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西林瓶自动混药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溶媒瓶(带有内压的已预装溶媒的西林瓶)和溶质瓶(市售的各种规格的粉针剂西林瓶)通过混药注射套连接导通并可进行注射的双西林瓶自动混药注射器。
背景技术:
在对人体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液加药时,护士要用注射器先从溶媒瓶中抽取粉针剂相应要求的溶媒,然后注入溶质瓶内,使粉针剂完全溶化后再抽入到注射器中才能实施注射或给输液瓶内加药,药物污染无法避免,操作手续十分烦琐,工作效率较低,并且很容易导致出现医疗事故。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有些人发明了预灌封注射器,是预先将溶媒和溶质灌封在两个瓶子中,有的是上瓶为西林瓶,下瓶为卡式瓶,有的是上、下均为卡式瓶,连接方式均为头尾对接。使用时先通过导通针将两个瓶体导通实现混药,再进行注射。这类注射器虽然克服了上述不足,但结构比较复杂,有些还要用一个套体将两个瓶体固定,消耗材料较多,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且无法与目前医药市场上出售的注射用粉针剂瓶配套使用,如何找到可与现有的市售的各种粉针剂瓶通用的且可实现上述目的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较低的新方法,一直是医药行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些不足,向全社会提供一个结构非常简单、制造容易、方便使用,可与现有各种规格的粉针剂瓶通用的双西林瓶自动混药注射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溶媒瓶与混药注射套及溶质瓶连接一体,溶媒瓶呈倒立状,溶媒瓶的瓶口与混药注射套的上端插接,溶质瓶的瓶口与混药注射套的下端插接,在滑动架上垂直固定有导通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混药注射套上的卡环与压环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溶媒瓶的瓶口外缘的纵向厚度。溶媒瓶内空间的容积大于等于液体的容积,溶质瓶内混匀后的液体容积小于等于溶质瓶空间容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滑动架的下沿设有向内弯曲的卡钩。在混药注射套体下部分纵向设有膨胀缝。卡环的断面为三角形,压环的内径小于卡环和凸环的内径。卡环与压环间的距离应等于或略大于溶媒瓶口外缘的纵向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非常简单,制造容易,成本很低,但设计非常新颖巧妙,通过混药注射套将溶媒瓶与溶质瓶互相连接为一体后再通过两瓶的相对运动就可由混药注射套内的导通针将两瓶互相导通,就可使溶媒在内压作用下进入溶质瓶而将溶质充分溶化或混合,并使溶质瓶亦产生了内压。拔去混药注射套及溶媒瓶后剩下带有导通针的滑动架的溶质瓶就成为一个带内压的、简单的自动注射器,则可以对人体注射或给输液瓶内加药。本装置完全可利用现有带内压的溶媒瓶与市售的溶质瓶来实现互相套接、导通、混药、分离、注射,动作环节较少,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面对众多的医疗机构具有十分巨大的应用市场。
本实用新型在全世界首次提出了利用带有内压的西林瓶作为溶媒瓶,市售的普通粉针剂西林瓶作为溶质瓶,二者通过既有导通功能又有注射功能的混药注射套双瓶口对接,连接一体,从而形成一种结构与原理及使用方法均为全新的双西林瓶自动混药注射器,从而达到无菌混药、自动注射目的的技术方案。这不仅在技术构思上是个全新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工业化生产中完全可以实现,并经样品的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这种既可实现无菌混药,又可自动注射的注射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完全可以与使用数十年的几乎各种规格的粉针剂西林瓶通用,成功解决了配药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主要是利用带有内压的溶媒瓶在向市售的溶质瓶中注入药液的同时也使溶质瓶内产生内压。从而使人们意外地获得了一支自动注射针。通过混药注射套内部巧妙的设计,保证了在拔出溶媒瓶前首先实现溶质瓶内的针头退至瓶外,以保证溶质瓶内所产生的内压不泄露,从而保证了溶质瓶内有足够的压力作为动力推动混匀液自动注射或加入输液瓶。这是制药行业和医疗、注射器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长期没能预想到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具备了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所以它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并且在加工制造上很容易实施,更具有工业实用性。
图1本实用新型混药注射套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图1的俯视图;图3溶媒瓶与溶质瓶导通后的结构状态图;图4溶媒瓶与溶质瓶导通前的结构状态图;图5溶媒瓶及套体向上拔起后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图6带有混匀液的溶质瓶向输液瓶加药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溶媒瓶12在向溶质瓶11注入药液的同时使溶质瓶11内产生了内压,利用该内压为动力将混匀后的药液推出溶质瓶11外,达到注射或给输液瓶加药目的。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个溶媒瓶12与混药注射套2及溶质瓶11连接构成,溶媒瓶12呈倒立状,瓶口13与混药注射套2的上端插接,溶质瓶11的瓶口14与混药注射套2的下端插接。
