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671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类疾病之一,中风的常见证型是气虚血瘀。我们正是选择了中风病的气虚血瘀证而研究创立本发明。
1、流行病学中有关风病的大体情况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中风在我国城乡均居各类死因的第二位,年发病率约1~2‰,年死亡率约0.6~1.2‰,患病率在5‰以上。我国每年中风新发病例约130万,死于中风者近100万,患病人数高达500万以上,其中大约3/4的存活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我国目前中风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患者达数百万之多,多数患者由于偏瘫致残丧失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精神和肉体蒙受着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中风,不仅可以解除患者病痛,提高患者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可为社会和家庭减轻负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有关中风的研究情况近年来,国内有关治疗中风的研究较多。中西医均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使用中风期偏瘫的疗效水平有所提高。祖国医学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中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许多方法及方剂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并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例如清代医学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在辩证施治方面,目前的研究将中风大体分为气虚血瘀、肝肾阴虚、肝阳上元,痰瘀交阻四型治疗,其中报道最多的是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以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以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中风,总有效率约80%左右。在选用基本方加减治疗中风方面,文献后报道最多的基本方有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有效率88.7~100%不等,其中仍以补阳还五汤疗效较为突出。
在近年报道的有关中成药治疗中风临床文献中,可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注射液有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川芎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复方活血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三七注射液、通脉舒络液等,其成份多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临床总有效率87.5~98.3%不等,痊愈率可达66.3~74.3%;口服制剂有康宝口服液、水蛭口服液、中风回春丸、通脉丸、抗栓片等,临床总有效率也达87~98%。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近年国内应用中医药治疗中风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了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独特优势,同时,对上述研究的客观分析表明,补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优势,进一步深入研究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上所述,目前中风患者多,对人民健康危害大。临床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的中药制剂虽不少,由于组方原则、剂型及临床疗效方面的诸多局限,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的中药制剂仍为临床所需要。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中风的疗效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广大中风患者解除病痛,我们历经多年不懈努力,反复论证筛选试验,确定了本发明的组方,希望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一种较理想的中药制剂。推广应用后可望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重量比黄芪650~850份,丹参500~700份,水蛭100~200份,地龙400~600份,川芎200~400份。
优选后的原料药组成重量比黄芪750份,丹参600份,水蛭150份,地龙500份,川芎30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以制成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当中的一种。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取80g水蛭粉碎成细粉;川芎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进行二次蒸馏,收集馏液,备用,水煎液浓缩成清膏;丹参用乙醇回流提取1~3次,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另取黄芪、地龙、水蛭70g和川芎、丹参药渣,加水煎煮2~4次,减压浓缩成清膏,与川芎清膏合并,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70%,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加入上述丹参浸膏粉、水蛭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加入川芎二次蒸馏液,低温干燥,制成所需剂型。
优选后的制备工艺取80g水蛭粉碎成细粉;川芎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进行二次蒸馏,收集馏液,备用,水煎液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丹参用乙醇回流提取二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另取黄芪、地龙、水蛭70g和川芎、丹参药渣,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为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与川芎清膏合并,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加入上述丹参浸膏粉、水蛭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加入川芎二次蒸馏液,低温干燥,制成所需剂型。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主要治疗中风。
本发明药物的发明人在原料药的选择及其配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确定了制备本发明药物的原料药组成,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突出疗效优势,实现了配伍组合的增效目的。
下述实验例通过观察本中药组合物治疗中风的药效学研究,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药物的医疗用途。
实验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影响试验材料动物SD品系雄性大鼠,体重160±15g,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受试药物取80g水蛭粉碎成细粉;川芎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进行二次蒸馏,收集馏液,备用,水煎液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丹参用乙醇回流提取二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另取黄芪、地龙、水蛭70g和川芎、丹参药渣,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为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与川芎清膏合并,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加入上述丹参浸膏粉、水蛭细粉,混匀,加入川芎二次蒸馏液,低温干燥,。
