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瘤的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39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静脉瘤的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生物体的静脉产生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构成生物体的皮肤的真皮及皮下组织中分布有许多静脉,有时分布于该皮肤中的静脉会发生例如瓣膜闭锁不全等障碍而产生静脉瘤。若皮肤的静脉中产生静脉瘤,则静脉会在皮肤表面浮起形成蜘蛛网状及网眼状,非常显眼,尤其是考虑到美容的方面,需要对静脉瘤进行治疗。作为其治疗方法,以往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硬化疗法已为公众所知。所谓的硬化疗法,其方法是将包含使活体组织发生障碍的药剂的硬化剂利用注射器等注入产生静脉瘤的静脉内,使静脉内壁及血液成份发生障碍从而产生血栓。利用该血栓遮断静脉内的血流,血流被遮断的静脉会发生硬化并缩退,因此浮起的静脉会从皮肤表面消失。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8-98858号公报(第2页)发明公开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的硬化疗法所使用的硬化剂会对活体组织产生伤害,因此生物体会发生强烈的防御反应,使静脉或周围活体组织发生炎症。而且,硬化剂在注入静脉后,会随该静脉内的血流扩散至不必要的部分,无谓地扩大了发生炎症的范围。若像这样在皮肤表面附近的大范围内发生炎症,则容易发生皮肤色素沉淀等皮肤伤害,因此有时会得不到良好的美容治疗效果。另外,由于皮肤内分布有丰富的交感神经,因此在大范围内发生炎症时会有很强的疼痛感。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行一种在对分布于皮肤内的静脉产生的静脉瘤进行治疗时可不使用硬化剂来遮断静脉的血流、美容效果良好且几乎无疼痛感的治疗。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将穿刺部件穿刺至产生静脉瘤的静脉或其附近的活体组织内,通过供给电力使静脉电凝固从而阻塞该静脉。
具体说来,第1发明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包括穿刺部件,该穿刺部件具有可穿刺至产生静脉瘤的静脉或该静脉附近的活体组织内的穿刺部,该穿刺部至少一部分由导体所构成;以及电力供给单元,在将所述穿刺部穿刺至产生静脉瘤的静脉或该静脉附近的活体组织内的状态下,该电力供给单元为使该穿刺部产生热量以对该穿刺部周围的静脉进行烧灼,向由该穿刺部的导体构成的部分供给发热用的电力。
利用该结构,若将穿刺部件的穿刺部穿刺至产生静脉瘤的静脉内并利用电力供给单元开始供给电力,则穿刺部产生热量对该穿刺部周围的静脉进行烧灼从而使该静脉阻塞。另外,若在将穿刺部件的穿刺部穿刺至产生静脉瘤的静脉附近的活体组织内后利用电力供给单元开始供给电力,则利用穿刺部产生的热量对静脉附近的活体组织进行烧灼,且利用此时的热量对产生静脉瘤的静脉也进行烧灼从而使该静脉阻塞。其结果,可将产生的静脉的血流遮断使静脉缩退,从而使静脉瘤从皮肤表面消失。由此,可不将以往的硬化剂注入静脉地治疗静脉瘤,因此在治疗静脉瘤时静脉或周围组织不会在大范围内发生炎症。
第2发明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在第1发明的基础上,穿刺部件由成形为针状的导体构成,前端侧设有穿刺部,基端侧连接有电力供给单元。
利用该结构,由于穿刺部件由导体构成,因此只需将电力供给单元与其基端侧连接就可向穿刺部供给电力,使穿刺部件的结构变得简单。另外,由于穿刺部件形成为针状,因此可减缓将穿刺部穿刺至皮肤内时的疼痛并抑制出血,而且可缩小烧灼范围而只对静脉或其附近的活体组织的必要部位进行烧灼。
