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安全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采血器,尤指一种针座使用后采血器即无法使用,需待未使用的针座重新组装入采血器内,始得以再次使用采血的安全采血器。
背景技术:
一般操作简单的血型检测或一些生物传感器在进行检测血糖等的测试项目时,由于所需的血液量仅需一点点,因此不需使用到针筒抽取静脉血,故而早期使用一片前端凸设有针尖的刺血针,经由刺入指尖采取少量血液即可,然而刺血针的使用非常不方便,采血者手拿刺血针利用手腕的转动使得采血针刺入待采血者指尖,故而若有时力道不够,则无法刺破指尖。
因此,进而有人设计出呈笔状的采血器,仅需经由压设即可使针头刺入待采血者指尖,以方便取血。然而此种采血器可重复按压使针头伸出,因此若采血人员一不注意,可能没有更换新的针头,而直接将使用过的针头再次使用,故而极有可能造成被感染的危险,因此该采血器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一次后即无法再次按压,必须待新的针座重新组装入后才可再次使用的安全采血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采血器,其包括一壳体组,一组装于壳体内的作动组,以及一组装于壳体组内经由座动作控制的针座,其中
该作动组包括一固定座、一按压座、一控制元件、一推动元件及一第二弹性元件;其中该固定座呈管状且内径与针座外径相符,并于中段处向内凸设有一圈卡块,并于卡块上缘处壁上开设有开道,该针座组装入固定座下端部内;该按压座的内径与固定座外径相符且套设于固定座上端外,其呈管状并于上缘向外相对于固定座开道处凸设有凸框,并于按压座下缘设有一作为退出针座用的控制杆,而在更换针座时,即由针座抵顶控制杆而使按压座复位;该控制元件呈管状,其外径与固定座的内径相符,其内壁底部向内凸设有止挡内环,其内径小于固定座卡块所围成的内径,而其另端连接有第一弧片,其游离端远离控制元件,且第一弧片凸伸于固定座的开道内并在其间滑动;该推动元件呈柱状且组装于控制元件内,其下端部的外径小于控制元件止挡内环所围成的内径,而上端部设有一外径大于下端部外径的端部,该端部的外径大于控制元件的止挡内环所围成的内径,并于上端部向下延伸于颈部外侧设有第二弧片,该第二弧片的游离端远离推动元件,使的撑抵于固定座卡块上,收合时的外径小于控制元件止挡内环所围成的内径,且于推动元件上方控制元件内组装设有该第二弹性元件。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针座包括一外壳及中心片,该外壳的一端为开放端,而另一端为封闭端,而其内部向内延伸有止挡部,而其封闭端于中心处开设有一开孔,该中心片固定于外壳内且止挡于止挡部内,并于中段处旁侧外壳内部固定设有经作动组作动凸伸出外壳开孔的针头。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针座外壳内部设有复数道凹道,并于凹道近开放端处向内延伸该止挡部,该针座的中心片向上延伸有一顶盘,该顶盘于近上缘相应于外壳凹道处向外延伸有凸块,该凸块可令中心片卡固于止挡部下方外壳内。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针座外壳近封闭端处侧面凹设内缩形成复数道斜道,而该顶盘下方中心片两侧凸设有第三弧片,该第三弧片卡抵于外壳斜道上缘,而于另两侧凸设有第二凸块。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针座的凸块以及第二凸块向外侧分别凸设有复数个卡抵于外壳凹道内的卡圆。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针座中心片顶盘下方中心片两侧设有弹性元件。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针座外壳表面凸设有复数条纵向凸条,而该固定座下端部内壁相应于针座外壳的凸条凹设有凹沟。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针座中心片具有针头的中段处设有断裂痕而形成一断裂片。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固定座中段处横向向外凸设有复数道用以与壳体组固定的凸环,该凸环间形成缺口,而该固定座上端部内壁凹设有复数道凹槽,而该固定座下端部一侧开设有一导道。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固定座下端部导道略呈十字型。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固定座具有二道凸环,而其一道凸环的外径小于另一凸环外径。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按压座于凸框间凸设有一控制钮,该控制杆下端向内侧凸设有滑动组装于固定座的导道中的导块。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控制杆下端的导块横向剖面呈T字型。