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吻合术的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109361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吻合术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吻合术的装置和方法。
在外科手术中,术语“吻合术”被用来指两个中空结构之间通过外科手术进行连接。
特别是,当被连接的结构是血管、淋巴管或其它类型的导管的两个端部、以及它的目的是恢复脉管或导管里的流动时,该操作叫做端部至端部吻合术。
另一方面,血管的端部至一血管壁的侧面部分之间的外科手术连接叫做“端部至侧面吻合术”。
本说明书特别地涉及施加于人体的脉管吻合术,但并不由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背景技术
吻合血管或淋巴管的两部分的最早的方法包括用线缝合脉管的自由端。
通常叫做缝合吻合术的这种方法具有若干缺点,主要的是缝合产生疤痕,这种疤痕虽然小也能阻扰流动完全返回到脉管。
在这种连接中,应该强调,血管是由若干层构成的。首先,叫做内皮的最内层被叫做中膜的第二中间层覆盖。中膜然后又被叫做外膜的第三层覆盖。
因此,对于缝合相当容易地在脉管一端的诸层与另一脉管一端的对应的诸层之间产生某种类型的未对准。这也是在具有类似层叠结构的淋巴管的情况下的一个缺点。
第二个缺点是由于血管缝合必须由专业的外科医生手工完成,因为这是一种复杂的操作,不能留给该专业领域内的非高度熟练人士处理。
吻合血管和淋巴管的两部分的另一已知的方法是使用机械夹紧装置,它被设计成将准备连接的端部的内侧翻出,然后将脉管端部的内侧壁互相连接。
这种外科技术(通过外翻机械吻合)虽然比缝合吻合术简单,但更不用说有效地重新建立脉管里的流动。
例如,在血管的特殊情况下,只有内膜层互相接触。
除此之外,通过外翻机械吻合具有可能危害病人健康的其它严重的缺点。
一个缺点是由于外翻脉管端部可能使端部破裂,特别是在脉管直径大于3mm的情况下,它的壁由于动脉硬化而变硬。
特别对于血管来说,另一个使问题复杂的因素是脉管端部的内层在内侧外翻并并肩放置之后不再暴露在血流中,从而趋向于萎缩,这种萎缩转而又导致血管狭窄和减少通过的血流。运转中的脉管直径越小,这种问题越严重。
在其它机械吻合方法中(诸如美国专利6,652,540号所述的一种),准备连接的两血管的端部不接触地放置,而代之以留下金属元件与通过脉管的血流接触。这产生一种格外危险的情况,这种吻合术易受由于形成的血栓产生的直接闭塞的危险。
用同一个申请人的名字的在先的专利申请BO2000A000169描述了一种用于端部至端部吻合的装置,其中,用于互相连接准备吻合的脉管部分的装置能使脉管的端部精确地保持在位,这样,脉管的边缘正确地配合。
这种方案由于它的简单结构及一旦插入可使脉管完全地重新构造而解决了上述的许多问题。
虽然血液由于与装置的连接部分接触而被污染没有较早的方案那样严重,但问题仍然没有完全地解决,特别当连接零件是金属制造的。
确实,已经发现金属与血液之间的接触趋向于导致狭窄,这就是说,血管的异常变窄可以在6个月至1年时期内导致血管的完全闭塞。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经建议通过用防变窄的物质、即限制闭塞的物质化学涂敷在金属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这个方案已经产生严重的问题,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与血液接触的化学涂敷的金属有利于血栓症的形成和急性的血栓症的发作,这急剧地引起危象,使病人经受心力衰竭的危险,在某些情况下,导致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械吻合的装置和方法,它克服了因为金属或人造零件和血液之间的接触引起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建议一种吻合装置,它允许血管里的流动比现有技术中的装置更加有效地重新建立。
通过按照主要权利要求的装置和方法可实现这些目的。
本发明的第一个优点是,连接零件和血管之间的接触限于血管壁,使内侧表面不受约束,因此没有与血管里的血液接触。
另一个优点是,组成血管的诸层只有部分的破裂,这意味着在操作之后,血管更快地治愈。
还有一个优点是,装置在它的前边缘从外侧径向地支持血管壁,因此它能维持所需的尺寸及防止收缩。
