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四味姜黄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尿路感染是所有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根据国内的调查统计,其发病率占总人口率0.9%,女性的发病率可高达2.05%,与美国的报道接近。本病男女老少均可发生,尤以女性常见。约有30%的女性有过尿路感染的经历,而且约有6%的妇女每年会出现一次症状性尿路感染,该病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9,已婚与未婚发病之比为12.8∶1。
尿路感染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任何致病菌侵入尿路均可引起尿路感染,因此,该病极易常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藏药部颁标准公开了一种四味姜黄汤散,它由姜黄、小檗皮、余甘子、蒺藜等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用于尿道炎、尿频、尿急等尿路感染症。这种药剂的制备方法是将姜黄、小檗皮、余甘子、蒺藜四味药物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服用时将以上粉末进行煎煮再服用,此方法非常不便,有其他外界诸多因素限制,并且该组分中的某些药物粉碎后对消化道、胃肠道有刺激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用简便、服用量小的治疗尿路感染症的药物四味姜黄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利用度高、提高药物含量的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方案是以四味姜黄汤散为基础进行剂型及工艺改革,以减少服用量、增强药物疗效。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片剂或胶囊(用量为重量份)姜黄10-15、小檗皮8-12、余甘子15-25、蒺藜15-25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姜黄12、小檗皮10、余甘子20、蒺藜20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药物的生产方法是1、姜黄、小檗皮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70%~95%乙醇作溶剂,浸渍20~30小时,收集渗漉液;2、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40(60~80℃)的清膏;3、清膏与淀粉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4、余甘子、蒺藜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5~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8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调至含醇量为60~80%,静置过夜,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60~80℃),干燥,粉碎成细粉;5、混合以上两种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片。
本发明临床应用结果表明,有以下优点1、经过煎煮、浓缩等一系列方法处理使药物含量升高;2、本发明所述药物服用方法简单,服用量少;3、生产利用度高。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治疗尿道炎有显著疗效,本发明药物经一系列的动物实验证明,具有良好结果。
一、利尿实验1 实验材料1.1 药品与试剂本发明药物四味姜黄片提取物为深棕色浸膏粉,有特殊气味,1.2g浸膏粉相当于5g生药。批号020401,由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提供。实验前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配制成混悬液。大鼠的给药浓度为30%,灌胃(ig)体积为1ml/100g体重,小鼠的给药浓度为15%,灌胃(ig)体积为0.2ml/10g体重。药物实验设四味姜黄片组即本发明药物组、四味姜黄散组、对照组、空白组四个组。
四味姜黄汤散(原剂型)中国·拉萨·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生产,批号011118。成人(60kg)每日用量为9g原生药。实验时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配制成不同浓度(g原生药/100ml)的药液备用。大鼠的给药浓度为30%,灌胃(ig)体积为1ml/100g体重,小鼠的给药浓度为15%,灌胃(ig)体积为0.2ml/10g体重。
羧甲基纤维素钠上海三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800-1200目,批号20010911。以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0.5%的溶液。
氢氯噻嗪片天津市力生制药厂生产,批号0101002,批准文号津卫药准字(1981)第001181号。以蒸馏水配制成5%浓度(大鼠ig容积为1ml/100g,小鼠ig容积为0.2ml/10g)。
1.2 动物大鼠 一级,SD,全雄,体重200±20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川实动管第8号。