如图1、图2所示,混药注射套2内有一个带有导通针3的滑动架5。其中,在混药注射套2内壁的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设有一个断面呈三角形的卡环1,一个断面呈矩形或方形的压环4和一个断面呈圆弧凸起的凸环8,在混药注射套2的压环4与混药注射套2底沿之间纵向设有1-6个膨胀缝7。位于混药注射套2下部分内的滑动架5的结构类似一个瓶盖,其下沿设有向内弯曲的卡钩6,以便与溶质瓶11的瓶口14下沿配合。导通针3竖直固定在滑动架5的中心(参见图1)。
使用时,将混药注射套2带有凸环8的一端卡在装有粉针(或水剂)的溶质瓶11的瓶口14上,将溶媒瓶12的瓶口13向下插于混药注射套2的上口,即可开始混药及注射。
由于混药注射套(参见图1)的独特设计,使用时也可以预先将溶媒瓶12的瓶口13和混药注射套2的上端组装成一体,同样可以达到混药时先导通溶质瓶,后导通溶媒瓶,或两瓶同时导通,而注射或加药时则必须先退出溶质瓶内的针头的目的,因为这种程序是保证产品成功使用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案为将溶媒瓶12的瓶口13预先插入混药注射套2的上端,则当溶媒瓶12的瓶口13遇到卡环1时即不会再往下运动,这时卡环1就起到了工业化生产中的定位点作用。同时溶媒瓶12与混药注射套2处于相对固定状态,作为瓶套联合体可独立包装,方便临床应用。在临床使用时,医护人员仅需轻力将溶质瓶11插入混药注射套2的下端使溶质瓶11的瓶口14进入滑动架5的卡钩6之上,即可开始进行混药、注射。混药开始时,推动上部倒置的溶媒瓶12向下,这时实际上也对卡环1施加压力,由于压环4与混药注射套2为一体,同时又与滑动架5上端紧密配合,故首先推动溶媒瓶12向下时也推动混药注射套2向下运动,同时带动滑动架5亦向下运动。
当滑动架5的内端面顶住溶质瓶11的瓶口14时,导通针3的下端必然刺穿胶塞10,首先导通了溶质瓶11,滑动架5的卡钩6亦已在溶质瓶11的瓶口14以下部分。继续推动溶媒瓶12向下运动,针头上端必然刺穿溶媒瓶12的胶塞9而导通了溶媒瓶12,液体在内压作用下通过导通针3迅速注入溶质瓶11内,将其内的粉剂充分溶化或与溶质瓶11内水剂充分混合,完成混药程序。因溶媒瓶12在出厂时就在其内充有气压,当两瓶导通时压力就会通过导通针3进入溶质瓶11并达到两瓶间压力平衡(参见图3)。
由于卡环1与压环4间的距离与溶媒瓶12的瓶口13外缘的纵向厚度相等,这时溶媒瓶12的瓶口13已较为紧密地卡入卡环1与压环4之间。当药物混匀后需要拔出混药注射套2和溶媒瓶12时,将溶媒瓶12向上拔动,由于溶媒瓶12的瓶口13勾在卡环1下面将混药注射套2也同时向上拉动,此时凸环8顶住滑动架5底沿的卡钩6处,也将滑动架5向上拉动,最后滑动架5的卡钩6勾住溶质瓶11的瓶口14底面,使滑动架5处于最高位置,但不脱离溶质瓶11,并使导通针3下端首先拔出胶塞10之外。再继续向上拔起溶媒瓶12就可在膨胀缝7的作用下使凸环8沿滑动架5外壁向上,最终使混药注射套2与其内的滑动架5完全脱离,溶媒瓶12亦与导通针3上端完全脱开。这时,由于滑动架5下端的卡钩6已较牢固地卡住了溶质瓶11的瓶口14的下沿,故导通针则留在溶质瓶11瓶口14的上方,形成了一个带压自动注射器(参见图5)。
这时就可以手握溶质瓶11倒过来对人体注射或对输液瓶15内加药。当导通针3的一端刺入人体或输液瓶15的瓶塞16时,反作用力又使导通针3的另一端刺穿溶质瓶11的胶塞10,这时瓶内的压力足可以将已混匀的药液注射进人体或注入输液瓶15,即完成一次注射或加药的操作程序(参见图6)。
上述过程也可以直接手握混药注射套2向上拔起,滑动架5的动作过程及结构状态与以上所述完全相同。
另外,可根据溶媒瓶12和溶质瓶11瓶口处的直径大小,混药注射套2还可以做成中间带台阶的上大下小状或上小下大状,以便更好地配合。
上述动作实际上是同时进行,一气呵成的,既使注药时间缩短,又意外地获得了一支带有粉剂混匀液的自动注射器,并使整个过程不转移药液,无二次污染,节省一支抽取溶媒的注射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注射或加药模式。
滑动架上的针头上端还可装有可伸缩的橡胶防污染保护套,故注射或加药完毕后橡胶套自动伸开而包住针头,不会刺伤医护人员和回收人员。
由于溶媒瓶的内压需特别装置产生,非专业人员无法加压,故又是一支自毁式注射器,利于环保和阻止不法分子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在于,既可以是三件分别包装于一个无菌密闭包装内,也可以事先将溶媒瓶与混药注射套组装于一体包装,还可以将三者装配好后置于无菌包装中出厂,更利于医护人员操作,且不易发生混错药等事故。
权利要求1.一种双西林瓶自动混药注射器,其特征是溶媒瓶(12)与混药注射套(2)及溶质瓶(11)连接一体,溶媒瓶(12)呈倒立状,溶媒瓶(12)的瓶口(13)与混药注射套(2)的上端插接,溶质瓶(11)的瓶口(14)与混药注射套(2)的下端插接,在滑动架(5)上垂直固定有导通针(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西林瓶自动混药注射器,其特征是混药注射套(2)上的卡环(1)与压环(4)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溶媒瓶(12)的瓶口(13)外缘的纵向厚度。
专利摘要一种双西林瓶自动混药注射器,由溶媒瓶(12)和混药注射套(2)及溶质瓶(11)连接一体。溶媒瓶的瓶口(13)与混药注射套的上端插接,溶质瓶的瓶口与混药注射套的下端插接。混药注射套为一筒状,在套体内壁的上、中、下部分分别设有卡环(1)、压环(4)和凸环(8),带有导通针(3)的滑动架(5)位于压环与凸环之间。本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较低,非常适合于将现有的溶媒瓶与市售的各种规格的溶质瓶结合使用,操作程序简单方便,具有十分巨大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61M5/31GK2783996SQ20042008638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6日
发明者王新明, 靳纯青, 刘岩 申请人:中山博泰药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