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加压疝气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置,尤其是一种加压疝气带,适于腹疝的保守治疗和腹疝术后的辅助治疗。
二.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普外科用于腹疝的保守治疗和腹疝术后的辅助治疗的医疗装置是疝气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腰带式疝气带,它是由一条钢质腰带及其饺接一根连杆和一个疝气球所构成,通过弹性钢质腰带的收紧力连带疝气球压迫疝环,阻止疝内容物的突出;另一种是T型式疝气带,它是由一条布质腰带及其连接的一条跨下带所构成,通过条形的跨下带紧压腹肌,增强缺损处腹壁肌肉力量而达到阻止疝内容物的突出。然而,跨下带和这两种疝气带都存在如下几点不足一是固定效果不理想,转动角度有限,易滑动而使疝内容物突出;二是作用面积小,力量弱,在咳嗽等腹内压剧增时常不能有效地压迫疝环阻止疝内容物的突出,尤其对于一些病程长,疝环口大的患者治疗效果较不理想。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疝气带,它既能贴确地固定,又能使作用面积增大、力量增强,从而能有效地压迫疝环、阻止疝内容物的突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腰带,还包括跨下带、腹壁带、横杆、上调节杆、下调节杆和疝气球组成;腰带中段连接一腹壁带上沿并包容一横杆,腹壁带下沿两角各连接一跨下带;在所述的横杆上饺连一上调节杆,上调节杆饺连一连接有疝气球的下调节杆。
疝气球可沿横杆与上调节杆的饺点和上调节杆与下调节杆的饺点摆动调节位置并贴压腹壁带。
本实用新型因为在腰带与跨下带之间设有一腹壁带,所以能使作用面积增大;同时由于疝气球可沿横杆与上调节杆的饺点和上调节杆与下调节杆的饺点摆动调节位置并贴压腹壁带,所以准确地压迫疝环、阻止疝内容物的突出;此外由于在腹壁带下沿两角各连接一跨下带,所以能贴确地固定于患者的下体而不滑移。
四.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压疝气带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加压疝气带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识分别表示1.跨下带 2.腹壁带 3.腰带 4.横杆 5.上调节杆 6.下调节杆 7.疝气球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实施例。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加压疝气带包括腰带3,它还包括跨下带1、腹壁带2、横杆4、上调节杆5、下调节杆6和疝气球7组成;腰带3中段连接一腹壁带2上沿并包容一横杆4,腹壁带2下沿两角各连接一跨下带1;在所述的横杆4上饺连一上调节杆5,上调节杆5饺连一连接有疝气球7的下调节杆6。疝气球7可沿横杆4与上调节杆5的饺点和上调节杆5与下调节杆6的饺点摆动调节位置并贴压腹壁带2。如图2所示,在腰带3两端和跨下带1末端设有纽扣和对应的扣眼或者沾粘块,以便固定于患者的下体而不滑移。
腰带3、跨下带1、腹壁带2均可用厚布制作,横杆4、上调节杆5、下调节杆6均可用金属等制作,疝气球7为布囊物,其由与下调节杆6连成一体的托盘固定。使用时,将加压疝气带的腰带3两端绕至患者背后扣紧,将两条跨下带1从患者两腿间穿过绕至后腰,末端扣紧腰带3后,调整上调节杆5和下调节杆6,使贴压腹壁带2的疝气球7对准疝环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加压疝气带,它包括腰带〔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跨下带〔1〕、腹壁带〔2〕、横杆〔4〕、上调节杆〔5〕、下调节杆〔6〕和疝气球〔7〕组成;腰带〔3〕中段连接一腹壁带〔2〕上沿并包容一横杆〔4〕,腹壁带〔2〕下沿两角各连接一跨下带〔1〕;在所述的横杆〔4〕上饺连一上调节杆〔5〕,上调节杆〔5〕饺连一连接有疝气球〔7〕的下调节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疝气带,其特征是所述的疝气球〔7〕可沿横杆〔4〕与上调节杆〔5〕的饺点和上调节杆〔5〕与下调节杆〔6〕的饺点摆动调节位置并贴压腹壁带〔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疝气带,其特征是所述的腰带〔3〕两端和跨下带〔1〕末端设有纽扣和对应的扣眼或者沾粘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压疝气带,它包括腰带,还包括跨下带、腹壁带、横杆、上调节杆、下调节杆和疝气球组成;腰带中段连接一腹壁带上沿并包容一横杆,腹壁带下沿两角各连接一跨下带;在所述的横杆上铰连一上调节杆,上调节杆铰连一连接有疝气球的下调节杆。疝气球可沿横杆与上调节杆的铰点和上调节杆与下调节杆的铰点摆动调节位置并贴压腹壁带。在腰带3两端和跨下带1末端设有纽扣和对应的扣眼或者沾粘块。它具有作用面积大、压迫疝环准确、不滑移等特点,适于腹疝的保守治疗和腹疝术后的辅助治疗。
文档编号A61F5/24GK2669809SQ20032012119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4日
发明者林太鸿 申请人:林太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