小鼠 一级,昆明种,雌雄各半,体重20±2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川实动管第7号。
1.3 仪器电子天平 沈阳龙腾电子称量仪器有限公司,型号LD600-1,精度0.1g电子天平 Sartorious,BP61,精度0.1mg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处理实验数据。记量资料正态分布数据两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SD)。记数资料采用Ridit分析。下同。
1.5 方法与结果1.5.1 对水负荷大鼠尿量的影响选取健康雄性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第一组ig0.5%CMC作为空白对照组;第二、三组分别ig四味姜黄片浸膏粉和四味姜黄散的CMC混悬液作为给药组;第四组ig氢氯噻嗪1ml/100g,即0.5g/kg作为阳性对照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1h后ig蒸馏水4ml/100g,作为水负荷,并轻压大鼠下腹以排尽余尿。随即将大鼠放入代谢笼中,每2h记录一次尿量,连续6h。结果见表1。
表1四味姜黄片对水负荷大鼠尿量的影响(X±SD)分组剂量 动物数尿量(ml)(g生药/kg) (只)2h4h6h 总量空白对照 ----- 101.65±0.270.78±0.560.14±0.182.55±0.55四味姜黄片 3.0 102.10±0.57*1.12±0.790.60±0.34*3.82±0.98**四味姜黄散 3.0 101.70±0.550.51±0.230.96±0.25**3.17±0.61氢氯噻嗪0.5 103.04±0.34**2.32±0.78**0.97±0.85**6.33±0.7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表1结果表明四味姜黄片比四味姜黄散能明显增加水负荷大鼠尿量(p<0.05)。
1.5.2 对水负荷小鼠尿量的影响选取雄性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第一组ig0.5%CMC(0.2ml/10g)作为空白对照组;第二、三组分别ig四味姜黄片浸膏粉和四味姜黄散的CMC混悬液作为给药组;第四组ig氢氯噻嗪1g/kg作为阳性对照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1h后ig蒸馏水1ml/只,作为水负荷,并轻压小鼠下腹以排尽余尿。随即将小鼠放入垫有滤纸的烧杯中,每小时换纸一次,称量滤纸,并记录滤纸增重作为尿量的值,连续4h。结果见表2。
表2 四味姜黄片对水负荷小鼠尿量的影响(X±SD)分组 剂量动物数 尿量(g)(生药g/kg) (只) 1h 2h3h 4h 总量空白对照 ----- 10 0.81±0.23 0.11±0.11 0.07±0.060.06±0.051.04±0.22四味姜黄片 3.0 10 1.11±0.47*0.36±0.21**0.13±0.17*0.23±0.20**1.76±0.42**四味姜黄散 3.0 10 0.86±0.38 0.26±0.26 0.07±0.070.07±0.080.20±0.15*氢氯噻嗪1.0 10 0.94±0.27*0.37±0.27**0.08±0.080.17±0.10*1.61±0.3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表2结果表明四味姜黄片在增加水负荷小鼠的尿量的方面效果比四味姜黄散更加明显(p<0.01)。
二、抗炎实验1 实验材料1.1 药品与试剂四味姜黄片浸膏粉同利尿实验。
四味姜黄汤散(原剂型)同利尿实验。
角叉菜胶 (Carrageenan),Sigma Co。以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1%的溶液。
伊文思兰 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进口分装,010401。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浙江省仙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828,批准文号浙卫药准字(1996)第118102号。以生理盐水配制成0.05%溶液。
1.2 动物大鼠 一级,SD,全雄,体重200±20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川实动管第8号。
小鼠 一级,昆明种,全雄,体重20±2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川实动管第7号。
1.3 仪器分光光度计 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Spectrumlab,22pc1.4 方法与结果1.4.1 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选取健康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第一组ig给予0.5%CMC溶液(0.2ml/10g)作为空白对照组;第二、三组分别ig给与四味姜黄片浸膏粉和四味姜黄散的CMC混悬液作为给药组;第四组肌肉注射(im)地塞米松磷酸钠0.1ml/10g作为阳性对照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30min后尾静脉注射1%伊文斯兰生理盐水溶液0.1ml/10g,随即腹腔注射(ip)0.6%醋酸0.1ml/10g。20min后将小鼠脱颈处死,剪开腹腔,用6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合并冲洗液,离心(3000r/min)10min后取上清液,于610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3。
