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人工破膜用羊膜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妇产科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的人工破膜用羊膜钩。
背景技术:
大部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羊膜自然破裂,润滑冲洗产道,而对一部分产妇,则必须采取“人工破膜法”,即用人工方法使羊膜破裂、促使内源性的催产素释放增加,促进宫颈缩短及扩张、并刺激子宫收缩。
现有的人工破膜法主要采用针具刺破或者用钳具夹撕破,针具(如注射针头)和钳具(如血管钳)都是非专用破膜工具,操作不方便,往往需要数次反复才能刺破羊膜。针具刺破针眼太小、羊水流出不畅,且不容易掌握,锐利的针尖易损伤胎儿;钳具不够长、钳尖较钝,往往不能准确的夹住羊膜,用力撕拉可能造成破口太大,羊水流出过快而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且钳具体积较大,暴露状态下置入和抽出产妇体内易增加不适刺激、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不易损伤胎儿,可减少对产妇不适刺激,破膜效果好,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的人工破膜用羊膜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破膜用羊膜钩,它是一细长的杆状体,杆状体的前端部呈钩状,钩状部分的外部呈平滑的弧状面,在钩尖处设有尖锐状钩刺。
该羊膜钩的钩刺是尖部朝向杆状体后端方向的倒刺。
所述钩刺的内侧呈刃状,其刃状部分与杆状体的轴线倾斜成一锐角。
该羊膜钩的杆状体的横截面由后端部向前端部逐渐缩小。
该羊膜钩的杆状体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一条或多条浅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羊膜钩只是一细长杆状体,结构简单,由于杆状体的前端部钩状部分的外部呈平滑的弧状面,进入阴道及宫腔时对产妇的不适刺激较少、不会损伤周围组织及胎儿,当接触到充盈的羊膜囊时向下轻轻一拉,钩刺即可划破羊膜,很容易控制破口的长度大小,破膜效果好;羊膜钩的倒刺内侧呈刃状,容易划破羊膜,不需反复操作;另外,羊膜钩的杆状体横截面由后端部向前端部逐渐缩小,这样后端部较大,便于手执操作,前端部较小,也可以减少对产妇的不适刺激;羊膜钩杆状体的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浅沟槽,对羊水具有导流的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端部钩状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破膜用羊膜钩如图1、图2所示,该羊膜钩由塑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的羊膜钩是扁而细长的杆状体1,可制成便于操作的具体尺寸和形状,杆状体1的前端部呈钩状2,钩状部分的外部呈平滑的弧状面,该弧状面以及杆状体平滑的表面使得羊膜钩进入阴道及宫腔时对产妇的不适刺激较少、不会损伤周围组织及胎儿。参见图1、图3,钩状部分的端部是钩尖,钩尖处设有尖锐的钩刺3,所述钩刺3是尖部朝向杆状体1后端方向的倒刺,它可防止羊膜钩进入阴道及宫腔时不损伤周围组织及胎儿,钩刺3的内侧呈较为锋利的刃状,本实施例的羊膜钩钩刺内侧是弧状刃,其刃状部分与杆状体1的轴线倾斜成一锐角,钩刺只有1mm左右的长度,能够保证破膜效果,同时又较为安全,当然,根据需要,钩刺及其刃状部分也可以制成其它的长度和形状。如图3中虚线所示,羊膜钩的钩状部分在垂直于杆状体1的方向的投影面,落在临近钩状部分的杆状体在相同方向的投影面内,更加安全。参见图1、图2,杆状体1表面平滑,其横截面由后端部向前端部逐渐缩小,后端部制成便于手执操作的合适尺寸,前端部则较细,可以减少对产妇的不适刺激。又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扁状的羊膜钩杆状体的沿长度方向两面各设有一条浅沟槽,对羊水具有导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羊膜钩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制成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卫生、安全,减少因破膜而发生羊膜炎以及组织感染。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破膜用羊膜钩,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细长的杆状体,杆状体(1)的前端部呈钩状,钩状部分(2)的外部呈平滑的弧状面,在钩尖处设有尖锐状钩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破膜用羊膜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刺(3)是尖部朝向杆状体(1)后端方向的倒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破膜用羊膜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刺(3)的内侧呈刃状,其刃状部分与杆状体(1)的轴线倾斜成一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破膜用羊膜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体(1)的横截面由后端部向前端部逐渐缩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破膜用羊膜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体(1)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一条或多条浅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人工破膜用羊膜钩,它是一细长的杆状体,杆状体的前端部呈钩状,钩状部分的外部呈平滑的弧状面,在钩尖处设有尖锐状钩刺。为保证破膜时不损伤胎儿和其它组织,所述钩刺是尖部朝向杆状体后端方向的倒刺。本实用新型的人工破膜用羊膜钩不易损伤胎儿,可减少对产妇不适刺激,破膜效果好,方便、简单、安全、容易操作,可以减少破膜时对羊膜和组织感染。
文档编号A61B17/42GK2776310SQ20042010351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8日
发明者陈凡 申请人: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