再一个优点是,没有接合装置和血管的自由前边缘之间的干涉,它结合保持血管在所需的测量的尺寸的能力允许在组成血管的吻合部分的不同层之间的最适宜的连接。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建议一种简化的吻合装置,它的使用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学会,并允许形成稳定质量的吻合。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建议一种吻合装置,它能减少吻合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附图的简要说明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附图显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其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装置在端部至端部应用中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是图1的装置在工作状态时的剖视图;图3是从上方看到的一细节图,显示了图1和2的装置的外连接圆筒;图4a和4b分别是类似于图2的剖视图,但显示了连接装置的不同实施例,以及从上方看到的、图4a中的装置的外连接圆筒的细节图;图5a和5b显示了用于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施放器,该施放器分别被显示在打开状态中和在关闭状态中,其中它将装置应用于被吻合的脉管;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装置在端部至侧面吻合应用中的剖视图。
具体的实施方式参看图1,标号2和4表示准备通过端部至端部吻合术连接的血管壁的第一和第二端部。
在所述的实施例里,按照本发明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合元件7,用于抓住血管的两端部2和4之一;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接合元件10,设计成牢牢地接合应用于对应端部2和4的第一元件7。
在图1至4a显示的实施例里,涉及端部至端部的应用,装置还包括一由外圆筒14组成的第二连接元件,用于互相地连接应用于血管的两个端部2和4的两个第二接合元件10。
更仔细地看,第一接合元件7包括基本圆筒形的本体,该本体包括不中断的环形部分8,它具有从它前面突出的多个纵向脚6,较佳的是均布定位,这样,在环8的前表面形成环形突出或阻挡唇9。
第二接合元件10包括一圆筒形元件,其外径等于圆筒7的不中断环形部分8,并且其较佳地具有形成于其外表面的环形凹槽13。
此外,中间圆筒10的内径是这样的,后者可正好在内圆筒7上滑动,直至它停靠在突出9上,并以略微机械干涉的方式保持锁定在圆筒7上。
在里面,圆筒10具有锥形轮廓28,它朝向它的前部26会聚,这样,在前部26的自由边缘处的内径基本上与内圆筒7的不中断部分8的内径一致。
图3中详细显示的外圆筒14具有等于或略微大于中间圆筒10的外径的内径,并具有一基本上呈H型的空穴29,其中有两个柔性突片15,突片略微向内收敛,并且当外圆筒放置在圆筒10上时,突片15定位成与凹槽13对齐并可嵌合在其中。
下面特别参看图2进行的描述是关于以端部至端部的吻合术应用于两端部2和4的装置的结构。
在该装置的应用结构中,将准备连接的各端部2和4插入圆筒7中,而脚6面向血管壁的自由边缘25。为了使内圆筒7能抓住血管壁1的端部2和4,使圆筒7在中间圆筒10内纵向滑动,这样,原来与血管壁同轴和平行、或略微发散的脚6通过与锥形轮廓28的接触而向内弯曲,这样,它们朝向各圆筒7的内侧会聚,压靠在血管壁1的上表面24上并部分地穿入后者以收拢自由边缘25。
有利地,脚6穿入血管壁1的深度由脚6和圆筒10的锥形轮廓28的特殊形状确定,它们是这样设计的脚不能完全通过血管壁,以避免脚6和血管内的血液之间的接触。
一旦圆筒7已经插入圆筒10,两端部2和4被相应的内圆筒7牢牢地固定,它的脚6抓住血管壁1,然后它通过机械干涉配合稳定地连接在中间圆筒10上,但将会知道内圆筒7和中间圆筒10之间的稳定的连接也可通过卡口(插栓)式联结器、搭扣配合、螺纹紧固或其它适当的固定装置实现。
在这一点上,为了完成部分2和4之间的连接,只要将中间圆筒10插入外圆筒14的两端部、直至相应的突片13嵌合在圆筒10的凹槽15中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中的剖视图所示,外圆筒14将两个中间圆筒10保持在一起,而中间圆筒10又锁定到抓住端部2和4的壁1的内圆筒7。