表3 四味姜黄片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X±SD)分组剂量动物数吸光度(g/kg)(只) (OD值)空白对照---- 101.09±0.29四味姜黄片 3.0 100.82±0.14*四味姜黄散 3.0 101.03±0.39地塞米松5mg 100.74±0.3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表3结果表明四味姜黄片在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方面优于四味姜黄散剂(p<0.05)。
1.4.2 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取健康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ig0.5%CMC作为空白对照组;第二、三组分别ig四味姜黄片浸膏粉和四味姜黄散的CMC混悬液,作为给药组;第四组腹腔注射(ip)5mg/kg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3天。实验前在各鼠右后足踝关节处作标记,按足容积法测定各鼠足容积两次,取平均值作为各鼠致炎前正常足容积。末次给药后30min,每只大鼠右后足跖皮下进针至踝关节附近皮下,注射10%新鲜鸡蛋清溶液0.1ml致炎,同时ig生理盐水(4ml/100g)行水负荷,分别于致炎后60、120、240、360min同法测定各鼠右后肢足容积,观察致炎前后大鼠足容积的变化值。计算肿胀度=致炎后足容积-致炎前足容积。结果见表4。
表4 四味姜黄片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X±SD)分组剂量动物数 致炎前足容积肿胀度(ml)(g/kg)(只) (ml) 30min 60min 120min 240min空白对照 -101.39±0.130.72±0.190.90±0.160.82±0.140.67±0.18四味姜黄片 3.0 101.48±0.090.37±0.21** 0.76±0.12* 0.54±0.16** 0.35±0.11**四味姜黄散 3.0 101.47±0.080.56±0.200.88±0.180.79±0.240.49±0.25*地塞米松 5mg 101.37±0.140.35±0.24** 0.29±0.20** 0.32±0.19** 0.12±0.1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表4结果表明四味姜黄片和四味姜黄散对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四味姜黄片比四味姜黄散效果好(p<0.05~0.01)。
1.4.3 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取雄性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ig给予0.5%CMC作为空白对照组;第二、三组分别ig给予四味姜黄片浸膏粉和四味姜黄散的CMC混悬液,作为给药组;第四组ip地塞米松5mg/kg作为阳性对照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3天。实验前在各鼠右后足踝关节处作标记,按足容积测定法测定各鼠足容积两次,取平均值作为各鼠致炎前正常足容积。末次给药后30min,每只大鼠右后足跖部皮下进针至踝关节附近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1ml致炎,同时ig生理盐水(4ml/100g)行水负荷,分别于致炎后60、120、240、360min同法测定各鼠右后肢足容积,观察致炎前后大鼠足容积的变化值。肿胀度=致炎后足容积-致炎前足容积。结果见表5。
表5 四味姜黄片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X±SD)分组 剂量 动物数 致炎前足容积 肿胀度(ml)(g/kg) (只) (ml) 60min120min240min 360min空白对照- 101.42±0.080.17±0.060.22±0.080.26±0.070.20±0.10四味姜黄片 3.0 101.45±0.050.05±0.06* 0.05±0.05** 0.04±0.04** 0.05±0.09**四味姜黄散 3.0 101.47±0.080.05±0.05* 0.11±0.080.18±0.070.16±0.06地塞米松5mg 101.41±0.110.06±0.08* 0.04±0.05** 0.04±0.06** 0.03±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表5结果表明四味姜黄片在抑制角叉菜胶造成的足肿胀方面明显优于四味姜黄汤散(p<0.05~0.01)。
1.4.4 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取健康雄性小鼠40只,将左侧腹股沟皮肤消毒后,眼科剪剪一小口,以眼科镊将高压灭菌棉球(10±0.5mg,庆大霉素液浸润)植入小鼠右侧腋窝皮下。然后按体重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ig给予0.5%CMC作为空白对照组;第二、三组分别ig给予四味姜黄片浸膏粉和四味姜黄散的0.5%CMC混悬液,作为给药组;第四组ip地塞米松5mg/kg作为阳性对照组。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24h后,将棉球连同周围结缔组织一起取出,剔除脂肪组织,70℃烘箱中烘干,称重,将称得的重量减去棉球的原重量即得肉芽肿重量,以肉芽重量指数(肉芽重量/体重)进行统计。结果见表6。