第3发明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在第2发明的基础上,穿刺部件的比穿刺部更靠近基端侧的部分上覆盖有使该穿刺部件与皮肤绝缘的绝缘体。
利用该结构,由于穿刺部件与皮肤绝缘,因此来自电力供给单元的电力不会流入皮肤,从而防止皮肤被灼伤。
第4发明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在第2发明的基础上,包括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在一端侧穿刺于皮肤内的状态下,使穿刺部件的穿刺部从另一端侧插入。
利用该结构,穿刺部件的比穿刺部更靠近基端侧的部分上覆盖有筒状部件而不与皮肤接触,因此在对静脉或其附近的活体组织进行烧灼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穿刺部件的比穿刺部更靠近基端侧的部分时,可抑制该热量传递至皮肤。
第5发明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在第4发明的基础上,包括与筒状部件的另一端侧连接的吸引单元。
利用该结构,在将筒状部件的一端侧穿刺至产生静脉瘤的静脉内后使吸引单元与另一端侧连接,从而可吸出静脉内的血液。由此,可在静脉被压扁的状态下进行烧灼。
第6发明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在第1~5发明的基础上,电力供给单元的电力输出值设定为3瓦以上8瓦以下。
利用该结构,向穿刺部的由导体构成的部分供给3瓦以上的电力,因此穿刺部可得到对静脉进行充分烧灼的电力,另外,由于该电力为8瓦以下,因此可避免对静脉周围的活体组织进行无谓的烧灼。
第7发明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在第1~6发明的基础上,电力供给单元包括使向穿刺部的由导体构成的部分的电力供给开始的开关;通过操作该开关使电力在2秒以下的时间内供给或停止的控制电路。
利用该结构,通过操作开关使电力在2秒以下的时间内向穿刺部的由导体构成的部分供给或停止,因此不会长时间连续地供给电力,从而避免对静脉周围的活体组织进行无谓的烧灼。
发明效果利用第1发明,将穿刺部穿刺至产生静脉瘤的静脉或该静脉附近的活体组织内,利用电力供给单元向该穿刺部的由导体构成的部分供给电力,从而对穿刺部周围的静脉进行烧灼,因此,可不使用以往的硬化剂地治疗静脉瘤。由此,可避免静脉及周围的活体组织在大范围内发生炎症,防止皮肤伤害的发生以进行美容效果良好的治疗,且抑制疼痛。
利用第2发明,使导体成形为针状作为穿刺部件,因此可降低治疗装置的成本。另外,由于穿刺部件呈针状,因此可抑制治疗时的疼痛及出血,且可缩小烧灼范围只对必要的部位进行烧灼,由此进行低侵袭的治疗。
利用第3发明,由于穿刺部件与皮肤间利用绝缘体绝缘,因此可防止对皮肤进行无谓地烧灼,从而进行低侵袭的治疗。
利用第4发明,将穿刺部件的穿刺部插入穿刺于皮肤内的筒状部件内,因此可避免在对静脉或其附近的活体组织进行烧灼时产生的热量损伤皮肤。
利用第5发明,由于包括与筒状部件的另一端侧连接的吸引单元,因此可将静脉内的血液吸出从而压扁静脉,使穿刺部紧贴静脉内面。由此,可提高烧灼静脉时的效率以缩短阻塞该静脉的时间,并且能够完全阻塞静脉以遮断血流。
利用第6发明,向穿刺部的由导体构成的部分供给3瓦以上8瓦以下的电力,因此能完全阻塞静脉,且防止对静脉周围的活体组织进行无谓的烧灼。
利用第7发明,通过操作电力供给单元的开关在2秒以下的时间内向穿刺部供给电力,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对静脉周围的活体组织进行无谓的烧灼。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的结构概略图。
图2是对穿刺部件及筒状部件进行放大图示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治疗装置的方框图。
图4是皮肤的解剖图。
图5是表示分布在真皮内的静脉产生的静脉瘤的治疗要领的皮肤放大剖视图,(a)表示将筒状部件利用针穿刺至皮肤内的状态,(b)表示将针拔出的状态,(c)表示将穿刺部件的穿刺部穿刺至静脉内的状态。