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控制元件的顶部向外凸设有一圈凸圆,该控制元件的外侧相应于固定座凹槽处由凸圆向下延伸有凸柱于控制元件侧,且该控制元件的凸柱组装于固定座上端的凹槽而令控制元件组装入固定座上端部内。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推动元件中段处形成一颈部。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壳体组包括一第一侧壳体、一第二侧壳体、一前壳体、一后壳体环及一后壳体盖;该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各为半个圆弧片互相卡合固定组合于固定座以及按压座两侧,而于该第一侧壳体于中段处开设有一用以使按压座控制钮凸伸出的槽孔;该前壳体呈圆环,其上端与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的下端部结合固定而套设针座上端部外;该后壳体环组装于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的上端部;该后壳体盖组装穿设过后壳体环并与作动组控制元件相组合,而令第二弹性元件组装于后壳体盖与推动元件间。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内面底部向内凸设有与固定座的凸环间隔卡合的相间隔的二道侧壳体凸环。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上下缘分别形成环槽,该前壳体上端内缘凸设有与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下端部的环槽卡合的前壳体凸环,该后壳体环的下端内缘凸设有与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上端部的环槽卡合的后壳体凸环。
所述的安全采血器中,该后壳体盖下端部内缩形成一结合端,该结合端具有外螺纹,而该控制元件上端内壁形成有与之螺合的内螺纹。
藉此,当安全采血器按压击发针头后,后壳体盖无法再行按压,必须将新的针座再行组装入安全采血器后才能再进行使用,因此不但可提醒护理人员该针座是否已经使用过,而必须重新换新的针座才安全,且本发明的针头采用瞬间击发,并于击发后针头即自动缩回针座内,因此不会使得护理人员遭受到感染。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作动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作动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按压前的侧面剖面图。
图5B为图5A的另一角度侧面剖面图。
图6A为本发明按压后的侧面剖面图。
图6B为图6A的另一角度侧面剖面图。
图7A为本发明按压后触及针座的侧面剖面图。
图7B为图7A的另一角度侧面剖面图。
图8A为本发明针座退出的侧面剖面图。
图8B为图8A的另一角度侧面剖面图。
图9A为本发明针座重新组装入的侧面剖面图。
图9B为图9A的另一角度侧面剖面图。
图10本发明针座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图10针座的侧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0针座的另一侧面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10壳体组12第一侧壳体120 侧壳体凸环122 槽孔124 环槽14第二侧壳体140 侧壳体凸环144 环槽16前壳体160 前壳体凸环18后壳体环19后壳体盖190 结合端20作动组30针座31外壳32中心片320 断裂痕322 针头33凹道34顶盘35凸条36凸块37开孔38弹性元件39止挡部30’ 针座31’ 外壳
310’ 斜道32’ 中心片320’ 第二凸块322’ 卡圆324’ 针头326’ 断裂痕328’ 断裂片33’ 凹道34’ 顶盘35’ 凸条36’ 凸块360’ 卡圆37’ 开孔38’ 第三弧片39’ 止挡部40固定座41导道42凸环43凹沟44缺口46凹槽48卡块49开道50按压座52凸框54控制钮56控制杆58导块60控制元件62凸圆
63凸柱64第一弧片66止挡内环70推动元件71端部72第二弧片73颈部80第二弹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的安全采血器包括一壳体组10、一针座30及一作动组20;图2所示,该壳体组10组装于作动组20外侧,且包括一第一侧壳体12、一第二侧壳体14、一前壳体16、一后壳体环18及一后壳体盖19。
该第一侧壳体12及第二侧壳体14各为半个圆弧片可互相卡合固定,较佳地,该第一侧壳体12及第二侧壳体14内面底部向内凸设有间隔的侧壳体凸环120、140,于图标的实施例中,设有二道间隔的侧壳体凸环120、140,而于该第一侧壳体12于中段处开设有一槽孔122,较佳地,该第一侧壳体12及第二侧壳体14上下缘分别形成环槽124。