表6 四味姜黄片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X±SD)分组 剂量 动物数 肉芽重量 肉芽重量指数(生药g/kg)(只) (mg) (肉芽重量mg/体重g)空白对照 - 105.53±1.57 0.28±0.09四味姜黄片 3.0 103.54±0.63* 0.18±0.03*四味姜黄散 3.0 105.16±2.17 0.24±0.12地塞米松 5mg 103.39±0.63* 0.17±0.0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表6结果表明四味姜黄片在抑制棉球引起的肉芽生长方面明显优于四味姜黄散剂(p<0.05)。
三、镇痛实验1 实验材料1.1 药品与试剂四味姜黄片浸膏粉同利尿实验。
四味姜黄汤散(原剂型)同利尿实验。
盐酸吗啡沈阳第一制药厂,批号98050,批准文号辽卫药准字(1982)第001213号。以生理盐水配制成5mg/kg(0.1ml/10g)。
1.2 动物小鼠 一级,昆明种,雌雄各半,体重20±2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川实动管第7号。
1.3 仪器电子天平 沈阳龙腾电子称量仪器有限公司,型号LD600-1,精度0.1g电子天平 Sartorious,BP61,精度0.1mg热板测痛仪 GJ-8402型,浙江宁海县白石电子医药仪器厂1.4 方法与结果1.4.1 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取健康小鼠4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ig给予0.5%CMC作为空白对照组,第二、三组ig给予四味姜黄片浸膏粉和四味姜黄散的CMC混悬液作为给药组,第四组sc盐酸吗啡0.05g/kg作为阳性对照组。除阳性对照组于实验前给药1次外,其余各组连续ig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30min,小鼠ip0.6%醋酸溶液0.2ml/只,立即记时,观察并记录小鼠15min内扭体反应的次数(以小鼠腹部凹陷,双后肢伸展为扭体反应指标),结果见表7。
表7 四味姜黄片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X±SD)分组剂量动物数 15min内扭体数(g/kg)(只) (次)空白对照---- 1037.80±11.99四味姜黄片 3.0 1019.50±7.18*四味姜黄散 3.0 1034.80±17.38吗啡0.05 102.60±5.80**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表7结果表明四味姜黄片在抑制醋酸刺激造成的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四味姜黄散剂(p<0.05)。
1.4.2 对热板刺激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取健康雌性小鼠,利用热板测痛仪(热板温度为55±0.5℃)筛选两次痛阈平均值(痛阈值为将小鼠放置热板上至其舔后足的时间)低于30s并大于5s者为合格动物。取合格动物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ig0.5%CMC(0.2ml/10g)作为空白对照组,第二、三组分别ig四味姜黄片浸膏粉和四味姜黄散的CMC混悬液作为给药组,第四组ip盐酸吗啡0.05g/kg。给药前及给药后15、30、60、90min分别测定各鼠痛阈值,并计算镇痛百分率,镇痛百分率=(给药后痛阈值-给药前痛阈值)/给药前痛阈值%,结果见表8。
表8 四味姜黄片对热板刺激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X±SD)分组剂量 动物数 给药前痛阈值 给药后痛阈值(镇痛百分率%)(g/kg) (只) (sec)15min 30min 60min 90min空白对照- 10 17.59±43.518.65±8.70(5) 17.54±8.11(0) 19.33±9.07(9) 20.65±11.03(17)四味姜黄片 3.010 17.55±2.5423.17±3.26(32)27.55±43.7(57)*25.97±5.21(48)27.73±3.21(58)*四味姜黄散 3.010 18.21±0.7820.88±5.12(16)21.42±5.23(19)21.60±1.65(20)21.24±5.21(18)吗啡0.05 10 16.60±3.5429.23±5.48(76)**28.40±2.56(71)**29.57±5.21(78)**31.23±2.34(8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表8结果表明四味姜黄片在抑制热刺激造成的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四味姜黄散剂(p<0.05)。四、解热实验1 实验材料1.1 药品与试剂四味姜黄片浸膏粉同利尿实验。
四味姜黄汤散(原剂型)同利尿实验。
角叉菜胶同利尿实验。
阿司匹林 石家庄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80611,批准文号冀卫药准字(1995)第010632号。以生理盐水配制成1%(g/100ml),大鼠ig1ml/100g,即0.1g/kg。
1.2 动物大鼠 一级,SD,全雄,体重200±20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川实动管第8号。