图6是表示分布在皮下组织内的静脉产生的静脉瘤的治疗要领的、与图5(c)相同的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穿刺部件的侧视图。
图8是对静脉瘤内的血液进行吸引时的说明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穿刺部件的侧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穿刺部件的侧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穿刺部件的侧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穿刺部件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1治疗装置2穿刺部件2a穿刺部 3筒状部件18脚踏开关 20控制电路30皮肤 45绝缘体50注射器(吸引单元) A静脉瘤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1。该治疗装置1包括穿刺至产生静脉瘤的静脉或该静脉附近的活体组织内的穿刺部件2;供该穿刺部件2插入的筒状部件3;向上述穿刺部件2供给电力用的装置本体4;与该装置本体4连接并与生物体的体表面接触的配极板5。
上述穿刺部件2如图2所示,由成形为针状的作为导体的金属材料构成,前端部形成为前端较细的圆锥状,该前端部作为穿刺至静脉内的穿刺部2a。穿刺部件2的长度L为40mm以上70mm以下,便于做手术的人操作。另外,穿刺部2a从侧面观察时的圆锥角α为25°以上35°以下,故易于穿刺至皮肤内。
上述穿刺部件2的基端侧设置有供做手术的人把持的把持部7,使得做手术的人对于穿刺部件2的操作性良好。该把持部7上固定有从装置本体4延伸出的连接塞绳8的一端,该连接塞绳8的一端与穿刺部件2的基端侧导通。另外,上述配极板5由导体构成,连接塞绳9的一端也与该配极板5导通。
上述筒状部件3是所谓的弹力纤维针,其内径大于穿刺部件2的外径,且比穿刺部件2短。该筒状部件3的长度方向两端面沿大致垂直于该筒状部件3的轴线的方向延伸。
另外,如图1所示,装置本体4的操作面板10上配设有对输出电流波形连续的矩形波形或间断的矩形波形进行选择的波形选择开关11、及调整输出电流强弱的输出调整开关12等。而且,该操作面板10上设有供上述穿刺部件2的连接塞绳8另一端及配极板5的连接塞绳9另一端插入的端子14,且设有供脚踏开关18的连接塞绳19插入的端子15,该脚踏开关18用于开始向穿刺部件2供给电力。上述装置本体4、配极板5、连接塞绳8、9、19及脚踏开关18构成本发明的电力供给单元。
在装置本体4的内部,如图3所示,配设有控制电路20;由该控制电路20控制的用于生成输出电流波形的波形生成电路21;将来自该波形生成电路21的波形信号转换为输出波形的可变增幅电路22;以及对该可变增幅电路22所输出的信号进行升压的输出变压器23。
上述控制电路20中,连接有上述波形选择开关11、输出调整开关12及脚踏开关18,控制电路20可检测出这些开关11、12、18的操作。若控制电路20检测出脚踏开关18的操作,则将与由上述波形选择开关11选择的波形对应的作为驱动参数的波形选择信号送出至波形生成电路21。输入有该波形选择信号的波形生成电路21生成与该波形选择信号对应的波形信号。该波形信号被输入具有可变增幅电路22的配电部25,通过该波形信号使配电部25动作。
另外,该控制电路20设有定时器部24,该定时器部24从操作脚踏开关18的时刻开始动作。控制电路20根据上述定时器部24检测出从操作脚踏开关18的时刻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送出从操作脚踏开关18的时刻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波形选择信号,然后使该波形选择信号停止。也就是说,从操作脚踏开关18的时刻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波形生成电路21使波形信号的送出停止,从而使来自装置本体4的电力供给停止。上述定时器部24的规定时间的设定,例如可利用设置在操作面板10上的开关等设定为2秒以下的任意值,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1秒。
