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肿瘤的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剂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82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肿瘤的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剂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研制领域,涉及一种抗肿瘤的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剂和用途,具体涉及一种从中药材藤黄、黄芪和甘草中提取有效部位组成的有效部位群及其制剂,以及在杀死肿瘤细胞、缩小肿瘤体积、同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是病患者死亡率极高的恶性疾病,其治疗难度极大。20世纪后期近30年以来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世界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比1990年上升了22%,今后20年还将大约上升50%。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并有1000万人死于癌症,且其中大部分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肿瘤引起的死亡率在所有病因中占17.9%,居第二位,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每年癌症的发病人数约为200万,死于癌症的人数超过140万。长期以来,国际社会花费巨资用于研究治疗癌症的新药和方法。世界制药公司研究开发抗肿瘤新药也不遗余力,抗肿瘤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随之不断涌现。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可分为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药治疗和综合治疗等。长期大量的临床证明,西医西药治疗肿瘤虽然效果较好,但是副作用较大。外科手术适用于某些局部肿瘤的早期和中期治疗,但多数病人靠手术治疗不能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放疗、化疗虽然有较高的治愈率,但是常引起如骨髓抑制、免疫低下等毒副反应,使得患者难以坚持治疗。而且,化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耐药性,也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而且各种治疗方法所带来的和患者生存质量的下降问题使如何保护机体以及各个器官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也日益成为广泛重视的课题。由于上述的各种原因,使世界上许多国家把研究重心移向中药方面。
肿瘤的中医治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中药在我国肿瘤临床上的运用也十分普遍。《黄帝内经》中对肿瘤有“除积之要,知在攻补之益”的论述。中医对肿瘤的治疗大致有以下两种思路一是辨证治疗,即对患者进行“扶正培本和祛邪”。中医认为,虚症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和病机,正气不足,气血虚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因而出现气滞、血瘀、湿聚、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形成肿瘤。中医通过滋阴、补气、壮阳、养血来“扶正培本”,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目的。对于某些肿瘤可能会起到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的作用。二是辨病治疗,即发挥中医学“辨证”诊治优势,吸纳西医“辨病”治疗模式,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选用一些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中草药进行“辨病”治疗。总的来说,大量的中医抗癌处方的组成有以下四个方面扶正培本药(君)、祛邪抗癌药(辨证抗癌或辨病抗癌)(臣)、调理脾胃(佐)、调和药或者引经药(使),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对肿瘤的治疗强调“扶正培本、祛邪抗癌”的辨证施治。从现代医学的观念来说,扶正祛邪的目的在于改善和恢复神经-体液调节,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从而杀死肿瘤细胞,缩小肿瘤体积。手术、放疗、化疗虽然都是祛邪抗癌的有效手段,但是着眼于消灭癌性病灶,势必会造成机体气血耗伤,脏腑功能紊乱失调;而中医则着眼于整体,在祛邪抗癌的同时给予扶正培本以达到攻补兼施,加之调理脾胃药保护胃气,强调了调理脾胃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即“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中医中药的应用具有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或者杀死肿瘤细胞、缩小肿瘤的效果。此外,有计划的把中医治疗和放疗、化疗、手术治疗、免疫疗法相结合,既可以增加疗效,又可以减轻毒副作用。我们以中医治疗肿瘤的理论为指导,并结合现代医药的研究成果,从大量的抗肿瘤中药中筛选出藤黄、黄芪和甘草三味药物,将它们重新组方,然后通过中药的现代提取工艺精制得到有效部位组合成有效部位群,以该有效部位群为主要的入药成分,制成适宜的剂型。本品既体现了中医治疗肿瘤的组方特点,又符合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实现了中药质量的可控性。经过相关信息的查询,并没有研究机构就这三味药物的有效部位藤黄总酸、黄芪多糖和甘草甜素优化组合成有效部位群,生产加工成成适宜的药物制剂用于肿瘤疾病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从中药材藤黄、黄芪和甘草中提取有效部位藤黄总酸、黄芪多糖和甘草甜素组成有效部位群,以便使三种药物中的抗肿瘤成分发挥更为强大的抗肿瘤的协同作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上述三味药物的有效部位组合成有效部位群,生产加工成作为杀死肿瘤细胞、缩小肿瘤体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抗肿瘤药物及其制剂。
