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05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载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载体,特别是一种电力源具有可升降功能的电动载具。
背景技术
在现今生活中,随着工业技术的蓬勃发展,早已开发出各式各样的载具来满足各种运输的需求。然而,以医院为例,在医院中可供运用的载具却仍有诸多不足之处。
举例来说,在医院中病患常须在医院的各个区域中移动以进行各项诊疗,例如血液分析、外科手术等等。而当病患无法独力前往时,此时就需要载具的协助,依赖旁人将其推送至预定位置。
特别是当病患为卧床重症病患或本身已无意识时,此时通常会利用推床作为运输载具,由医护人员将病患从病床上搬运到推床后,推送至目的区域进行诊疗。
如图1所示,是在现今医院中,最为普遍使用的推床形式。一般而言,为了移动病患上的便利,推床要较病房中的病床轻巧简便,其主要包括一承载架20、至少一从动轮21以及护栏12。
承载架20为一矩形框架,且四角落皆具有脚架,于矩形框架上可放置床垫等设备。在承载架20下方脚架则设有从动轮21,并且具有固定功能,使推床推至医院诊疗区域后得以固定。护栏12,则安装在承载架20的周边,可预防病患在推送的过程中跌落。当须移动病患到医院的其它区域时,是以数名医护人员于推床的前后方同时推拉推床,将推床送至所需区域。
然而,在推床推送过程中需要耗费数名人员同时推送才能将病患送至目的地,尤其是当现在人们营养充分,病患常有体重过重的情况,更使得运送病患的过程显得格外吃力,而须加派人力帮助推拉此推床。
此外,在增加了推送推床的人力后,当众多人员推送推床并行通过医院的走廊通道时,往往会在走道间形成拥塞,使得其它人员难以通行,而影响医院的行进动线。诸如上述的缺点,仍亟待人们的研发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载具,可由动力的驱动而解决前述推床移动上的缺点,从而减少在运输过程时所需耗费的人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载具,除具有动力外,更可依操作者的需求,轻易进行横向移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一承载架、一马达、至少一驱动轮、至少一从动轮以及一升降机构。
升降机构包括套筒及推杆,套筒安装在承载架的一端,其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杆,推杆的下方连接有驱动轮,马达同轴设在驱动轮的内部,推杆的上方设有控制器,固装在承载架下方脚架上的电力源与控制器相连接。
推杆的下方经叉架设有两个驱动轮,两驱动轮之间同轴设有马达;驱动轮包括轮框壳组、齿轮减速器、电磁刹车器,其中轮框壳组包括第一外盖、第二外盖及环形框架,第一外盖及第二外盖固接在环形框架的两侧,中间设有一腔室,马达设在腔室内,且与轮框壳组的中心线相同,马达上设有动力输出轴;齿轮减速器及电磁刹车器设在腔室内,齿轮减速器包括中心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输出齿轮,中心齿轮套装在动力输出轴上,第一齿轮与中心齿轮相啮合、设在中心齿轮的下方,第二齿轮同轴设在第一齿轮的一侧,输出齿轮固接在第二外盖内侧,并与第二齿轮相啮合、设在第二齿轮的下方;电磁刹车器连接在动力输出轴的一侧。
承载架的下方设有转动杆,其上套有蜗轮,承载架上固接有与转动杆垂直设置的叉架,叉架上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螺纹,叉架的下方设有驱动轮,马达同轴设在驱动轮的内部。
转轴上加设有导向机构。
导向机构包括限位弹簧及限位套筒,限位弹簧套在转轴上,限位套筒套在限位弹簧的外部,限位套筒上开有第二限位孔;转轴的下方开有第一限位孔,限位弹簧的一端经第一限位孔插在转轴内,另一端经第二限位孔插在限位套筒内。
升降机构包括弹簧、固定架、连杆、踏板、踏板支架,弹簧的一端固接在承载架上,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架的自由端,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承载架相铰接,叉架安装在固定架上,驱动轮设在叉架内,叉架的两侧设有连杆,连杆上铰接有踏板;承载架上安装有踏板支架,其上开有容置踏板的定位孔。
固定架的两侧加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为弹性组件,一端固接在固定架上,另一端连接在驱动轮的一侧。
承载架为电动载具的主体框架,可于承载架上置放各式运送的对象。
马达,可依不同设计需求,采用各式的马达形式。
驱动轮,也可依不同需求,设置至少一个驱动轮在承载架的下方适当位置;例如承载架中央的下方或承载架的前侧下方、后侧下方或是左右两侧下方等等,并通过马达所提供的动力使驱动轮旋转。
从动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位于该承载架的下方,可为具有转轴,可随着承载架前进方向,改变其径向方向的脚轮。