另外,上述控制电路20将与由输出调整开关12设定的设定值对应的作为驱动参数的电压信号送出至上述可变增幅电路22的直流电压产生部26。该直流电压产生部26产生与输入的电压信号对应的直流电压。将该直流电压产生部26产生的直流电压附加在上述输出变压器23的一次绕组(未图示)上。
上述直流电压产生部26、输出变压器23及配电部25构成变频电路27。该变频电路27中,将来自上述配电部25的信号和来自直流电压产生部26的直流电压输入变压器23,从而进行使流向输出变压器23的电流高速切换的配电动作,将电流变换为高频率电力。此时所得的电力的频率为300kHz~10MHz,由此,由该变频电路27得到的电力即使流入人体内也不会引起心脏的心室纤维性颤动。另外,上述输出调整开关12可对由变频电路27得到的高频率电力在3瓦以上8瓦以下的范围内任意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5瓦。
而且,附加在上述输出变压器23的一次绕组上的电压经过升压附加在二次绕组上。该二次绕组上连接有上述穿刺部件2的连接塞绳8及配电极5的连接塞绳9。由此,将上述穿刺部件2的穿刺部2a刺入静脉或该静脉附近的活体组织内且使配电极5与体表面接触,操作脚踏开关18后,输出变压器23的二次侧电路变为闭合回路,该闭合回路中流动有由上述装置本体4产生的高频率电力。此时,由于在控制电路20中设有定时器部24作为使向穿刺部2a供给的电力自动停止的单元,因此只需操作一次脚踏开关18电力就会在流动1秒后自动停止。
另外,也可以设置脚踏开关18以外的开关,利用该开关使电力的供给开始。
下面对采用上述结构的静脉瘤治疗装置1治疗分布在人类皮肤中的静脉发生的静脉瘤的要领进行说明。在对该要领进行说明前,根据图4对分布在人类皮肤中的静脉进行说明。皮肤30由表皮31、真皮32及皮下组织33构成,皮下组织33具有沿真皮32延伸的筋膜34。皮下组织33中分布有与上述筋膜34一体的隐静脉35、从该隐静脉35分歧出来的侧枝静脉36、以及比侧枝静脉36更靠近真皮32侧的由小血管构成的静脉37。另外,真皮32中分布有静脉38,该静脉38由比上述皮下组织33的静脉37细的血管构成。
在分布于上述真皮32中的静脉38产生网眼状的静脉瘤A时,如图5(a)所示,首先将筒状部件3穿刺至表皮31及真皮31的表皮31侧。此时,将针40插入筒状部件3的内侧,将该针40的前端在从筒状部件3突出的状态下穿刺至表皮31及真皮32内,从而利用该针40的前端将表皮31及真皮32切开,使筒状部件3的端部能够容易地穿刺至表皮31及真皮32内。将该筒状部件3的端部一直穿刺至真皮32内的静脉瘤A附近,然后如同图中的(b)所示将针40从筒状部件3内拔出。
然后,如同图中的(c)所示,将穿刺部件2插入筒状部件3内,将该穿刺部件2的穿刺部2a穿刺至形成有静脉瘤A的静脉38内。此时,由于筒状部件3的端部位于静脉瘤A附近,因此只需将穿刺部件2插入筒状部件3内,就能将穿刺部2a引导至静脉瘤A附近。将穿刺部件2穿刺至静脉38内前或穿刺至静脉38内后,使配极板5与体表面接触。
然后,操作装置本体4的波形选择开关11及输出调整开关12分别选择希望的波形及输出。然而,若操作脚踏开关18,则装置本体4会向穿刺部件2供给仅一秒的电力,利用其间流过的电流使穿刺部2a产生热量,利用该穿刺部2a产生的热量对穿刺部2a周围的静脉38进行烧灼。静脉38经过烧灼后,该静脉38的内壁会愈合并成为阻塞状态。此时,若烧灼进行得不充分,则通过再次操作脚踏开关18供给仅一秒的电力来对静脉38进行烧灼。反复进行该操作直至静脉38的内壁完全愈合。由此,血流被遮断的静脉38会缩退,不久就会消失。
在对上述网眼状的静脉瘤A进行治疗时,由于产生静脉瘤A的静脉38相互接近且大量存在,因此如上所述地对一根静脉38进行烧灼后,再对其它静脉38进行烧灼。此时,由于穿刺部件2的外径小于筒状部件3的内径,因此可在穿刺于筒状部件3内的状态下只需使穿刺部件2在皮肤30内移动从而穿刺至其它静脉38内。
另外,如图6所示,在对分布于比真皮32深的皮下组织33中的静脉37产生的静脉瘤A进行治疗时,将筒状部件3穿刺至真皮32的深处后,将穿刺部件2插入该筒状部件3并将穿刺部2a穿刺至静脉37内,如上所述地对该静脉37进行烧灼即可。