该前壳体16呈圆环,其上端与第一侧壳体12及第二侧壳体14的下端部结合固定,较佳地,该前壳体16上端内缘凸设有可与第一侧壳体12及第二侧壳体14下端部的环槽124、144卡合的前壳体凸环160。
图1、图2、图5所示,该后壳体环18组装于第一侧壳体12及第二侧壳体14的上端部,较佳地,该后壳体环18的下端内缘凸设有可与第一侧壳体12及第二侧壳体14上端部的环槽124、144卡合的后壳体凸环(图中未示)。
如图1、图2、图5所示,该后壳体盖19组装穿设过后壳体环18并与作动组20相组合,较佳地,该后壳体盖19下端部内缩形成一结合端190,该结合端190较佳地具有外螺纹。
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如图3、图5所示,针座30包括一外壳31及中心片32,该外壳31的一端为开放端,而另一端为封闭端,而其内部设有复数道凹道33,并于凹道33近开放端处向内延伸有止挡部39,而其封闭端于中心处开设有一开孔37,并于表面凸设有复数条纵向凸条35;该中心片32固定于外壳31内并于下端部凸伸出外壳31的开孔37,其向上具有一顶盘34,该顶盘34较佳地于近上缘相应于外壳31凹道33处向外设有凸块36,该凸块36可令中心片32卡固于止挡部39下方外壳31内上下作动,于该顶盘34下方中心片32两侧设有弹性元件38,该中心片32中段处旁侧外壳31内部固定设有针头322,并于该中心片32具有针头322的中段处设有断裂痕320。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0至图12所示,针座30’包括一外壳31’及中心片32’,该外壳31’的一端为开放端,而另一端为封闭端,而其内部设有复数道凹道33’,并于凹道33’近开放端处向内延伸有止挡部39’,而其封闭端于中心处开设有一开孔37’,并于表面凸设有复数条纵向凸条35’,另该外壳31’近封闭端处侧面凹设内缩形成复数道斜道310’;该中心片32’固定于外壳31’内并于下端部凸伸出外壳31’的开孔37’,其向上具有一顶盘34’,该顶盘34’较佳地于近上缘相应于外壳31’凹道33’处向外设有凸块36’,该顶盘34’外径与外壳31’开放端内径相配合,该凸块36’可令中心片32’卡固于止挡部39’下方外壳31’内上下作动,于该顶盘34’下方中心片32’两侧凸设有第三弧片38’,该第三弧片38’卡抵于外壳31’斜道310’上缘,而于另两侧凸设有第二凸块320’,该凸块36’以及第二凸块320’向外侧分别凸设有复数个卡圆360’、322’,使得卡圆360’、322’卡抵于外壳31’凹道33’内,另该中心片32’中段处内部固定设有针头324’,并于该中心片32’具有针头的中段处设有断裂痕326’而形成一断裂片328’,使用时仅需扭断断裂痕326’而分离断裂片328’,而当施力推动顶盘34’时,即可使得第三弧片38’顺着斜道310’移动而使得针头324’凸伸出开孔37’,当施力消失后,通过第三弧片38’的撑开力即令中心片32’回复未推动时的位置。
配合参看图3至图5所示,该作动组20包括一固定座40、一按压座50、一控制元件60、一推动元件70及一第二弹性元件80;如图4所示,该固定座40呈一圆管状且内径与针座30外径相符,其中段处横向向外凸设有复数道超过二分的一圈的凸环42,并于凸环42的两端间形成缺口44,较佳地具有二道凸环42,而其一道凸环42的外径小于另一凸环42外径,而其上端部内壁凹设有复数道凹槽46,较佳地如图中所示为二道凹槽46,于该固定座40中段处向内凸设有一圈卡块48,并于卡块48上缘凹槽46下端处壁上开设有复数个开道49,较佳地如图中所示为二个开道49,而该固定座40下端部一侧开设有一略呈十字的导道41,另该下端部内壁相应于针座30外壳31的凸条35凹设有凹沟43(如图5A所示)。
如图4所示,该按压座50的内径与固定座40外径相符,其呈管状并于上缘两相对侧向外相对于固定座40开道49处凸设有横向剖面呈ㄈ字型的复数个凸框52,较佳地如图中所示为二个凸框52,于两凸框52间凸设有一控制钮54,并于按压座50下缘控制钮54下方向下凸伸有控制杆56,该控制杆56下端向内侧凸设有横向剖面呈T字型的导块58。
如图4所示,该控制元件60呈圆管状,其外径与固定座40的内径相符,且其内径小于固定座40卡块48所围成的内径,并于其顶部向外凸设有一圈凸圆62,该控制元件60内壁底部向内凸设有止挡内环66如图6A及B所示,并于两相对侧由凸圆62向下延伸有凸柱63于控制元件60侧,而其另端连接有复数个第一弧片64,较佳地如图中所示为二个第一弧片64,其游离端远离控制元件60,较佳地,该控制元件60上端内壁形成有内螺纹(图中未示)。
如图4所示,该推动元件70呈圆柱状,其下端部的外径小于控制元件60止挡内环66所围成的内径,其中段处形成一颈部73,而上端部设有一外径大于下端部外径的端部71,该端部71的外径大于控制元件60的止挡内环66所围成的内径,并于端部71向下延伸于颈部73设有复数个第二弧片72,较佳地如图中所示为二个第二弧片72,该第二弧片72的游离端远离推动元件70。
组装时如图5A、图5B所示,其将针座30向上组装入固定座40下端部内,并使针座30外壳31的凸条35顺着固定座40内的凹沟43组装入。而该推动元件70组装入控制元件60内,且令控制元件60的凸柱63顺着固定座40上端的凹槽46组装入固定座40内,则控制元件60与推动元件70组装于固定座40上端部,并令控制元件60的第一弧片64延伸于固定座40的开道49内,且该推动元件70的第二弧片72撑抵于固定座40的凸块48上缘,并于推动元件70上方控制元件60内组装入第二弹性元件80。该按压座50套设于固定座40上端外,并令控制杆56组装于固定座40缺口44处,且令导块58滑动组装入导道41中。
