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433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人体四肢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器材,尤其是适用于骨质疏松和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
背景技术
接骨板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器材。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由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下面简称AO)确立的以接骨板为核心内固定技术,及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无创操作、早期无痛活动的治疗原则,一直是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法则。其技术历经40余年的发展与普及,现已形成一个从理论、原则、方法到设备、器材的完整体系,成为当今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手段之一。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由于传统的接骨板是一种单纯的加压接骨板,它是在条形板上开有若干个椭圆形加压孔(如图1、图2),在进行内固定时,接骨板紧贴骨骼,接触面积较大,严重影响了板下骨骼的血供,易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的影响和诱发局部骨质疏松和再骨折。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AO学者Gerber、Palmar等相继提出了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简称BO)的新概念,强调骨折治疗要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不破坏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环境。其核心宗旨是保护骨的血供,而且与AO原则并不矛盾,是对AO原则的改良、补充和完善。
为将AO的治疗原则与BO的新概念有机地融合一起,减小骨与接骨板的接触面积,人们在设置有椭圆形加压孔的条形加压板两侧开凹窝(如图3、图4),企图保护骨的血供。这种接骨板虽然较传统钢板减小了50%的接触面积,但接骨板与骨的紧密接触并未完全消除,仍然存在骨生长的破坏。此外,这种接骨板虽然保留了断端间自动加压的优点,但是不具有螺钉的成角稳定和生物内固定功能。为了使接骨板具有生物内固定功能,目前,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推出了“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plate,LCP)”(简称LCP)。它是将条形加压板上的椭圆形加压孔加工成一半是光孔,一半是螺纹孔(如图14)的形式。这种LCP接骨板的优点是①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术后可以立即功能锻炼以早期恢复功能,而不必等到骨折愈合以后。②把距离板较远的骨折块牢固固定到接骨板上的目的;又可像生物性内固定器一样,使用锁定螺钉达到稳定的成角固定,有利于骨折复位后的更好固定与维持,达到①滑动锁定,减少了相应的术后并发症。②对血供干扰少。这种锁定加压接骨板的缺点是①结合孔部位强度降低,易疲劳断裂;②锁定螺纹孔未完全包绕锁定螺钉(包绕小于360°),降低了锁定螺钉的成角和轴向稳定性;③接骨板与板下骨骼仍然为面接触,当加压固定时存在对板下骨骼血供的破坏;④螺钉孔加工难度较大,不易国产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集常规加压接骨板技术和生物性内固定器技术在一起,又能减小接骨板与板下骨骼之间接触面积的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在条形接骨板上轴向设置有椭圆形加压孔,并且在条形接骨板的轴向还钻有圆形螺纹孔,螺纹孔与加压孔相间排列,或者螺纹孔位于条形接骨板的两头,加压孔位于其中部,呈其他排列形式;在螺纹孔和加压孔的两侧设有小凸台,所述小凸台均在接骨板的同一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条形接骨板的截面呈拱形,小凸台位于接骨板内拱弧面的两边。
本实用新型采用椭圆形加压孔和圆形螺纹孔结合使用的方案,使常规加压接骨板技术和生物性内固定器技术整合在一起。可根据术中需要,既可像动力加压接骨板一样,使用标准螺钉完成动力加压,达到①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术后可以立即功能锻炼以早期恢复功能,而不必等到骨折愈合以后。②把距离板较远的骨折块牢固固定到接骨板上的目的;又可像生物性内固定器一样,使用锁定螺钉达到稳定的成角固定,有利于骨折复位后的更好固定与维持,达到①滑动锁定,减少了相应的术后并发症。②不影响血供。还可以同时应用这两种技术,既作支架,又能加压。本实用新型将动力加压孔和锁定螺纹孔分开设计,比前述LCP一体化的结合孔设计易加工,克服了LCP结合孔部位力学强度较低的缺点,并且螺纹孔能完全包绕锁定螺钉,锁定螺钉的成角和轴向稳定性较LCP好。
究竟是单用还是联合应用要取决于具体的骨折类型,尤其适应于骨质疏松严重、骨折不稳定的患者。究竟是选用螺纹孔与加压孔相间排列的接骨板,还是选用螺纹孔只位于条形接骨板的两头的方式,应根据临床需要决定。
本实用新型在螺纹孔和加压孔的两侧设置小凸台,其目的之一是减小接骨板与骨骼的接触面积,同时减少对骨膜和骨骼的血供破坏,从而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相应的骨折并发症发生率。目的之二是加强加压孔和螺钉孔部位的强度,使接骨板在各横截面上强度、刚度基本一致,避免孔部位应力集中而疲劳断裂。
