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5685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脉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脉颗粒(党参方)的新剂型,生脉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和销售的生脉饮(党参方)和生脉颗粒(党参方)源于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著作《内外伤辩惑论》,原方为散剂,首味药为人参,补气生津,配麦冬益阴清热;五味子补心敛肺而止汗,均为辅药。综合全方,大补气阴,敛汗生脉。党参方则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临床上业已证明该方组方合理,功效显著。
生脉颗粒(党参方)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1册,标准号WS3-B-2111-96。
处方党参300g 麦冬200g 五味子100g制法以上三味,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300ml,放冷,加乙醇600ml,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60~65℃)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粉5份,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
将制剂新技术、新辅料应用于中药剂型改善,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步。制备软胶囊的技术关键是如何解决内容物均匀、稳定,由于中药提取物的复杂性,提取物、稀释剂、助悬剂、表面活性剂的配比至为关键,只有找到了适当的配比,才能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才能降低服用量。CN1602917“生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公开了生脉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中药物∶基质=1∶1.5,基质是大豆油大豆卵磷脂的混合物。显然为了得到稳定的内容物,该申请人运用了单纯增大基质用量的方式,其负面影响是服用量增加,一方面使患者依从性差,另一方面辅料用量过大,会带来不可遇见的不良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生脉颗粒(党参方)处方和提取方法不变的基础上,将其改造为软胶囊,并提供合理可行的制备方法。
中药复方制剂一般经过提取活性成分后,加入辅料制备成相应的剂型,由于活性成分的复杂性,使得辅料的选择成为中药制剂的技术关键。对于中药软胶囊,如何选择辅料使内容物达到均匀、稳定,是一个重要难题。
本发明面对党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材的提取物,其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就其软胶囊内容物而言,如何选择良好的稀释剂等辅料使内容物稳定,如何选择良好的囊材使囊壳与内容物稳定,同时考虑内容物装量不得过大,制备工艺是否可行,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四个关键问题。
发明人运用制备软胶囊的常规方法,首先选择水溶性稀释剂,加入不同的助悬剂等辅料,发现聚乙二醇类物质不适合用作本处方的稀释剂,即使聚乙二醇-400在助悬剂为聚乙二醇-10000、稳定剂为丙二醇或丙三醇情况下,也没有在此体现出优良的稀释剂性质,同样的使用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600,助悬剂使用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仍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成本偏高,因此发明人放弃了使用水溶性稀释剂这一途径。
同样地发明人使用了常规的油溶性稀释剂、助悬剂,其结果是辅料占总重量的80%以上,给患者服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改善装量过大问题,本发明人通过尝试助悬剂、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数量关系,经过反复实验摸索出了稀释剂、助悬剂、表面活性剂等与提取物之间的适量配比范围,从而使稀释剂、助悬剂用量大幅度下降,取得了另人惊喜的效果。
本发明中生脉软胶囊由内容物和囊材组成,内容物由按照生脉颗粒(党参方)处方提取的活性成分、油蜡混合物和吐温或司盘与适量的植物油组成,活性成分、油蜡混合物、吐温或司盘重量比为1∶0.15~0.30∶0.004~0.014。如每粒软胶囊装量0.6g克,患者每次服用3粒,每天3次,与生脉颗粒的日服生药量及次数一致。
吐温选自吐温20、40、60、65、80、85;司盘选自司盘20、80、85;使用泊洛沙姆188效果不佳。
植物油选自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豆油、杏仁油、桃仁油、棉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菜子油、棕榈油、椰子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豆油是既物美价廉又好用的植物油之一。
油蜡混合物是能够增加分散媒粘度的固体物质,可以考虑由下列物质代替,羟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卡波姆、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甲壳素、甲壳糖、琼脂、蜂蜡、油蜡混合物、黄原胶、阿拉伯胶、干酪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但效果、成本和可操作性都无法与油蜡混合物相比美。
生脉软胶囊的囊材由明胶、甘油、水和尼泊金甲酯组成,它们的重量比大约为1∶0.3~0.4∶0.7~1.4∶0.003,为防止囊壳霉变的作用,以利于长期存放,具有防腐作用的尼泊金甲酯可由苯甲酸、苯甲酸钠、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等防腐剂代替。同时,也可加入微量的色素,如咖啡色素等制成不同颜色的囊壳,增加囊壳的美观度。
本发明中生脉软胶囊制备方法如下(1)提取活性成分处方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1册生脉颗粒(党参方)处方。
以上三味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0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300ml,放冷,加乙醇600ml,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60~65℃)的清膏,干燥,粉碎,得活性成分。
(2)制备内容物取与活性成分适量的植物油、油蜡混合物,加热使熔化,放冷,加入吐温或司盘,搅匀,作为基质,与细粉混合后再搅匀,得内容物。
(3)压制软胶囊采用常规的软胶囊制备工艺制得,如手工模压法、旋转模压法或滴制法。通常选用旋转压制法,使用自动旋转轧囊机,温度控制在25~35℃,轧制软胶囊。
本发明生脉软胶囊解决了内容物稳定、囊壳与内容物之间性质稳定、装量合理、制备工艺可行等四个关键问题,同现有技术和其它剂型相比,具有可掩盖中药异味、生物利用度高、外形美观等特点,由于中药材味道怪异,为掩盖其苦味又能尽量保留有效成分,软胶囊制剂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作为生脉颗粒的新剂型克服了现有剂型存在的缺陷,保证了患者的合理服用量,崩解时限短,体内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并且符合中国药典有关软胶囊项下的检测要求。
生脉软胶囊在人工胃液(9ml盐酸加水至1000ml,37℃)中的崩解时限为0天是8分钟;室温留样12个月后为45分钟,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要求。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生脉软胶囊内容物优选由活性成分和司盘80、油蜡混合物、植物油组成,它们的重量比大约是1∶0.004~0.014∶0.15~0.30∶0.6~1.0;更优选的重量比大约是1∶0.006~0.012∶0.20~0.25∶0.7~0.9;最优选的重量比大约是1∶0.01∶0.225∶0.8。
下面的实施例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提取制备生脉软胶囊的活性成分处方党参300g 麦冬200g 五味子100g以上三味药材两倍处方量为1200g,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0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600ml,放冷,加乙醇1200ml,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60~65℃)的清膏,干燥,粉碎,得活性成分约200g。
实施例二、制备助悬剂油蜡混合物取蜂蜡200g、氢化椰子油600g、氢化植物油200g,加热至80℃使熔化,得油蜡混合物,搅匀放冷。
实施例三、制备软胶囊囊材制备囊材取明胶5000g、水4500g,加热至70℃,取甘油1750g、尼泊金甲酯15g,色素适量,搅拌,抽真空1小时,与上述明胶/水混合,70℃保温静置过夜。
实施例四、制备生脉软胶囊分别取实施例一中的活性成分200克,实施例二中的油蜡混合物,通过选择活性成分与花生油、油蜡混合物、吐温80不同的重量配比,确定可使用范围。其结果见表一本组实验说明活性成分为200g时,使用花生油140~200g、油蜡混合物30~60g和吐温800.8~2.8g,内容物符合要求。
将实施例三制得的囊材液和内容物装入自动旋转轧囊机,温度控制在25~35℃压制0.6g规格的软胶囊。
实施例五、制备生脉软胶囊分别取实施例一中的活性成分200g,通过选择活性成分与豆油、油蜡混合物、司盘80不同的重量配比,确定可使用范围,其结果见表二本组实验说明活性成分为200g时,使用豆油120~200g、油蜡混合物30~60g和司盘80 0.8~2.8g,内容物符合要求。
将实施例三制得的囊材液和内容物装入自动旋转轧囊机,温度控制在25~35℃压制0.6g规格的软胶囊。
实施例六、制备生脉软胶囊分别取实施例一中的活性成分200g,通过选择活性成分与麻油、蜂蜡混合物、泊洛沙姆188不同的重量配比,确定可使用范围,其结果见表三本组实验说明活性成分为200g时,使用大豆油140~180g、蜂蜡30~50g和泊洛沙姆188 1.2~1.8g,内容物符合要求。
将实施例三制得的囊材液和内容物装入自动旋转轧囊机,温度控制在25~35℃压制0.6g规格的软胶囊。
表一