1.3 仪器电子天平 沈阳龙腾电子称量仪器有限公司,型号LD600-1,精度0.1g肛温表 Sharp corporation Japan,MT-201.4 方法与结果1.4.1 对角叉菜胶致大鼠体温升高的影响取健康雄性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ig0.5%CMC作为空白对照组;第二、三组分别ig四味姜黄片和四味姜黄散的CMC混悬液,作为给药组;第四组ig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3天,造模前测定两次大鼠肛温,取平均值作为各鼠给药前正常体温。末次给药后30min造模,从每只大鼠右后足跖部皮下进针至踝关节附近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1ml,分别于造模后60、120、240、360min测定各鼠肛温,体温升高值=造模后体温-造模前体温(℃)。结果见表9。
表9 四味姜黄片对角叉菜胶致大鼠体温升高的影响(X±SD)组别 剂量 动物数 正常体温体温升高值(℃)(生药g/kg) (只) (℃) 1h2h4h 6h空白对照 - 1036.3±0.53 0.71±0.33 0.98±0.320.95±0.380.71±0.35四味姜黄片3.0 1036.3±0.61 0.55±0.46 0.44±0.32** 0.51±0.30** 0.60±0.23四味姜黄散3.0 1036.8±0.68 0.45±0.31 0.55±0.380.69±0.520.65±0.40阿司匹林 0.1 1036.4±0.67 0.23±0.27** 0.38±0.33** 0.55±0.23* 0.30±0.2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表9结果表明四味姜黄片在抑制大鼠体温升高方面明显优于四味姜黄散。
五、抗菌实验——对小鼠体内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存活时间的影响1 实验材料1.1 药品与试剂四味姜黄片浸膏粉同利尿实验。
四味姜黄汤散(原剂型)同利尿实验。
氧氟沙星 山西德元堂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晋卫药准字(1996)第174001号,批号020130。以生理盐水配制成0.5%(g/100ml),小鼠ig0.2ml/10g。即0.1g/kg。
1.2 实验菌株大肠埃希氏菌 0111B4,菌号49155,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提供。
1.3 动物小鼠 一级,昆明种,雌雄各半,体重20±2g,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川实动管第7号。
1.4 方法与结果1.4.1 预试实验选取健康小鼠1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ip不同浓度(浓度分别为1×107CFU/ml,1×108CFU/ml,1×109CFU/ml)的大肠埃希氏菌菌液0.4ml/只,寻找引起80~90%小鼠死亡的菌液浓度,试验结果显示,ip浓度为1×109CFU/ml的菌液0.4ml/只,引起5只小鼠死亡,死亡率接近90%,所以选择此菌液浓度进行正式实验。
1.4.2 正式实验——对小鼠体内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存活时间的影响选取健康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第一组ig0.5%CMC作为空白对照组;第二、三组分别ig四味姜黄片浸膏粉的CMC混悬液和四味姜黄散的CMC混悬液作为给药组;第四组ig氧氟沙星0.1g/kg作为阳性对照组。每天一次,连续给药3天,第3天ip引起90%小鼠死亡的大肠埃希氏菌菌液(1×109CFU/ml,0.4ml/只)。记录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后3天小鼠的存活数,结果见表10。
表10 四味姜黄片对小鼠体内感染大肠埃希氏菌的影响分组剂量 动物数存活数死亡数 死亡率(生药g/kg)(只) (只) (只) (%)空白对照----101 990四味姜黄片 3.0 106 440*四味姜黄散 3.0 102 880氧氟沙星100mg 101000**表10结果表明四味姜黄片在保护大肠埃希氏菌体内感染方面优于四味姜黄散。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5方面10个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药剂四味姜黄片的疗效在利尿、抗炎、镇痛、抗菌方面优于现有的四味姜黄散。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介绍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例。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片剂或胶囊(用量为重量份)姜黄10、小檗皮8、余甘子15、蒺藜15以上四味,姜黄、小檗皮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乙醇70%作溶剂,浸渍20小时,收集渗漉液,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5(60℃)的清膏,清膏与淀粉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余甘子、蒺藜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清膏,放冷加乙醇调至含醇量为60%,静置过夜,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干燥,粉碎成细粉,混合以上两种细粉,与适量淀粉混匀;加入微晶纤维素、滑石粉,混合均匀,压片得四味姜黄片,填充胶囊,便得四味姜黄胶囊。