25,mvQRS波群低电压,心电轴右偏,胸片两肺纹理增强模糊紊乱,肺A段突出,血气分析PH7.339,PO2>1.6mmHg,PCO250.8mmHg,BE0.9mmol/L,肺功能检测结果VC68%,FEV1 62%,PEF3t/s,疗前中医主症积分为16分。西医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心功能I级);中医诊断肺胀。痰热壅肺症,投给中药颗粒,每次1袋(10g/袋),每日3次口服,同时给予青霉素400万单位,每日两次静脉滴注,药后2天,患者咳喘症状开始缓解,7天后只给丹葶颗粒口服,再连服三周后,病人症状基本消失,唯有轻微间断性咳嗽,疗后中医主证积分为2分,复检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胸炎性病变基本吸收,心电右心房肥大,心率85次/分,疗后血气分析PH7.330,BE-0.6,PO283.7mmHg,PCO236.7mmHg,肺功能VC78%,FEV 71%,PEF5.8t/s,用药期间未发现有不良反应,而出院。
用法用量10g/袋,每次口服一袋,每日三次。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治疗肺心病的颗粒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制剂炙麻黄5g 石 膏15g 鱼腥草10g 葶苈子10g桑白皮10g 前 胡10g 浙 贝10g 杏 仁6g 枳 壳6g丹参6g 川 芎5g 太子参6g 生甘草5g实施例2一种治疗肺心病的颗粒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制剂炙麻黄6g石 膏18g 鱼腥草15g葶苈子12g桑白皮12g 前 胡12g 浙 贝12g 杏 仁9g 枳 壳9g丹 参9g川 芎6g太子参10g 生甘草6g实施例1一种治疗肺心病的颗粒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制剂炙麻黄7.5g石 膏25g 鱼腥草25g 葶苈子15g桑白皮15g 前 胡15g 浙 贝15g 杏 仁15g 枳 壳15g丹参15g 川 芎10g 太子参15g 生甘草15g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肺心病的中药颗粒,其配方(重量份数比)如下炙麻黄5~7.5g石 膏15~25g 鱼腥草10~25g葶苈子10~15g桑白皮10~15g 前 胡10~15g浙 贝10~15g杏 仁6~15g枳 壳6~15g丹 参6~15g 川 芎5~10g太子参6~15g生甘草5~1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肺心病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方的最佳用量(重量份数比)为炙麻黄6g 石 膏18g 鱼腥草15g葶苈子12g桑白皮12g 前 胡12g 浙 贝12g杏 仁9g枳 壳9g 丹 参9g川 芎6g 太子参10g生甘草6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肺心病的中药颗粒,其配方(重量份数比)如下炙麻黄5~7.5g;石膏15~25g;鱼腥草10~25g;葶苈子10~15g;桑白皮10~15g;前胡10~15g;浙贝10~15g;杏仁6~15g;枳壳6~15g;丹参6~15g;川芎5~10g;太子参6~15g;生甘草5~15g为调整机体整体功能,具有清热化淤,止咳、化痰、平喘,抗炎、解痉、强心等功效,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9/00GK1544022SQ200310110028
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4日
发明者王玉, 徐慧波, 崔东滨, 王胜圣, 王 玉 申请人:王玉, 王 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