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0889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日趋年轻化,成为全世界致死的第四大杀手之一,心绞痛诱发心肌梗塞死亡率高的惊人,防不胜防,急性心卒死,基本没有抢救的时间,冠心病、心绞痛以不稳定性心绞痛为多见,西医多采用硝酸脂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他汀类等药物治疗但少数病人经过上述药物联合治疗后,仍不能缓解心绞痛的发作,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多虚实夹杂出现、发病阶段患者多主要表现为标实证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选取原料药血竭25-75重量份麝香2-8重量份本发明的优选配比为选取原料药血竭50重量份麝香5重量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二味中药,研成细粉末过80-120目筛1-3遍后,混合均匀加入凡士林120-380重量份,调合均匀,封闭制成油膏剂。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治疗冠心病及心绞痛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下面实验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一、临床资料本临床诊断依据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中国临床药理杂志1998.4(4)251。
选择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每天心绞痛发作一次以上。
2、静息心电图正常、心绞痛发作时出现缺血时、ST改变或静息时呈缺血性心电图者。
3、经过硝酸脂类、钙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肝素、他汀类药物和静点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七天以上,不能减少发作次数、程度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心功能3-4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全身功能状况差者。
二、一般资料本方法治疗病例132例,为住院病例,男82例、女50例,病程5-6年。其中,初发性心绞痛13例;恶性心绞痛7例;卧位性心绞痛24例;变异性心绞痛85例;PTCA加支架术后半年再发心绞痛3例。合并高血压76例;合并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77例。
三、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取心俞穴、部位在背部第五与第六胸椎棘突之间凹陷处的外侧1.5寸处。督俞穴在背部第六与第七胸椎棘突之间凹陷处外侧1.5寸处。做局部常规消毒,一般以碘氟棉球、从里向外消毒两次,再用酒精棉球脱碘、局部盖消毒孔巾,用事先消毒好的带柄三棱针、直刺穴位约2-3毫米深挑起2-3次即可,用消毒棉球压净出血后,即将中药油膏约0.5克左右,填埋在挑开的穴位中,在轻轻拂平后,外敷创可贴即可。七天后可根据情况换一次药治疗,一般七天为1疗程,2-3个疗程即痊愈。无感染发生,在治疗过程中2-4天即见效果,逐渐减量,一般有其它兼症,可配其它俞穴,但以心俞、督俞为主。
三、观察指标每天记录心绞痛发作频率、部位、程度、放射,持续时间、常规心电图。(心俞、督俞为主穴埋藏本发明中药油膏第二天后查心电图,1-7天为1疗程,一般2-3疗程好转、痊愈。)四、疗效标准1、心电图疗效指标显效心电恢复正常。
有效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15mm以上,但末正常。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
无效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加重。
2、心绞痛疗效标准显效同种劳累程序,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
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
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50%。
五、治疗结果心电图疗效治疗后显效29例为29%,有效66例50%,无效7例28.1%。总有效率71.9%。
心绞痛疗效治疗后显效54例(40.6%),有效率62例(47.44%),无效13例(9.4%),加重2例(2.64%)。总有效率为87.5%。
六、讨论现代医学认为不稳定性心绞痛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斑块扩大或破裂形成溃疡和局部血拴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痉孪有关。不稳定性心绞痛多表现为胸前区闷痛或压榨性疼痛、心慌、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动则加重,甚至安静情况下也可出现上述症状,脉博细弱或弦细,发作时甚至不能触及、舌质暗或有瘀斑,心音低钝无力,中医证型为心气亏虚,瘀血阻络。本发明人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以心俞、督俞二穴为主配其它俞穴埋藏治疗难治性不稳定性心绞痛,使心绞痛发作频率降低或消失。硝酸脂类及其它口服药物耗量明显减少。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症状总有效率87.5%,心电图有效率为71.9%,并可以显著改善心电图缺血范围和程度,表现为NST、∑ST、STmax、NT显著减轻。