此外,吻合的血管没有外部物体突入其内侧以中断其内腔的连续性,因此具有不污染血液或减少正常血流的优点。
此外,脚6将血管壁1保持在精确测量的直径上,该直径与两端部2和4的直径相同,这样,两自由边缘25正确地一致,而吻合的血管组织的不同层可适当地治愈。
参看图4a和4b,通过在内圆筒7的不中断的环形部分8的外表面上提供类似于凹槽13的环形凹槽13’并结合形成在凹槽处的圆筒14上的突片15’(类似于上述的突片15)也可代替上述方式或与上述方式结合完成装置的部件之间的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部件被外圆筒14包裹,由此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即使在缺少内圆筒7和中间圆筒10之间的稳定连接的情况下。
下面参考图5a和5b描述的是施放器装置,以便将按照本发明的装置插入血管的端部2和4。
施放器包括一杆30,它的一端装备有一测量直径的顶端43,杆30通过螺旋连接31可对抗弹簧39的作用而拧入中空活塞32中。
通过第二螺旋连接33,活塞32也可在中空本体34内滑动,中空本体34的顶端具有大量的柔性突片35,正常地向外展开和向前延伸经过顶端43。
滑动件36也可在中空本体34外侧滑动,并被在本体34的纵向槽38中滑动的齿37约束。
滑动件36可取第一位置(图5a)和第二端部位置(图5b),在第一位置,突片呈展开状,而在第二端部位置,滑动件朝向本体34的端部移动,迫使突片35会聚和靠近。
为了使用施放器,将圆筒10插入通过由突片35限定的开口,直至前部26停靠在活塞32的头部41。
接着,圆钉7部分地插入圆筒10,没有用力,而突片35靠近和定位在背面,这样,保持圆钉7的环形部分8。
通过操作该施放器,外科医生将血管的端部2插入通过圆钉7和圆筒10,直至血管2的边缘25接触活塞32的头部41。
较佳地,圆筒10的前部26还具有一组半圆形缺口27,在使用过程中,它确保使用本装置的血管端部2、4被校准地定位。
有利地,圆筒10的缺口27确保血管壁停靠在活塞32上。
通过在杆30的把手40上的操作,现在可使顶端43向前进入血管2,这样,血管保持精确地夹在顶端43本身和在圆筒10的前面的内表面之间。
顶端较佳地在直径上可变化,并(例如)由沿杆30的方向延伸的螺旋绕线组成,该螺旋状物的两端固定在相应的元件上,而该元件可相对彼此弯曲,这样,以便移动而紧靠在一起/分离,并由此改变绕线的径向尺寸。
通过扭转活塞32的把手41,外科医生现在可相对突片本体推进活塞,这样,突片和活塞接触,并将圆钉7夹在圆筒10里。
如上所述,当脚6开始与圆筒10的锥形内侧表面28接触时,它们被迫会聚并局部地穿入血管壁2。
一旦通过活塞32夹住,通过相互作用圆钉7被保持在圆筒10里,同时血管壁2被脚6向前和径向地保持,而边缘25与圆筒10的前部26齐平或正好突出,并且与由使用的顶端43的尺寸限定的内径或内腔齐平。
在这一点上,沿相反的方向充分地扭转活塞32,缩回滑动件36,以打开突片35和从血管壁上释放施放器。
一旦应用了该装置,由于已经将脚6保持在边缘25上,血管端部2和4具有了需要的测量尺寸。此外,两端部的各边缘25完整保持,而完全没有外部元件,以及在其内侧上的血管突出元件。
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最适宜的流动在血管内自然地重新建立,而没有导致上述血管痊愈困难、以及由于外来的元件与血液接触可能形成狭窄的外部元件或中断。
为了通过一接合装置的施放器相互地连接端部2和4,施加一如上所述的外圆筒形件14即可。
下面参考图6描述的是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形成端部至侧面吻合的装置。
为了方便起见,如有可能,对应于上述的零件已赋予它们与以上采用的相同的标号。
在此情形中,按照本发明的吻合装置用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和类似于已经描述过的施放器连接血管的端部2。
和上述不同,外连接元件在这里包括一外圆筒形件14’,它形成侧面连接单元的部分,在图6中以标号35表示。
如上面参考突片15和凹槽13之间连接的描述,元件14’也具有弹性变形突片15’,它们被设计成嵌合在圆筒形件10上的凹槽13里,以便防止端部2移动离开。
例如,用于接合单元35和血管壁的装置(它们本身不形成本发明的部分,因此不详细描述)可包括一侧面连接元件16,它可拆卸地或不可拆卸地稳定连接在端部14’上,并被设计成至少部分地放置在血管的侧面部分4’上。
