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多功能电子耳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43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式多功能电子耳膜的制作方法
所属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电子耳膜,用于多功能疾病探测治疗器上使用。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医经络学早已被世人所公认,利用经穴诊治疾病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医学实验证明人的耳廓与人的整体有着广泛的经络联系,耳廓包含着各个部位的病理信息,它能够反映人体的全部特征。它们通过经络与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四肢体穴相互沟通、密切相联。有称“耳穴”是反映机体病灶的“雷达屏”。耳穴在耳廓上的投影分布犹如一个胚胎倒影。当人体某部位发生病变时,现在的治疗用具是将耳膜放置耳窝处,利用多功能治疗器产生的脉冲频率进行刺激耳穴。这种用具存在一个缺点耳膜只针对耳窝处,不是整个耳的穴区,且使用时容易脱落,治疗时还需要一个夹子将耳朵和耳膜夹紧,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多功能电子耳膜。耳膜覆盖整个耳区,并且利用一个托架将耳膜固定。这种架可以替代夹子,还可以通过架上的胶套对耳背、耳廓进行治疗。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体式多功能电子耳膜,它是由耳膜架、耳膜支撑摆、耳膜支撑轴及耳膜、胶套组成,耳膜架与耳膜支撑轴为一体,耳膜支撑摆铰接在支撑轴上,胶套呈弯曲状设于耳膜架一端。耳膜和胶套上各带有插孔,耳膜和胶套上制有均匀的小凸点。


附图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情况。
图中耳膜架(1)与耳膜支撑轴(5)为一体,耳膜支撑摆(4),铰接在耳膜支撑轴(5)上,沿支撑轴(5)可上下滑动和旋转摆动,以适应不同人耳的大小,使之能与入耳充分结合。耳膜架(1)、支撑摆(4)均由硬质导电橡胶或海绵制成,该耳膜架、支撑摆可以是导电橡胶或海绵,也可以是普通塑料制成。当是普通塑料时需在耳窝处、胶套处分别设置电源插孔,以分别治疗耳窝及耳背、耳廓处。为了实现对耳背的穴位治疗,耳膜架的一端套有一个插装胶套(2),它是用导电橡胶或海绵胶制成,胶套上带有插孔(7),插孔(7)用于与电子多功能治疗器上引出的插头相接,耳膜(3)固定在支撑摆(4)上,根据入耳的大小可上下调整,它是用导电橡胶或海绵胶制成,中间带有插孔(6),用于与电子治疗器上引出的插头相接,耳膜(3)和胶套(2)针对耳朵上的穴位可制成带有凸起的小麻点,这样通过耳膜(3)上的插孔(6)或胶套上的插孔(7)与电子多功能治疗器上的治疗导线连接。本发明是通过治疗器产生的电子幅频脉冲通过电子耳膜作用在人的耳廓、耳窝、耳背上的穴位上,实现了对耳朵上全部穴位的治疗。当用于治疗耳窝处穴位时,将电子多功能治疗器上的插头插接在耳膜(3)上的插孔(6)上。此时电频、电流作用在耳窝的穴位处进行治疗。若治疗耳背或耳廓的穴位时,将插头插接在胶套上的插孔(7)中,对其上穴位进行治疗,或也可以将耳窝处的耳膜通过支撑轴(5)旋出耳窝内,不与耳窝接触,使电频、电流作用在耳背或耳廓上的穴位,根据治疗仪发出的四种血型频率及探病频率与治疗频率进行探病治疗,实现多功能的治疗作用。当本发明耳膜架、支撑摆、耳膜等产品部件全部采用导电橡胶或导电海绵制作时,只需设一个电源插孔即可。此时整个耳膜均通电流,可同时对耳窝、耳廓、耳背治疗。电子耳膜模仿人耳的耳窝形状制成,戴入人的左右耳窝处,要充分贴紧皮肤,逐渐调节治疗器上的开关至耳朵出现微弱电子幅频脉冲响声和针麻刺感。它可根据电频的大小,探测人的血型或探索人体的病变部位,也通过耳穴传感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激发机体抗病潜能,同时使一些慢性病得到治疗。
权利要求
1.一体式多功能电子耳膜,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耳膜架(1)、耳膜支撑摆(4)、耳膜支撑轴(5)及耳膜(3)、胶套(2)组成,耳膜(3)固定在耳膜支撑摆(4)上,耳膜架(1)与耳膜支撑轴(5)为一体,耳膜支撑摆(4)铰接在支撑轴(5)上,胶套(2)呈弯曲状设于耳膜架(1)一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耳膜,其特征在于耳膜(3)和胶套(2)上各带有插孔(6)、(7),耳膜(3)和胶套(2)上均匀的制有小凸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与多功能疾病探测治疗器配套使用的电子耳膜。它是由耳膜架(1)、耳膜支撑摆(4)、耳膜支撑轴(5)、耳膜(3)及胶套(2)组成。耳膜(3)和胶套(2)是采用导电橡胶或海绵体制成,各设有插孔(6)、(7),胶套(2)插装在耳膜架的另一端,它们可制成带有凸起的小麻点。它们的插孔(6)或(7)经治疗导线与多功能疾病治疗器治疗插孔相连,电子耳膜戴入病人的左右耳窝处,要充分贴紧皮肤,逐渐调节治疗器上的开关至耳朵出现微弱电子幅频脉冲响声和针麻刺感。它通过耳穴传感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激发机体抗病潜能,同时使一些慢性病得到治疗。
文档编号A61N1/02GK1546189SQ20031011901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0日
发明者于汉岗 申请人:于汉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