首先,本发明提供的抗肿瘤药物的活性成分是从来源于一定比例(此比例见于后文描述)的中药材藤黄、黄芪和甘草中提取的有效部位藤黄总酸、黄芪多糖和甘草甜素的组合物,即有效部位群,其中有效部位群的实际含量之和不低于总提取物的70%。
其次,本发明提供的抗肿瘤的药物的活性成分是由藤黄、黄芪和甘草三种药材所含的有效部位优化组合而成。这三种有效部位,不论是植物提取物还是来源于化学合成,都可以用于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成分之中,其中有效部位的实际含量不低于化合物总量的70%。
下面的详细描述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
除另有说明外,本说明书的部分术语的定义如下
藤黄(Gamboge)系藤黄科植物藤黄(Garcinia hanburyi Hook.f.)所分泌的干燥树脂,在祖国医学上早有记载。《海药本草》始载“酸涩有毒”、“主治虫牙蛀齿,点之便落”。本品味酸、涩,性凉有毒,具有攻毒、消肿、祛腐敛疮、止血等功效用于治疗痈疽肿毒、损伤、出血等。近20年来研究发现藤黄的有效成分藤黄酸和别藤黄酸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黄芪或其原药材,是指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ungeVar.mongholicus[Bunge]P.K.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的根或者制作的中药材饮片。黄芪原名黄耆,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其味甘,其性微温,无毒;自《本草汇言》记载“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功效,而且,它具有益气升阳、益卫固表等补益功效。本发明在使用时可以将其切片或粗粉以便于提取。
甘草或其原药材,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或根茎,或由其干燥根制作的中药材饮片。甘草味甘性平,自古以来已知有“通经脉、利血气、解百毒、调和诸药之功”;《本草新编》“甘草解毒,当分上中下三法,上法治上焦之毒,宜引而吐之,中法治中焦之毒,宜和而解之。下法治下焦之毒,当逐而泻之。”本品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
藤黄总酸是指按本说明书所述方法从藤黄原药材中提取的酸类物质,并且其中藤黄总酸的含量不低于总提取物的70%(w/w)。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藤黄酸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干扰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与一般的化疗抗肿瘤药有所区别,能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的造血系统和白细胞没有影响。现代临床应用藤黄也随之广泛,如用藤黄或其他药物合用治疗癌症、痈肿初起等取得较好的效果。
黄芪多糖是指按本说明书所述方法从黄芪原药材中提取获得的多糖类物质组成的总多糖,并且其中多糖含量不低于总提取量的80%(w/w)。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且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
甘草甜素是指按本说明书所述方法从甘草原药材中提取的甘草酸、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类物质,并且其中甘草甜素的含量不低于总提取量的65%(w/w)。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甜素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甘草酸能增强细胞的解毒能力和抵抗力;还能增强NK细胞的活性,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有效部位群是指从中药材藤黄、黄芪和甘草中提取的藤黄总酸、黄芪多糖和甘草甜素的组合物,该组合物中有效部位的实际含量之和不低于总提取物的70%;此外,有效部位群还包括上述酸类、多糖类、皂苷类化合物中加入从上述三味原药材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同类型纯品或化学合成的纯品按照后文描述的比例范围组成的组合物。所有这些有效部位群和组合物中有效部位的实际含量之和也都不低于组合物总量的70%。