升降机构,是可用以改变驱动轮离地的高度。通过升降机构的动作,平时可使驱动轮着地,并通过控制马达的转动使驱动轮旋转,而提供电动载具移动时的辅助动力,达到减少人力耗费的目的。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本发明可提供医护人员充分辅助,使得搬运推送病患时,所需耗费的人力大幅减低。特别是当电动载具使用完毕后,为了有效利用停放空间,须使其紧靠墙壁停放,或是在某些狭小通道空间中,电动载具难以左右弯曲前行或回转时,此时即可升起驱动轮,使电动载具在进行横向平移时,驱动轮升起而不与地面接触,得以人力推动承载架四周的从动轮,将推床横向平移至所需位置。
此外,本发明中提供辅助动力的电力源是为驱动轮与马达连接一体,除了不需再额外装设传动机构来传动驱动轮,还可有效减小驱动轮的体积。由于马达装设在驱动轮的内部,更可避免马达传动过程中,可能会因尘污异物卡入而造成的损害。并由于马达是设在驱动轮的内部,使得当推床在进行转向、前进、后退或升降动作时,只需针对驱动轮的位置进行控制,而更为简便轻巧。
本发明不仅可应用于医院中躺卧病患的移动,也可用于其它的运输任务中,如工厂中的货物运送(如升降台车、拖车、手推车),或于日常生活中,供行动不便者移动之用等等,如轮椅、助步车、电动代步车,或利用电动载具来结合另一载具而移动,也同样具有上述的诸多优点。


图1为现有载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马达与驱动轮两者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发明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中导向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6A中升降机构的动作示意图之一;图6C为图6A中升降机构的动作示意图之二;图6D为图6A中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电动载具包括承载架20、四个从动轮21、升降机构22、驱动轮23、马达24、控制器25、电力源26。
承载架20用以载运对象,若用于医院的病患移动,可置放床垫供病患躺卧。
四个从动轮21分别设置在承载架20的四个脚架处。可以Z轴为轴心线旋转,可随着操作者施力方向变化,从动旋转至适当角度。
升降机构22,包括套筒221以及推杆222。套筒221安装在承载架20的一端。推杆222位于套筒221中可上下移动,推杆222的下方连接有驱动轮23。
马达24设在驱动轮23的内部,且马达24与驱动轮23两者同轴,通过马达24的转动,可使驱动轮23转动,进而使承载架20移动。
当操作者欲将驱动轮23升起时,即可将推杆222自套筒221中抽出后并固定高度。此时驱动轮23亦随着推杆222抽起而离开地面,而达到升降驱动轮离地高度的目的。此外亦可通过转动推杆222,来改变驱动轮23的前进方向。而在本实施例中,更可使推杆222及套筒表面具有螺纹,而增加升降及固定的便利性。
本发明中,可使推杆222为折叠设计,利用推杆222一端向下折曲的同时,带动推杆222另一端上升,进而带动驱动轮23上升,亦可达到相似的效果。
推杆222的上方设有控制器25,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5为转动把手,与固装在承载架20下方脚架上的电力源26相连接。操作者可通过改变转动把手的旋转角度,调整电力源26输入马达24的电压及电流,控制马达24的转速及旋转方向,而调整驱动轮23前进的速度。而在本发明中,控制器25当然亦可为旋钮、开关、摇杆等各式装置。
如图3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驱动轮23的剖面示意图。
驱动轮23包括轮框壳组231、齿轮减速器232、电磁刹车器233。
其中,轮框壳组231在不同设计要求下,可有不同组成方式,例如以一外盖锁固在一盆形壳座或以两外盖锁固在一环形框架两侧或其它等效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轮框壳组包括第一外盖2311、第二外盖2312以及环形框架2313。第一外盖2311及第二外盖2312锁固在环形框架2313的两侧,而形成一腔室2314,并在环形框架2313外套入一车轮2315。马达24设置在腔室2314中,且马达24与轮框壳组231两者的中心线相同,马达24上设在动力输出轴241。齿轮减速器232及电磁刹车器233设在腔室2314内,齿轮减速器232包括中心齿轮2321、第一齿轮2322、第二齿轮2323及输出齿轮2324。中心齿轮2321套装在动力输出轴241上,第一齿轮2322与中心齿轮2321相啮合、设在中心齿轮2321的下方,第二齿轮2323同轴设在第一齿轮2322的一侧,输出齿轮2324固接在第二外盖2312内侧,为一环齿轮,并与第二齿轮2323相啮合、设在第二齿轮2323的下方。第一齿轮2322与第二齿轮2323,两者为同轴齿轮,两者锁固在马达24上,位于中心齿轮2321的一侧。当马达24转动时,使中心齿轮2321开始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322旋转。亦使与其同轴的第二齿轮2323转动,而转动输出齿轮2324,进而带动外盖2312转动,借此增加马达24的输出扭力。
电磁刹车器233连结在动力输出轴241的一侧,包括刹车片2331、旋钮2332、弹簧2333、制动片2334、固定座2335、电磁铁2336。
刹车片2331通过六角套筒242套设在动力输出轴241上,随着动力输出轴241转动而旋转。固定座2335则固定在马达24的一侧,为固定不动的组件。