药液配制方法临用前将上述药粉以蒸馏水配制成混悬液。
阳性对照药维脑路通注射液,太原第二制药厂出品,批号901258。试验时用蒸馏水将各药配制成所需浓度。
方法和结果1、受试药物对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脑含水量和脑指数的影响取SD品系雄性大鼠60只,体重160±15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①假手术对照组(蒸馏水10ml/kg);②脑缺血模型组(蒸馏水10ml/kg);③阳性药维脑路通对照组(100mg/kg);④受试药物小剂量组;⑤受试药物中剂量组;⑥受试药物大剂量组。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7天,容量1ml/100g。第7天,末次给药后1h,3%戊巴比妥钠35mg/kg腹腔注射麻醉,手术暴露颈总动脉,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结扎两侧颈总动脉,3h后快速断头取脑称重,计算脑指数(脑指数=100·脑湿重/体重)。然后在60℃烤箱中烤至恒重,计算脑含水量(脑含水量=100%·(湿重-干重)/湿重)。t检验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见表1。
表1 受试药物对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脑含水量和脑指数的影响(x±s)

与脑缺血模型组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与脑缺血模型组比较,维脑路通组和受试药物各剂量组大鼠脑含水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受试药物大、中剂量组及维脑路通组还可使脑缺血大鼠脑指数明显减小(P<0.05)。说明,受试药物具有减轻脑缺血大鼠脑水肿作用。
2、受试药物对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脑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取SD品系雄性大鼠60只,体重160±15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①假手术对照组(蒸馏水10ml/kg);②脑缺血模型组(蒸馏水10ml/kg);③维脑路通对照组(100mg/kg);④受试药物小剂量组;⑤受试药物中剂量组;⑥受试药物大剂量组。各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7天,容量1ml/100g。第7天,末次给药后1h,3%戊巴比妥钠35mg/kg腹腔注射麻醉,手术暴露颈总动脉,舌下静脉注射1%伊文思蓝50mg/kg。除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大鼠注射伊文思蓝后5min,结扎两侧颈总动脉,3h后快速断头取脑称重,随后将脑浸泡于甲酰胺溶液中,45℃恒温浸泡72h,取色素液用721型分光光度计620mm波长比色,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脑内伊文思蓝含量(用μg/g脑湿重表示),t检验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见表2。
表2 受试药物对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脑血管通透性的影响(x±s)

与脑缺血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与脑缺血模型比较,受试药物大、中剂量组和维脑路通组均可明显(P<0.05)降低脑缺血大鼠脑内伊文思蓝含量,受试药物小剂量组大鼠脑内伊文思蓝含量降低不明显(P>0.05)。说明,受试药物具有减轻脑缺血大鼠脑血管通透性作用。
3、受试药物对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取SD品系雄性大鼠60只,体重160±15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①假手术对照组(蒸馏水10ml/kg);②脑缺血模型组(蒸馏水10ml/kg);③维脑路通对照组(100mg/kg);④受试药物小剂量组;⑤受试药物中剂量组;⑥受试药物大剂量组。各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7天,容量1ml/100g。第7天,末次给药后1h,3%戊巴比妥钠35mg/kg腹腔注射麻醉,手术暴露颈总动脉,除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大鼠结扎两侧颈总动脉,3h后快速断头取脑,10%甲醛固定,冠状切取大脑,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镜下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
结果表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神经组织正常,核膜、核仁清楚,胞浆透亮或淡染,神经细胞、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周围都有产生一道空隙。脑缺血模型组大鼠脑神经胶质细胞肿胀。神经细胞胞体变小,胞浆和胞核模糊、染色深,神经细胞、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周围空隙增大,间质疏松。受试药物各剂量组和维脑路通组大鼠脑组织神经胶质细胞肿胀和间质疏松均不同程度减轻,脑组织神经细胞染色减淡,细胞浓缩减轻。说明,受试药物可使缺血性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减轻。
实验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试验材料动物SD品系雄性大鼠,体重160±15g,家兔,雌雄各半,体重2.3±0.2kg。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受试药物取80g水蛭粉碎成细粉;川芎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进行二次蒸馏,收集馏液,备用,水煎液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丹参用乙醇回流提取二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另取黄芪、地龙、水蛭70g和川芎、丹参药渣,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为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与川芎清膏合并,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加入上述丹参浸膏粉、水蛭细粉,混匀,加入川芎二次蒸馏液,低温干燥。
药液配制方法临用前将上述药粉以蒸馏水配制成混悬液。
阳性对照药复方丹参注射液,含丹参、降香各2g/ml,上海第一制药厂出品,批号929030;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MW为35-40万),天津市生化制品厂出品,批号9138。试验时用蒸馏水将受试药物浸膏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制成所需浓度。
方法和结果(一)、受试药物对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取SD品系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25±35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①空白对照组(蒸馏水10ml/kg);②阳性药复方丹参组(0.4g/kg);③受试药物小剂量组(1g/kg原生药);④受试药物中剂量组(3g/kg原生药);⑤受试药物大剂量组(6g/kg原生药)。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药一次,容量1ml/100g,连续7天。第7天,末次给药后1h,尾静脉采血,微量压积管测定法测红细胞压积,温氏管测红细胞沉降率。随后断头取血,用LG-III型粘度计测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并根据公式求全血还原粘度[还原粘度=(全血粘度-1)/红细胞压积]。t检验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见表3。
表3 受试药物对正常大鼠全血栓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x±s,n=10)

与空白对照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受试药物各剂量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及血沉等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各剂量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及大、中剂量组还原粘度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说明,受试药物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
