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输液软袋、瓶用装药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58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输液软袋、瓶用装药接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用包装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可在其中装药的大输液软袋、瓶用接口。
背景技术
现有大输液单室软袋及瓶只能装一种药,但实际使用时需加药到袋或瓶中混合使用。其混药过程比较费时费力,且易造成药液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其内可装药的、可装入大输液软袋(瓶)中、使混药方便且避免药液污染的大输液软袋、瓶用装药接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大输液软袋、瓶用装药接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装药腔、易折帽及连接环组成,易折帽置于装药腔底部,连接环置于装药腔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环上覆盖有一易撕保护膜。所述的连接环上设有压合凸台。
本实用新型与大输液软袋、瓶组合,这样同一输液包装容器中可同时装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解决了两种药不能装在一起的难题,使用时只要将装药接口上的易折帽折断,两种药即可混合在一起,使混药方便、安全,避免药液污染。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液软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液软袋中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液软瓶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输液软瓶中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易折帽2、装药腔3、连接环5、组合盖31、压合凸台 4、易撕保护膜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大输液软袋、瓶用装药接口,是由装药腔2、易折帽1及连接环3组成,易折帽1置于装药腔2底部,连接环3置于装药腔2上端。本实施例用于装液体药,适于与组合盖5焊合密封(见图7、9)。易折帽1主要起将装药腔2与袋(或瓶)连通的作用,也可为图示以外易于折断的其它形状;装药腔2主要是用于贮存药品。连接环3既与原有接口(或瓶口)焊合密封,又与组合盖5焊合密封。这样保证了袋(或瓶)与装药接口分别密封,从而保证两种药在使用前分别贮存,保证了药品的安全贮存。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例,与上例不同的是,在连接环3上设有压合凸台31,以用于与与组合盖5的压合密封,压合凸台31与组合盖5上凹槽配合将本装药接口密封(见图8、10)。
图3、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例,本例在连接环3上覆盖一易撕保护膜4,以用于装固体药时,装药腔2在灭菌后不会被污染。该实施例适于与组合盖5焊合密封。用来装固体药时,则应先焊上易撕保护膜4,以保证经灭菌后装药腔2不会被污染。在灌装固体药前,易撕保护膜4需撕掉,以便固体药灌入装药腔2内。
图5、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例,本例中,在连接环3上设有压合凸台31,且在连接环3覆盖一易撕保护膜4,同样用于装固体药时,装药腔2在灭菌后不会被污染,该实施例适于与组合盖5压合密封。
图7、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与单口管单室输液软袋包装在一起,图9、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与原有输液软瓶包装在一起,这样组合在一起的包装就解决了两种药装在一起的难题,使用时只要将装药接口上的易折帽1折断,两种药即可混合在一起。
权利要求1.一种大输液软袋、瓶用装药接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装药腔(2)、易折帽(1)及连接环(3)组成,易折帽(1)置于装药腔(2)底部,连接环(3)置于装药腔(2)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瓶用装药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坏(3)上覆盖有一易撕保护膜(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输液软袋、瓶用装药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环(3)上设有压合凸台(31)。
专利摘要一种大输液软袋、瓶用装药接口,它是由装药腔(2)、易折帽(1)及连接环(3)组成,易折帽(1)置于装药腔(2)底部,连接环(3)置于装药腔(2)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其内可装药的、可装入大输液软袋(瓶)中、使混药方便且避免药液污染的大输液软袋、瓶用装药接口。
文档编号A61J1/05GK2822630SQ20052005077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8日
发明者刘祥华, 彭勋德 申请人: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