本发明组合物包括上述有效部位群和生理学上可以接受的药用赋形剂。将来源于特定“比例范围”内的中药材藤黄、黄芪和甘草,提取精制其有效部位藤黄总酸、黄芪多糖和甘草甜素,然后把有效部位优化组合即得有效部位群。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如下①将藤黄敲碎成如黄豆大小粗粒,以1%NaOH溶解,过滤,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入乙醚,并加入与OH-等摩尔的H+,萃取3~4次,醚层继续以蒸馏水洗涤3次,用于除去过量的盐酸,最后醚层以无水硫酸钠脱水干燥,过滤,蒸干乙醚即得到藤黄总酸(含量≥70%,HPLC测定)②将黄芪药材干燥后切片或粉碎成粗颗粒,加入水煮2、1.5、1小时共3次,过滤,滤液浓缩静置,过滤,滤液加入高浓度乙醇至含醇量为65%,静置抽滤,滤液回收乙醇待分离黄芪苷类成分;滤渣真空干燥后溶于热水中,再加入乙醇至含醇量为80%,静置抽滤,滤渣真空干燥后粉碎备用(含量≥80%,HPLC测定)。③将甘草干燥粗粉,加入水煮2、1.5、1小时共3次,煎出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上样于HPD100与HPD600混合大孔树脂柱,待吸附完全后,先以水洗脱至无色(无糖),继以30%、50%、70%、95%乙醇依次洗脱,经检测,30%乙醇中无,50%乙醇中含量最高,70%乙醇中很少,95%乙醇中无,将50%乙醇回收浓缩后加入浓硫酸调pH值为2,抽滤,滤渣以水洗涤至中性,滤渣真空干燥得甘草甜素(含量≥65%,HPLC测定)。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所得的有效部位组合成有效部位群。有效部位群中总藤黄总酸、黄芪多糖和甘草甜素的重量配比比例(w/w/w)在3∶20∶50和1∶1∶1之间,优选比例(w/w/w)在2∶9∶10和1∶1∶1之间,最优比例(w/w/w)为3∶10∶10。此外,上述的有效部位群既可以是来源于植物(中药材)提取,也可以来源于化学合成或半合成。
本发明还提出由上述“有效部位群”和生理学上可以接受的药用赋形剂组成的药用组合物。这些药用组合物的剂型主要是口服制剂,包括片剂如普通片、控释片、缓释片、分散片、口腔崩解片等以及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微丸剂、口服液等,也可以是胃肠外给药用剂型,如注射剂、注射用冻干粉针剂或注射用粉针剂等。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从处方组成来说,三药配伍不仅仅具有“祛邪抗癌、扶正培本”的功效,还能够发挥“调和脾胃、保护胃气”的作用,符合中医治疗肿瘤的法则,同时三味药物科学合理的配伍,避免了传统中药大复方入药味数繁多的不足;其次,从现代药理的角度来看,我们通过大量的动物药理药效实验证明,本品既能够杀死肿瘤细胞、消灭肿瘤或者缩小肿瘤体积,又能够增强实验动物的免疫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其存活时间,故本品集抗癌作用和补益功效为一体。第三,我们采用现代中药的提取工艺将三味中药材分别提取精制,使得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富集,达到含量较高的有效部位,再优化组合成有效部位群。本组合物中,每个单一有效部位藤黄总酸含量≥70%;黄芪多糖含量≥80%;甘草甜素含量≥65%。总提取物中有效部位群的实际含量≥70%,各有效部位以及组合后的有效部位群均可以通过高效液相分析法、薄层分析法、紫外分析法等现代分析方法,进行可靠的定性定量分析检测,控制其含量,弥补了目前中药复方制剂科技含量较低,有效成分含量低或不明确,质量难以控制等不足。
总上所述,本品既保留了中医中药对肿瘤疾病综合治疗的特点,同时发挥抗癌祛邪和扶正培本的功效,也充分体现了新世纪中药现代化的特征,把中药的发展提高到有效部位的高度,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模式。


图1是实施例1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实施例2的工艺流程图;图3是藤黄酸急性口服毒性实验LD50的测定(改进寇氏法)的实验结果;图4是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图5是对小鼠移植性ESC实体瘤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图6是对小鼠移植性Heps实体瘤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图7是对小鼠移植性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
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取一定比例的藤黄总酸、黄芪多糖和甘草甜素组成的有效部位群,干燥、粉碎、过80目筛,与微晶纤维素过80目筛混合均匀,以95%的乙醇制颗粒,鼓风干燥,以20目筛整粒,灌装胶囊,打光包装即可。
处方组成(1000粒)藤黄总酸15g黄芪多糖50g甘草甜素50g微晶纤维素 55g其工艺流程见附图1。
实施例2取一定比例的藤黄总酸、黄芪多糖和甘草甜素组成的有效部位群,干燥、粉碎、过80目筛,与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过80目筛混合均匀,以5%PVP制颗粒,鼓风干燥,以20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压片。
处方组成(1000片)藤黄总酸 15g黄芪多糖 50g甘草甜素 50g羧甲基淀粉钠 5g微晶纤维素78g硬脂酸镁 2g其工艺流程见附图2。
下面用药理实验结果阐明其药效作用一.藤黄酸急性口服毒性实验LD50的测定(改进寇氏法)实验材料试剂与试药藤黄酸硼砂液、生理盐水;实验动物KM种小白鼠,由南京安立默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实验器械小鼠灌胃器。
实验方法及步骤1、取18只18-22gKM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按500、400、320mg/kg灌胃给药,观察动物死亡情况,以及毒性反应。并最终找出100%及0%死亡的剂量,即Dm与Dn,结果Dm为1200mg/kg,Dn为320mg/kg。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在1200mg/kg和320mg/kg剂量范围内,设1200、960、768.、614.4、491.52、393.22、314.57mg/kg,共7个剂量组,剂距为0.8。每组小鼠禁食不禁水12小时后灌胃,连续观察一周,每日观察小鼠健康及活动状况、摄食及死亡情况。若有死亡,及时进行尸检,观察病变部位及脏器状况。
