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固定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266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髓内固定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髓内固定棒,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根据病情发展需要在髓内移动,并且可以从人体内取出的髓内固定棒。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际医学领域治疗假性关节、骨不连通常采用Williams髓内固定棒。如


图1所示,Williams髓内固定棒1由一根髓内棒2和一根插入棒5组成,髓内棒2表面光滑,呈圆柱状,直径大小不一,其近端被加工成钻石样的棱锥形尖锐部6,平钝的远端设有内螺纹3,以使外径相同的插入棒5与其暂时连接。插入棒5的近端被机械加工成外螺纹4,可拧入髓内棒2远端的内螺纹中,插入棒5的远端也加工成钻石样的锥形尖锐部6。
以常见的胫骨假关节的治疗为例,Williams髓内固定棒的手木方法是将髓内棒2和插入棒5旋合在一起,并将旋合后的整体的Williams髓内固定棒1从截骨处打入胫骨远端髓腔内,经踝关节、距下关节,从足跟垫皮肤穿出。再将棒1逆行打入胫骨近端髓腔内达干骺端接近骺板。将插入棒5旋松一圈,并拍摄侧位X射线片证实已经旋松,然后充分旋松插入棒5使其退出,并将髓内棒2的远端留在跟骨中。
这种方法具有确切的疗效,但它同时也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
一、髓内棒永久性地留在髓腔内。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使用Williams髓内固定棒治疗骨胳假关节,至今尚未有取出的报道。虽然这种器械可以采用化学稳定性非常好的材料制造,但作为外来金属异物,其长期留于髓腔内对人体仍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二、髓内棒无法在髓腔内按要求移动,而且,在骨不连愈合后也不能根据病情发展需要从人体取出,使踝关节长时间被锁定而影响关节功能。虽然从理论上来说,髓内棒可以随胫骨的生长而逐渐上移,使踝关节解锁,但时间非常漫长,换句话说,虽然假关节已坚强愈合,但踝关节仍不能解锁活动,以至于加重踝关节的功能损伤。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髓内固定棒存在的无法按需求移动以及长期留于髓腔内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克服这些问题的髓内固定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髓内固定棒,包括一个棒体,棒体的两端为尖锐部,棒体上设有卡掣结构。
其中,所述的卡掣结构可以为围绕棒体圆周设置的环形凹槽。
进一步地,可在其中所述的环形凹槽内配置有记忆合金卡环。
或者,其中所述的卡掣结构为沿圆周相对设置的凹槽。
或者,其中所述的卡掣结构为沿棒体径向设置的通孔。
其中,所述的棒体可以呈圆柱状或棱柱状。
其中,所述的棒体两端的尖锐部可以为圆锥状、棱锥状或扁刃状。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棒体上设置了卡掣结构,所以在人体骨胳假关节愈合后,可以通过二次小手术,在骨胳上开设小骨窗,利用卡掣工具经骨窗卡掣棒体上的卡掣结构,从而移动和/或取出髓内固定棒。因此,不但可以通过上移髓内固定棒,使踝关节早期解锁恢复功能,还可以通过取出髓内固定棒,避免可能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现有技术中最常采用的Williams髓内固定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记忆合金卡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a-6d以胫骨假关节的手术治疗为例,示意性地说明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髓内固定棒的手术过程,其中,图6a示出将髓内固定棒从截骨处斜向打入胫骨远端的过程,图6b示出将髓内固定棒从足底逆行向上打入胫骨近端的过程,图6c示出在假关节愈合后,通过在骨干上开设骨窗,经骨窗卡掣并提升髓内固定棒,使其解锁的过程,图6d示出在假关节治愈后,根据需要,通过骨干上的骨窗卡掣住髓内固定棒,使其从胫骨远端干垢端穿过足底皮肤而取出的过程;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沿图7中A-A剖面的第一种结构的剖视图,其中的卡掣结构为沿圆周相对设置的凹槽;图9为沿图7中A-A剖面的第二种结构的剖视图,其中的卡掣结构为沿棒体径向设置的通孔;
图10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髓内固定棒的尖锐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髓内固定棒的尖锐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手术时配合髓内固定棒使用的一种打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髓内固定棒包括一个棒体,其与Williams髓内固定棒的不同之处在于棒体为一个一体的结构,其两端为尖锐部,棒体上设有卡掣结构。
参见图2至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记忆合金卡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棒体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髓内固定棒11包括一个棒体12,棒体12为一体结构,其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尖锐部14,用于植入、移动或取出棒体12时穿过人体相关组织。棒体12上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围绕棒体圆周的环形凹槽16,通过这些凹槽16,可以卡掣并移动棒体12。