旋钮2332穿过弹簧2333之中,并在其一端设有制动片2334,通过弹簧2333的弹力推挤而使制动片2334推出,并同时推挤刹车片2331紧抵在固定座2335上,使动力输出轴241难以转动,为被固定的静止状态。
而当欲使电动载具行进时,可将电磁铁2336通入电源产生吸力,使制动片2334受到电磁铁2336吸附而紧贴在其面,而不再推挤刹车片2331紧抵在固定座2335上。
而若欲直接以人力推动电动载具时,则在电磁铁2336未通电的情况下,可通过转动旋钮2332后而使弹簧2333压缩后固定,使得制动片2334,松脱不再推挤刹车片2331,而使驱动轮23为可转动状态。
在本发明中,因电磁刹车器各式种类繁多,熟知该项技艺者,依据前述的说明后即可轻易实施者,故在此不一一赘述。此外,电磁刹车器还可由鼓式刹车器、碟式刹车器、吊式刹车器等替换,用以制动驱动轮。
而另外说明的是,可适用在本发明中的马达与驱动轮配置方式繁多,不仅为图3所示为限,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有不同的配置方式。
实施例2如图4所示,其与图2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电动载具是具有两个驱动轮23,设于推杆222的叉架下方。马达24位于两驱动轮23之间,与两驱动轮23同轴,驱动此两驱动轮23旋转。
此外,在本发明中,驱动轮所设置的位置及数量,更可依不同设计需求而有所变更,并配合相对应的升降机构,达到升降驱动轮的目的。
实施例3如图5A所示,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图2所示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轮23位于承载架20中央下方,且控制器25及升降机构22在本实施例中,更有不同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
控制器25,本实施例中为一旋钮,设于承载架20上以控制马达24转动。升降机构22包括转动杆223、叉架224。转动杆223设在承载架20的下方,其上套设有蜗轮2231。叉架224垂直于转动杆223设置,且叉架224的转轴2241上方具有螺纹,与蜗轮2231相啮合,而叉架224下方设有驱动轮23,马达24同轴设在驱动轮的内部。
使用者可通过转动转动杆223的把手,带动其蜗轮2231转动,进而改变叉架224的高度,并依旋转的方向不同,而决定叉架224向上方或向下方移动,进而达到升降驱动轮23位置的目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加设导向机构27,减少驱动轮23于行进间所发生的偏转。
如图5B所示,导向机构27包括限位弹簧271及限位套筒272。叉架224的转轴2241套入在限位弹簧271之内,限位套筒272套在限位弹簧271的外部,限位套筒272上开有第二限位孔2721。转轴2241下方设有第一限位孔2242,可供限位弹簧271的一端部嵌入,限位弹簧271的另一端部则嵌入在限位套筒272的第二限位孔2721中,借此,当驱动轮23在行进间会受到限位弹簧271的弹力限制,而保持一稳定方向,降低驱动轮23向左右偏转的情况。并当承载架20受外力推移向左或向右移动时,驱动轮23亦会受导向机构27的影响,而导正至与承载架20前进方向同向。
实施例4如图6A~图6C所示,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图5A所示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两驱动轮23,且其中控制器25、升降机构22以及导向机构27在本实施例中,更有不同于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
如图6A所示,两驱动轮23通过升降机构22的连接,各自设在电动载具的左右两侧下方。
控制器25在本实施例中为两控制旋钮,此两控制旋钮设在承载架20末端区域,并连接在电力源26,操作者可通过前后推动控制旋钮,调整电力源26输入至驱动轮的马达24的电压及电流,而控制马达24的转速及旋转方向。
而在电动载具需要转向时,通过控制旋钮25分别控制两驱动轮23内的马达24的转速,使左右两侧驱动轮23转速产生差异,甚或使两驱动轮23中,一个向前转动,一个向后转动,而可以缩小回转半径大幅度回转。
当然,在本发明中,控制器亦可以一个摇杆同时控制两驱动轮,来进行差速转向,亦具有相近的效果。
此外,如图6B~图6C所示,图6B中所示的升降机构22包括弹簧225、固定架226、连杆227、踏板228、踏板支架229。弹簧225的一端固接在承载架20上,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架226的自由端,固定架226的另一端与承载架20相铰接,叉架224安装在固定架226上,驱动轮23设在叉架24内,叉架24的两侧设有连杆227,连杆227上铰接有踏板228。承载架20上安装有踏板支架229,其上开有容置踏板228的定位孔2291。
如图6B所示,将踏板228下推,进而牵引连杆227上移,而拉起驱动轮23,使其为离地状态,距离地面高度h1。并如放大图所示,在踏板支架229中具有定位孔2291,并由于踏板228为略具弹性的材料所制成,而可略为偏移,故将踏板228下推至预定位置后,即可推入踏板支架229的定位孔2291中,使其保持牵引驱动轮23为上升离地的状态。而此时,弹簧225保持拉伸状态。
