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3721阅读:9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丹参酮ⅱ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丹参酮II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作出之前,已经有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小针剂,由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称诺新康,其规格为每2ml含主药丹参酮IIA磺酸钠10mg,使用时40~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该针剂遇光及高温易色泽变深,葡萄糖长时间放置后也会发生氧化而变色,因而影响该针剂的稳定性,使其效价下降或不确定,在临床应用上就难以掌握确定剂量,治疗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性能稳定可靠的、直接作为输液使用的丹参酮II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丹参酮II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丹参酮II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由以下重量体积百分比(W/V)的成分组成丹参酮IIA磺酸钠0.002~0.016%、葡萄糖5~25%、抗氧剂0.05~0.2%,余量为注射用水。
上述的重量体积百分比为每单位体积中的重量份,具体的为克/毫升。
上述的抗氧剂可以是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半胱氨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丹参酮II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一、丹参酮IIA磺酸钠,加注射用水溶解;
二、加入葡萄糖、抗氧剂,搅拌溶解;三、加入碱溶液调节pH值在3.5~5.5之间;四、加入活性碳,在10~80℃温度下保温10~60分钟,过滤脱炭;五、冷却后加注射用水,测定含量;六、微孔滤膜过滤;七、滤液灌装入输液瓶中,压盖;八、100℃以上流通蒸汽灭菌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解决了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小针剂的变色及不稳定性,使得其效价稳定,临床应用时用药剂量确定,治疗效果为佳,优良的灭菌方法也保证了含量高,杂质少,防止性能不稳定,且方法简单、成本低,并无不良副作用;不仅如此,还可避免现有技术在临床使用中因现场配制而带来的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丹参酮IIA磺酸钠0.4g,葡萄糖250g,抗氧剂亚硫酸氢钠5.0g,半胱氨酸盐酸盐1.0g,注射用水5000ml。
在丹参酮IIA磺酸钠0.4g中加入注射用水4000ml,溶解;然后加入葡萄糖、亚硫酸氢钠和半胱氨酸盐酸盐,用0.1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4.5;用配制体积0.1%量的针用活性炭在80℃温度下保温搅拌吸附约30分钟,过滤脱炭;冷却后再加余下的注射用水至足量,测定含量合格后,用0.45μ微孔滤膜过滤;滤液灌装入500ml输液瓶中,放上涤纶薄膜,盖上胶塞并压盖,在115℃流通蒸汽下灭菌30分钟即得最终产品。
由于本产品中加入了抗氧剂,以使产品稳定性好,同时须加入碱溶液调节pH值至4.5,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pH值3.5~5.5范围。
本例中采用了亚硫酸氢钠和半胱氨酸盐酸盐两种抗氧剂。
灭菌效果根据实验而得,如下表。
丹参酮II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灭菌条件选择试验结果

对于使用的活性炭,如下表。
丹参酮II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活性炭用量的选择

由以上结果可知,0.05%和0.1%的针用炭对主药含量几无影响,0.2%的针用炭对主药吸附明显,考虑到吸附热原的效果,故本实施例的针用炭用量确定为0.1%,以上为重量百分比。
权利要求
1.一种丹参酮II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体积百分比的成分组成丹参酮IIA磺酸钠0.002~0.016%、葡萄糖5~25%、抗氧剂0.05~0.2%,余量为注射用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II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是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半胱氨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II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一、参酮IIA磺酸钠,加注射用水溶解;二、加入葡萄糖、抗氧剂,搅拌溶解;三、加入碱溶液调节pH值在3.5~5.5之间;四、加入活性碳,在10~80℃温度下保温10~60分钟,过滤脱炭;五、冷却后加注射用水,测定含量;六、微孔滤膜过滤;七、滤液灌装入输液瓶中,压盖;八、100℃以上流通蒸汽灭菌即得成品。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II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的活性碳用量为重量百分比0.05~0.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丹参酮II A磺酸钠葡萄糖注射液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体积百分比的成分组成丹参酮II A磺酸钠0.002~0.016%、葡萄糖5~25%、抗氧剂0.05~0.2%,余量为注射用水。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解决了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小针剂的变色及不稳定性,使得其效价稳定,临床应用时用药剂量确定,治疗效果为佳,优良的灭菌方法也保证了含量高,杂质少,防止性能不稳定,且方法简单、成本低,并无不良副作用;不仅如此,还可避免现有技术在临床使用中因现场配制而带来的二次污染。
文档编号A61P9/00GK1640391SQ20041000210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6日
发明者秦引林, 颜培玲, 何龙其 申请人:昆明希捷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