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所述的环形凹槽16内还可进一步配置一个记忆合金制成的卡环13,凹槽16和卡环13的截面相对应呈圆形、梯形或其它任何可行形状,卡环13的外表面与棒体12表面相一致,从而使棒体13表面在整体上呈平滑状。卡环13的作用在于使棒体12便于在髓腔及相关组织中移动,并防止人体组织进入凹槽16。卡环13上具有一个开口15,通过该开口,卡环13可配置在凹槽16中以及从凹槽16中取下,以卡掣凹槽16,移动棒体12。为便于取下和安装卡环13,卡环13可采用一种记忆合金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低温下变软,便于安装及拆除,并且当温度恢复后,其硬度和形状也就恢复原来的状态。
参见
图12,所示为一种在手术时与髓内固定棒配合,将髓内固定棒打入的打入器30。该打入器包括一套筒31和一撞针35,为便于把持,套筒31和撞针35分别具有一较其它部位大的头部32和36。套筒31前端具有一与髓内固定棒的尖锐部相配合的内圆锥面34,内部具有一通孔33。撞针35可插入套筒31的通孔33中,并可在通孔33内滑动。
图6a-6d以胫骨假关节的手术治疗为例,示意性地说明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髓内固定棒的手术过程。通常,在假关节部位的周围具有袖状组织(包括骨组织、纤维组织及病变的骨膜组织),这种组织的存在无论是对先天性或骨折后的假关节,都会减少骨的生成和愈合,因此,在植入髓内固定棒11前完全切除这种组织。
参见图6a,首先,将髓内固定棒11从截骨处打入胫骨远端髓腔内,并使其从足底穿出。
其次,如图6b所示,将髓内固定棒从足底逆行向上打入胫骨近端。在该过程,可以利用
图12所示的打入器30,将套筒31前端的内圆锥面34套置在髓内固定棒的尖锐部上,敲击套筒31的头部32,将棒反向打入胫骨近端髓腔内(通过截骨面),直到棒的远端进入跟骨内为止,然后把打入器30的撞针35穿入套筒31的通孔33中,击打撞针35的头部36,使打入器30退出。
为防止踝关节僵硬,可在证实假关节坚强愈合的情况下,进行二次小手术,将髓内固定棒上移,使踝关节解锁。如图6c所示,在胫骨近端或假关节近侧正常骨质处开设小骨窗B,通过该骨窗B,首先对棒11上相应位置处的卡环进行低温处理,并将其取下,露出棒体表面的凹槽,然后将一个卡掣工具从骨窗B伸入髓腔,卡掣在凹槽内,将髓内固定棒11向胫骨近端提升,从而使踝关节解锁。
根据治愈情况,还可进一步通过手术,将髓内固定棒11从胫骨内取出。参见图6d,通过骨干上的骨窗,利用卡掣工具卡掣住髓内固定棒,使其下移,经胫骨远端干垢端关节穿过足底皮肤而取出。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掣结构也可以是其它形式。参见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髓内固定棒只有一个棒体21,其卡掣结构23对置设置在棒体21表面。
进一步参见图8,所示为沿图7中A-A剖面的第一种结构的剖视图,其中,卡掣结构23具体为若干沿圆周相对设置的凹槽24。
进一步参见图9,所示为沿图7中A-A剖面的第二种结构的剖视图,其中,卡掣结构23具体为若干沿棒体21径向设置的通孔25。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的髓内固定棒的尖锐部也可以是包括圆锥状在内的各种具体形式。参见
图10,髓内固定棒31的尖锐部32呈棱锥状。参见
图11,髓内固定棒31的尖锐部32呈扁刃状。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的髓内固定棒的棒体本身也可以是圆柱状、棱柱状等任何可行形状。
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制的思想和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通,所有这些均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髓内固定棒,包括一个棒体,其特征在于,棒体的两端具有尖锐部,棒体上设有卡掣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髓内固定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掣结构为围绕棒体圆周设置的环形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髓内固定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凹槽内配置有记忆合金卡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髓内固定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掣结构为在棒体表面设置的相对设置的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髓内固定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掣结构为沿棒体径向的通孔。
6.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髓内固定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体呈圆柱状或棱柱状。
7.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髓内固定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体两端的尖锐部呈圆锥状、棱锥状或扁刃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髓内固定棒,包括一个棒体,棒体的两端为尖锐部,棒体上设有卡掣结构。其中,所述的卡掣结构具体可以是围绕棒体圆周设置的环形凹槽,并且配置有记忆合金卡环,卡环卡在环形凹槽处,遮盖凹槽,使棒体表面呈平滑状态。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通过上移髓内固定棒,使踝关节早期解锁恢复功能,还可以通过骨窗将髓内固定棒取出,避免可能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文档编号A61B17/72GK2694918SQ20042005054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30日
发明者李浩宇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