在图6所示的示意性的例子里,侧面元件16具有一中心孔20,它与元件14连通,并且它的位置是这样的在使用过程中,它能够与通过一合适的圆形解剖刀按照已知的方法在血管壁4’上的切口24对齐。
元件16装备有用于将它固定在部分4’上、并由诸如带有或不带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金属钉的、适合于接合壁4’的紧固件17组成的装置。
用于将元件16紧固在部分4’上的装置可是诸如机械装置(夹子)或胶合的装置的不同类型。
如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尤其有利地用于吻合血管,但上述的装置和施放器也可用于修补物应用。
本发明已经参考上述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应该知道,它可以多种途径改变和使用而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形成血管吻合的装置,包括至少用来接合血管(1)或修补物的第一端部(2)的第一构件(7,10),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构件(7,10)包括一个或多个适合于只部分地穿入血管(1)的侧壁的刺穿元件(6),从而避免元件(6)和血管或修补物内侧的血液之间直接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构件(7,10)包括第一圆筒形件(7),所述第一圆筒形件(7)由一环(8)和多个可变形纵向脚(6)组成,所述纵向脚(6)从环(8)的前面延伸并被设计成在使用过程中向内弯曲,这样,在端部(2,4)的前边缘(25)附近穿入血管壁(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构件包括第二接合构件(10),一圆筒(7)可插入所述第二接合构件(10),所述第二接合构件的内侧表面具有锥形轮廓(28),所述锥形轮廓(28)朝向前部(26)会聚,从而使圆筒(7)的脚(6)向内弯曲一预定范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筒形件(10)的前部(26)具有一组形成在其上的半圆形缺口(27)。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筒(7)可插入圆筒(10),直至圆筒(10)与在环(8)上的外阻挡唇(9)接触,所述阻挡唇(9)被设计成防止圆筒(7)纵向进一步滑动进入圆筒(10)。
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元件(7)通过机械干涉可稳定地插入第二元件(10)。
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合构件(7,10)包括另一第一圆筒形件(7)和另一第二圆筒形件(10),所述第一圆筒形件(7)被设计成接合血管(1)的第二端部(4),所述第二圆筒形件(10)被设计成接合第一圆筒形件(7),以及,本装置还包括用来互相地连接分别地应用于第一和第二端部(2,4)的第一接合构件(7,10)的构件(1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互相连接构件(14)包括一圆筒形件(14),第二圆筒形件(10)可精确地插入所述圆筒形件(14),所述圆筒形件(14)装备有防止第二圆筒形件(10)至少沿第一纵向方向滑动的构件(15)。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互相连接构件(14)包括一圆筒形件(14),第一圆筒形件(7)可精确地插入所述圆筒形件(14),所述圆筒形件(14)装备有防止第一圆筒形件(7)至少沿第一纵向方向滑动的构件(15’)。
10.如上述权利要求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14)包括嵌合固定构件(13,15;13’,1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固定构件(13,15;13’,15’)包括在圆筒形件(14)上的、略微突入圆筒形件(14’)的至少一个突片(15,15’),这样,嵌合在形成于圆筒形件(10)或圆筒形件(7)的外侧表面上的外部环形凹槽(13,13’)里。