表二

表三

权利要求
1.一种生脉软胶囊,由内容物和囊材组成,其特征在于内容物由按照生脉颗粒处方提取的活性成分、油蜡混合物和吐温或司盘与适量的植物油组成,活性成分、油蜡混合物、吐温或司盘重量比为1∶0.15~0.30∶0.004~0.01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脉软胶囊,其特征在于吐温选自吐温20、40、60、65、80、85。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脉软胶囊,其特征在于司盘选自司盘20、80、8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脉软胶囊,其特征在于植物油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豆油、杏仁油、桃仁油、棉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菜子油、棕榈油、椰子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5.按照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生脉软胶囊,其特征在于内容物优选由活性成分和司盘80、油蜡混合物、植物油组成,它们的重量比大约是1∶0.004~0.014∶0.6~1.0∶0.15~0.30。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脉软胶囊,其特征在于内容物更优选的重量比大约是1∶0.007~0.009∶0.7~0.9∶0.20~0.25。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脉软胶囊,其特征在于内容物最优选的重量比大约是1∶0.008∶0.8∶0.225。
8.按照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生脉软胶囊,其特征在于囊材由明胶、甘油、水和尼泊金甲酯组成,它们的重量比大约为1∶0.3~0.4∶0.7~1.4∶0.003。
9.一种生脉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提取活性成分处方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1册生脉颗粒(党参方)处方。以上三味药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0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300ml,放冷,加乙醇600ml,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60~65℃)的清膏,干燥,粉碎,得活性成分。(2)制备内容物取与活性成分适量的植物油、油蜡混合物,加热使熔化,放冷,加入吐温或司盘,搅匀,作为基质,与细粉混合后再搅匀,得内容物。(3)压制软胶囊采用常规的软胶囊制备工艺制得,如手工模压法、旋转模压法或滴制法。通常选用旋转压制法,使用自动旋转轧囊机,温度控制在25~35℃,轧制软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生脉软胶囊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内容物由按照生脉颗粒(党参方)处方提取的活性成分和吐温、司盘或泊洛沙姆188与适量的植物油和助悬剂组成,活性成分、油蜡混合物、吐温或司盘或泊洛沙姆188的重量比为1∶0.15~0.30∶0.004~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大幅度降低了内容物用量,解决了软胶囊生产中的具体问题。
文档编号A61P9/00GK1879774SQ200510077000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4日
发明者赵凯, 苑洪忠, 肖宝华 申请人:北京市圣普华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