如图2所示,该第一侧壳体12与第二侧壳体14分别组合于固定座40以及按压座50两侧,而令其内侧的侧壳体凸环120、140与固定座的凸环42相间隔卡合而固定固定座40,且控制钮54凸伸出第一侧壳体12的槽孔122。该前壳体16与第一侧壳体12和第二侧壳体14下缘的环槽124、144卡合固定,并将针座30上端部套设于内。该后壳体环18与第一侧壳体12和第二侧壳体14上缘的环槽124、144卡合固定,且将该后壳体盖19与控制元件60相固定,即将后壳体盖19下端的结合端与控制元件60凸圆62相螺合固定,而令第二弹性元件80组装于后壳体盖19与推动元件70间(如图5A、图5B)。
配合图6A及图6B所示,当使用时,需先扭转针座30中心片32的断裂痕320,使得下半段中心片32脱离而于针座30内露出针头322;利用手指按压后壳体盖19推动控制元件60,令凸柱63于凹槽46内移动,且第一弧片64于开道49内滑动,,此时因推动元件70的第二弧片72尚撑抵于固定座40凸块48上,迫使第二弹性元件80被挤压成压缩的状态;配合图7A及图7B所示,当控制元件60的底端移动至固定座40凸块48时,推动元件70的第二弧片72完全被缩合于控制元件60的止挡内环66内壁中,使得第二弧片72可进入固定座40凸块48所围成的管道内,该被压缩的第二弹性元件80的弹力得以释放而推动推动元件70,令推动元件70的底部瞬间撞击针座30的中心片32向下凸伸,因此通过针座30内的弹性元件38的弹力,使得针头322迅速地向下刺即马上缩回,并不会使得针头322露出针座30外刺伤护理人员,另外由于该推动元件70的第二弧片72进入固定座40凸块48所围成的管道内后,第二弹性元件80已恢复伸张状,故而后壳体盖19、控制元件60及推动元件70即停留于被按压的位置,护理人员并无法再次使用。
再配合图8A及图8B所示,此时由于针座30已经无法再行使用,故而推动按压元件50的控制钮54于第一侧壳体12的槽孔122中向下移动,使得控制杆56顺着固定座40的导道41移动,并使得控制杆56的导块58推动针座30,进而将针座30脱离固定座40,此时按压元件50的凸框52位抵于固定座40的开道49底端时,控制元件60的第一弧片64,即突伸抵于凸框52底部。
再配合图9A及图9B所示,此时将新的针座30由固定座40底部向上组装入,一并推动按压元件50的导块58而推动按压元件50向上移动,再通过按压元件50的凸框52推动控制元件60的第一弧片64往上移动,而控制元件60的止挡内环66带动推动元件70的端部71,随着按压元件50向上移动带动控制元件60、推动元件70、后壳体盖19、第二弹性元件80一起往上移动,直到控制元件60的第一弧片64抵达开道49上缘并卡掣,而令按压元件50的凸框52继续向上脱离第一弧片64,同时推动元件70的第二弧片72亦脱离固定座40的凸块48所围成的管道,且撑抵于固定座40凸块48上缘即令作动组回复可按压的状态。
通过本发明的设计,即当安全采血器按压击发针头后,即无法再行按压,必须将新的针座再行组装入安全采血器后才行再行使用,因此不但可提醒护理人员该针座是否已经使用过,而必须重新换新的针座才安全,且本发明的针头采用瞬间击发,并于击发后针头即自动缩回针座因此不会使得护理人员遭受到感染。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采血器,其包括一壳体组一组装于壳体内的作动组及一组装于壳体组内经由座动作控制的针座,其特征在于该作动组包括一固定座、一按压座、一控制元件、一推动元件及一第二弹性元件;其中该固定座呈管状且内径与针座外径相符,并于中段处向内凸设有一圈卡块,并于卡块上缘处壁上开设有开道,该针座组装入固定座下端部内;该按压座的内径与固定座外径相符且套设于固定座上端外,其呈管状并于上缘向外相对于固定座开道处凸设有凸框,并于按压座下缘设有一作为退出针座的用的控制杆,而在更换针座时,即由针座抵顶控制杆而使按压座复位;该控制元件呈管状,其外径与固定座的内径相符,其内壁底部向内凸设有止挡内环,其内径小于固定座卡块所围成的内径,而其另端连接有第一弧片,其游离端远离控制元件,且第一弧片凸伸于固定座的开道内并在其间滑动;该推动元件呈柱状且组装于控制元件内,其下端部的外径小于控制元件的止挡内环所围成的内径,而上端部设有一外径大于下端部外径的端部,该端部的外径大于控制元件的止挡内环所围成的内径,并于上端部向下延伸于颈部外侧设有第二弧片,该第二弧片的游离端远离推动元件,使的撑抵于固定座卡块上,收合时的外径小于固定座卡块所围成的内径,且于推动元件上方控制元件内组装设有该第二弹性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针座包括一外壳及中心片,该外壳的一端为开放端,而另一端为封闭端,而其内部向内延伸有止挡部,而其封闭端于中心处开设有一开孔,该中心片固定于外壳内且止挡于止挡部内,并于中段处旁侧外壳内部固定设有经作动组作动凸伸出外壳开孔的针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针座外壳内部设有复数道凹道,并于凹道近开放端处向内延伸该止挡部,该针座的中心片向上延伸有一顶盘,该顶盘于近上缘相应于外壳凹道处向外延伸有凸块,该凸块可令中心片卡固于止挡部下方外壳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针座外壳近封闭端处侧面凹设内缩形成复数道斜道,而该顶盘下方中心片两侧凸设有第三弧片,该第三弧片卡抵于外壳斜道上缘,而于另两侧凸设有第二凸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针座的凸块以及第二凸块向外侧分别凸设有复数个卡抵于外壳凹道内的卡圆。