由此,利用本实施方式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1,可不使用以往的硬化剂,通过对静脉37、38进行烧灼来进行静脉瘤A的治疗,因此可避免静脉37、38及该静脉37、38周围的活体组织在大范围内发生炎症。由此,可防止皮肤伤害的发生以进行美容效果良好的治疗,且抑制疼痛。
另外,穿刺部件2由成形为针状的导体构成,因此只需将装置本体4与穿刺部件2的基端侧连接就可向穿刺部2a供给电力。由此,可降低穿刺部件2的价格,实现治疗装置1的成本低廉化。另外,由于穿刺部2a形成为针状,因此可抑制治疗时的疼痛及出血,而且可缩小烧灼范围只对必要的部位进行烧灼,由此,可进行低侵袭的治疗。
另外,将穿刺部件2插入穿刺在皮肤30内的筒状部件3中,仅使穿刺部2a从筒状部件3的端部突出且利用筒状部件3覆盖穿刺部件2的比穿刺部2a更靠近基端侧的部分,在此状态下对静脉37、38进行烧灼,因此在烧灼时产生的热量被传递至穿刺部件2的比穿刺部2a更靠近基端侧的部分时,可防止该热量直接传递至表皮31及周围的活体组织。由此,可避免烧灼时的热量对表皮31及周围的组织造成损伤。
另外,从装置本体4输出的电力为3瓦以上,因此可向穿刺部件2供给可充分对静脉37、38进行烧灼的电力,从而使静脉37、38完全阻塞。而且,从该装置本体4输出的电力为8瓦以下,因此可避免对静脉37、38周围的活体组织进行无谓的烧灼,以进行低侵袭的治疗。
另外,通过对脚踏开关18进行一次操作,可向穿刺部2a供给仅一秒的电力,因此不会长时间连续地供给电力。从而避免对静脉37、38周围的活体组织进行无谓的烧灼,由此,可更有效地进行低侵袭的治疗。通过操作该脚踏开关18来供给电力的时间只要是2秒以下,都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穿刺部2a穿刺至静脉37、38内对该静脉37、38进行直接烧灼,然而也可将穿刺部2a穿刺至静脉37、38附近的活体组织、即皮肤30内,通过对该皮肤30进行烧灼,对静脉37、38进行间接烧灼。也就是说,对静脉37、38附近的活体组织进行烧灼的热量也传递至静脉37、38,使该静脉37、38也受到烧灼而阻塞。
另外,筒状部件3可由例如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构成。由此,能可靠地防止流过穿刺部件2的电流传递至皮肤30。而且,在筒状部件3由树脂构成时,能比金属制的材料更可靠地防止穿刺部件2的穿刺部2a的热量传递至皮肤30。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筒状部件3,然而如图7所示的变形例1所示,也可不使用筒状部件3地对静脉瘤A进行治疗。此时,穿刺部件2的比穿刺部2a更靠近基端侧的部分覆盖有由例如树脂材料构成的绝缘体45。由此,使穿刺部件2的穿刺部2a以外的部位与皮肤30绝缘,因此可避免来自装置本体1的电流流入皮肤30以防该皮肤30被灼伤,可更有效地进行低侵袭的治疗。
另外,也可在对静脉37、38进行烧灼前对该静脉37、38内的血液进行吸引。此时,如图8所示,在筒状部件3的与穿刺侧相反侧的端部安装有作为吸引单元的注射器50。该注射器50也是构成治疗装置1的部件。而且,在筒状部件3穿刺于静脉37、38内的状态下将注射器50向吸引方向操作,从而将静脉37、38内的血液吸引至注射器50的缸体内。因此,使静脉37、38呈压扁状态,且该静脉37、38内已几乎没有血液,故可使穿刺部2a紧贴静脉37、38的内面。由此,可利用穿刺部2a有效地对静脉37、38进行烧灼,可缩短对静脉37、38进行烧灼的时间,且完全阻塞静脉37、38,可更有效地进行低侵袭的治疗。此时的吸引单元并不限定于上述注射器50,可使用通常在医疗现场所采用的血液吸引用的吸引装置。
另外,如图9的变形例2所示,也可在穿刺部件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形成弯曲部2b。该弯曲部2b在使穿刺部件2的基端侧朝大致铅直方向的状态时前端侧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度β为30°以上45°以下。另外,该穿刺部2由中间实心的棒材加工而成,该棒材与医疗用注射针中的30G(量规)~26G的针呈大致相同粗细,该棒材的全长为大致60mm。另外,上述弯曲部2b在将穿刺部件2配置为基端侧朝大致铅直方向的状态时,穿刺部件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形成为40mm以上50mm以下。
