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充气式吸氧鼻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氧鼻塞,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吸氧多用于医疗救护和保健,是临床中的一种常用操作。吸氧方式很多,目前,临床大多使用鼻塞式吸氧,虽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的特点;但由于鼻塞体积是统一的,只有直径小于人的鼻腔,才易进入;但现有鼻塞又呈圆形,而人的鼻腔却大小不同,因此在临床应用时,经常遇到不易固定且易脱落现象。为了加强固定,医务人员通常使用医用胶布,固定于人的鼻及唇外周,但对长期吸氧的病人来说,这种固定方法易出现皮肤过敏反映,且不雅观,并限制了头部于面部的运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外固定且不易脱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吸氧效果好的充气式吸氧鼻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塞头和输氧管,所说塞头由输氧中心管、气囊表层和塞头座组成,塞头座内的输氧中心管与输氧管相通,气囊表层分别与塞头座和输氧中心管端部密封连接呈一体结构,塞头坐上连接一注气管。
输氧中心管端部设有与之为一体的带细孔的出气盖,底部与输氧管相通,并与塞头座密封连接。
气囊表层呈筒形,一端与塞头座紧密包容成一体,另一端与输氧中心管端部的出气盖密封连接,形成囊状。
塞头座与注气管相通且连接成一体。
注气管一端与塞头座连接,中部固定在输氧管上,另一端设有管塞。
输氧管的上端与塞头座连接处的管部设有塑料弹簧。
输氧管上设有接头。
本实用新型在塞头座上设置气囊表层,目的是适于放置大小不同的鼻腔;由于塞头座与注气管相通,可通过注气管充气,使塞头的气囊表层膨胀,鼻塞在鼻腔内便固定且不易脱出;由于气囊表层有弹性,病人使用舒适,将输氧管与塞头座连接处的管部设有塑料弹簧,便于任意弯曲且不影响吸氧,在输氧管上设置接头,便于更换鼻塞。
使用时,将鼻塞塞入患者鼻腔,不充气时,塞头上的气囊表层较瘪有皱褶,便于放入鼻腔中,当进入鼻腔后,通过注气管的管塞向注气管注气,使塞头的气囊表层膨胀,致不易从鼻腔中脱出为止。在输氧中心管端部设有与之为一体的带细孔的出气盖,可使氧气舒缓的进入鼻腔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固定且不易脱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吸氧效果好等特点。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囊表层,2、输氧中心管,3、出气盖,4、塞头座,5、注气管,6、管塞,7、输氧管,8、输氧管接头,9、塑料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塞头由输氧中心管2、气囊表层1和塞头座4组成,由软塑料制成的塞头座4内有输氧中心管2,输氧中心管2与输氧管7相通,输氧中心管2端部设有与之为一体的带多个细孔的出气盖3,底部与塞头座4密封连接;由硅橡胶材料制成的气囊表层1呈筒形,一端与塞头座4紧密包容呈一体,另一端与输氧中心管2端部的出气盖3密封连接,形成囊状,囊状在膨胀时其底部与塞头座底部之间有空隙,这样使用起来更加舒服;塞头座4与注气管5相通并连接成一体,注气管5一端与塞头座4连接,中部固定在输氧管7上,另一端部有管塞6;输氧管7的上端与塞头座4的连接处的管部设有塑料弹簧9,输氧管7上有接头8。
使用时,注气管5不充气,塞头上的气囊表层1较瘪有皱褶,便于放入鼻腔中,当进入鼻腔后,通过注气管6的管塞7向注气管6注气,使塞头的气囊表层1膨胀至不易从鼻腔内脱出为止,在输氧中心管端部设有与之为一体的带细孔的出气盖,可使氧气舒缓的进入患者鼻腔中,由于塑料弹簧9的作用,人的头部活动不影响输氧管进气。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吸氧鼻塞,它包括塞头和输氧管,其特征是所说塞头由输氧中心管、气囊表层和塞头座组成,塞头座内的输氧中心管与输氧管相通,气囊表层分别与塞头座和输氧中心管端部密封连接呈一体结构,塞头坐上连接一注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吸氧鼻塞,其特征是输氧中心管端部设有与之为一体的带细孔的出气盖,底部与输氧管相通,并与塞头座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吸氧鼻塞,其特征是气囊表层呈筒形,一端与塞头座紧密包容成一体,另一端与输氧中心管端部的出气盖密封连接,形成囊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吸氧鼻塞,其特征是塞头座与注气管相通且连接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吸氧鼻塞,其特征是注气管一端与塞头座连接,中部固定在输氧管上,另一端设有管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吸氧鼻塞,其特征是输氧管的上端与塞头座连接处的管部设有塑料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吸氧鼻塞,其特征是输氧管上设有接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式吸氧鼻塞,它包括塞头和输氧管,其特征是所说塞头由输氧中心管、气囊表层和塞头座组成,塞头座内的输氧中心管与输氧管相通,气囊表层分别与塞头座和输氧中心管端部密封连接呈一体结构,塞头坐上连接一注气管。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固定且不易脱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吸氧效果好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M16/00GK2710667SQ20042006576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8日
发明者刘欣, 刘振东 申请人:刘欣, 刘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