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凸台均在接骨板的同一面,内固定时与骨面形成点接触,既保留了对骨折断端动力加压的优点,又适用于微创骨折内固定。
本实用新型显著的效果是实现了点接触,使接骨板与板下骨骼之间的接触面积较传统钢板减少了80%,有利于骨生长发育,减少了对骨膜和骨骼的血供破坏;它既可加压,又能锁定螺钉达到稳定的成角固定;不仅抗弯强度较高,而且生物功能性较好;并且加工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国产化。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传统接骨板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图1的另一种后视图,即是在图2基础上增加了凹窝的情况;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接骨板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后视图,也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图8是图6的P向图;图9是图7中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的第二种实施例;图11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的第三种实施例;图1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的第四种实施例;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与骨的连接图,即使用状态参考图;图14是背景技术中LCP接骨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看图5、图6、图7,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接骨板1、小凸台2、加压孔3、螺纹孔4构成,其中在条形接骨板1上轴向设置有椭圆形加压孔3,并且在条形接骨板1的轴向还钻有圆形螺纹孔4,螺纹孔4与加压孔3相间排列;在螺纹孔4和加压孔3的两侧设有小凸台2,所述小凸台2均在接骨板1的同一面。
如图8所示条形接骨板1的截面呈拱形,小凸台2位于接骨板1内拱弧面的两边。
如图9所示所述椭圆形加压孔3是沉孔,其端口呈凹球面。
从图6、图7可进一步看到小凸台2的截面呈等腰梯形,其底面为长方形。
上述图5、图6、图7、图8、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它是加压孔3位于接骨板中间,螺纹孔4位于两头,加压孔3与螺纹孔4均等相间排列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也可将螺纹孔4设置在接骨板1的两头(如图10),或加压板3位于接骨板两端。也可将加压孔3与螺纹孔4不按均等相间排列(如图10、图11、图12)。接触板的长短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决定。
请看图13,本实用新型在进行骨折内固定时,将有小凸台2的一面与骨接触,形成点接触,以保护血供。若需坚强固定或距离板较远的骨折块牢固固定到接骨板上时,使用椭圆形加压孔3,用标准螺钉5完成动力加压;若需滑动锁定或对于骨质疏松严重、骨折不稳定的患者,使用锁定螺钉6达到稳定的成角固定,这样,有利于骨折复位后的更好固定与维持,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同时应用这两种固定安装孔。
权利要求1.一种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在条形接骨板(1)上轴向设置有椭圆形加压孔(3),其特征在于在条形接骨板(1)的轴向还钻有圆形螺纹孔(4),螺纹孔(4)与加压孔(3)相间排列;在螺纹孔(4)和加压孔(3)的两侧设有小凸台(2),所述小凸台(2)均在接骨板(1)的同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条形接骨板(1)的截面呈拱形,小凸台(2)位于接骨板(1)内拱弧面的两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形加压孔(3)是沉孔,其端口呈凹球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小凸台(2)的截面呈等腰梯形,其底面为长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人体四肢骨折内固定的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它是在条形接骨板(1)上轴向设置有椭圆形加压孔(3)和钻有圆形螺纹孔(4),螺纹孔(4)与加压孔(3)相间排列;在螺纹孔(4)和加压孔(3)的两侧设有小凸台(2),所述小凸台(2)均在接骨板(1)的同一面。所述条形接骨板(1)的截面呈拱形,小凸台(2)位于接骨板(1)内拱弧面的两边。该接骨板将常规加压接骨板技术和生物性内固定器技术整合在一起,既可像动力加压接骨板一样,使用标准螺钉完成动力加压,又能通过锁定螺钉达到稳定的成角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小凸台(2)与骨面点接触,有利于骨生长发育,减少了对骨膜和骨骼的血供破坏。
文档编号A61B17/68GK2812855SQ20052000946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0日
发明者赵玉峰, 王爱民, 曾燕, 刘东北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