(二)、受试药物对高分子右旋糖酐致血瘀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取家兔36只,雌雄各半,体重2.3±0.2kg,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①空白对照组(蒸馏水20ml/kg);②血瘀证模型组(蒸馏水20ml/kg);③阳性药复方丹参组(0.4g/kg);④受试药物小剂量组;⑤受试药物中剂量组;⑥受试药物大剂量组。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药一次,容量20ml/kg,连续7天。第6天下午,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MW35~40万)生理盐水4ml/kg,空白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6h后再灌胃给受试药一次,并于给药后1h,心脏抽血,按“受试药物对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试验中方法测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沉降率,并根据公式求全血还原粘度。t检验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见表4。
表4受试药物对高分子右旋糖酐(MW35~40万)致血瘀家兔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及沉降率的影响(x±s,n=6)

与血瘀模型组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受试药物各剂量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及血沉等均低于血瘀模型组,其中各剂量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大、中剂量组还原粘度和血沉等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说明,受试药物具有降低血瘀大鼠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处方黄芪750g 丹参600g 水蛭150g 地龙500g 川芎300g制法以上五味,取80g水蛭粉碎成细粉;川芎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进行二次蒸馏,收集馏液,备用,水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的清膏;丹参用乙醇回流提取二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另取黄芪、地龙、水蛭(70g)和川芎、丹参药渣,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为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的清膏,与川芎清膏合并,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加入上述丹参浸膏粉、水蛭细粉及适量淀粉,混匀,用川芎二次蒸馏液制粒,低温干燥,压片,制成1000片,包衣,即得。
实施例处方黄芪650g 丹参500g 水蛭100g 地龙400g 川芎200g制法以上五味,取80g水蛭粉碎成细粉;川芎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进行二次蒸馏,收集馏液,备用,水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的清膏;丹参用乙醇回流提取,滤过,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另取黄芪、地龙、水蛭(20g)和川芎、丹参药渣,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的清膏,与川芎清膏合并,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加入上述丹参浸膏粉、水蛭细粉及适量淀粉,混匀,用川芎二次蒸馏液制粒,低温干燥,装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实施例处方黄芪800g 丹参700g 水蛭200g 地龙600g 川芎300g制法以上五味,取80g水蛭粉碎成细粉;川芎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进行二次蒸馏,收集馏液,备用,水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的清膏;丹参用乙醇回流提取,滤过,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另取黄芪、地龙、水蛭(120g)和川芎、丹参药渣,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的清膏,与川芎清膏合并,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加入上述丹参浸膏粉、水蛭细粉及糖粉、糊精,混匀,用川芎二次蒸馏液制粒,整粒,制成颗粒1000g,即得。
实施例处方黄芪650g 丹参600g 水蛭180g 地龙550g 川芎260g制法以上五味,取80g水蛭粉碎成细粉;川芎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进行二次蒸馏,收集馏液,备用,水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的清膏;丹参用乙醇回流提取,滤过,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另取黄芪、地龙、水蛭(100g)和川芎、丹参药渣,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的清膏,与川芎清膏合并,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加入上述丹参浸膏粉、水蛭细粉及微晶纤维素,混匀,加入川芎二次蒸馏液,制成丸剂800g,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黄芪650~850份,丹参500~700份,水蛭100~200份,地龙400~600份,川芎200~40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黄芪750份,丹参600份,水蛭150份,地龙500份,川芎30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用于制成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当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取原料药,80g水蛭粉碎成细粉;川芎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进行二次蒸馏,收集馏液,备用,水煎液浓缩成清膏;丹参用乙醇回流提取1~3次,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另取黄芪、地龙、水蛭70g和川芎、丹参药渣,加水煎煮2~4次,减压浓缩成清膏,与川芎清膏合并,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70%,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加入上述丹参浸膏粉、水蛭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加入川芎二次蒸馏液,低温干燥,制成所需剂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取原料药,80g水蛭粉碎成细粉;川芎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进行二次蒸馏,收集馏液,备用,水煎液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丹参用乙醇回流提取二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另取黄芪、地龙、水蛭70g和川芎、丹参药渣,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为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与川芎清膏合并,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放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加入上述丹参浸膏粉、水蛭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加入川芎二次蒸馏液,低温干燥,制成所需剂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黄芪、丹参、水蛭、地龙等药味按特定的工艺制备而得,对中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文档编号A61K35/62GK1943621SQ200510107850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8日
发明者周小明 申请人:周小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