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片剂或胶囊(用量为重量份)姜黄12、小檗皮10、余甘子20、蒺藜20以上四味,姜黄、小檗皮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乙醇80%作溶剂,浸渍24小时,收集渗漉液,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70℃)的清膏,清膏与淀粉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余甘子、蒺藜加水煎煮三次,每次45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60℃)清膏,放冷加乙醇调至含醇量为70%,静置过夜,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70℃),干燥,粉碎成细粉,混合以上两种细粉,与适量淀粉混匀;加入微晶纤维素、滑石粉,混合均匀,压片得四味姜黄片。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片剂或胶囊(用量为重量份)姜黄15、小檗皮12、余甘子25、蒺藜25以上四味,姜黄、小檗皮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乙醇90%作溶剂,浸渍28小时,收集渗漉液,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8(80℃)的清膏,清膏与淀粉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余甘子、蒺藜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80℃)清膏,放冷加乙醇调至含醇量为80%,静置过夜,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70℃),干燥,粉碎成细粉,混合以上两种细粉,与适量淀粉或其他辅料混匀;加入微晶纤维素、滑石粉,混合均匀,压片得四味姜黄片。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片剂或胶囊(用量为重量份)姜黄15、小檗皮10、余甘子20、蒺藜20以上四味,姜黄、小檗皮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乙醇95%作溶剂,浸渍30小时,收集渗漉液,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40(60℃)的清膏,清膏与淀粉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余甘子、蒺藜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80℃)清膏,放冷加乙醇调至含醇量为80%,静置过夜,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80℃),干燥,粉碎成细粉,混合以上两种细粉,与适量淀粉或其他辅料混匀;加入微晶纤维素、滑石粉,混合均匀,压片得四味姜黄片。
权利要求
1.一种四味姜黄片,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片剂或胶囊姜黄10-15、小檗皮8-12、余甘子15-20、蒺藜15-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味姜黄片,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姜黄12、小檗皮10、余甘子20、蒺藜2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味姜黄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姜黄、小檗皮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70%~95%乙醇作溶剂,浸渍20~30小时,收集渗漉液,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40(60~80℃)的清膏,清膏与淀粉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余甘子、蒺藜加水煎煮三次,每次0.5~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8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调至含醇量为60~80%,静置过夜,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60~80℃),干燥,粉碎成细粉;混合以上两种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片得成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味姜黄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或淀粉或微晶纤维素或滑石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症的药物四味姜黄片及其制备方法。它是以姜黄、小檗皮、余甘子、蒺藜为原料,经过煎煮、浓缩等一系列方法处理制成片剂或胶囊,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得到的药剂其药物含量高,服用方法简单,服用量少;治疗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A61P13/00GK1650924SQ20041004086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5日
发明者唐德江, 陈犁 申请人:唐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