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针座中心片顶盘下方中心片两侧设有弹性元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针座外壳表面凸设有复数条纵向凸条,而该固定座下端部内壁相应于针座外壳的凸条凹设有凹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针座中心片具有针头的中段处设有断裂痕而形成一断裂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固定座中段处横向向外凸设有复数道用以与壳体组固定的凸环,该凸环间形成缺口,而该固定座上端部内壁凹设有复数道凹槽,而该固定座下端部一侧开设有一导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固定座下端部导道略呈十字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固定座具有二道凸环,而其一道凸环的外径小于另一凸环外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按压座于凸框间凸设有一控制钮,该控制杆下端向内侧凸设有滑动组装于固定座的导道中的导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控制杆下端的导块横向剖面呈T字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控制元件的顶部向外凸设有一圈凸圆,该控制元件的外侧相应于固定座凹槽处由凸圆向下延伸有凸柱于控制元件侧,且该控制元件的凸柱组装于固定座上端的凹槽而令控制元件组装入固定座上端部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推动元件中段处形成一颈部。
16.如权利要求1至15项任一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组包括一第一侧壳体、一第二侧壳体、一前壳体、一后壳体环及一后壳体盖;该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各为半个圆弧片互相卡合固定组合于固定座以及按压座两侧,而于该第一侧壳体于中段处开设有一用以使按压座控制钮凸伸出的槽孔;该前壳体呈圆环,其上端与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的下端部结合固定而套设针座上端部外;该后壳体环组装于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的上端部;该后壳体盖组装穿设过后壳体环并与作动组控制元件相组合,而令第二弹性元件组装于后壳体盖与推动元件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内面底部向内凸设有与固定座的凸环间隔卡合的相间隔的二道侧壳体凸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上下缘分别形成环槽,该前壳体上端内缘凸设有与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下端部的环槽卡合的前壳体凸环,该后壳体环的下端内缘凸设有与第一侧壳体及第二侧壳体上端部的环槽卡合的后壳体凸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安全采血器,其中该后壳体盖下端部内缩形成一结合端,该结合端具有外螺纹,而该控制元件上端内壁形成有与之螺合的内螺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采血器,其包括一壳体组及一组装于壳体内的作动组,该作动组包括固定座、固定于固定座下端内部的针座、套设于固定座上端部外的按压座、组装于固定座内的控制元件及组装于控制元件内的推动元件,通过作动组的作动,当安全采血器按压击发针头后,安全采血器即无法再行按压,必须将新的针座再行组装入安全采血器后才能再进行使用,因此不但可提醒护理人员该针座是否已经使用过,而必须重新换新的针座才安全,且本发明的针头采用瞬间击发,并于击发后针头即自动缩回针座内,因此不会使得护理人员遭受到感染,非常安全。
文档编号A61B5/15GK1695554SQ20041004323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4日
发明者陈择铭, 李福渊 申请人:惠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