七、典型病例
病例I程XX,男性,53岁,干部,患冠心病6年,经省市区三级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曾口服硝酸脂类药物治疗,不定期静点复方丹参或舒血宁注射液,常规用量治疗,心绞痛发作不规律,但休息不好或劳累情志不畅快时,易发作。于99年6月27日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查血压155/120mmHg,心率90次/分。
自述心前区,隐痛、心慌、气短、动则尤甚,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查心电示ST段下移1.0mm。经静点复方丹参六天(常规量)口服硝酸脂类药物,效果不佳,即同患者商议,同意用俞穴埋藏本发明中药膏治疗,即在99年9月7目-上午9:40分给予心俞、督俞穴为主配肝俞、脾俞、肾俞,常规消毒后埋藏本发明中药膏,第三天停药观察,自述胸部心前区隐痛、心慌气短症状缓解,能自主活动,无心绞痛发作,在观察三天后病情好转,到第六天又在上述俞穴换药一次,同时查心电图示ST段回升0.5mm,在住院七日后心电图正常,心前区隐痛、心慌气短、神疲乏力症状消失,血压120/80mmHg,痊愈出院。
病例II龚XX,男性,56岁,教师,冠心病、心绞痛病十余年,2002年4月21日,在牡丹江市心血管专科医院做心脏冠状动脉分支血管内支架手术,术后心绞痛症状近一年时间无发作,但在2003年4月末后由于活动量大了些,而出现心前区疼痛、胸痛彻背,在短时间内口服解痉、扩冠药物略缓解,2003年4月28日下午自觉,胸闷、心慌、气短、胸痛,即来我院住院治疗,即诊断为冠心病,术后心绞痛,查血压155/110mmHg,心率96次/分,体温37℃,心电图示ST段下降1.0mm,口服硝酸脂类药物,配合复方丹参、刺五加注射液治疗三日后症状好转不明显,即征求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做俞穴埋藏本发明药物治疗,取心俞、督俞、肝俞、脾俞、肾俞穴位埋藏本发明中药油膏,用药当日自觉心前区隐痛缓解、呼吸平稳,能自主活动,饮食、二便正常,查心图示ST段抬上0.5mm,心绞痛症状消失。观察五天后,心电图示正常,住院停药观察一周后,无心绞痛发作,痊愈出院。
下面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
血竭50kg麝香5kg将上述二味中药,研成细粉末过100目筛两遍后,混合均匀加入白凡士林250kg,调合均匀,封闭制成油膏。每次用药0.5g左中,5-7天换药一次。
实施例2血竭30kg麝香7kg将上述二味中药,研成细粉末过100目筛两遍后,混合均匀加入白凡士林200kg,调合均匀,封闭制成油膏。每次用药0.5g左中,5-7天换药一次。
实施例3血竭70kg麝香3kg将上述二味中药,研成细粉末过100目筛两遍后,混合均匀加入白凡士林300kg,调合均匀,封闭制成油膏。每次用药0.5g左中,5-7天换药一次。
实施例4血竭40kg麝香6kg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喷雾剂。
实施例5血竭60kg麝香4kg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喷雾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血竭25-75重量份麝香2-8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血竭50重量份 麝香5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血竭30重量份 麝香7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血竭70重量份 麝香3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加入药学上常规辅料制成临床接受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喷雾剂、软膏剂、贴膏剂或油膏剂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将血竭、麝香研成细粉末过80-120目筛1-3遍后,混合均匀加入凡士林120-380重量份,调合均匀,封闭制成油膏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将血竭、麝香研成细粉末过100目筛2遍后,混合均匀加入白凡士林250重量份,调合均匀,封闭制成油膏剂。
8.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冠心病及心绞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由血竭和麝香组成。本发明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血竭和麝香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后,混合均匀加入凡士林调合均匀,封闭制成油膏。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9/00GK1785334SQ200410096970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7日
发明者于洪春 申请人:于洪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