12.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6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接合血管或修补物侧面部分的第二构件(35),以及用于互相连接施加于端部(2,4)的第一接合构件(7,10),而第二接合构件(35)施加于血管或修补物的侧面部分(4’)。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接合构件(35)包括一鞍状元件(16),所述鞍状元件(16)可至少部分地放置在血管或修补物的侧面部分(4’)上,所述鞍状元件(16)装备有将它紧固在血管的侧面部分(4’)上的构件(17),以及连接构件(14’)包括第二圆筒形件(10)可稳定地插入其中的圆筒形件(14’)的一部分,元件(16)具有一与圆筒形件(14’)的所述部分连通的中心孔(20),以便允许血液在端部(2)和侧面部分(4’)之间流动。
14.一种将如上述权利要求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吻合装置应用于血管(1)的端部(2,4)的施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精确地接合血管或修补物端部(2,4)的内侧表面的构件(30,43),以及用于沿一纵向方向互相拉紧第一和第二接合元件(7,10)的构件(32,38),从而将它们固定在部分(2,4)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施放器,其特征在于,内部接合构件(30)包括位于一杆(30)一端的测量直径的顶端(43),所述杆(30)在一中空圆筒形件(32)内侧滑动,而所述中空圆筒形件(32)在一中空本体(34)内侧滑动,所述中空本体(34)在其顶端具有保持元件(35)。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施放器,其特征在于,活塞(32)作用在插入施放器的一第二元件(10)的前部(26),以及保持元件(35)包括多个柔性突片(35),所述柔性突片(35)正常时展开并在滑动件(36)作用下活动,而所述滑动件(36)约束成通过齿(37)在形成于本体(34)的纵向槽(38)里的滑动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突片向外展开,在所述第二位置滑动件在突片(35)上并迫使它们向内弯曲而夹住第一接合元件(7)的背面。
17.如上述权利要求14至16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施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43)是可改变直径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施放器,其特征在于,顶端(43)包括两个或多个径向可膨胀的元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施放器,其特征在于,顶端(43)包括沿杆(30)的方向延伸的螺旋绕线,其中,该螺旋状物的两端可相对彼此弯曲,这样,以便移动而紧靠在一起/分离,并由此改变绕线的径向尺寸。
20.一种形成血管吻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定位刺穿构件(6)以接合准备吻合的血管的至少一个端部(2,4)或侧面部分(4’);以及定位用于互相连接两个所述端部或侧面部分的构件;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刺穿构件(6)的至少一部分适合于只部分地穿入血管壁,从而防止所述构件和血管里的血液之间的直接接触。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刺穿构件(6)的至少一部分被导向穿入血管壁(2,4,4’)至一预定的深度。
全文摘要
一种用来形成血管或管道的吻合的装置包括用来分别接合血管(1)或修补物的第一端部(2)和血管(1)或修补物的第二端部或侧面部分(4,4’)的第一装置(7,10;35);以及用来相互地连接第一和第二接合装置的构件(14,14’)。第一接合装置(7,10)包括一个或多个适合于只部分地穿入血管(1)的侧壁的刺穿元件(6),从而避免元件(6)和血管或修补物内侧的血液之间直接接触。
文档编号A61B17/11GK1893879SQ200480037503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3日
发明者E·勃格利, P·托兹 申请人:蓝天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