穿刺部件2的比穿刺部2a更靠近基端侧的部分与变形例1相同地覆盖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绝缘体45,另一方面,穿刺部件2的基端侧处在露出的状态下。该穿刺部件2的基端部设有矩形的框部2c,该框部2c也处于从绝缘体45露出的状态。另外,本变形例2中,从装置本体4的操作面板10延伸出的连接塞绳8的前端设有鳄鱼夹55。利用该鳄鱼夹55夹住上述穿刺部件2的框部2c,从而使连接塞绳8与穿刺部件2处于电性连接的状态。像这样利用鳄鱼夹55使穿刺部件2与连接塞绳8电性连接,可简单地将连接塞绳8从穿刺部件2上卡合、脱离。由此,可使治疗后将穿刺部件2从连接塞绳8上取下进行清洗消毒的作业、以及根据静脉瘤A的症状将穿刺部件2替换为不同形状的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本变形例2的装置是通过对静脉瘤A附近的生物体进行烧灼,从而将静脉瘤A阻塞,具体说来,是用于治疗分布在皮肤30表面侧的较细静脉38内由静脉瘤产生的蜘蛛网状静脉瘤的装置。该蜘蛛网状静脉瘤中,静脉瘤A在沿皮肤30表面的方向的大范围内产生,而且,因静脉38较细故难以将穿刺部2a穿刺至静脉38内,此时,在变形例2的装置中,将穿刺部件2插入皮肤30内,在穿刺部2a到达静脉瘤A的附近时利用对作为活体组织的皮肤30进行烧灼的热量对静脉38进行烧灼,然后将穿刺部2a沿静脉瘤A扩展的方向、即沿皮肤30表面的方向推进,从而对静脉38的其它部位进行烧灼。而且,将穿刺部件2向沿皮肤30表面的方向移动使穿刺部2a沿静脉38的长度方向,从而使穿刺部2a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静脉38的较大范围内,可对该静脉38的大范围进行烧灼。
像这样将穿刺部2a沿皮肤30表面推进时,必须使穿刺部件2的前端侧朝向沿皮肤30表面的方向。在使穿刺部件2的前端侧朝向沿皮肤30表面的方向时,由于穿刺部件2上形成有弯曲部2b,因此,该穿刺部件2的基端侧在与皮肤30接近于垂直的状态下从该皮肤30表面突出,逐渐远离皮肤30表面。由此,如上所述地对大范围的静脉38进行烧灼时,做手术的人易于握住穿刺部件2的基端侧,可容易地对穿刺部件2进行操作。另外,在将穿刺部件2穿刺至皮肤30内时,做手术的人握住穿刺部件2的基端侧,使前端侧与皮肤30大致垂直,从而减小穿刺阻力。
另外,如图10的变形例3所示,穿刺部件2也可构成长度方向两端开口的中空状。该穿刺部件2也与上述变形例3同样地形成有弯曲部2b,且覆盖有绝缘体45,穿刺部件2中的未覆盖绝缘体45的基端部由鳄鱼夹55夹持。另外,该穿刺部件2由中空棒材加工而成,该棒材与医疗用注射针中的22G或21G的针呈大致相同粗细,该棒材的全长为大致60mm。另外,上述弯曲部2c在将穿刺部件2配置为基端侧朝大致铅直方向的状态时,穿刺部件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形成为40mm以上50mm以下。
本变形例3中,穿刺部件2的前端侧的开口位于穿刺部2a外面,作为吸引静脉37、38内的血液用的吸引口2d。另一方面,穿刺部件2的基端侧上安装有用以连结注射器(未图示)的连结部件56。该连结部件56整体形成筒状,内部与穿刺部件2的基端侧的开口连通。连结部件56的内面形成大致6/100的锥面56a,使注射器的前端与该锥面56a嵌合从而使该注射器与穿刺部件2连结。在注射器与穿刺部件2连结的状态下,穿刺部件2的内部与注射器的内部连通。
本变形例3的装置是通过对产生静脉瘤A的静脉37、38进行烧灼,从而使静脉瘤A阻塞。也就是说,将穿刺部件2的穿刺部2a穿刺至静脉瘤A中后,通过操作注射器从吸引口2d对静脉瘤A内的血液进行吸引,然后,对静脉37、38进行直接烧灼。在对该静脉37、38进行直接烧灼时,静脉瘤A内已几乎没有血液,因此可使穿刺部2a紧贴静脉37、38的内面。从而利用穿刺部2a有效地对静脉37、38进行烧灼。由此,可缩短对静脉37、38进行烧灼的时间,且完全阻塞静脉37、38,可更有效地进行低侵袭的治疗。另外,连结部件56上可不连结注射器,而采用通常在医疗现场所使用的血液吸引用的吸引装置等吸引单元。
