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凹陷骨折悬吊式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376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颅骨凹陷骨折悬吊式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医疗器材,尤其是颅骨凹陷骨折复位器。
背景技术
颅骨凹陷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头部外伤。传统手术治疗颅骨凹陷骨折时采用杠杆原理,用骨撬板对骨折复位,复位时无支撑,所用力不能按医师意图有效控制,为了插入骨撬板必须颅骨钻孔而导致新的颅骨受损,骨撬板必须插入凹陷最深的位置导致硬脑膜与颅骨的过多分离容易发生硬脑膜外血肿和脑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手术采用骨撬板治疗颅骨凹陷骨折时导致硬脑膜与颅骨的过多分离容易发生硬脑膜外血肿和脑损伤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颅骨凹陷骨折悬吊式复位器,包括支座、手柄、悬吊杆、倒“T”形杆,其特征在于支座上端设有套筒部位,其余部分呈中空状,支座上开有侧槽,支座下端是支撑面,悬吊杆与套筒部位滑动配合,悬吊杆下端设有搭钩,搭钩在所述支撑面以上,倒“T”形杆的尾端设有搭接部,倒“T”形杆通过搭接部、搭钩挂接在悬吊杆上,;2个手柄对称设置在支座上端,与支座铰接,手柄端部设有扇形齿,悬吊杆上相应设有齿形槽,扇形齿与齿形槽齿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时,在颅骨凹陷最深的部位磨除一段窄长颅骨,按需要分离小面积的颅骨和硬脑膜,然后置入倒“T”形杆的横臂,旋转90度后,倒“T”形杆与悬吊杆下端搭接,支座支撑面与骨折边缘完好的颅骨或皮肤接触,双手同时压下2个手柄,带动悬吊杆上升,通过支座上的侧槽观察,颅骨凹陷骨折复位后即可停止。采用所述复位器操作,硬脑膜与颅骨的分离少,手术后可以用组织沾胶修复,故发生硬脑膜外血肿的机会减少,复位操作引起的继发脑损伤机率可以控制为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支座1上端设有套筒部位A,其余部分呈中空状,支座1上开有侧槽B,支座1下端是支撑面C,悬吊杆2与套筒部位A滑动配合,悬吊杆2下端设有搭钩3,搭钩3在所述支撑面以上,倒“T”形杆4的尾端设有搭接部D,倒“T”形杆4通过搭接部、搭钩挂接在悬吊杆2上,倒“T”形杆前端是横臂G;2个手柄5对称设置在支座1上端,与支座1铰接,手柄5端部设有扇形齿E,悬吊杆2上相应设有齿形槽F,扇形齿与齿形槽齿合。
权利要求1.颅骨凹陷骨折悬吊式复位器,包括支座、手柄、悬吊杆、倒“T”形杆,其特征在于支座上端设有套筒部位,其余部分呈中空状,支座上开有侧槽,支座下端是支撑面,悬吊杆与套筒部位滑动配合,悬吊杆下端设有搭钩,搭钩在所述支撑面以上,倒“T”形杆的尾端设有搭接部,倒“T”形杆通过搭接部、搭钩挂接在悬吊杆上,;2个手柄对称设置在支座上端,与支座铰接,手柄端部设有扇形齿,悬吊杆上相应设有齿形槽,扇形齿与齿形槽齿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颅骨凹陷骨折悬吊式复位器,包括支座、手柄、悬吊杆、倒“T”形杆,支座上端设有套筒部位,其余部分呈中空状,支座上开有侧槽,支座下端是支撑面,悬吊杆与套筒部位滑动配合,悬吊杆下端设有搭钩,搭钩在所述支撑面以上,倒“T”形杆的尾端设有搭接部,倒“T”形杆通过搭接部、搭钩挂接在悬吊杆上;2个手柄对称设置在支座上端,与支座铰接,手柄端部设有扇形齿,悬吊杆上相应设有齿形槽,扇形齿与齿形槽齿合。本复位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所述复位器操作,硬脑膜与颅骨的分离少,手术后可以用组织沾胶修复,故发生硬脑膜外血肿的机会减少,复位操作引起的继发脑损伤机率可以控制为零。
文档编号A61B17/56GK2652342SQ200320115818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8日
发明者戢翰升 申请人:戢翰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