如图6C所示,当使用者将踏板228自踏板支架229的定位孔2291中推出,并向上推移踏板时,将连动连杆227向下移动,此时弹簧225收缩,通过弹簧225的收缩力量而拉动固定架226向上移动,进而使驱动轮23为着地状态。
如图6D所示,固定架226的两侧加设有导向机构27。驱动轮23设在固定架226的叉架224中,导向机构27为两弹性组件(如弹簧、簧片等),一端固接在固定架226上,另一端连接在驱动轮23的一侧,通过其弹力导正驱动轮23的前行方向,而减少驱动轮23在行进时的偏转。
而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除了可以升降机构直接升降驱动轮离地的高度外,当然亦可依据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以驱动轮直接装设在承载架下,并以升降机构连接从动轮,而有相近的效果;或以驱动轮直接装设在承载架下,并利用升降机构直接改变承载架离地的高度,同样可达到升降驱动轮的目的。
而本发明的电动载具可为病床、轮椅、货物搬运车等。
综观以上所述,本发明可提供医护人员充分辅助,使得搬运推送病患时,所需耗费的人力大幅减低。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别是当电动载具使用完毕后,为了有效利用停放空间,须使其紧靠墙壁停放,或是在某些狭小通道空间中,电动载具难以左右弯曲前行或回转时,此时即可升起驱动轮,使电动载具在进行横向平移时,驱动轮升起而不与地面接触,得以人力推动承载架四周的从动轮,将推床横向平移至所需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载具,包括承载架、至少一从动轮、马达、驱动轮,承载架下方设有脚架,从动轮安装在脚架上,驱动轮位于承载架的下方,通过马达所提供的动力旋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改变驱动轮(23)离地高度的升降机构(22)。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2)安装在承载架(20)上,包括套筒(221)及推杆(222),套筒(221)安装在承载架(20)的一端,其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推杆(222),推杆(222)的下方连接有驱动轮(23)。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22)的下方经叉架设有两个驱动轮(23)。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2)包括转动杆(223)及叉架(224),承载架(20)的下方设有转动杆(223),其上套有蜗轮(2231),承载架(20)上固接有与转动杆(223)垂直设置的叉架(224),叉架(224)上设有转轴(2241),转轴(2241)上设有与蜗轮(2231)相啮合的螺纹,叉架(224)的下方设有驱动轮(23)。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2)包括弹簧(225)、固定架(226)、连杆(227)、踏板(228)、踏板支架(229),弹簧(225)的一端固接在承载架(20)上,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架(226)的自由端,固定架(226)的另一端与承载架(20)相铰接,叉架(224)安装在固定架(226)上,驱动轮(23)设在叉架(24)内,叉架(224)的两侧设有连杆(227),连杆(227)上铰接有踏板(228);承载架(20)上安装有踏板支架(229),其上开有容置踏板(228)的定位孔(2291)。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23)上加设有导向机构(27)。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23)的固定架(226)的两侧加设有导向机构(27)。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23)直接连结于承载架(20),而以升降机构升降承载架(20)离地的高度。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23)更包括有一刹车器,用以制动该驱动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动载体,特别是一种电力源具有可升降功能的电动载具,包括一承载架、至少一从动轮、一马达、至少一驱动轮以及一升降机构。至少一从动轮,系位于承载架的下方。驱动轮,亦位于承载架的下方,通过马达所提供的动力旋转。升降机构,系可用以改变驱动轮离地的高度。当驱动轮着地且为转动状态时,可提供电动载具辅助的动力,并当电动载具欲减少驱动轮与地面接触所造成的阻力时,可通过升降机构升起驱动轮。本发明可提供医护人员充分辅助,使得搬运推送病患时,所需耗费的人力大幅减低。
文档编号A61G1/00GK1836955SQ20051004607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3日
发明者李宝玲 申请人:李宝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