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药物致敏性的装置及其在药物致敏性测试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215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测试药物致敏性的装置及其在药物致敏性测试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药物致敏性的装置及这种装置在药物致敏性测试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发生过敏性反应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不断增多。现在常用的检测药物致敏性的方法为皮试法,由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液没有统一的配制方法和含量,有的医院不做皮试直接用药而引发变态反应性休克。也有的医院以青霉素皮试作为依据,但青霉素与半合成青霉素的交叉过敏性是不完全的,所以也会发生青霉素皮试为阴性后用药(利君派舒)却发生了过敏性休克的情况,因此这种方法也不十分可靠。
对于过敏反应严重的人,甚至出现皮试后还未用药,即发生致命反应。如下列病例1,女,68岁,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咳嗽、多痰,要用青霉素钾治疗,皮试后1分钟患者出现胸闷、心悸、气喘、头昏症状,随之跌倒在地,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病例2,男,58岁,上呼吸道感染,静滴头孢唑啉钠,30秒钟后病人出现咳嗽、喉咙堵塞感,胸闷,呼吸困难,HR50次/min,BP75/42mmHg,神志不清,口唇重度发绀,经采用各种抢救措施,患者呼吸心跳也未能恢复,死亡。病例3,男,40岁,因患肺脓疡,在当地医院静滴青霉素治疗天后转院,青霉素皮试约5分钟,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冰冷,呼吸困难,脉搏细弱,P160/min,R45/min,血压测不到,经抢救无效死亡。例4,山西医学院政治教研室某主任,男,40岁,在校医注射室作青霉素皮试,针头刚拔出,主任即昏死过去,急送至附近的附属一院开胸抢救,无效死亡。
除注射剂外,非注射用药如口含片,外用药或栓剂等的应用日益广泛,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案例和品种,也将日益增多,其中不但有西药制剂,如头孢拉定、头孢氨苄、青霉素V钾、庆大霉素、利福平、氟哌酸和氧氟沙星、还有萘普生栓剂、甲苯磺酸舒他西林、阿莫西林等。也有中药制剂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快胃片和云南白药散等。由于口服药多在医疗单位之外使用,在出差途中或家中服用,如用药后突发过敏性休克,将可能来不及得到抢救。所以,非注射用药也应做药敏试验。
过敏导致了严重后果的病例不胜枚举,实在令人震惊,皮试法存在的安全隐患让人意识到医学上急需找到一种检测药物致敏性的新方法,以弥补现有医学上的空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检测药物致敏性的新装置,使采用这种新装置进行药物的致敏检测既行之有效,又方便安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种试剂的应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测试药物致敏性的装置,包括一开设有闻试口的容器,容器内装有微米化的原药物。
具体地来说,上述中性容器为容量为5~10mL的小玻璃瓶,以方便手持操作。
上述原药物微米化后加入惰性辅料以改善流动性。
上述测试药物致敏性的装置应用在药物致敏性测试中。
由于人类的鼻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悬浮在空间的过敏原被高度致敏的患者吸入,即与粘膜毛细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体IgE结合,释放出组胺等过敏介质而引起防御性反应打喷嚏,从而把过敏原喷出,并通过分泌鼻涕把吸附在粘膜上的过敏原除去。本发明正是利用了这一生理反应,把需检测的原药物微米化,摇瓶,使微米化的原药物从瓶中逸出,散于瓶口及空气中,药瓶与被测试者中间形成了药物浓度梯度,离瓶口越远,溶解度越低,反之,越高。当药瓶由远至近靠近测试者时,当致敏原的浓度达到致敏程度时,被测试者就会打喷嚏,提示测试者对此药物过敏,不能用。若被测试人安然无恙,则药物对于他是安全的。根据不同的药物而制作不同的原药鼻试剂,既简单又方便,且十分安全。
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显示对于皮试即可迅速引发危急过敏性休克的极度致敏患者,吸入空气中的抗原药物微粒也一定会迅速引起反应——打喷嚏,因此,可以通过鼻敏测试避免皮试的致命事件发生。
现有的某些医学观点认为,青霉素停药3天以上复用需要做皮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发生了滴注青霉素3天后转院,皮试后却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的病例。还有的病例是用头孢噻肟钠静滴,第二天同样用药滴注后约30分钟即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可见,对于易引发I型变态反应休克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如连续用药,每天用药之前,应做药敏试验,阴性后才能使用。若用原药液作皮试,显然是难以实现的。但采用本发明的原药鼻试法,就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
青霉素过敏史者禁止做皮试。实际上青霉素抗体IgE,并非终生存留,但具体到每个患者,由于体质差异,各有不同的消退时间,要通过试验来确定。如果采用皮试法,则不免过于冒险,若采用本发明的原药试剂鼻试的方法,则可以安全地达到目的。类似地,其它抗生素和药物有过敏史者,亦可以用本法加以确定其是否消退。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原药鼻试装置的制作将原测药物微米化,装进5~10mL的中性玻璃小瓶内,用丁基橡胶塞塞紧,加铝盖锁口,贴标签,写明品名、用法、生产日期、批号及质量负责期。所装入的药粉不但要细,且流动性要好。一些流动性差的结晶度为零的无定型药物,如某些抗生素等,可加入适当的定量的惰性辅料加以改善,所装进的药物约占小瓶容积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以配制青霉素鼻试药为例,将青霉素纳粉倒进小乳钵中,加入适量(容积的1/3~1/4)的辅料(微粉硅胶或滑石粉等),研匀后,到回原装青霉素钠小瓶中,盖紧胶塞,用医用胶布把瓶口密封,并贴上标签。
对于口服药,医院可以把药丸捣碎成细粉,并装在带胶塞的小瓶中,贴好标签,在口服前给患者闻试。
实施例2——药剂的使用揭开铝盖,用食指按住胶塞,拇指拖住瓶底,振摇片刻,即把胶塞揭开,并由远至近给被测试者闻试,直至靠近瓶口。药物粉末在瓶口周围空间存在浓度梯度。如果从远至近靠近的过程被测试者都不打喷嚏,可视为对药物反应为阴性,不致敏。若在靠近的过程中,被测试者打喷嚏,则该浓度达到了致敏的程度,提示测试者不能使用该药物。通过打喷嚏,被测试者把过敏原喷出,不致产生剧烈的过敏反应而危害身体健康。
用完后塞紧胶塞,并密封瓶口周围,置于阴凉避光处。
感冒患者、鼻塞鼻炎者不适用本法,本身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药物也不适用本法。本法鼻试前不适宜应用下列药物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平喘类药物,钙拮抗剂以及具有抗过敏性能的中草药及其制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测试药物致敏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开设有闻试口的容器,容器内装有微米化的原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药物致敏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容量为5~10mL的中性玻璃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药物致敏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微米化的原药物混有惰性辅料以改善流动性,所述惰性辅料为微粉硅胶或滑石粉。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药物致敏性的装置在药物致敏性测试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药物致敏性的装置,包括一开设有闻试口的容器,容器内装有微米化的原药物。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测试药物致敏性的装置在药物致敏性测试中的应用。本发明把待检测的原药物微米化,并通过鼻吸入,检测药物的致敏性,既简单方便又十分安全。
文档编号A61K49/00GK1732864SQ20051003651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2日
发明者余东方 申请人:余东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