本变形例3的装置也与上述变形例2的装置相同,在将穿刺部件2的穿刺部2a沿静脉瘤A扩展的方向推进时,做手术的人易于握住穿刺部件2的基端侧,可容易地对穿刺部件2进行操作。另外,在将穿刺部件2穿刺至皮肤30内时,使穿刺部件2的前端侧与皮肤大致垂直,从而可减小穿刺阻力。
另外,如图11的变形例4所示,也可在穿刺部件2的基端侧设置用于连结吸引单元59及连接塞绳8的连接设备57。本变形例4的穿刺部件2的结构与上述变形例3的穿刺部件2相同。上述连接设备57上设有与穿刺部件2的基端部导通的连接器(未图示),该连接器连接有上述连接塞绳8。而且,连接设备57上安装有与穿刺部件2的基端侧的开口连通的吸引软管58,通过该吸引软管58使穿刺部件2的内部与吸引单元59连通。而且,本变形例4的装置也如同上述变形例3,在对产生静脉瘤A的静脉37、38内的血液进行吸引后,可对该静脉37、38进行烧灼。
另外,如图12所示的变形例5,也可设置有供具有弯曲部2b的穿刺部件2插入的筒状部件3。该筒状部件3由例如特氟纶(注册商标)等树脂构成,从而可防止流过穿刺部件2的电流流向皮肤30,且能够可靠地防止穿刺部件2的穿刺部2a的热量传递至皮肤30。
另外,使用该治疗装置1,也可对皮肤30的隐静脉35及侧枝静脉36所产生的静脉瘤进行治疗。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可用于治疗例如分布在生物体的皮肤内的静脉产生的静脉瘤。
权利要求
1.一种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部件,该穿刺部件具有可穿刺至产生静脉瘤的静脉或该静脉附近的活体组织内的穿刺部,该穿刺部的至少一部分由导体所构成;以及电力供给单元,在将所述穿刺部穿刺至产生静脉瘤的静脉或该静脉附近的活体组织内的状态下,该电力供给单元为了使该穿刺部产生热量以对该穿刺部周围的静脉进行烧灼,向由该穿刺部的导体构成的部分供给发热用的电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穿刺部件由成形为针状的导体构成,前端侧设有穿刺部,基端侧连接有电力供给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穿刺部件的比穿刺部更靠近基端侧的部分覆盖有使该穿刺部件与皮肤绝缘的绝缘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在一端侧穿刺于皮肤内的状态下,使穿刺部件的穿刺部从另一端侧插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筒状部件的另一端侧连接的吸引单元。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力供给单元的电力输出值设定为3瓦以上8瓦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静脉瘤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力供给单元包括使向穿刺部的由导体构成的部分的电力供给开始的开关;通过操作该开关使电力在2秒以下的时间内供给或停止的控制电路。
全文摘要
具有可穿刺至产生静脉瘤的静脉内的穿刺部(2a)的穿刺部件(2)由导体所构成。使与生物体表面接触的配极板(5)及脚踏开关(18)与装置本体(4)连接。装置本体(4)设有可产生高频率电力的倒相电路。将筒状部件(3)的端部穿刺至皮肤内后,将穿刺部件(2)插入筒状部件(3),将穿刺部(2a)穿刺至产生静脉瘤的静脉内。将倒相电路所产生的高频率电力向穿刺部(2a)供给,使该穿刺部(2a)产生热量。利用该穿刺部(2a)所产生的热量对静脉进行烧灼以遮断血流,从而使静脉缩退。
文档编号A61B17/34GK101035477SQ20058003398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日
发明者渡桥和政, 林秀朗 申请人:株式会社Jm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