LD50=log-1[Xm-i(∑P-0.5)](单位)式中符号意义如下Xm最大剂量组剂量(dm)的对数值;i相邻两组剂量(d)对数值之差;P各组动物的死亡率,以小数表示;∑P为各组动物死亡率的总和;n为各组动物数;SX50为log LD50的标准误,X50=log LD50;SX50=i×ΣP-ΣP2n-1]]>LD50的95%可信限=log-1(X50±1.96SX50)LD50的平均可信限=LD50±(LD50高限-LD50低限)/2LD50=log-1[3.079-0.097(3.2-0.5)]=log-12.8171=656.30(mg/kg)LD50的95%可信限=log-1(2.8171±1.96×0.0307)=log-1(2.7569~2.8773)=571.35~753.88LD50的平均可信限656.30±(753.88-571.35)/2=656.30±91.26结论藤黄酸口服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656.30±91.26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571.35~753.88mg/kg。
二.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ESC、Heps实体瘤的影响实验方法选用体重为18-22g的雄性昆明种小鼠,按移植性肿瘤研究法分别接种S180、ESC、Heps实体瘤,接种24小时称重,每个瘤种各接种60只,并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抗瘤I组、抗瘤II组),每组20只,分组后即ig(ip)给药,每日一次,连续一周,停药后各组动物称重,处死小鼠并分离瘤块,称重并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实验结果以x±sd表示。
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抑制小鼠移植性S180、ESC、H22实体瘤的肿瘤生长作用,并且对小鼠的饿体重没有明显的影响。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详见图4,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对小鼠移植性ESC实体瘤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详见图5,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对小鼠移植性H22实体瘤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结果详见图6,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
二、对足趾皮下接种小鼠Lewis肺癌模型的影响实验方法选用20-24g的C57BL/6小鼠,于接种后次日称重,并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抗瘤I组、抗瘤II组),每组20只,每组动物均灌胃给药,一日一次,连续一周。停药次日称重,并处死小鼠分离瘤块,称重并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实验结果以x±sd表示。
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品能显著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肿瘤生长作用,并且对小鼠体重增长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详见附图7,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肿瘤的有效部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中药材藤黄、黄芪和甘草中提取有效部位组合成“有效部位群”,以及生理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赋形剂,其中“有效部位群”为从一定比例的上述三味原药材中提取的有效部位的组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部位群所含有效部位的实际含量之和不低于总提取物的70%。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部位群中藤黄总酸、黄芪多糖和甘草甜素的重量配比比例在3∶20∶50和1∶1∶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部位群中藤黄总酸、黄芪多糖和甘草甜素的重量配比比例在2∶9∶10和1∶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部位群中藤黄总酸、黄芪多糖和甘草甜素的重量配比比例为3∶10∶10。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抑制肿瘤生长、减小肿瘤体积、杀死肿瘤细胞、调节免疫功能、延长肿瘤患者生命的药物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该有效部位群中加入其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化学合成品或者半合成品制作成适宜的剂型。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有效部位群中加入适宜的药用赋形剂,制备成适合的剂型。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组合物的剂型,其特征在于以口服制剂为主,也包括胃肠外给药剂型,包括片剂如普通片、缓释片、控释片、分散片、口腔崩解片等以及硬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微丸剂、口服液、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肿瘤的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剂和用途,具体是从中药材藤黄、黄芪和甘草中提取有效部位藤黄总酸、黄芪多糖和甘草甜素组成有效部位群,以该有效部位群作为药物的主要成分用于肿瘤疾病的治疗;同时也提供了该有效部位群的制备方法和适宜的制剂。
文档编号A61K31/715GK1726930SQ20041004149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7日
发明者史美耿, 阮锦满, 王永毅, 石海云, 姚小燕 申请人:南京宇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