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咽喉病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6519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咽喉病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咽喉病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咽喉病的用药当中,目前很少有药物根除此病。局部治疗常用生理盐水或百分之二碳酸氢钠(NaHCO3)溶液做咽部灌洗;或用百分之二碘甘油涂擦咽壁;或用复方安息香酊药液作咽部雾化吸入;或选用含片,如西瓜霜、金嗓子、草珊瑚、金银花、咽特佳、碘喉片、喉症丸、薄荷含片等等,但只能缓解症状。再如选择“消炎药”口服罗红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或注射青霉素,甚至长期使用上述药物,结果大多疗效不明显或根本无效。因为抗生素治疗只能抑制或杀灭咽部细菌,不能使原有病变消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治疗咽喉病的中药配方。
本发明的组成包括合欢皮12g-30g、瓜蒌皮9g-15g、贝母3g-12g、牛蒡子6g-12g、怀山药9g-30g、茜草6g-12g、青果6g-12g、甘草6g-9g、桔红3g-9g、冬花6g-10g、连翘6g-30g、忍冬藤12g-30g、杷叶9g-18g、桑皮9g-15g、夜交藤9g-18g、女贞子9g-15g。
本发明的特点是本药方适用于慢性咽喉炎出现的咽干微痛,喉痒咳嗽或咽部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吭咯动作,或灼热感、蚁走感,或伴呼吸不理,或睡有鼾声等咽喉诸症。亦主治喉源性咳嗽,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喉间作痒则咳,不痒不咳,无痰或少痰。本方药最佳用量视患者病体而定。
具体实施例方式药方组成合欢皮12g-30g、瓜蒌皮9g-15g、贝母3g-12g、牛蒡子6g-12g、怀山药9g-30g、茜草6g-12g、青果6g-12g、甘草6g-9g、桔红3g-9g、冬花6g-10g、连翘6g-30g、忍冬藤12g-30g、杷叶9g-18g、桑皮9g-15g、夜交藤9g-18g、女贞子9g-15g。
A方合欢皮18g、瓜蒌皮13g、贝母9g、牛蒡子8g、怀山药15g、茜草9g、青果9g、甘草7g、桔红6g、冬花8g、连翘13g、忍冬藤18g、杷叶14g、桑皮12g、夜交藤13g、女贞子13g。
B方合欢皮29g、瓜蒌皮15g、贝母11g、牛蒡子12g、怀山药28g、茜草11g、青果12g、甘草9g、桔红8g、冬花9g、连翘26g、忍冬藤30g、杷叶17g、桑皮14g、夜交藤17g、女贞子14g。
典型病例及疗效张女士,31岁,自诉咽部微痛干燥,喉中如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三年余,后因情绪不好而加重,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少有痰液附于咽部,症属肝气郁结,气滞痰凝,阻于咽部,服用A方20付痊愈。
郭月梅女士,56岁,自诉病史已18个月,咽干喉痒,一痒即咳,不痒不咳,少痰,咳甚时伴引胸痛,呕恶,至晚咳甚,频作清嗓,心烦失眠,每遇异味刺激更加痒咳。曾服用多种消炎止咳药及止咳化痰剂,效果不佳。后因天气变化而加重,夜咳不能眠,患者精神崩溃,拟不治自杀,后慕名来诊,观胸透及CT均排除肺部病变,查咽部暗红,咽后壁小血管扩张,网布,并看到多个散在淋巴滤泡。诊断为喉源性咳嗽,服用B方五付,咳嗽症状减轻,共服用30付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咽喉病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该配方包括合欢皮12g-30g、瓜蒌皮9g-15g、贝母3g-12g、牛蒡子6g-12g、怀山药9g-30g、茜草6g-12g、青果6g-12g、甘草6g-9g、桔红3g-9g、冬花6g-10g、连翘6g-30g、忍冬藤12g-30g、杷叶9g-18g、桑皮9g-15g、夜交藤9g-18g、女贞子9g-15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咽喉病的中药配方,包括合欢皮12g-30g、瓜蒌皮9g-15g、贝母3g-12g、牛蒡子6g-12g、怀山药9g-30g、茜草6g-12g、青果6g-12g、甘草6g-9g、桔红3g-9g、冬花6g-10g、连翘6g-30g、忍冬藤12g-30g、杷叶9g-18 g、桑皮9g-15g、夜交藤9g-18g、女贞子9g-15g。本发明适用于慢性咽喉炎出现的咽干微痛,喉痒咳嗽或咽部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吭咯动作,或灼热感、蚁走感,或伴呼吸不理,或睡有鼾声等咽喉诸症。亦主治喉源性咳嗽,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喉间作痒则咳,不痒不咳,无痰或少痰。本方药最佳用量视患者病体而定。
文档编号A61P11/04GK1615943SQ20041003565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7日
发明者马占风 申请人:马占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