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次性体外循环配套用血管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心外科直视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体外循环配套用血管路。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心外科体外循环直视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体外循环血管路通常采用单管与管接头包装在一个包装袋内,包装袋封口后再经灭菌处理,前述的单管结构存在如下缺陷其一,手术前需要将各个管路先进行连接紧固,导致准备操作时间过长;其二,若操作者双手出现消毒不完全彻底的情形,则很容易在连接安装各管路时造成管路污染,影响手术效果,故难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且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提高手术质量和手术效率的一次性体外循环配套用血管路。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体外循环配套用血管路,包括主动脉灌注管、上下腔管、静脉引流管、左、右心吸引管、主泵管、连接管和氧气管,其特征在于主动脉灌注管一端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上下腔管,上下腔管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静脉引流管,在主动脉灌注管、上下腔管及静脉引流管外包裹有无纺布,且主动脉灌注管和静脉引流管的端部分别伸出无纺布消毒袋,在所述的各管两端均制有表示其管路名称的标识。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主动脉灌注管端部的标识可采用红色标识。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将主动脉灌注管、上下腔管以及静脉引流管通过三通接头连接,并且在相应的管路端部制有表示其管路名称的彩色标识,这样既加快了手术前的操作时间,又可直观的区分不同用途的管路,为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提供了方便;而且还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血管路的二次污染,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动脉灌注管、2上下腔管、3静脉引流管、4三通管接头、5左心吸引管、6右心吸引管、7主泵管、8连接管、9氧气管、10无纺布、11直通接头、12塑料包装袋、13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脉引流管3、左心吸引管4、右心吸引管5、请参阅图1,一次性体外循环配套用血管路,包括主动脉灌注管1、上下腔管2、静脉引流管3、左心吸引管5、右心吸引管6、主泵管7、连接管8和氧气管9,主动脉灌注管一端通过三通管接头4连接有上下腔管,上下腔管另一端通过三通管接头4连接有静脉引流管3,在主动脉灌注管、上下腔管及静脉引流管外包裹有无纺布10,且主动脉灌注管和静脉引流管的端部分别各伸出无纺布200~300mm。所述主动脉灌注管一端距端口150~200mm处和连接管两端均粘贴有红色标识13,所述静脉引流管一端距端口150~200mm处、上下腔管2两端以及连接管8两端均粘贴有蓝色标识或绿色标识13。左心吸引管5的两端制有黑色标识13,右心吸引管6两端制有白色表示13。上述标识13不局限于红、蓝、绿三种颜色,也可根据用户的需要粘贴其它颜色的标识。左心吸引管5、右心吸引管6和主泵管7可根据使用长度由直通接头11连接而成。通过三通接头4连接的主动脉灌注管1、上下腔管2、静脉引流管3以及通过直通接头11连接的左心吸引管5和右心吸引管6装入一个塑料包装袋内,主泵管7、连接管8和氧气管9装入另一塑料包装袋。上述两包装袋置入一个外包装袋12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管路完成排气后,应将主动脉灌注管和上下腔管的一部分(图1中B、C部分)剪去,将主动脉灌注管的A端与动脉微栓滤器出口连接,B端与主动脉插管连接,上下腔管2的C端与静脉插管连接,静脉引流管3的D端与氧合器静脉入口连接。左心吸引管5一端连接回收血罐,另一端连接左心吸引器。右心吸引管6两端分别连接回收血罐和右心吸引器。主泵管7一端连接动脉微栓滤器进口,另一端与氧合器动脉出口相连。连接管8两端分别连接回收血罐和氧合器静脉入口。氧气管9分别连接氧气源和氧合器氧气进口。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体外循环配套用血管路,包括主动脉灌注管、上下腔管、静脉引流管、左、右心吸引管、主泵管、连接管和氧气管,其特征在于主动脉灌注管一端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上下腔管,上下腔管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静脉引流管,在主动脉灌注管、上下腔管及静脉引流管外包裹有无纺布,且主动脉灌注管和静脉引流管的端部分别伸出无纺布,在所述的各管两端均制有表示其管路名称的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体外循环配套用血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脉灌注管端部的标识可采用红色标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体外循环配套用血管路,包括主动脉灌注管一端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上下腔管,上下腔管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有静脉引流管,在主动脉灌注管、上下腔管及静脉引流管外包裹有无纺布,还包括有左心吸引管、右心吸引管、主泵管、连接管和氧气管,在所述的各管两端均制有表示其管路名称的标识。其优点是既可加快了手术前的操作时间,又可直观的区分不同用途的管路,为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提供了方便;而且还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血管路的二次污染,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文档编号A61M39/00GK2798953SQ200520026250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2日
发明者曹常在, 张富强, 吴馥强 申请人:天津市塑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